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有沒有在十年內取消的可能?

快樂旅途888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念著同樣的經卻喝著不一樣的粥,目前教師職稱就好比“一鍋粥”,無論怎麼分,都不能很好的滿足廣大老師們的需求,也不能很好的體現老師們的真實教學水平和工作能力。




職稱是評出來的,成績是幹出來的,但職稱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的體現出一個老師平時辛辛苦苦所做的工作。評不上的傷心失落,對教師工作失去熱情;評上的興高采烈一勞永逸,對待教師工作變得懶惰。職稱制度原本是要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現在卻成了老師之間的絆腳石,為了職稱,教師之間的矛盾加劇,為了職稱,教師這份高尚的職業也變得利益化,為了職稱,原本團結和諧的工作氛圍也被破壞,極大的挫傷了一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成就感。一評定終身的職稱工資也不能保證一如既往的辛勤工作。職稱工資密切的關係到每一個在職教師和退休教師的切身利益。



一位老教師曾對職稱有這樣的看法“與天鬥,與地鬥,鬥了30多年,耗費了大半的教學精力,到現在還沒有評上,像我這樣的還有很多,那些評上的卻在搞行政,當領導”。

教師為什麼反感評職稱,教師職稱存在了幾十年,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首先,使得按勞分配變成了按職稱分配。職稱與工資嚴格掛鉤,多幹的不一定是拿的做多的,少乾的不一定是拿的最少的,不幹的也不一定是沒有的,好多一線教師工作勤勤懇懇卻評不上高級職稱拿不上應有的收入,一些教師評上了高級職稱卻反而不上課,使得當教師的最高理想變成了評職稱而不是搞教育,如果職稱和錢脫了關係,估計就不會為了職稱而爭得頭破血流了。
其次,職稱評定條件,分配不科學,不公平。評定職稱少不了論文、計算機等各種條件,這讓一些上了年紀的老教師怎麼辦,而且在職稱指標的分配上,一些鄉村地區少的可憐,甚至沒有,這不僅不會促進教師事業的發展,還會使得農村的教育事業得不到良好的發展。
還有,一些老師為了獲得職稱,不惜取悅領導,採取不正當的手段;為了職稱會找人買論文學術造假等,使得原本純潔嚴肅的教育變得不在神聖。

職稱或許可以取消,但路還很長,目前職稱改革在有序進行,高效、可靠和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以及公平、合理的薪資分配製度會逐漸完善,相信教師這份職業會成為真正讓人羨慕的職業。


時光塔下聊教育

根本沒有可能。隨著目前最高級會議的召開,說明就種生活形態至少還有兩個“五年”。

而以前我也寫過兩篇問答:

第一篇是談績效工資的,第二篇談職稱的,兩個內容都是為了優化教師,對教育問督導的,但是爭議很大。

一、先說職稱

1、我國的中小學職稱是防照大學的來的,而且,教師職稱評定是我國特有的。

大學教師職稱主要分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四個級別。

2.我國現實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

當時規定:中學教師職稱最高為副高,小學教師職稱最高為中級,現在有所變化,小學教師也可以評副高。

二、績效工資

1、源自美國。

2、為了層層督查和問責。簡單說,就是把教育的問題直接細化到某一部門,某個體,好追責,也好對症下藥。

3、美國的教育問責,從多層次多角度展開,這幾方面都是相互聯繫的一個整體:對州政府、學區、校長、教師的問責。

4、不是教育政策文件的頒佈。而是由眾多的專業智庫,無數科學團隊通過各種大規模檢測教育質量的方法,進行測試得出的。

5、教師績效評價只是是教育問責中的一種。

6、從各州到每個教師,否採用績效工資評價都是自願的,不是強制執行的。

7、績效評價用途:教師專業發展測評,而不是拿來與教師工資掛鉤。

三、 我們雖然借用了美國的教育問責方法,但不得其法,原因有:

1、沒有明確部門與個體的職責,各種含混與糾纏。

2、教育問責是一個體系,而不是一個零件的批量生產。而我們現在只抓分數這個零件,教師是這個體系的發動機,可這個發動機正在燒機油,越是負荷重的越得不到保養,而對這個機器操作者只能呵呵了。

3、我們教育問責的評價專業人員,和專業機構方面是一片空白,無法提供科學公信的材料。

4、以口號代替體系,讓教育變了味。如“減負”變為 “壓力山大”,“教師節”變為“教師劫”,教師是太陽低下最“光”“灰”的職業……

5、對學生成長缺乏的科學的重視。如一句“獎勵比懲罰更有效”,讓學生犯錯成了一種“未成年人保護”。而這些學生就像三無車輛上高速公路,勸說就是解決之法嗎?這也是一個體系,各部門的配合,而不是一刀切。

再比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這個口號,試問:創造力是能培出來的嗎?培養出來的還叫創造力嗎?



總結:

1、時間上,如開頭所說的,至少是兩個五年的現狀,所以取消是不可能的。

2、教育要建立一套問責體系,職稱既然引入並推廣,那麼消除是不可能的。就算沒有這個說法,也是有更多類似的出現。

3、教育不是隻是學生工程,更是教師工程;教育不只是身體工程,更是靈魂工程!

4、相對教育來說,職稱是渺小的,不要讓它成為兇器,而要成為教師的工具,愛用則用,自主選擇。

你說教師職稱會取消嗎?


讓雄多吉

教師職稱制度開始於1986年,到今天已經32年了,幾十年來教師的職稱制度一直在完善,但仍然存在很多弊端。


第一、不同職稱之間工資差別越來越大,職稱制度剛剛開始的時候,不同職稱之間的差別只有一塊錢,現在,不同職稱之間的差別達到了幾千。

第二,職稱的終身制,讓不少已經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鬆懈下來,不思進取,一勞永逸。也讓累死累活上課的老師心有怨言。

第三,評職稱的條件限制過多,各種加分項目過多,導致普通老師很難有機會評上高級職稱,怨氣很大。

第四,名額的限制導致某些學校很多年都沒有高級指標,只有等老教師退休,評職稱無望讓很多老師心有怨言。

職稱制度一直在改革在完善,但取消似乎不可能,目前很多地方採取了三級九檔的職稱制度,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職級之間的工資差距,據說將來改革的方向是行政級別領導退出教師評職系列,無疑會多出幾個高級職稱名額,但是也遠遠解決不了高級職稱的需求。


淡化職稱工資,用教齡取酬,用績效工資考核,是普通教師共同的心願。同意的贊一個!


胡楊傳說

可以肯定的說教師職稱在十年內是不可能取消的,既使取消也會換一種說法,反正一定會把老師分出個三六九等。不僅不可能取消,隨著時間的推移,職稱的評聘的條件會越來越多,程序越來越複雜。就近幾年的變化來看,新增加的條款就很多,比如:班主任工作經歷、農村學校從教經歷、等等。

職稱的評定出發點是鼓勵教師幹好本職工作,做出傑出的貢獻。所以職稱也是跟工資掛鉤。不防有些能評上職稱的老師是靠兢兢業業,實幹出來的,也出了一定的成績,這是值得肯定的。但職稱評定中的論文要求,我覺得跟教師本職工作沒有很大的關係,畢竟老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不是搞科研工作,真正的要弄幾篇論文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並非易事,也不是一般的人能達到的。所以現在為了評職稱出錢找出版社發文的亂象比比皆是,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職稱評聘中還有一個怪象是:中學的副高級職稱就相當於一道坎,很大評上副高級職稱的差不多年齡也大了,再說也是最高職稱(現在還可以評正高級,但比登天還難),所以就出現評上副高級以後就等於養老了,這是一種。另一種,很多不是在一線上課的老師也不知是什麼原因能評上職稱,小子不才,究其不透。


高考前瞻


教師職稱

對於題主提出的10年之內有沒有取消教師職稱的可能?

我的答案是:不可能!預計在20年+都難以取消教師職稱的評定。

如果你方便的話,可以看看教育部的官網,17年的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

談談我的理由

  1. 職稱只會改革調整,不會取消!因為教育部的職能部門中有一個是專門教師司,職稱評定屬於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

  2. 職稱評定的意義。在工作中,我們會評優評獎,本質上都是為了促進大家工作的積極性,提升工作的質量等。教師的工作也分甲乙丙,我們需要鼓勵更多的老師努力的工作、細心的指導學生、對教學更好的探索研究等等,而最好的鼓勵就是職稱評定。

  3. 暫時沒有替代。如果要取消職稱評定,就需要有替代的評定指標或者體系,從當前來看,職稱評定歷經改革調整,緊跟社會發展,在當前的狀態下,屬於比較完善的體系。一般來說,很難瞬間出現一個體系代替,比較可能的是新的指標或者體系融入當前的職稱評定。

改革

職稱評定,需要緊跟社會發展,對於其他的指標數量權重、評定的人員方法等需要改革調整,進一步適應當前形勢下的教師工作評定。

對於老師來說,只要你夠優秀、夠努力,一定會得到肯定的。比如,當前職稱評定對於部分基礎科,如數學、物理等的老師傾斜,因為基礎學科的教學科研成果比較難出,且對學生的影響更大。

最後,希望教師評定進一步完善,更好的肯定優秀教師的工作!


帥小西De

評職稱,人生第二次高考 八十年代高考可以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在全國眾多考生中能脫穎而出者,那是多麼幸運和幸福的事。錄取上的就是天之驕子,從此人生一帆風順,大學四年就是等工作安排,等著去哪個社會上人人都羨慕的單位、部門工作,在輕鬆中渡過,沒有現在大學生的擔心期考掛科,擔心畢業找不到工作而拼命讀書。 今天,作為一名老師,又要再一次參加這種帶有非常好福利的“高考”--評職稱。在這個被老師視為一生幸福的事,必須努力評!!!因為,只要評上了,工資就會成倍翻,管你工作效果如何,條文寫好的“評聘結合”。哈哈,想著就開心。必須努力評!!!因為一旦評上,就不需要跟其他老師爭,永遠在5、6、7級享受工資待遇,條文寫好的“評聘結合”,哈哈,想著就開心。必須努力評!!!因為一旦評上,就不需要朝5晚10拼命工作,評上後找理由去幹些管管圖書等輕鬆工作,因為一紙職稱終身有效,評上就等於上岸享受,雖說坊間傳可能要搞什麼職稱年審,沒問題,到時再做做資料,動動手腳就可以了,哈哈,想著就開心。必須努力評!!!因為一旦評上,就不需要跟你們爭,你們也沒有機會再和我爭,因為名額有限,你們是上不車的,就算給你上了車,對我也沒影響,條文寫好的“評聘結合,哈哈,想著就開心。就算要求一樣的工作量,一樣的工作效果,我的工資還是永遠比你高很多,因為我是高級,我有高級職稱證,終身有效,哈哈,想著就開心。 怎麼評?領導要卡、論文要卡、課題要卡、計算機要考證 ,真有點難度,難是難,但為了一生的幸福,必須要做好。對策已想好,領導方面,送禮,不行就送重禮、送大禮,不相信有人見錢不眼開,再不行就讓女領導潛規則幾次,為了一生的幸福,有所犧牲是必須的。論文、課題好辦,找人代寫,能用錢解決的問題不是問題,為了一生的幸福,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計算機就考吧,為了一生的幸福,辛苦點吧,還有哪些什麼業績,就努力工作幾年,再在做資料時吹一吹就行了,這個不能做得太假,因為有眼紅的老師會告,為了一生的幸福,辛苦幾年值得。 想著美好的未來,我就有要努力做好的衝動, 辛苦幾年,幸福一輩子。 其實我也不想這樣做, 我也想按勞分配,按質取酬。沒辦法,這是國情,一紙憑證,終身受用。 其實,誰願意這樣?工資收入靠評出來的,而不是靠認真工作努力得來的工資制度真有違我國分配製度。 對於中小學基礎教育,我認為以下設想較為合理:基本工資按現行薪級工資制,每2年自然晉升一級工資,每評上一級職稱自動晉升一級薪級工資(即在自然晉升基礎上再普一級)。績效工資方面分四部分,常規工作佔績效工資的10%,科研競賽佔績效工資的30%,教育教學效果佔績效工資的30%,工作量佔績效工資的30%。以百分制計算,每校根據實際再折算成每分值。校領導按在校學生數專款劃拔,避免設置過多領導與民爭食。 我還設計了一個分配方案:假如1萬元,5千作為基本工資,每升一個級別職稱加2%工資,每多一年教齡加1%工資,2千為工作量,體現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2千為業績獎,體現按質取酬,1千為制度考核,住房公積金,住房補帖等就按上一年的總收入來計算。每個學期有幾萬拉開收入差距,這才真正體現我國的分配原則。


自遊愛好

對於教師職稱一直是個很熱門的話題,很多教師談職稱而色變,其實不是因為職稱條件難以達到,而是當下“狼多肉少”的現狀。當下教育資源分佈不均的狀況直接導致職稱名額的區域匹配不均。當然,名額不均在大方向上可以調劑教育資源流動,但對於人口密集區教師職稱評定形成不良競爭環境,甚至嚴重挫傷了教師工作積極性。職稱評定直接關係到教師的工資待遇,所以老師們鑑於職業晉升機制不得不為絞盡腦汁。


隨著國家教育機制的完善,職稱評定中出現的詬病會慢慢解決甚至會逐步取消教師職稱,但是在市場競爭的客觀需要面前,每一份職業都需要一個評價機制,都需要一個晉升渠道。職稱取消了,一定會有新的考查、評定機制,作為社會工作者,我們都需要不停地折騰的來證明自己,沒有波瀾的人生是平庸的。


Co姐日誌

教師職稱設定的目的是鼓勵教師中的佼佼者,所以高級職稱有名額限制,很多教師教到退休也不能評上高級職稱。

因為教師職稱和工資掛鉤,所以競爭激烈,評職稱要有很多證件,教師忙於創造各種證件,對教學有一定的影響。


而且教師職稱沒有取消的跡象。有消息稱,為了緩解教師評職稱難的問題,有關部門已經決定,適當增加高級職稱名額,降低評職稱難度。

所以十年內教師職稱也沒有取消的可能,牽涉到的方方面面太多,你懂的。


花聚cat

你想多了,不會的。

最好的情況是改革職稱評定的考核指標,取消一些與個人業務能力無關的學歷、履歷、資歷和工齡限制等。

職稱的本質,應該能充分反映一個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水平,對教育教學的研究成果,對教育教學的體現效果。

所以,教學成績、帶班成績、個人技能比賽榮譽、論文等要素可能會增加評比的權重。

至於資歷、學歷、工齡、基層經歷等,可能會直接在工資中體現。

答友們認為怎樣?歡迎討論。


苗山風物視角

個人認為不可能,現行的職稱其實是把教師分為三六九等,同時也把工資分為三六九等,既形成競爭,也減少政府的投入,何樂而不為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職稱現象雖
然現在要取消的呼聲很大,但國家只對高校進行過小的放權,並沒有取消,更何況全國中小學那麼多人,要理清這個頭緒,其實很難,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國家現在是要保穩定,促發展,所以不會取消。

二、把職稱取消了,用什麼方法手段來替代?也許國家正在想方法,想路子,十九大中《標準》裡也只是提出,要更合理,更有效,縮小差距,並沒有說取消。職稱還是要的,只是想辦法多放指標,減少職稱評定的條件。

三、國家教育機制還不成熟,有些還在摸石頭過河,而現行的職稱評定,雖不如意,但也能形成良性循環,至少目前因為職稱評定還沒出現過太大的問題,小問題是不斷,但無傷大雅。
所以,個人觀點,十年之內不可能取消。望各位老師還得努力為職稱而奮鬥。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