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軍閥都有誰?他們最初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勢力的?

chunqiuu

一場武昌起義的炮火震徹了整個中國,隨之而來的是除北洋五省之外全國各省的大獨立,一個個的省份成立出獨立的議會,這些省份的獨立有各地的鄉紳、也有清朝的舊官員所為,同時也有有著一些趁勢而起的豪傑傭兵所為。

一開始在袁世凱的掌管下,中國還能保持穩定,但在袁世凱死後,一切都變了,首先分裂的就是他手下的北洋軍閥,北洋軍閥分裂出了直系、皖系,同時還有後起之秀的奉系,南方在沒有強力掌控的情況下也出現了無數的豪雄開始割地稱王起來。

接下來我們簡單的講一下民國時期各大軍閥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地盤的。

非常著名的北洋軍閥如吳佩孚、段祺瑞我們就不說了,因為他們都是袁世凱的主力手下,都是袁世凱的繼承人,沒什麼好說的。

東北大軍閥張作霖以及張學良的前身後路

張作霖是民國最後一個北洋軍閥、奉系軍閥的創始人,他自小出身苦寒,小時候為了謀生當過獸醫的學徒,長大之後拉起了自己的土匪部隊開始打起了地盤。

在20世紀初的時候,他就已經被清朝收編冊封為了保安長官,開始盡心盡力的為當地的百姓做起了保護神,在武昌起義之後張作霖就投靠了袁世凱,在袁世凱的冊封下他的官職一步步上升,最後在袁世凱死後他被當時北洋軍閥的主導者封為了奉天省的軍政長官。


奉天省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遼寧省,張作霖慢慢的以奉天省為根據地,侵吞了整個東三省,成為了山海關外真正的王。

張作霖也憑藉著日本人的幫助建立了東北非常發達的工業體系,生生將東北打造成了全民國工業最發達的省份。

但是張作霖為了防止日本人侵吞東北,所以通過俄國人的力和日本人暗中周旋了起來,張作霖勢力最龐大的時候延伸到了山海關外,囊括了山東以及內蒙古的一小部分。


不過因為戰局失利,張作霖在打算退回山海關外的時候被日本人炸死了,當時正是1928年,在張作霖死後他的兒子張學良接替了他奉系之主的位置,原本東北軍在旗號上是屬於北洋政府的,但在張學良繼位後他改換了名號,在名義上投靠了蔣介石。

蔣介石為了感激張學良的加入,當即和張學良結拜為了金蘭兄弟,封張學良為了海陸軍副元帥,以及授予張學良一級上將的軍銜,在當時,蔣介石還沒有搞出特級上將的軍銜出來,所以從身份上來說,張學良是和蔣介石平起平坐的。

不過在張學良把東北丟掉之後,這種情況就發生了改變,當時張學良退往了北平,在北平準備重新建立自己的勢力,但在北平也淪陷之後張學良徹底的成為了無根浮萍,這個時候蔣介石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他打算將張學良的軍隊調去剿滅紅軍,想借此剪除張學良身上的羽翼,這樣自己才好徹底地從張學良身上搶奪走東北軍的掌控權。

蔣介石的做法以及心機使張學良和楊虎城聯手引發了西安事變,事後張學良被囚禁了起來,東北軍也慢慢的被蔣介石分化融入了他的中央軍,最終奉系軍閥徹底的消失在了歷史中。

廣西新桂系軍閥李宗仁部隊的前身後世

李宗仁原本是廣西舊桂系軍閥陸榮廷手下的營長,在1923年,他轉投加入了孫中山的國民黨陣營,並在後來和白崇禧、黃紹竑等廣西傭兵將領聯手推翻了陸榮廷的舊桂系軍閥,建立了新的桂系軍閥,在名義上受國民政府的領導。

兩次北伐戰爭中李宗仁都是頭號的先鋒大將,在北伐中做出了巨大的功勞,也因此致使李宗仁等桂系軍閥心中產生了傲氣,對蔣介石很是不服氣,所以才在後來和蔣介石打了幾次硬仗,但都與失敗告終,不過因為李宗仁在廣西的巨大影響力,蔣介石根本掌控不了李宗仁的部隊,所以在李宗仁每次戰敗後都會回到自己的地盤上,重新掌控起了他手下的部隊。

1949年,李宗仁轉道前往了美國,而白崇禧跟蔣介石去了臺灣,桂系部隊也在廣西被徹底的消滅,至此桂系軍閥徹底消亡。

山西軍閥閻錫山的前身後世

閻錫山早年在日本士官學校留過學,在日本期間就加入了孫中山的同盟會,受到了同盟會精神的影響,所以回國辛亥革命爆發後,他就帶領著同盟會的兄弟推翻了清朝在山西的官府,殺死了當時山西的巡撫,在清政府的勢力被剷除之後,閻錫山被推為了山西的都督。



後來因為袁世凱勢力的龐大他投靠了袁世凱,但又暗中與南方的國民政府合作,最終在袁世凱的許可下,他成為了山西真正的軍閥,在極為排外的同時打造起了山西的工業以及教育。

內戰末期,閻錫山跟著蔣介石來到了臺灣,山西軍閥至此消亡。

變節將軍馮玉祥,以及他的西北軍閥

馮玉祥原本是清朝的營長,後來響應孫中山帶著部下起義,失敗之後被清政府革了職,自此之後,開始了他人生中的幾次易主以及變節,馮玉祥的早期是沒有自己的地盤,他一直都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在民國後期馮玉祥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地盤,他的地盤大概就是西北的熱河和察哈爾一帶,所以馮玉祥就被人們稱之為了西北王。


1930年,馮玉祥和閻錫山、李宗仁針對蔣介石的中原大戰在蔣介石和張學良聯手下被挫敗了,在戰敗後李宗仁和閻錫山都很快的回到了自己的地盤中,重新掌控了自己原先的部隊。

但這其中唯獨馮玉祥例外,他的手下性格與他差不多,總共出現了22個變節將軍,正因此,馮玉祥失去了他安身立命的資本。

雖然馮玉祥後來有過幾次努力,想重新拉起自己的部隊,但是因為他人品的問題,一直無力迴天,所以至此之後,馮玉祥的軍閥勢力徹底的消亡。

西北三馬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的前身後世

雖然說馮玉祥是西北王,但是他的西北只是相對於中原地帶來說的,當時中國真正的西北地帶主要是指青海、甘肅、寧夏這幾個省份。

在民國時期,這三個省份出現了三個非常強大的軍閥,他們被人們稱之為了西北三馬,他們的祖先都是清朝末年回亂的主導者,他們藉著他們祖先的餘蔭建立起了自己的勢力,後來又投靠了北洋軍閥,獲得了中原勢力的認可,在北伐戰爭的時候又都投靠到了蔣介石的部下,在名義上屬於國民黨的勢力範圍。


西北三馬,分別是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馬步芳是青海王,是青海唯的軍閥,馬鴻逵是掌控寧夏的軍閥,和馬鴻賓則是掌控甘肅的軍閥。

在內戰後期,國民黨勢力退往臺灣的同時,罪孽深重怕受到懲罰的馬步芳逃出了國外,來到了沙特阿拉伯,而馬鴻逵、馬鴻賓則留在了他們的大本營,安度了晚年。

南天王陳濟棠的前身後世

廣東的軍閥則是南天王陳濟棠,陳濟棠原先是蔣介石手下的高級軍官,在廣東最大的國民黨將領被蔣介石擠走之後,陳濟棠走上了廣東的權勢寶座,慢慢的掌控了廣東的軍政大權,與此同時他還偷偷地在國外大肆購買飛機以及各種武器,準備推翻蔣介石的寶座,好讓自己坐上國民政府最高的位置。

但是後來在蔣介石派戴笠的策反下,他手下的強大空軍紛紛投靠了蔣介石,在失去最強大的力量之後,陳濟棠宣佈下野,徹底地退出了民國舞臺的中心。

當然在民國還有著四川劉湘、雲南龍雲、浙江盧永祥、山東張宗昌等等這樣的一省大軍閥,他們也曾經在民國曆史的舞臺上綻放出了自己璀璨的光彩,成為了那個年代風雲際會的大人物,徹底的被歷史所銘記了下來。

所以說這就是我排列出來的民國軍閥一部分名單以及他們建立勢力的過程和最後的所去所從,軍閥中的勢力有大有小,有強有弱,最大的可以一個人佔據數省,最小的只能掌控幾個鎮、幾個縣,他們中的名聲也有好有壞,在抗日戰爭中,大多數人拿起了手中的槍支,和日本人展開了殊死的決戰,也有人在日本人的侵略下投靠了日本人,歷史往往就是這樣的,有骨氣的人成為了英雄,而沒有骨氣的人就會成為我們所不齒的民族敗類。


孤客生

 一:北洋軍閥

  

袁世凱 。北洋軍閥的創始人是清末權臣李鴻章 ,袁世凱於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併成為清廷的精銳武裝力量。辛亥革命 後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民國 實現第一次形式上的統一。

  二:直係軍閥:

  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出以直隸人馮國璋 為首領的一派。馮死後,曹錕 、



吳佩孚 繼起首領。主要人物有李純 、王佔元、蕭耀南、陳光遠、蔡成勳、孫傳芳 等。

  三:皖系軍閥:

 


 以安徽合肥人段祺瑞 為首的一派,被稱為皖系軍閥。系北洋軍閥的主力,勢力最大。主要頭目有徐樹錚 、盧永祥、靳雲鵬、倪嗣沖、陳樹藩、段芝貴等。

  四:奉系軍閥:

  奉系軍閥是北洋軍閥派系之一,因其首領

張作霖 系奉天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吳俊升 、張作相 、孫烈臣、張景惠、楊宇霆 、張宗昌 等。

  五:晉系軍閥:

  晉系軍閥集團統治山西38年之久。晉系軍閥集團以

閻錫山 為首領,還有幾位主要將領徐永昌、楊愛源、商震、傅作義 等。

  六:滇系軍閥:

  滇軍是舊中國軍閥割據時代一支很有代表性的地方軍閥勢力。以唐繼堯為首的一些新軍軍官熱衷於獨裁專制、窮兵黷武。它們靠在反清反袁鬥爭中鑽營,把雲南新軍變成一支控制滇政,稱霸西南的軍閥隊伍。

  七:桂系軍閥:



  民國時期以廣西及當地人為中心結成的一個軍政派系。依時間和代表人物可以分以下兩派:陸榮廷等為代表的舊桂系以李宗仁 、白崇禧 等為代表的新桂系。

  八:西北軍 :

  西北軍泛指清朝 末年、中華民國初年在中國西北地區發跡的軍閥,主要成員有馮玉祥 所統帥的“國民軍”。後來楊虎城 所部17路軍也被稱為西北軍。於1919年改編為“西北邊防軍”,名稱之始。



  九:黔系軍閥

  黔系軍閥也是西南軍閥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由於貴州是一個貧瘠、弱小的省份,因而它具有依附性和掠奪性兩個突出的特點。所謂依附性,是指黔系軍閥在其形式和發展過程中,常常要依附鄰省如滇系軍閥等大勢力;所謂掠奪性,是指黔系軍閥在對外發展過程中,矛頭常指向四川、湖南等比較富庶的地區。



  其他還有一些軍閥,比如湘系軍閥:譚延闓,程潛,趙恆 錫;四川軍閥:尹昌衡,胡景伊,劉存厚,熊克武,劉湘 ,劉文輝,楊森 等;浙系軍閥:孫傳芳

回看自1840鴉片戰爭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一百多年中華民族從懦弱捱打到站起來,湧現出許多不甘受壓迫和侵略的隊伍。

強者恣意索取 ,弱者俯首聽命,

 

說不完的屈辱和悲哀

城頭常換大王旗,各自為政

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

大廈傾,燈將盡,終難定

沉沒的甲午,英雄的抗戰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百年回首再看瘋狂

我的腳下所站的地方就是我的祖國

治世之能臣 ,亂世之奸雄

自有歷史來評說


運河陶山

一、北洋軍閥,鼻祖袁世凱

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後復辟當皇帝,死於尿毒症。

(一)皖系:

段祺瑞、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張懷芝、張敬堯、陳樹藩、盧永祥、吳光新

段祺瑞是袁世凱得力助手,反對袁世凱稱帝,推舉黎元洪任大總統,討伐張勳,後任總理,接著與馮國璋,徐世昌任總統,段幕後操縱。

(二)直系: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孫傳芳、王佔元、陳光遠、李純、蕭耀南、蔡成勳、王承斌、齊燮元

馮國璋是袁世凱得力助手,打壓義和團運動有功,打壓革命黨人,娶袁世凱家庭教師周砥為妻,意圖通過逼袁下臺取而代之,後任大總統。

(三)奉系:張作霖、張學良、張作相、李景林、韓麟春、姜登選、張宗昌、郭松齡、楊宇霆、孫烈臣、張景惠

張作霖本來是一土匪,一次的挫敗使得張作霖清醒的認識到當土匪是永遠成不了大事的,所以他就劫持了一個將軍夫人,並且成功的說服將軍夫人把自己推銷給了將軍增祺,就這樣,張作霖就從一個土匪變成了清朝的地方官吏,並一步一步的成立了奉系軍閥頭目。

(四)晉綏系:閻錫山、傅作義、徐永昌

閻錫山經歷統治幾個歷史重大變革時期,不管形勢如何變化。他均能用他的權術或投靠袁世凱,或依附段祺瑞,或與我黨合作,乃至與日本勾結來保全並擴展自己的地盤和勢力,因而他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

(五)西北軍:馮玉祥、宋哲元、鹿仲麟、劉鬱芬、張之江、李鳴鐘、孫良誠

馮玉祥參加討伐張勳辮子軍有功,主張南北議和,接任陝西督軍,受到蘇聯大力支持壯大,創建“西北軍”。

(六)其他:趙倜、石友三、孫殿英、韓復榘

二、西南軍閥

(一)滇系:(前)唐繼堯、(後)龍雲、盧漢、胡若愚

唐繼堯是蔡鍔得力助手,護國有功,參加了孫中山發動的護法、靖國運動,成為致公黨首任副總理,後被胡若愚、龍雲、張汝驥、李選廷兵諫去職。

(二)桂系:(前)陸榮廷、沈鴻英、陳炳琨、莫榮新、(後)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黃旭初

陸榮廷投奔唐景崧的景字軍,經常神出鬼沒,法軍聞之喪膽,後負責打壓廣西各縣、州會黨起義,提為廣西提督,獨立後統治廣西。

(三)粵系:(前)陳炯明、(後)陳濟棠

陳炯明原是廣東諮議局議員,後加入同盟會,廣東軍政府成立被推為副都督、代都督,護法運動任援閩粵軍總司令,致公黨首任總理。

(四)黔系:劉顯世、袁祖銘、周西成、王家烈

劉顯世是貴州興義系軍閥劉官禮的兒子,屬“官二代”發家。

(五)湘系:湯薌銘、唐生智、譚延闓、何鍵、趙恆惕、程潛

唐生智參加過辛亥革命、護法戰爭、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與校長分分合合,寧漢分流時屬於汪的人,後作為國民黨一級上將卻與毛私交甚好,在各個黨派之間遊刃有餘,這也許是他發家的重要原因。

(六)川軍:劉存厚、熊克武、劉湘、劉文輝、楊森、鄧錫侯、潘文華、王陵基(川軍從未形成統一體系)

三、西北軍閥

(一)陝西:劉鎮華、楊虎城、郭堅、黨玉琨

(二)新疆:楊增新、金樹仁、盛世才

(三)馬家軍(西北五馬、西北三馬):(寧夏)馬福祥、馬鴻賓、馬鴻逵、(青海)馬麒、馬麟、馬步芳、馬步青、(新疆)馬仲英


雲行雨見聞

中華民國時期的軍閥

北洋軍閥是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世凱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歷史上把長江吳淞口以北的軍閥也稱北洋軍閥。

1912年4月,袁世凱竊得政權後,利用同盟會的內部分化,拉攏部分革命黨人與之合作,並憑藉武力公然向資產階級民主制度開刀,迫使唐紹儀辭職。1913年的“宋案”和“善後大借款”,使資產階級革命派從議會政治、和平建設、實業救國的幻想中驚醒。7月,李烈鈞奉孫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佈獨立,組織討袁軍,“二次革命”爆發。江蘇、上海、安徽、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先後獨立。由於國民黨人倉促應戰,缺乏統一領導,“二次革命”被北洋軍閥鎮壓。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後,便開始了復辟帝制的活動。為了儘快皇袍加身,袁世凱不惜出賣國家主權,以取得外國列強的支持。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各地群眾紛紛集會抗議。

1915年12月25日,蔡鍔在雲南宣佈獨立,組織護國軍興師討袁,發動護國戰爭。隨後,貴州、廣西、廣東、浙江、陝西等省相繼宣佈獨立。在護國軍的打擊下和全國一片討伐聲中,袁世凱不得不於1916年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陝等省;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佔踞東北三省。另外,山西的晉系軍閥閻錫山,徐州一帶張勳的定武軍,西南的滇系軍閥唐繼堯和桂系軍閥陸榮廷等,都在外國列強操縱下,爾吞我並,爭鬥不已。

張作霖

1916年6月7日黎元洪繼任大總統職位,與在中央掌實權的段祺瑞爭權奪利,發生“府院之爭”。

黎元洪

1917年7月,張勳應黎元洪“調停”之邀,率三千“辮子軍”入京,1917年7月1日張勳復辟帝制,激起全國人民的反對。段祺瑞以“功臣”自居,重任國務總理。段祺瑞掌握政府大權後,繼承袁世凱的衣缽,屈膝賣國,企圖建立皖系軍閥獨裁統治。段祺瑞的獨裁賣國激起資產階級革命派及西南軍閥的反對。

1917年8月,孫中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隨即討伐段祺瑞的第一次護法戰爭拉開帷幕。在北洋軍的鎮壓下,北伐軍受挫;加之軍政府內部的矛盾,1918年5月孫中山憤而辭職,護法戰爭失敗。護法運動的失敗,再次證明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已瀕臨絕境。

各軍閥一覽表

派系

勢力範圍

代表人物

扶植勢力

直係軍閥

長江中下流域及直隸

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孫傳芳

美國、英國

皖系軍閥

安徽、浙江、山東、福建、陝西

段祺瑞

日本

奉系軍閥

奉天、黑龍江、吉林

張作霖、張學良

日本

晉系軍閥

山西

閻錫山

日本

北洋軍閥的統治

 (1)從“興衰”角度看

形成階段:1895年袁世凱天津小站練兵到1912年袁世凱竊國。

 發展階段:1912年袁世凱竊國起到1916年斃命。

衰落階段:1916年袁斃命到1926年7月北伐開始前。

 覆滅階段:1926年7月開始北伐到1928年東北易幟。

 (2)從不同派系掌握北京政權的角度看

  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內容包括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政府建立,袁世凱復闢帝制及其失敗。

 皖系軍閥統治時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內容包括北洋軍閥的分裂,段祺瑞把持北京中央政權,直皖戰爭皖系戰敗。

 直係軍閥統治時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內容包括第一、二次直奉戰爭和馮玉祥北京政變等。

 奉系軍閥統治時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內容包括張、段、馮的短暫聯合,直奉聯合反對國民軍,北伐成功,奉系軍閥張作霖退回東北。

 北洋軍閥是怎樣冠名的

 1914年,袁世凱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下令裁撤各省都督,在京師特設“將軍府”,遣派將軍督理各省軍務,並於是年7月18日公佈《將軍府編制令》,建立各種將軍名號。1927年張作霖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明令裁撤將軍府。在將軍府13年的歷史上,共任命將軍銜560餘人,冠以將軍名號三百餘種。

 將軍名號是由“大總統”決定的,都有“武”或“威”字,根據該將軍的任職崗位來確定。一般說來,在1917年以前,派往各省的將軍冠“武”字,如安徽的倪嗣沖是安武將軍,江蘇的馮國璋是宣武上將軍,浙江的李瑞是興武將軍等。留在京師將軍府內的則冠“威”字,如蔡鍔是昭威將軍,段祺瑞是建威上將軍,孫武是義威將軍,張鳳翎是揚威將軍等。但東三省較特殊,奉天的張錫鑾是鎮安上將軍,吉林的孟恩遠是鎮安左將軍,黑龍江的朱慶瀾是鎮安右將軍。

 但在1917年之後,軍閥們為炫耀自己的身份,都希望冠“威”字,因此從1917年至1927年,冠“武”字將軍名號者僅為11人,絕大多數均冠“威”字,即使是派往各省的將軍也是如此,如江西的李烈鈞是植威將軍,廣西的陸榮廷是寧威將軍,四川的劉存厚是崇威將軍等等。

 將軍名號中的另一個“字”,一般帶有很大的隨意性,但其中一些字的選用卻有一定的規律。譬如有的採用地名中的某個字,像福建省的李厚基,是“建武將軍”;江西的李純,取南昌中的“昌”,為“昌武將軍”;四川的胡景伊,取成都的“成”,為“成武將軍”等等。有的從該將軍的姓名中任選一個字,如洪兆麟是洪威將軍,張學良是良威將軍,吳佩孚是孚威上將軍,王棟是棟威將軍,徐鴻賓是鴻威將軍,樊德光是德威將軍等等。有的則由姓名中的最後一個字生髮出來,如石紹明稱顯威將軍,“明顯”成詞;張永成稱績威將軍,“成績”成詞;常德盛稱典威將軍,“盛典”成詞等等。


太史公記

大家把民的軍閥‘搜’得無處躲藏,一網打盡!我也找不到‘漏網之魚’了,我就說一說民國軍閥的來源及消亡。武昌起義之後封建王朝已經大勢已去。清朝在各省的‘督軍’(老牌軍閥)大部分向孫中山的民國政府致電表示擁護‘共和’,民國政府收到一個電函就在牆上的‘中國地圖’不斷地貼‘小旗標’,幾天時間就‘民國’了!孫中山的民國政府從來沒有行使治權管理過那些地區,也沒有能力管理。袁世凱死亡後又裂變出第二茬‘軍閥’,這些軍閥都頭頂著‘民國政府’,各路軍閥由實力彼長此短輪流當‘總統’,管理也就是華北那一片地區,和孫中山的國民黨一點關係都沒有!後來孫中山組建‘黃浦軍校’才有了自己的隊伍。蔣介石以‘黃浦軍校’為基礎發展了一支武裝力量,打著‘正統’的旗號,以‘中央軍’自居,開始對各地方軍閥的整合、打擊、消滅,地方軍閥開始走向沒落……。之後,星星之火在南方各地燃燒起來!


島嶼3861347454

如果要把民國時期的軍閥都講一遍,估計要寫一本《北洋大時代》也寫不完,前天史論縱橫補充的彈藥《北洋大時代》剛到位,就看了一些,一部民國史,半部軍閥發達記啊!

其實,看懂了這張圖,整個民國時期前期的軍閥派系發展就弄明白差不多了。

其實,清末新軍起源於淮軍和湘軍,而新軍又分為北洋新軍和地方新軍,北洋新軍一直由袁世凱親自掌管,地方上比較典型的有桂系軍閥和滇系軍閥(蔡鍔就是滇系)等。

在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逐漸演變成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曹錕、吳佩孚為首的直係軍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

三大系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場,以1916年-1920年-1924年為時間節點,分別是皖系、直系、奉系輪番登臺。

在196年南方國民革命軍整合粵軍和桂軍開始北伐,這時的桂軍是新桂系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粵系以張發奎、李濟深等為主要骨幹,再加上黃埔軍校系,就形成了北伐軍。

北伐軍嚴格來說也是軍閥,只不過相對北洋軍閥來說,屬於地方軍閥和新軍閥,到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時候,北洋軍閥就剩張作霖、吳佩孚和孫傳芳了。

當時除了南方革命軍和北洋軍閥外,山西形成了以閻錫山為首的晉系軍閥,而直系的馮玉祥在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後,成為西北國民軍,在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先後打敗了吳佩孚和孫傳芳,之後馮玉祥和閻錫山在1928年的時候都選擇了改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共同反對張作霖,張作霖退守東北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後,張學良改旗易幟,標誌著北洋軍閥的結束。

除了南方國民軍和北洋軍閥死磕外,當時的川軍一直在內戰,後期川軍劉湘成為川軍首領,龍雲取代唐繼堯成為新滇軍。馮玉祥在中原大戰後,地盤被韓符合楊虎城瓜分。

這只是宏觀的,如果要細說的,估計一個人都是一本書!

如果你喜歡歷史,史論縱橫就在這裡等你!


史論縱橫

民國軍閥之所以叫軍閥是因為手裡有兵,辛亥革命後,除北洋六個師+20鎮+馮國璋接替載濤掌管的禁衛軍+北海模範團衍生的幾個師+補備軍+淮軍毅軍北方巡防營等聽命於袁世凱的部隊,還有各省的新軍,巡防營,和革命黨擴展的地方部隊,帶兵的將領一部分蛻變成了軍閥,軍閥大致可分為國家級有:馮國璋,(大總統)段祺瑞(總理執政),曹錕(大總統),張作霖(大元帥),省級有:張勳,薑桂題,段芝貴,龍濟光,湯薌銘,陸榮廷,孟恩遠,靳雲鵬,閻錫山,李純,倪嗣沖,陸建章,王佔元,張廣建,楊增新,胡景伊,唐繼堯,張鳳翔(袁世凱時期的督軍)地區級多為少將旅長級的鎮守使,另外從少將級小軍閥擴張成大區級的有:吳佩孚(直魯豫巡閱使),馮玉祥(陸軍檢閱使),徐樹錚(西北邊防軍司令),張宗昌(直魯剿匪總司令)孫傳芳(五省聯軍司令)大軍閥建立勢力主要看靠取得統治權,中小軍閥主要靠找靠山,爭地盤,圈錢,擴軍!(所述只是概括,細節未表)


一葉小舟風雨渡

毛澤東於1929年寫下了一首詞《清平樂》,形象地描寫了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國內狀況;以及如何利用軍閥混戰之機開創農村包圍城市的局面。詞曰:

清平樂·蔣桂戰爭


 風雲突變,   


軍閥重開戰。   


灑向人間都是怨,   


一枕黃粱再現。   


紅旗越過汀江,   


直下龍巖上杭。   


收拾金甌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軍閥混戰:袁世凱是北洋軍閥的總頭目。袁世凱死後(1916年6月6日),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陝等省;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佔踞東北三省。另外,山西的晉系軍閥閻錫山,徐州一帶張勳的定武軍,西南的滇系軍閥唐繼堯和桂系軍閥陸榮廷等,都在外國列強操縱下,爾虞我詐,爭鬥不已,你方唱罷我登臺。

閒看秋風999

民國時的軍閥有段祺瑞,馮國璋,和張作霖等。像盧永祥吳佩孚等是段祺瑞等人的部下,唐繼堯,陸榮廷等是辛亥革命後的封疆大吏轉變而來的。貴州的劉顯世,王文華王家烈等相互攻擊而壯大的。新疆的楊作新,盛世才也通過獨自努力和藉助外力而成為軍閥。山西閆錫山也是辛亥革命成為都督,最後發展為軍閥。馮玉祥是不斷倒戈崛起。至於韓復榘等是從馮玉祥軍中分化而來。四川軍閥最多從袁世凱死到新中國建立,一直存在。比較有名的是劉文輝,劉湘,楊森王陵基等他們相互混戰,相互抱團而發展。後來的張學良等是繼承先父大業發展而來。由於蔣介石的消藩政策,中國共產黨的打擊,在新中國成立後都不存在了。


吉星190437289

除了上述的軍閥外,還有一位披著孫虎皮手持“三M”大旗的大軍閥蔣,此人不是一般的歷害,那些遍佈天下的眾多山寨頭上長角身附逆鱗的魔頭們,一個一個都讓蔣某收拾了,小魔頭們儘管厲害了也不得不披上紅底藍天白日的小披風跟著鬨鬧。可是還有一山頭井岡的大王,生於水邊故名潤之的,遛滑溜滑,這蔣某怎麼也逮不住,這蔣某急了頭髮一撮一撮地掉,後來就被人戲稱為花生米,千辛萬苦百般手段建的蔣家王朝轉眼讓人擄了,急匆匆惶惶然跑去當島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