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关系再亲密,也不要亲密无间

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这句话是一个著名的美学命题,来自于黑格尔。它指人们在审美过程中要与审美对象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否则就会影响、削弱审美效果。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韩愈的名句,是对“距离产生美”的最好诠释。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望一片淡绿宜人,可是走近一看,却只有稀疏的草,感觉不到绿色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何尝不是呢?就因为置身于庐山中,反而感受不到庐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了。把自己从庐山抽离出来,才能更好地感受它的丰姿秀色吧?

我有一个师妹,喜欢上了一个她同一级的男同学,自从她爱上这个男孩之后,我发现不仅我们所有的聚会,她都带着男友出席,而且她男友的所有社交活动,同学聚会,朋友小酌,她都随同参加。除了她的男友还有她男友的朋友,她没有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朋友。曾有另一个师妹跟我说:你看张师妹和她男友多恩爱,她对她男友多好呀。

小记——关系再亲密,也不要亲密无间

我说,我可不这样看,张师妹自从谈了恋爱,就再也没有自己的朋友圈,她的生活圈和她男友的是完全重合的,表面上看来她和男友亲密无间,但实际上这样的情形很危险,因为她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空间,甚至心理空间,一旦和男友吵架,她连一个可以倾诉苦闷的好朋友都没有,如果和男友分手,她的世界就等同于孤独寂寞。

后来果不其然,张师妹的男友腻烦了她天天如影随形,和她提出分手,她一时想不开,又没有要好的同学朋友可以听她倾诉,给她安慰,她竟然大病了一场,休学半年。师妹的故事,让我更加明了:世界上所有的关系,包括最亲密的恋人、夫妻关系,或父母子女关系,都要保持一定距离。再亲密,也不要亲密无间。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间长短与空间上的远近。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它还拓展到了心理上的距离。建立亲密关系的两个人之间保持的自我距离,在心理学上叫亲密距离。亲密距离调整到合适的范围,才是我们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途径。亲密距离有三种类型:“纠结型”“疏离型”与“平衡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无论是父母子女,还是情侣夫妻,都面临着“纠结”和“疏离”两个极端的考验:有些仿佛重叠的两个圈,过多地介入了彼此的生活;有些则像分开的两个圈,没有交集,形同陌路。这两个极端,都让我们痛苦,真正亲密的亲密距离,应该像部分交集的两个独立的圈,不太近,也不太远。既相互独立,又能温暖彼此。

小记——关系再亲密,也不要亲密无间

相爱容易相处难。人们常说“小别胜新婚”,说明适当的距离产生美。可人们又说,“远隔情衰”,那么我们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亲密距离呢?婚姻中的这个度确实很难把握,距离远了不亲密,太近了又会很反感。我觉得掌握一个原则就好:双方都觉得很放松,很舒服,没有被管束的感觉。足够的关心关爱,却没有管制约束。给对方一个心灵的空间,也给自己一份自在的悠闲。

夫妻之间不要相互控制,只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夫妻之间忌讳时时黏在一起。夫妻之间如果没有一定的距离,两个人之间就没有了相对独立的天地,所有的生活圈子都重合在一起,那生活实在是乏善可陈。夫妻应该在空间上,适当地人为制造点距离。比如,利用周末、短假的时间“各回各家”,分别陪陪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可以利用单位集体活动等机会,分开旅行。

哪怕在家庭内部,也可以制造一点个人空间,比如晚上各自做点喜欢的事情等。在心理距离上,一方面不要总是唠叨自己的事情、或者对家人不想说的事刨根问底,尊重他/她的生活习惯,尊重他/她有个人的隐私空间;另一方面,在家庭之外,夫妻有各自明确的朋友圈。

当然,夫妻之间也应该保持一定的亲密感,让彼此不觉得关系很疏离,很冷漠。在保持不要时时过于亲密的同时,努力培养一些夫妻共同的兴趣爱好等共同点。可以养花养鸟养鱼来增添生活的情趣,以棋类、音乐、书法、绘画等来增加精神寄托。

当然,不光爱侣关系和距离有关,就连亲人和朋友之间也同样需要保持刚刚好的距离。请记住:世界上所有的关系,再亲密,也不能亲密无间。

小记——关系再亲密,也不要亲密无间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