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當年在天庭被封的弼馬溫,官真的很小嗎?

光神閃爍

電視劇《西遊記》誤導了許多人,大家都認為孫悟空是嫌棄弼馬溫這個官小才反下界去的。其實不然,弼馬溫這個官並不小,而且還最適合孫悟空幹,可以說玉帝是量才使用,但是孫悟空卻誤會了玉帝的美意,為什麼呢?聽我慢慢分析。

《西遊記》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我們先看一看這一回的題目,其實已經點出了要害。孫悟空心氣太高而已。這一回講孫悟空被官封弼馬溫,那麼孫悟空喜歡這個差事嗎?喜歡的很,而且孫悟空乾的特別認真:

這猴王查看了文簿,點明瞭馬數。本監中典簿管徵備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馬匹、扎草、飲水、煮料;監丞、監副輔佐催辦。弼馬晝夜不睡,滋養馬匹。日間舞弄猶可,夜間看管殷勤,但是馬睡的,趕起來吃草,走的捉將來靠槽。那些天馬見了他,泯耳攢蹄,都養得肉肥膘滿。不覺的半月有餘。

什麼叫得心應手,這就是。孫悟空作為一個猴子,看管照料天馬是他最擅長的。因此孫悟空幹起來也特別的賣力。但是為什麼又不幹了,是嫌棄官小嗎?不是的。

眾道:“末等。這樣官兒,最低最小,只可與他看馬。

這句話被許多人誤解,認為弼馬溫這個官就是個芝麻大的小官。事實可真的不是。弼馬溫這個官職屬於御馬監的一品管事,天庭正規編制。屬於有官名,有仙祿的。官雖然在所有天庭官品中屬於最下等,但是屬於在編。例如二郎神就不在編,二郎神只有官名沒有仙祿。仙祿是什麼?仙祿就是俸祿。因此嚴格意義上講,弼馬溫的職位是高於二郎神真君的。

所以孫悟空捨棄了弼馬溫去當了一個齊天大聖是個失誤之舉,為什麼呢,因為齊天大聖和二郎真君一樣,都屬於有官無祿。

還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個齊天大聖。只是加他個空銜,有官無祿便了。”玉帝道:“怎麼喚做‘有官無祿’?”金星道:“名是齊天大聖,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且養在天壤之間,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寧也。”

這一段說的很明白,齊天大聖這個官就是個虛頭,沒有一點好處,什麼是好處,仙祿呀。沒有仙祿是被同僚看不起的,因為你永遠低人一等。

孫悟空之所以嫌棄弼馬溫這個官職,一是因為他誤解了弼馬溫這個官的實際大小,還有一個原因許多人不知道,那就是這個崗位沒有升職的空間。

似堂尊到任之後,這等殷勤,喂得馬肥,只落得道聲‘好’字;如稍有些尫羸,還要見責;再十分傷損,還要罰贖問罪。”

也就是說也許孫悟空要幹一輩子弼馬溫而不能高升。孫悟空在意升不升官嗎?孫悟空很在意,書中有明顯的證據。孫悟空後來被封為齊天大聖之後,玉帝看他總是閒著,於是招他來委以差事,孫悟空見面後這樣問:

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陛下,詔老孫有何升賞?”

可見孫悟空對於官大官小也不是很在意,他在意的是憑自己的努力能一步步升上去。如果弼馬溫這個官職孫悟空嫌棄的話,他根本就不會那麼賣力去幹,之所以不幹,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沒有升職潛力,一旦升職無望,這個官職會被挑出一千條理由去嫌棄。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弼馬溫這個官職在天庭屬於正規編制,有官名有俸祿。比那些空有官名沒有俸祿的神仙不知道要高多少倍。但是孫悟空心氣太高,再加上這個官職沒有什麼升職的潛力,因此孫悟空以弼馬溫不入流為名辭官而去,真的有點可惜。


每日趣評

官當然不小啦,這可是玉帝專門照顧的!

孫悟空被天庭這幾個小仙騙了,舍大取小,辜負了玉帝的一片好意!

(楊角風談西遊第30期)

西遊記主線已經講到了孫悟空被壓五指山下,而孫悟空並不是不能出來,而是突然開悟了從而不想出來。而上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番外篇,說的是孫悟空其實在被壓五指山下的時候,他已經有了兒子,只是他還不知道而已,直到後來遇到了他的兒子……

前情直通車:西遊記一個隱藏的秘密,沒有證據我不會亂說:孫悟空有一個兒子!

本篇仍然是一個番外篇,孫悟空之所以後來自封齊天大聖,以及再到最後的大鬧天宮被壓五指山下,其實都是上了天庭幾個小仙的當!

為了講清楚這件事,我還得從玉皇大帝雕琢花果山的靈石開始,也就是說孫悟空從一出生就一直受玉皇大帝特別照顧,這之前的文章都講過。後來冥王和龍王來告狀,玉帝使了眼色給太白金星,於是太白金星心領神會的請求玉帝收編了孫悟空,於是孫悟空上天做了弼馬溫這個官,故事從這裡開始:

弼馬溫的前任去哪了?

首先當時孫悟空招安的時候,畢竟曾經受過玉帝的雕琢,所以玉帝是要封他大小一個官職,並且要籍名在籙的。

當問到武曲星君時,他啟奏道:“只是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這話說的是有水平的,正常的回答應該是缺個弼馬溫,而他說的是缺個正堂管事,而緊接著玉帝就傳旨道:“就除他做個弼馬溫罷。”那麼這個前任弼馬溫去哪裡了?

答案是沒有前任,這個官是玉帝自己給他封的!

這正說明玉帝還是非常照顧孫悟空的,你想一個類似於國防部長的武曲星君還能惦記著御馬監的這個管事,還是爭著說的,前一句還說其他的地方都不缺,只有這個地方缺!但是沒有說官職,說明可能之前也跟玉帝反映過,咱們的御馬監還是需要提拔一名管事,趁這個機會忙說出來,玉帝一聽,也正好,就封他個“弼馬溫”吧!

其他的神仙氣得真瞪眼,誰都希望自己的部門都多個編制,以後用得著,武曲星君一句話就給人家堵上了!所以這個武曲星君是一個人物,養馬也是戰馬,主要打仗用的,可以說孫悟空就成了武曲星君的手下了!

弼馬溫的官有多大?

弼馬溫本身就是玉帝臨時封的官,還給配了那麼多手下,包括監丞、監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員人等,要知道這些人都是仙籍在冊的,孫悟空一來就是領導,這個官咋一看還是不小的!

要知道西遊記是明朝成書,明朝的御馬監是明宦官官署名。十二監之一。有掌印太監、監督太監、提督太監各一員,下有監官、掌司、典簿、寫字等員。掌騰驤四衛營馬匹及象房等事。是一個正五品官職,並且還兼有軍事和財政兩項大權!

再看孫悟空到任以後兢兢業業,日夜不睡覺,又是扎草,又是引水,又是煮料的,一匹匹養的肉肥膘滿!照他這樣的養法,人工費、飼料費、水電費等都得漲,開支必然加大,但是沒有任何人阻攔他,證明他獲取資源的能力相當強,也說明這個部門財政還是非常充足的!

歷朝歷代最牛的兵種就是騎兵,馬匹更是金貴的很,相當於現在的裝甲車啊,要是某個君主獲得一匹好的戰馬,比如汗血寶馬,他都要大擺宴席慶祝的!況且天兵養的都是天馬,會飛的,說不定也是修煉多年才有了當天馬的機會,好歹也是一個神仙啊!

所以弼馬溫官並不小,之所以後來很多妖怪嘲笑孫悟空是弼馬溫,並不是因為這個官小,而是因為孫悟空後來想取代玉帝,大家嘲笑的是你一個五品知府竟然還想當皇帝?

孫悟空為什麼棄官?

孫悟空忙忙碌碌半個月了,他的手下也得跟著忙乎半個月,那個累啊,好不容易找個閒時間,趕緊安排酒席,原著中也說了目的,一個是給他接風,一個是給他賀喜。

這不是很奇怪嗎?你想孫悟空都幹了好多天的活了,他們才想起來接風?顯然不是!他們是有目的的,至於目的是什麼?繼續往後看。

席間不停的給孫悟空敬酒,孫悟空也是配合著往人家的套裡鑽,閒的沒事問他們自己的官有多大?可被他們逮到機會了,你想啊,正常的一個下屬回答自己的領導,肯定會誇自己的領導能力強,官大咯,不然的話那麼自己豈不是更啥都不是了!

但是這些下屬卻想著法的貶低孫悟空,非說他的官沒品,小的不能再小了,不入流的官。其實他們心裡清楚,這個官就是玉帝臨時給起的,至於多少品,並沒有說。他們之前散漫慣了,本身就是一個肥差,還有油水拿,憑空降下來一個領導,還猴精猴精的,不愛好錢財,也不愛女色,一心工作,他們苦啊!

於是孫悟空打出御馬監,徑至南天門,終天丁知道他受了仙籙,不敢阻攔。這裡也說明了弼馬溫並不是小官,他是可以正常出入南天門的,你想古代的皇宮裡面,官不大能隨便出入皇宮嗎?

然後那幾個人馬上跑去玉帝那裡告狀,說孫悟空嫌官小跑啦。玉帝也納悶啊,他到底想要啥大官啊?

所以孫悟空真是舍大求小,辜負了玉帝的一片好意,也著了那些小仙的道兒!

我叫楊角風,後面開始講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500年間,天庭又發生了哪些事呢?喜歡就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如果說《西遊記》原著裡,孫悟空犯的第一個傻是啥?那就是誤以為弼馬溫是小官,還憤憤然反出了天庭。

而在諸多以西遊題材為藍本改編的影視劇裡,“弼馬溫是小官”這事,也經常成了共識。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起因,也變成了“玉皇大帝封的官太小”。但如果放在原著裡看,必須說玉皇大帝很委屈。

因為玉皇大帝封給孫悟空的“弼馬溫”一職,在《西遊記》原著裡全稱叫“御馬監正堂管事”,非但不是什麼“沒品”的小官,相反是個很有前途的好工作。

“弼馬溫”官職大不大?首先看看作者的生活年代就知道。在作者吳承恩生活的明代,養馬可不是什麼低賤活,相反是關乎國家戰略資源的大事。看上去“沒品”的御馬監,在明朝的宮廷裡可是位高權重的實權部門,掌印御馬監的太監,比如成化年間的汪直,嘉靖年間的馮保,都是呼風喚雨的人物。而兵部管理養馬的太僕寺,同樣是官場上人人羨慕的肥差。諸如楊一清等明代名將,都曾在這個崗位上風光過。

所以說,在《西遊記》的創作年代裡,無論是內宮外廷,文職武職,養馬這工作,都是官場上火熱到惹人眼紅的好職業。如此創作背景下,《西遊記》裡的“弼馬溫”,哪能是綠豆小官?

事實上,“弼馬溫”一職的地位級別,在《西遊記》的原著情節裡,更常見十分拉風。首先有完備的府衙機構,上任時都要木德星官專門陪同前往,且整個御馬監更是陣仗龐大,不單管著上千匹天馬,還有“監丞,監副,典薄,力士,大小官員人等”,標準的天庭實權部門。

而更能說明“弼馬溫”一職等級的,更有《西遊記》原著裡的重量級待遇:受仙籙。

比起西遊影視劇裡,常被幾句話帶過的“受仙籙”身份,放在《西遊記》原著小說裡,卻是十分重要的等級標誌。有了“仙籙”,才等於在天庭裡有了行政待遇編制。沒有這個身份,放在《西遊記》裡,連南天門都進不去。

這個身份的重要性,可以瞧瞧能和孫悟空打得天昏地暗的二郎神。後來孫悟空大鬧天宮,二郎神一干人等浴血奮戰,立下生擒孫悟空的汗馬功勞。可就因為二郎神麾下的幾員大將們沒有“仙籙”,所以“不得面見玉帝”,領功勞都只能二郎神代表著去。而就算是有“仙籙”的二郎神,還有著玉帝外甥的身份,上了天庭後也只能在壁廂見玉帝一面,領了“金花”“御酒”等賞賜後就喜滋滋回去。比起孫悟空來,真的好容易滿足。

由此可見,“仙籙”這個身份,在整個西遊世界裡,真是不知羨煞多少神仙。

那麼做弼馬溫的孫悟空呢?原著裡明明白白說“受了仙籙”,哪怕後來他嫌弼馬溫官小,一怒抄起金箍棒打出御馬監,張狂到這地步,天兵天將們也是“知他受了仙籙,乃是個弼馬溫,不敢阻擋,讓他打出天門去了”。孫悟空看不上眼的弼馬溫,話語權就是這麼強。

甚至就在氣呼呼的孫悟空回了花果山後,原先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鬼王們,竟然都顛顛跑來獻殷勤。原著裡的話更說的好:“今見大王授了天籙,得意榮歸,特獻赭黃袍一件,與大王稱慶”。有著“仙籙”頭銜,就能讓下界的鬼王們當牛做馬。這“弼馬溫”的等級,就是這樣有威懾力。

這個時候的孫悟空,恐怕還沒意識到,自己親手斷送了一個多麼有前途的好工作。

其實,在《西遊記》的開頭章節裡,玉皇大帝對於孫悟空,一度是十分欣賞的態度。孫悟空從石縫裡蹦出來時,玉皇大帝就說“乃天地精華所生”。後來孫悟空鬧龍宮闖地府,被龍王閻王告狀告到玉帝處,太白金星勸了句要招安,立刻就叫玉帝“聞言甚喜”。孫悟空愣頭愣腦的上了天庭後,玉帝面前一副張狂模樣,氣的眾神仙連呼無禮,玉帝也是大度不計較:“不知朝禮,且姑恕罪”,然後爽快就封了弼馬溫。

以這一整段情節說,當時的玉皇大帝,是真心實意想招攬孫悟空,把他變成天庭的一員干將。授予的“弼馬溫”官職,更是極有培養前途的好工作。而且整個天庭裡,除了御馬監那幾個隨從外,也沒有一位重量級神仙,說過這官職低微。

那為什麼孫悟空會上當?仔細看看前因後果就知道,孫悟空這樣一位下界的妖仙,惹了幾場禍竟能因禍得福,平白無故就受了仙籙。不招妒忌顯然不可能。御馬監的幾個小官們,等於是飲宴時故意挑撥了幾句,就真叫孫悟空暴跳如雷,然後就有了後面一堆荒唐事。

所以說,大鬧天宮的故事,與其說是玉皇大帝不懂得尊重人才惹出來亂子,不如說是一個叫孫悟空的職場新貴,因經驗不足被同事坑慘的故事。


我們愛歷史

官大還是小,這是相對而言的。

如果你父親是中央大員中數一數二的,你最終只當了個市長,別人肯定都覺得你當的官太小了。但如果你是個農村爬出來的,父母出苦力大字不識一個,你當了科長,別人會都覺得這官不小了,當了處長別人就覺得很大了,能當上縣長誰都覺得你這官太大了。

同樣,如果你天下聞名,能管控千軍萬馬,最終讓你當個縣局長,別人肯定都覺得太小了。但如果你一直默默無聞,沒做出什麼成績來,你當了縣局副局長,別人就會覺得已經很大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再看孫悟空。如果真像電視劇裡演的一樣,打遍天庭無敵手,把玉皇大帝都打到桌子底下去了,那當個養馬的頭,那實在太屈才了,官實在太小了。

但原著中是,孫悟空打到凌霄殿外,遇到王靈官就〖他兩個鬥在一處,勝敗未分〗。然後,〖早有佑聖真君,又差將佐發文到雷府,調三十六員雷將齊來,把大聖圍在垓心〗。孫猴子想進也進不去了。

所以很多人奇怪,孫悟空大鬧天宮時那麼厲害,怎麼西天取經時就不行了呢,其實這根本不是個事,因為他在大鬧天宮時就沒多厲害。

再看看西天路上,孫悟空遇到大鵬精,〖行者悽悽慘慘的,自思自忖,以心問心道〗,只能去西天請如來。

遇到了蜈蚣精,被金光一照,孫悟空〖出來現了本相,力軟筋麻,渾身疼痛,止不住眼中流淚,忽失聲叫道〗。不請黎山老姆,別說打敗蜈蚣精,他連近身都很難。

遇到了蠍子精,幾番下來〖行者抱著頭,只叫:“疼!疼!疼!”。。著我頭上紮了一下,就這般頭疼難禁〗。要不是卯日星官,唐僧估計要要小和尚了。

遇到了紅孩兒,戰果是〖急流中淌下一個人來。沙僧見了,連衣跳下水中,抱上岸來,卻是孫大聖身軀。噫!你看他踡跼四肢伸不得,渾身上下冷如冰。沙和尚滿眼垂淚道:“師兄!可惜了你,億萬年不老長生客,如今化作箇中途短命人!”〗

遇到了黑熊精,也只能打個不分勝負。

很多厲害點的妖怪,拿個厲害點的兵器,孫悟空都奈何不了。他們夢寐以求的不過是吃塊唐僧肉,能長生不老。長生不老謂之仙。

很多女妖精,比如讓孫悟空無可奈何的蠍子精,要嫁唐僧,也不是像電視劇中一樣因為唐僧長的帥,而是為了配他的元陽,好成個太乙散仙。

倒貼獻身,只求個太乙散仙。這散仙是隻有編制沒有職務的。而孫悟空的弼馬溫,不僅是仙,下面還管著好幾個仙,還是在天庭任職。兩者的差距就是,前者是基層鄉鎮裡沒有職位的小科員,後者是進了中樞,上來就當了個小科長,天壤之別。

而孫悟空,本身就沒什麼背景,就是領著一群毛猴的混混頭子。所以說,讓他上來就當這個科長,已經是很大了。

但他不知足,就是鬧事,結果被壓了五百年。五百年中深刻反省了這一切,終於明白了自己有幾斤幾兩,一心一意地跟唐僧混,敢打敢拼,拼上了鬥戰勝佛的位子,比原來高太多。


待我施為地煞變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問題,關鍵是現實中並沒有這個官職,弼馬溫根本就不是官職,是天庭調戲孫悟空的鬼把戲,典故出自《馬經》,是一部有關養馬的書,裡邊記載,母猴子來月事,經血沾到草上,馬吃了沾有母猴經血的草就不會得病。【馬廄畜母猴闢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天庭封他做弼馬溫,其實就是對孫悟空的一種調戲。說他是母猴子。弼馬溫是調戲之詞,但天庭確實也給孫悟空封了實實在在的官,那就是“

御馬監正堂管事“,這才是孫悟空的真實職位,弼馬溫並不是官職,他只不過是【避馬瘟】的諧音而已。

御馬監正堂管事的官制也不存在,但是在明朝確實有御馬監這樣一個衙署,屬於宦官二十四衙門之一,但並無正堂管事一職,衙門裡最高的是掌印太監,開始是正七品,後提升為正四品。不過這個事太監做的官,孫悟空不能當掌印太監吧?實際上作者創造了這個職位,應該和孫悟空是猴子,而《馬經》正好有這麼個典故採用了這個官職,和明朝內府應該沒什麼關係。

孫悟空這個官是大是小,應該和他當時在人間的官職進行比較才合理,孫悟空在五行山下壓了五百年是唐朝貞觀年間,往前推五百年應該到了漢代,那我們應該和漢代相似的官職進行比較才更合適。玉孫悟空官職最相近的就是替皇帝管理車馬的官員了,在漢武帝以前,應該是車府令,武帝以後最接近的職位是駙馬都尉和奉車都尉。特別是駙馬都尉,專管皇帝御馬,和孫悟空的職位最相近,秩比二千石,應該是相當於太守級別的官員,古代的太守和現在的省長比較相似,級別還是蠻高的。

這個職位是十分難以得到的熱門官職,雖然沒有什麼額外收入,但是天子近臣,而且是典型的跳板職業,也就是最容易升官的職業,佔到這個位置上,等於是預備著飛黃騰達。原因也不復雜,給皇帝管理車馬,與皇帝十分接近,所以根基一定要正,否則刺殺皇帝可不是小事,所以這個職位上的人都是皇帝十分信任的人才行。皇帝信任,加上緊隨皇帝身邊,感情培養很容易,升官還不是隨時的事。秦代趙高就是車府令,因為接近秦始皇,得到信任,最後權傾朝野。金日磾是漢武帝託孤四大臣之一,他就做過駙馬都尉,因為馬養得好被漢武帝提拔,正因為他常在皇帝身邊,馬何羅要殺漢武帝,被金日磾救下,從此深的漢武帝賞識,成就了一番大事業。

如果還不夠直觀的話,駙馬爺都知道吧?皇帝的女婿,了不得。其時不是,駙馬其實就是駙馬都尉,不是所有的駙馬都是皇帝的女婿,但皇帝的女婿一般都會幹這個差事。以前不是定製,但從三國時期,魏國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駙馬都尉,以後又有晉代杜預娶晉宣帝之女安陸公主,王濟娶司馬昭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駙馬都尉。於是駙馬都尉成了虛銜,專用於皇帝的女婿。

這樣的官,孫悟空回去肯定有的吹,不至於不滿意,關鍵是弼馬溫這個詞,諧音避馬瘟,純粹是羞辱,大鬧天宮也就不足為奇了。


山野論史

古代的九品中正制,九品官就被稱為芝麻官,弼馬溫連品級都沒有,自然只是不入流的小吏。這點無需辯駁!

那些說弼馬溫是大官、或者有實權的人,大都以作者所在朝代明朝為例,說什麼當時馬匹是戰略資源,能夠左右戰局,所以弼馬溫的權利很大。

這種說法很可笑,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天庭並不是凡間的朝廷!

天庭的士兵都會騰雲駕霧,日行千里根本算不得什麼高深的法術,所以馬匹並非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

無論是西遊記原著還是電視劇,裡面描述的幾場大戰鬥,幾乎都沒有騎兵的身影。

古代凡人的戰爭,最精彩的自然是武將之間的馬戰,但天庭去捉拿孫悟空時,無論是巨靈神、哪吒、還是楊戩,沒有一個人是騎天馬應戰的。因為對於神仙來說,天馬沒有提升戰鬥力的作用,這點和凡人騎兵對步兵時壓倒性的戰力壓制是截然不同的。

第二個說弼馬溫是大官的理由更可笑了,那就是受仙籙。

受仙菉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但其實則不然,就是天庭人事部門做個登記,方便上頭做管理,哪怕是天庭的僕役,也都是有仙籙。

也許有人會問:那為什麼天庭的僕役不能自由進出南天門,而孫悟空可以?

這點我認為跟工作的性質有關,孫悟空是養馬的,要隨時出去放馬,自然有進出南天門的權限。就如同古代皇宮,一般太監是禁止出宮的,但是那些負責採買的太監卻是可以的。

所以說,以進出南天門證明弼馬溫官大,也是不可取的。


天天侃娛樂


弼馬溫官大不大?不大!重要不重要!重要!為什麼沒人幹?因為太監才會幹!

孫悟空在天庭御馬監做弼馬溫,這個官職很重要。但之所以他覺得被玉帝騙了,還經常被豬八戒嘲笑,就是因為掌管御馬監的一直是太監!這怎麼能不讓孫悟空勃然大怒,大鬧天宮!

《西遊記》成書明朝,明朝十二監最有名的就是司禮監和御馬監。有名的東廠和西廠就是這兩監分管的。

據百科:御馬監與兵部及督撫共執兵柄,實為內廷“樞府”。其實,御馬監還要管理草場和皇莊、經營皇店,與戶部分理財政,為明廷的“內管家”。而御馬監的制度一直到清朝康熙皇帝時才被裁撤!



這麼重要的地方,很尷尬一點就是天庭沒太監,神仙眾多卻人沒有願意幹。玉帝也是欺負孫悟空土老帽不懂,才安排他去御馬監當弼馬溫。

弼馬溫官職沒問題。問題在於御馬監監正是太監當的。西天取經路上,凡事張嘴叫孫悟空“弼馬溫”的都不是嘲笑孫悟空官太小,是個養馬的,是隱喻孫悟空是個太監!


孫悟空乃石生,無父無母,其實是否有性別也要兩說。被暗諷為太監,正是踢了他的痛腳,如何讓他不怒!這不得不說是老先生吳承恩開孫悟空的一個大玩笑!

就這樣!


君箋雅侃紅樓

這個問題,我來談一談。

其實,早從北魏以來,中國人都相信,只要在馬廄裡拴一隻猴子,馬就不會得病。因為猴子尿液中含有“馬瘟抗體”。藥學家李時珍甚至在《本草綱目》裡,就有這樣記載:只要讓馬將猴子的排洩物混著草一起吃下去,效果就跟打了預防針一樣,碰到瘟疫就不怕了。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即是“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想要把馬兒養得膘肥體壯,是必須要在晚上再加一餐的。但是,如果有些馬兒不願意吃“宵夜”怎麼辦呢?那就在馬廄裡養只吵吵鬧鬧的猴子吧!猴子折騰得馬兒無法休息,馬兒自然就得“被迫活動”,也就是“被迫吃草”了。

而且,“弼馬溫”又有是“避馬瘟”的含義,所以就將“弼馬溫”用作是養馬的官職名稱了(當然,這個官職名稱,應為《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先生獨創的)。

由此可見,“弼馬溫”只是“馬群總管”,和天庭的其他的神仙比起來,這樣的官職真的不值一提。正如眾監官所言,“這樣官兒,最低最小,只可與他看馬。似堂尊到任之後,這等殷勤,喂得馬肥,只落得道聲‘好’字;如稍有些尫羸,還要見責;再十分傷損,還要罰贖問罪。”

值得一提的是,其間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即“避馬瘟”所養的猴子一般都是母的,而孫悟空卻是隻不折不扣的公猴兒,所以讓他來做“弼馬溫”,其實也是對他有一層嘲諷的意思。

大抵,這也是為什麼悟空一聽到別人叫他“弼馬溫”,就勃然大怒的一個原因吧。

(孫悟空天真燦漫,不懂天庭官制,初任弼馬溫,還頗有幾分得意)

(被告知真相之後,悟空勃然大怒,覺得被人侮辱)


白馬晉一

你好,弼馬溫是什麼官職,換到人間就是就是養馬的,大家可能看過康熙王朝,裡面有個姚啟聖,是三里河養馬的,什麼官職,從九品,是朝廷裡最小的官,而弼馬溫等同於這個官職!

孫悟空上天做官,本想玉帝封他個大官,怎麼不低於太白金星,結果玉帝壓根沒把他當回事,讓他養馬,擱到現在,養馬的活也是不錯的,雖然辛苦,卻是個肥差,又不用自己親自幹活,只是指揮手下就行,正所謂集團領導再小,到地方公司也是老大,但是孫悟空不願意受著罪,不願意被養馬的,養馬的這麼稱呼,所以一生氣,後來你們就都知道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們!


書評小說

這個官不小,可以說很大,很重要。

在古代中國,由於是農業社會,馬匹保有量一直不多,漢唐這樣的超級盛世的時候也很少有超過百萬匹的戰馬。而戰馬屬於易耗品,一次作戰往往會大量的損失。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北伐匈奴的漠北之戰,出塞戰馬幾十萬匹,回國後不足10萬匹,這應該還包括了在匈奴處的繳獲。英國一戰時期參戰的戰馬超過100萬匹,倖存的不足7萬匹。像赤兔馬那樣連續跟隨幾個主人,連續十幾年在戰場上無數次出生入死的的情況幾乎沒有。所以,戰馬屬於重要的戰略物資。這也是為什麼漢武帝一定要把汗血寶馬搞到手,不惜出動十幾萬大軍,萬里遠征。

戰爭需要大量戰馬,但是戰馬的飼養又非常的困難,在古代中國為了保證戰馬的體力要餵給大量的糧食,比人的伙食還要好。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行軍時每天不能超過30公里,否則戰馬就會掉膘。

所以,好的養馬人一定會受到皇帝的重視。反之,如果皇帝能把養馬的工作交給一個人,也說明對這個人的信任和重視。

《西遊記》成書於明朝,就不得不提明朝的宮廷12監,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司設監、御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

御馬監僅次於司禮監,御馬監和司禮監,一武一文,構成了皇帝身邊的秘書班底。御馬監執掌騰驤四衛營馬匹及象房等事。鼎盛時期東廠的廠督也是由御馬監的人擔任,應該說御馬監是皇帝的私人武裝力量,進入御馬監也就和皇帝的權力捆綁在了一起,可見御馬監的重要性。

而吳承恩借武曲星君之口向讀者闡明,弼馬溫就是御馬監正堂管事!要不是孫悟空猴急,用不了多久他就會權傾朝野,可惜沒有經受住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