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新觀念任重道遠,增加飼草種植近在眼前

中國西藏網訊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未播撒在夏雜村的土地上,阿旺就已經趕著家裡的羊群出門了。阿旺用糌粑填飽了肚子,還帶足了一整天的口糧。可是他家今年剛剛降生的小羊還餓著肚子,有點迷迷糊糊地跟著羊爸羊媽的隊伍搖搖晃晃地往前走。顯然剛剛滿月的小羊對村子的道路還不那麼熟悉,一個跟頭栽進了路旁的水渠,這下可把阿旺心疼壞了,趕緊將小羊羔抱了出來,還在小羊的腦袋上親吻了一下。

普及新觀念任重道遠,增加飼草種植近在眼前

圖為阿旺正趕著羊群走在村裡。

普及新觀念任重道遠,增加飼草種植近在眼前

圖為阿旺抱著剛出生不久的羊羔。

阿旺家裡凡是今年新出生的小羊,雙耳上的紫色小吊墜就是他們的“身份證”,羊媽媽今年挺高產的,生了足有十幾只。阿旺家的羊群有一百多隻,外加這十多隻新生兒,儲備的飼草顯得有點吃緊,天剛矇矇亮,阿旺就將羊群趕出來覓食了。

普及新觀念任重道遠,增加飼草種植近在眼前

圖為阿旺家今年新出生的戴著紫色吊墜的羊羔。

就在阿旺家的羊群剛剛走遠沒多久,太陽出來了,德慶也趕著她家的羊群出門了,同樣她家今年也有新出生的小羊。眼看著家裡的飼草儲量一天天消耗,農牧民群眾都不得不早早出門,希望羊群能在外面多找到一些吃的。

普及新觀念任重道遠,增加飼草種植近在眼前

圖為德慶趕著羊群走出了家門。

嚴峻的問題正擺在眼前,那就是夏雜村為農牧混合區,草場和牧場面積十分有限,如果超載超牧嚴重,勢必會造成草場牧場退化,嚴重影響當地生態環境,造成草場牧場萎縮、沙化進一步加大。就像蹺蹺板的兩端似的,一頭是農牧民牲畜飼養對飼草料的需求,一頭是草場牧場嚴防超載超牧,如何取得中間的平衡點,是整個日喀則農牧區正面臨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是太難,難的是怎樣讓村民改變傳統的固有觀念,在新增牲畜的同時提高牲畜出欄率。早在三月底,駐村隊與包村幹部對新增牲畜進行統計登記伊始,這條“解決辦法”就已經在向村民們普及了。食草型大動物,無論是犛牛、黃牛、犏牛、奶牛,還是綿羊、山羊、騾馬,成年達到出欄期後繼續飼養只會增加養殖成本、浪費飼草;提高出欄率不僅能切實地使養殖戶增加現金收入;還能減輕草場牧場的壓力,不失為一條“萬全之計”。

普及新觀念任重道遠,增加飼草種植近在眼前

圖為駐村工作隊在農牧民群眾家裡調查牲畜飼養量。

但是,村裡的牛羊養殖人家卻不覺得這是一條“萬全之計”,他們視家裡的牛羊為“家人”“親人”。犏牛要為農田耕地犁地翻地;家裡的小孩子與小羊羔一同長大早就如同夥伴一般;奶牛下奶能為家裡的老人和孩子補充營養,這群牛羊被他們視為保底財產,看到成群的牛羊才會安心,牛羊就是他們的家人和寄託。但是,駐村工作隊不得不為了改變農牧民的傳統固有觀念,一次又一次入戶宣傳,一次又一次地向他們普及提高牲畜出欄率的新觀念和好處,告訴他們牛羊不再是家庭財產的保底象徵,在黨的領導下,大家都會過上富裕的小康生活。

普及新觀念任重道遠,增加飼草種植近在眼前

圖為農牧民群眾正在搬運飼草料種子。

普及提升牲畜出欄率新觀念的任務任重道遠,這條“萬全之計”一時半會是行不通了。既然飼草料不夠吃,為何不增加飼草料的種植呢?終於,經過多方籌措,滿載著優質燕麥草和箭筈豌豆的車輛由拉薩駛進了夏雜村,增加飼草作物種植面積的行動隨著春耕的開始隨即展開了。

長在青稞地裡的野燕麥是雜草,但是優質的燕麥草卻是牛羊最鍾情最適口的草料;箭筈豌豆不光能結實,藤蔓用來餵食牛羊也再合適不過了。下一步,駐村隊將進一步調研考察在夏雜村是否適合種植青飼玉米,並考慮進一步擴大飼草作物種植的可能性。

普及新觀念任重道遠,增加飼草種植近在眼前

圖為野燕麥種子。

一頭是農牧民的養殖致富,一頭是草場牧場的生態保護,駐村工作隊相信,開動腦筋,就能讓這蹺蹺板的兩端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劉何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