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吃的飯是用什麼做的,也是用大米嗎?

qzuser

稻米的普遍種植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因此在較早時期,大米在主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並不大,只是眾多主食中的一種。但水稻種植的地位一直在不斷提升,發展到後期,形成了“南稻北麥”的飲食格局,而且這一格局一直延續到今天。

古時候除了用大米做飯之外,很多其他作物都是做飯的原料。例如麥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麥子加工方法都是磨製成粉食,但在早期,用麥做粒食是常見的情形,常見於文獻記載,大麥、小麥、青稞麥均可用來煮飯。由於麥飯口感太差,不易消化,所以一直以來都是下層百姓食用,在社會上層不受歡迎。所以在上層社會中,如果有人用麥飯來招待客人,就會被視為對客人的不敬。

粟米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也是古代一種重要的做飯主料。比較有意思的是,由於經濟地位和社會層次的差別,上層民眾和下層民眾所食用的粟米飯在品質上也不盡相同。社會上層大多食用精白粱米飯,而社會下層只能食用“脫粟飯”,就是僅脫殼而不精白的粗加工粟米飯。《新唐書》裡在介紹隋唐時期的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時,就說道:“(竇建德)性素約,不喜食肉,飯脫粟加蔬具。”這說明了食用脫粟飯的確是生活清貧樸素的反映。

另外還有用豆煮飯的。豆菽飯也是身份卑賤和家境貧寒的人所普遍食用的一種主食。在漫長的歷史時期裡,人們也積累了豐富的食用豆菽飯的經驗。在食用豆菽飯時,必定摻雜其他食料,若清一色用豆子,大量食用之後,容易引起腹脹和消化不良,嚴重時甚至還會中毒,所以多“雜菽為飯”。

文/Cola


亞洲食學論壇

說米之前,先來一首詩: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

小學的必學古詩,人人耳熟能詳。

若是細細說起來,古代的吃食,真正讓現代人遲延欲滴。

先給大家科普下大米的歷史與文化

大米的歷史

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地方。大米發源於中國,這在廣西桂林的歷史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來了,19000多年的野生稻米,是世界上唯一的稻米發掘遺蹟。

而在7000千年前,我們中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人工水稻的種植技術,水稻養育了我們偉大的華夏文明。

稻米種植技術在中國純熟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時期又傳入了歐洲南部,走向世界。

大米始於中國,也光大於中國。

水稻成熟脫殼後,就是我們吃的大米,煮熟的就成了人人愛食的米飯,據《周書》記載: “黃帝始,烹谷為粥”。

最早,有米子的記錄,出現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上。

可見大米的悠久歷史,和重要性。

在古代秦國,把大米稱為“乾飯”,作為某種特別獎賞,吃幾碗“乾飯”就意味著受什麼樣的賞賜。一般的平米百姓是享受不到滴。

還記得《羋月傳》裡劉濤飾演的王后嗎,王后是楚國人喜歡吃米飯,而秦王說,皇室裡盡有,足以滿足。

那個時候,只有宮廷帝王家才能隨便吃米飯。

大米的使用價值

在古代,大米是是流通商品,可以抵錢用的。地主們給長工或者佃戶門發工資都是用大米來抵的。甚至可以用米,來抵人命。米,不僅能食之果腹,也能當錢交易用。

而 《本草綱目拾遺》記:米油,力能實毛竅,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

中醫講,米,性味甘平,補中益氣,益血生津,添髓生肌。

古代的米飯:

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原始米飯:原始人將儲存的稻穀用石器搗開加點水一煮就成了最原始的粥。比現簡單粗暴,但原始醇香啊。

後來又逐漸發展,將蔬菜剁碎混合在米里,加水煮開,就有了菜粥。

在魏晉時期,吃菜飯是為彌補主糧的不足,以菜充飯,填飽肚子。

到南朝中後期,隨著水稻種植推廣,稻米增加普通老百姓才吃上了白米飯。

隨著歷史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時人做米飯的技術也有很大的進步,米要精選細淘,用甑蒸而不能用鐺炙。這樣烹飪出的米飯才能色香味俱全。

到了隋唐,宋朝,米飯的烹飪也更發達了。出現了用米與其他食材一起做飯的吃法,再根據配料的不同,烹飪出不同的飯食,有青精石飯、蟠桃飯、金飯,玉井飯、盤遊飯、二紅飯,石髓飯、大骨飯、淅米飯種類繁多,美味非凡。

“左岸閱讀”,讀書品世界,閱盡天下奇聞諮詢!

與您一起談天說地,格調生活!


左岸閱讀

據傳說,之前世界沒有人煙,戚里一片,自從盤古開天地世界才分,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降為地,有天有地必得有人,三才缺一不可,老母娘就從天堂撥下皇胎來治理世,傳留人根,併發話治好後極早回頭。可叫誰來誰不願來,沒辦法這是命令,只得問:"我們到世界上吃啥,喝啥",怎麼生活。老母娘說:"餓了吃些松柏籽,渴了喝些澗下泉"。那也就是三皇時,人們吃的松柏籽,野果,野菜,草根之類,穿的是樹葉,樹皮,善皮之類,住的是山洞,窩棚。



神農氏是中國農業的開創者,相傳一日一赤烏飛過神農,銜五彩九穗谷,墜地,神農拾起種下,成熟以後,釆穗嘗之,覺得味美,就叫人們開荒種上,受其啟發,嚐盡百草,分出五穀,他教會了人們種菜,種莊稼,開始蒸谷為飯,烹谷為粥了,我們開始吃飯就是從那時開始的。五穀的解釋最早出現於《孟孑,騰文公》,孟子給出了五穀的名稱分別是稻,


黍,

稷,

麥,

菽。

也就是現在的大米,黃米,小米,小麥和豆子。

現在的人都說南方吃大米,
北方吃麵,也是因地域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飲食習慣,不論古代還是現在,也不管北方還是南方,大家都知道,東三省都吃大米,而南方鎮江一帶就吃麵食,所以可以這麼說古代也是有吃大米的。不全是,因地域而已。


素芳141

南方人根據地勢和氣候栽種水稻,所以南方人喜歡吃大米做的米飯。

關里人也是根據地勢和氣候播種小麥,所以關里人習慣性喜歡吃麵粉做的饅頭。

關外人也就是東北人也是根據地勢氣候種玉米,大豆,高粱,他們習慣性吃玉米打碎的苞米碴子,高粱米飯。

中國人的飲食從古代一直流傳到現代,現代人雖然打破了南北生活常規,但是在吃飯方面仍然保留著 從古代延續下來的習慣,當然了現在的北方人也很少吃大碴子,高粱米,基本都吃米飯或麵食。


DISHANG虛空的人生

飯,是指主食。古時候的地區不同,歷史不同,主食材料不同。

稻、黍、稷、麥、菽就是通常所說的五穀!稻是南方主食,米飯在南方指的是大米飯,但大多數是富裕家庭才享用,貧窮家庭用芋頭番薯當主食也是飯。

麥,分大麥小麥。麥的加工工藝在漢代逐漸成熟了。麵食也是貴族豪門享用,普通人還是吃大麥飯,口味大家都知道,現在大麥成為雜糧和飼料了。

菽,即是大豆。戰國時慢慢進化改良,代替了黍,與粟並列。

還有後來的土豆,玉米,番薯,大麻子在明清時期人口激增後,主食範圍擴大進來。還有各種根類植物。

飯,如單指主食,主要有上述幾種。現在去北方說吃飯,主家可能結你端出來的是麵條,饃等沒大米飯。

飯,如指的是形,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也不同。粟米飯,麥飯,大米飯,豆飯,甚至是芋頭飯。


雷人大蟹

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認為,討論我國古代先民的食物,也是要分地區來看的,就像現在的中國一樣,飲食習慣就有很明顯的南北之分。

現在的中國,南方人普遍以稻米作為主食,麵食為輔,而北方恰恰與之相反,主要是以麵食作為主食,而米飯為輔,因為我在北方待過好幾年,所以對那邊的飲食文化有一定的瞭解。

而在古代,我國北方地區的農作物,最主要的還是“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米,直到今天,小米粥都還是不少人非常喜愛的。

同時,北方的氣候比較乾燥,更適合耐旱的作物生長,於是北方的糧食作物除了小米之外,還有我們熟知的小麥,高粱等。而當玉米傳入我國之後,北方地區也開始大面積種植。

而在南方,最主要的當然還是以水稻為主,這是由於這裡氣候,水土等條件都適合水稻的生長,有的地方可以做到一年兩熟,甚至一年三熟,很厲害。


蜀北一

我想小助手的這個問題裡面的飯是泛指的,也就是說吃什麼能吃飽的問題;再有就是小助手的問題裡面的古時候又是指的什麼時候呢?我暫且理解為茹毛飲血的年代吧!

那個時候大家知道是我們人類歷史起源的年代,並不知道什麼大米呀,蜀,穀物呀等等的,而是尋找山上的野果,打獵,生吃之類的;只是到了後來,隨著野外生活的不斷進行,積累了經驗,漸漸的發現可以食用的東西越來越多!逐漸的也開始運用鑽木取火,開始把獵物燒熟後吃;隨著時代的變遷,交流,進步,才有了後來的許多農作物;所以我說古時候吃的飯並不是大米做的!

歡迎討論交流!😊


榴蓮646

眾所周知我國有五穀,這五穀是對我國飲食文化產生豐厚影響的五種農作物,分別是稻麥黍稷豆,對於北方的缺水情況來說後四種是北方大量推廣的作物,你可以看古人很多的文獻些這些食物多為麥黍稷豆,以前不光吃豆,而且豆葉也會拿來做湯,稷的地位大家是知道的,社稷一詞想必大家都有些瞭解。但是麥子的出現,古人並不是拿麥子磨成粉,和成麵包包子做麵條,弄成饃,其實古人最早吃的像大米一樣,麥飯是當時的一種很流行的吃法,後來不知是誰把小麥磨成粉於是面製品就相比這些東西更多的被這些古人們所接受,現在的話隨著科技的進步南北雙方都可以吃到麵粉和大米。


史地菌

由於飯的範圍太廣,只能說,古代也有用稻米做飯的。



比如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在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稻穀遺存,距今約七千年。



河南賈湖遺址的古稻米發現,說明約八千年前的古人已經開始食用稻米。



在湖南的彭頭山文化遺址也成功獲得炭化稻米,距今約八九千年。

浙江省的龍游荷花山遺址有稻作、有陶器、有住房痕跡,保存完好、該遺址距今一萬年前。


時空傳說8

古代的米飯是黃米或者小米,,,“社稷”的“稷”就是黃米,,粟就是小米!!黃米和小米是漢以前北方的絕對主糧!!在古代北方普通老百姓很難吃到大米,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見過大米!!

因為我就是北方人,我小時候就沒見過大米,到新世紀之前我還聽過有人沒吃過大米!!我們吃的大米來自寧夏!!古代北方沒有種植水稻,再加上交通不便,路途遙遠,價格昂貴!!可想而知北方很難吃到大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