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些年,追過的作品或者說作家們嗎?

小時候讀書只是讀故事,也喜歡或者說被感動著,但是然後呢?沒有然後。並不像老人聽評書說這是劉 蘭芳,那是單田芳,每天中午準時打開收音機坐下來聽評書,一追多少集。爺爺喜歡聽評書,更歡聽戲,豫劇,曲劇,墜子,梆子,等那些名角他也都耳熟能詳。跟著爺爺聽的多了,我也喜歡聽,但我不知道我倒底喜歡的是什麼 。爺爺抽屜裡的那些評書都被我讀完了。後來開始讀父親的書。

父親的書多,卻不太能吸引我。《水滸傳》〈西遊記〉都那麼厚,〈林海雪原〉〈保衛延安〉說是故事可是哪有爺爺的書扣人心絃啊。那些琅琅上口又叫人過目不忘的語言只讀一遍就可以把整個書裡的內容複述一來。這個絕不吹牛。

直到我讀了《北國草》我才在故事吸引我的時候去關注書中的人物,開始思考人物的性格和命運。不斷的想 象著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東北的林海,年青人的開拓,愛情。要以說 這是我喜歡的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文學作品。我也知道了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叫作叢維熙的人。

我追過的第一個明星級別的文人是“汪國真”,已經記不得我是從哪裡讀到他的小詩集,可能是在外打工的叔叔,只知道當班裡的大多數人還 不知道汪國真是誰的時候,我已經會背了他的好多首小詩。你說他有多麼好,也不是,只是喜歡,就跟一個男生喜歡一個女生一樣,對上了眼,有了感覺或者說來了電。至於她真的有多漂亮或者是多有才華也不見得,畢竟初中生已經是讀過不少東西的了。

還記得那些年,追過的作品或者說作家們嗎?

汪的小詩清新自然,一點不做作,不彆扭,寫到了人的心裡。我曾借一次到縣城參加競賽的機會在縣城尋遍了每一家大小書店,不過那天總算找到了,那是汪的第二本小詩集《年輕的風》很薄的一本,當時他的〈年輕的潮〉〈年輕的思緒〉等我都讀過,並認真的喜歡著,後來也學著寫過一些類似但卻不知所蹤的分行文字。背得出一部分,想想這可能是平生喜歡的 第一個文化人。

再後來就遇到了那個影響我一生的人。

還記得那些年,追過的作品或者說作家們嗎?

幾乎是同時我讀到了一本書《賈平凹散文精選〉,我像被電擊中了一樣,我一下子變 迷上了這本書和書的作者。時至今日,我讀了他作品中的大部分,或者說凡是我能拿到的都 了。像他的散文《病人》〈名人〉〈一個作家〉〈十字待〉〈秦腔〉〈走三邊〉〈臥虎說〉等,有一些句子幾十年過去仍然記憶尤新。比如“理想和命運就像天和地的平行,但又總有交叉的時候,遠方那條很亮的高度融合的統一的灰白色的線總是在吸引著你,永遠去追求地平線去解那個謎,人生就充滿了新鮮樂趣和奮鬥的無窮無盡的力”。

也是在喜歡了他的文之後,自己也隱隱的生出了想要寫些東西的想法。再後來讀了他的《廢都》〈土門〉〈高老莊〉〈懷念狼〉〈白夜〉〈秦腔〉等,他有很多不足,那主要是性格方面的,他的文字當今中國還少有匹敵者。他的最新長篇《山本》已經出爐,喜望能一睹 為快。

還記得那些年,追過的作品或者說作家們嗎?

當然也瘋狂的喜歡過〈平凡的世界〉,讀了路遙幾乎全部的文字。田曉霞

喜歡過《文化苦旅》,那裡面的每一篇文章都讀了不下七遍,後來也讀了他另外的一些文字,但總的說來,他不是我的菜。

還記得那些年,追過的作品或者說作家們嗎?

還有〈白鹿原〉〈長恨歌〉等相當一部分書,讀也讀了,好也真好,但是自己卻不太喜歡。

池莉的文,二月河的文集,也都喜歡過一陣子,追過了一部《明朝那些事兒》,妻還為此買了一大厚本來,讀那書是真帶勁呀,我認為作者不是教授起碼也該是年齡不了的老知識分子了,當十年前我知道石悅還是一個相當年輕的人時,我真是無地自容。羞愧歸羞愧,還是擋不住一次又一次的翻閱。

在我已經將近四十歲的時候我卻喜歡上了《紅樓夢》那是二十多年前已經讀了一部分卻讀不進去的書,不知道現在為什麼卻喜歡起來了。當然還有一些國外的著作這裡就不討論了。

不知道你都追過那些作品或者作者?歡迎拍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