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化學故事-臭豆腐為什麼難聞卻好吃

我們說一道菜好,總會說它色香味俱全,但中國有一道傳統特色小吃,卻是“臭名遠揚”。沒錯,它就是聞著臭但卻吃著香的臭豆腐。

每天一個化學故事-臭豆腐為什麼難聞卻好吃

鼻子:“”敢不敢放開我,讓我聞聞?"

但是臭豆腐為什麼會那麼難聞呢?又為什麼好吃呢?

簡單說一下臭豆腐是怎麼做出來的:(1)做豆腐:黃豆泡水磨稀糊,擠出豆渣,將漿汁燒開用石膏汁凝固成豆腐腦,然後壓去水分做成豆腐。(2)發酵:將豆腐用黴菌或臭滷水發酵,做成臭豆腐。

在黴菌的作用下,豆腐中含有的蛋白質經過充分的分解,產生了大量的氨基酸,我們知道常用的調味料味精和雞精之所以讓菜味道鮮美,就是因為穀氨酸鈉的作用,大量的氨基酸使得臭豆腐吃起來味道鮮美,故而“吃著香”;但由於含硫類的氨基酸(如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在進一步的分解過程中產生了硫化氫(H2S),這種氣體具有刺鼻難聞的特性,因而導致臭豆腐“吃著香”。

每天一個化學故事-臭豆腐為什麼難聞卻好吃

甲硫氨酸

所以,臭豆腐作為對蛋白質的深加工,分解成人體更易吸收的氨基酸,營養價值還是比較高的。但是臭豆腐在發酵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有害物質,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要注意適量哦。

每天一個化學故事-臭豆腐為什麼難聞卻好吃

國足指定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