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消滅了“門閥士族”,對後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大漢都護使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個政治制度,就應該是門閥士族政治制度了。這種制度最開始是出現在東漢末期,在南北朝時期最為鼎盛後來衰敗於隋朝,最後終於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退出了。這種制度一共經歷了700年的時間。

這種制度是利用當時可以推舉官員的機會,可以將自己一些貴族家族當中的子弟全部推薦朝廷當中擔任官員,從而進一步讓家族的政治經濟實力得到提升。當時唯一的衡量標準就是血緣關係,而並不是一個人的能力或者品德。雖然這種制度在當時約束皇權這個方面具有一些正面的意義,但是更多的卻是缺點,因為這種制度在當時政治經濟等多個方面,都出現了全方面的壟斷,讓中國歷史發展受到了壓制。在當時這些朝代當中,基本上都是門閥政治佔據著統治地位,這些朝代也沒有一個不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虛弱的一些朝代,特別在當時更是造成了五胡亂華這樣的災難,在唐朝之後的統治者們也紛紛都拋棄了這種門閥政治。

門閥士族有些最多的皇位篡奪者,但是因為他得到皇位的方式不是正統的,所以他失去的也快這也造成了動亂的開始。這其中就是最為突出的代表。當時實際上掌控國家權力的就是發大財閥大族,在國家外部也並沒有一些其他的威脅,這種前提之下,門閥士族想要奪取皇位也是一種非常自然的行為了。曹氏管著漢朝的大權,而之後司馬氏也是篡奪了曹魏手裡的權力。當時司馬懿和曹操雖然同樣都身為前朝的官員他們不能夠直接篡位,但是在他們留下來的兒子和子孫可並沒有這樣的想法。在當時其他的一些門閥力量不夠強大,會對這位新的皇帝表示效忠,如果這位新皇帝家族勢力十分的衰弱,那麼這些門閥士族就會選擇取而代之。實際上司馬懿和曹操對於這種行為也並不是一直放任,以他們的聰明和智慧也是能夠想出一定比較正確的政治制度。所以在他們兩個人活在人世的時候,隨便雖然並沒有產生任何想要謀逆的行為,但是在他們心裡估計也是非常想要登上皇帝的位置。

門閥士族在當時也是一個非常腐敗的統治者,但後來也只有經過長時間的話,混亂一些出自於寒門的庶族,才能夠有出頭的機會。一些門閥士族也都會選擇一些門當戶對的人進行內部通婚。所以這些門閥士族內部是相當腐敗的。並且在當時,他們更是把握著天下的權力,一些出身寒門的老百姓是根本沒有機會能夠進入朝廷當中當官的。所以在當時也只有發生戰亂,天下大亂或者出現外敵入侵,這時候才會給一些寒門子弟出頭的機會。

從一直到李世民他們更是在自己的政治內部設立了科舉制度,而放棄了門閥制度。在南北朝後之後,當時門閥士族楊氏李氏更是先後建立了隋朝和唐朝,不管是陽間還是李世民他們,對於自己國家內部的這些門閥士族都是極大的打擊。在國家內部的政治上,更是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度,推行科舉制度,這也讓當時門閥制度對於朝廷官員的選拔打破了壟斷。也是讓當時國家的教育得到了興盛的發展,一些寒門子弟也能夠得到機會上學,也能夠出任官府的官員。並且在當時合堅和李世民兩個人對於國家內部等龍根也都是非常的積極鼓勵。反對一些門閥士族進行土地兼併,對於當時保護一些農民的自耕田,有著非常大的作用,也在當時極大的削弱了門閥世族他們的經濟基礎。

以黃巢作為代表的農民起義戰爭,也等於是從肉體上徹底的消滅了門閥士族。在隋朝末年和唐朝末年發生的農民起義,是最後一股消滅門閥士族的力量。當時農民發動的戰爭,最為主要的內容是搶大戶,在當時一些門閥士族可都是擁有數千萬情帝的豪門大戶,這些人搶起來非常的簡單,同時又容易獲得大量的資源,所以這些門閥士族也是很多農民戰爭作為主要的打擊對象。同時當時的朝廷想要鎮壓這些農民戰爭,所以也是需要這些門閥士族在背後貢獻力量,這同樣也削弱了門閥士族他們的實力。

黃巢也是門閥士族在歷史上最後的終結者。黃巢在中華大地上縱橫南北,花了六年的時間,在這一路上終結了非常多的門閥士族。


玉潤萬古


(黃巢起義,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很感謝題主!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很喜歡黃巢的這首《不第後賦菊》,這落第秀才由於社會不公,對統治階級、對士族殺氣騰天。他的人格魅力和過人膽識最終使他成為這次大起義的總領袖,由他領導的這場大起義沉重的打擊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軍閥割據混戰的黑暗社會的僵死局面,為社會由分裂向統一過渡準備了條件,從而推動了歷史繼續向前發展。

今天我們不說別的,只說黃巢殺光門閥士族,對歷史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我認為:有利有弊,利大於弊!

先來說二個例子:

一、隋朝楊廣拚死要遠征朝鮮,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要削弱甚至殺光士族,他深切的認識到了士族的危害 ,因此,就是賠上自己的性命、自己的江山也要去三徵朝鮮。

二、作為士族的孔丘家族,為了家族利益,無國家、無民族、無骨氣、無忠義,幾千年來屹立不倒。

(南北朝士族的幸福生活)

士族作為士族,代表的是家族利益。它具有以下特點:

1、和皇權、政權對立,維護家族利益,使政令不達,施政艱難。無法進行中央集權。

2、圈田霸地,作奸犯科,魚肉百姓,致使民不聊生。

3、他們佔有絕對的社會資源,生活腐敗, 大多驕侈淫逸。

4、士族佔有並壟斷文化資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氏族!無法實行科舉從下層選擇人才。階層分明

但是由於黃巢殺光士族,中產階層突然消亡,在後來的外族入侵中,缺少了中堅力量而生靈塗炭,就是當時付出的代價。

結論:黃巢殺光門閥士族,對歷史的發展有重要的積極影響,促進了社會進步。但當時產生了一定陣痛!


淡忘憶


問題:黃巢殺光門閥士族,對歷史發展有什麼影響?

我是斜陽幾度,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嚴格來說,在唐代科舉制度發展和安史之亂的打擊下,自西漢以來發展壯大的門閥士族到唐末之時就已經日薄西山。雖然還有一定的勢力,隨著黃巢起義的最後一擊和隨後的白馬之禍。門閥士族也都煙消雲散,再也沒有左右歷史發展的能力了。

門閥士族勢力的消失,對於此後中國歷史的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標誌著中國作為一個整體脫離了像南北朝那樣長時間分裂的局面。以後再也沒有那個政治勢力能夠長時間的分裂割據,中國大一統王朝避免了長期分裂。

門閥士族壯大於東漢初年。按門第高低、勢力大小,有權得到一部分國民作為自己的領民部曲,分割了一部分國家稅賦作為自己的私家稅賦。除了沒有自己的采邑封地以外,他們已經形同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領主了。門閥士族對於家族利益的效忠遠遠忠於國家利益。可以這麼描述,東漢之後直到唐初,誰能取得門閥勢力的支持,誰都能取得皇位。而且,門閥士族都有自己的部曲和武裝,一旦天下變亂就成為割據一方的禍亂之源。東漢末年到隋代建立的四百年割據局面,跟門閥士族有很大的關係。東晉建立之時,“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已經說明當時頂級的門閥士族勢力能夠左右皇位的穩定。

世家門閥消失和科舉制度興起,標誌著庶族勢力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才被髮掘,文化繁榮。

門閥勢力消失,代表著科舉制度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平民士子應舉,從而能夠在朝堂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封建皇朝的統治基礎更加的穩固。門閥勢力的消失和印刷術的發展,也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大批書籍流入普通讀書人的家庭,底層百姓也有收到教育的機會,而不再是門閥勢力的專屬權力。大批底層讀書人的出現,也促使了兩宋文化的繁榮。

綜述,門閥士族勢力的消亡使得古代中國作為一個整體再也沒有從內部分裂的基礎。而且擴大了皇權的統治基礎,客觀上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