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倡議應該像對待眼鏡一樣,接受助聽器

助聽器和眼鏡,一個能提高聽力,一個可提高視力,雖然作用相似,但二者在中國受到的禮遇卻大相徑庭。大家會認為帶眼鏡象徵有涵養、有品位,而對戴助聽器的人投去歧視的目光。

“中國老百姓對助聽器的這種心態嚴重影響了助聽器的使用。相比而言,國外的患者能更加及時地佩戴助聽器。”張華認為,助聽器和眼鏡的本質沒有區別,聽力不好和視力不好都不該是丟人的事情。

助聽器受到歧視的另一個原因,是大家認為聽力差點不影響生活,特別是老人,少聽點閒言碎語反而能圖個心裡清靜,正所謂“難得糊塗”。對此,張華列出國外權威研究數據(Silverman Carol教授2006年的研究),兩組非對稱性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沒有佩戴助聽器的這組兩年內言語辨別能力卻下降了17%,並且辨別能力顯著下降的人數高達43.8%。

有一些聽力損害的信號值得注意。張華在臨床中發現,有的孩子說話大舌頭,其實也是聽力不足。

張華在個人網站中寫到:“如果您的孩子確診存在聽力損失並建議選配助聽器的話,請您為了孩子一定要很快調整心態,堅強面對,儘早赴專業助聽器驗配門診就診。” 因此,張華由衷地希望全社會能正視助聽器,正視聽力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