你们总逼我考研,现在我失败了!

我考研失败了

我多希望这只是一个玩笑

可惜

没有人和我开这样的玩

2014年3月的那个下午,我在电脑上查自己的考研分数。点击“提交查询”按钮后,吓得赶紧闭上眼睛,下意识一并用手遮住电脑屏幕,心想,这将是决定我以后几年命运的几行数字了。好一会儿,慢慢睁开眼睛,挡在屏幕上的手开始往下滑。

首先看到自己的政治分数:80分。卧槽,比我预想的要高一点。窃喜。接着出现的是英语分数:72分。跟考完试对比答案算的差不多。暗爽。

一激动把遮在屏幕上的手放下,然后......等待着改变我命运的两个数字出现:新闻传播学:124分。新闻史:XX分。

麻痹!新闻史怎么是两位数!搞错了吧?!一直最强项新闻史怎么考成这渣样?这总分够不到往年x大新闻史专业的复试线了!

不对,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了。怀疑自己填错准考证号了,这不是我的成绩单,可用了二十多年的大名不合时宜地被摆在上面,闪瞎了。那会不会是教育局录入信息时出错了?x大新闻学院老师们卷子批改错误?以及我可能是在梦游?......

就这样内心戏做了足足半小时,我开始询问我的研友们。除了一个总分425高分的外星人,其他人新闻史基本没过百。好吧,我心灰意冷,努力淡定了一会儿,慢慢接受这个数字。

你们总逼我考研,现在我失败了!

那天房间里就我一个人,爸妈都上班去了,我还没开学。等着今天分数下来,收拾收拾行李回学校准备复试呢。于是接下来三个小时,房间里真是死一样的沉寂,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虽然考研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但我不得不想着该怎么跟爸妈说,跟姐姐说,跟弟弟说,跟朋友说,跟同学说,跟老师说…想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关心:“考研成绩出来了吧?考了多少分啊?上线了吗?”我就呵呵呵呵呵呵真的好难过好难过……

我在空间发了一条状态:“出分了,x大再见……”我想大多数人能看到,就不用我挨个报告了。接下来被各方安慰同情的评论轮了个遍。到今天只记得我姐评论我的一句:“哈哈哈没考上,太好了工作去吧。”还真是亲姐。

晚上爸妈回来,我唯唯诺诺轻声说出一句:“没考好。”说话时胆怯的眼睛不敢对着他们。爸妈沉默一宿。

第二天我妈突然问我:“你是不是觉得很失望。这一年很辛苦吧?

”从出分数到那刻,第一次特别想哭,眼泪瞬间马上掉下来。

你们总逼我考研,现在我失败了!

这一年很辛苦吧?是的,这一年真辛苦。

从武汉近40度的夏天,到冷得不知躲在哪里晨读的冬天。从早上六点蹑手蹑脚起床到晚上十点钟伴着闭馆音乐回去。从宿舍、到图书馆、到食堂,三点一线周而复始到吐。背政治、背英语、背新闻史。一题题过,一本本翻……

只是那时候,觉得一切都不算苦,因为心里有期待。等到期待落了空,再回头想想那段时光,真的挺残忍的,上帝还是没有选择优待我。

越是努力,越会失望。

几天后,回到学校,收拾图书馆的里的书。我把那几层图书馆仔细看了一遍,有一大半都空了。

我很不情愿但必须要承认,不要去抱怨考研失利,真的是别人比我有方法还更努力。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是提前被挤下去的人之一。只有少部分人还有资格回来继续战斗。

不敢细看,更不好意思打搅。抱着考研资料,匆匆离开。接下来,也没有二战的打算。在网上做了简历就开始来上海面试。每天朝九晚六,做着跟本专业不太相关的工作。职位越来越高,工资越来越多,但我不知道自己过得到底好不好。

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还记得这件事了,我不说,也没人提起。只是在忙碌的办公室,在独处的某个瞬间,或看到x大新闻学这几个字眼。我的脑海里会冒出“假如考研成功会怎样?”的问题。

假如当初考上了会怎么样?我想此刻我终于如愿以偿坐在导师的课堂上。跟本专业的同学,一起讨论施拉姆、李普曼、张季鸾、新闻专业主义……在凌晨一两点的宿舍,看传播类书籍,写各种学术论文……

那样的生活,到底是不是我期待的了?

我不知道。

你们总逼我考研,现在我失败了!

我现在,好像也不是很想去过那样的生活。人真是善变呢,我说过,前天喜欢吃凤梨,后天可能爱凤爪。

有很多一直在乎的要死的东西,最后叫不出名来。

当初浓烈到呛死人的感情,也会被时间慢慢稀释掉。

人生就是这样啊,既来之则安之。

我想我唯一能够控制的,大概就是每一次,都要很努力很努力做到:喂,不要后悔啊!

我一点都不后悔自己考研,也不抱怨自己失败。真的,要不是因为自己考过研,我余生几十年可能都会有“卧槽后悔当初没考研!”的想法。但现在我不会,我考了,我开心。我没考上,我认。

我们总要成长,总要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社会人,总要离开那个待了十多年的校园,进入对我们可能不怎么友好的社会。但也没关系,每一个条路,都有存在的价值,好好走,一切都值得。

如果你选择二战,三站,我也同样支持你,只是,要想好自己的路途终点是什么样子,然后,勇敢出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