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我的青春,我的書聲(二)

文字:林春榮

本期攝影:黃智三

湖山書院的讀書聲,

廣化寺的誦經聲,

交織成了一幅莆仙文化的瑰麗景觀。

引言

“南朝陳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名士鄭露把位於鳳凰山之麓的南湖民居,改建為金仙庵,這就是莆仙境內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座佛寺。”

為迎接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在莆田舉辦,現將莆田知名作家林春榮先生《我的青春,我的書聲——獻給廣化寺釋迦文佛塔》一文予以連載,本期系第二節,由青年攝影家黃智三先生攝影配圖。

——莆田旅遊網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莆田歷史有一行非常清楚的文字,記錄著莆仙大地上關於佛、佛教、佛寺等詞語,由此而產生的文化現象,幾乎普及了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塊角落,成為農耕文明社會異常重要的精神信仰。當我的心與筆開始和佛、和一座寺、一座塔,和關心心靈隱秘的祈求,有了那種必然的聯繫。我彷彿聽見我的心在我的身之外,默誦那一句句我無法聽清楚的佛經,和我一生虔誠的父母,共同在黃昏的某一個佛龕前,那一座古舊的香爐上,點香燃燭,默唸著多少不可預測的心靈往事。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南朝陳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名士鄭露把位於鳳凰山之麓的南湖民居,改建為金仙庵,這就是莆仙境內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座佛寺。這座幾乎和湖山書院同時出現在莆仙大地上的廟宇,與湖山書院共同守望著鳳凰山,守望著莆田,守望著莆仙大地淳樸、勤勞、聰慧的子民。一千四百多年的時間,寺廟以亙定的晨鐘暮鼓,敲響了大地上的繁華與人氣,堅守著山之麓的暴風驟雨,堅守著佛經上的無限輪迴,堅守著心靈的寧靜,心靈無邊無際的守望與嚮往。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晨鐘又響徹木蘭溪兩岸蒲草碧綠的土地,草長草枯,鶯飛燕去。莆田子民正在用堅韌的勞動品格和勞動力量,證實著滄海桑田的歷史記憶,證實著一塘塘碧波盪漾的水、一壟壟不斷擴大面積的耕地,一間間日漸明亮的民居。暮鼓的聲音穿過了一縷縷嫋嫋的炊煙,夕陽的餘暉溫暖地照亮了小城悠然的表情,溫暖每一張小街小巷上忙碌穿行的面孔。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在廣化寺悠揚的鐘聲裡,莆田的人文與歷史緩慢地翻開了一頁又一頁的事件。公元568年,初置

莆田縣。公元620年,金鯉擢進士,為莆人擢進士之始。公元622年復置莆田縣。公元624年,詔令天下縣郡設學,莆田始有官學。公元699年,置清源縣。公元742年,改清源縣為仙遊縣。公元752年,邑人林披明經及弟。公元756年,江采蘋死難,里人在江東村建浦口宮。公元822年,名僧無了結庵龜山,開山種茶。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廣化寺的前身,金仙庵也緩慢地改變些許的容顏與名字。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無際禪師募資進行擴建,改名金仙寺。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唐睿宗皇帝賜寺名靈巖寺。唐朝佛教極為盛行,從皇帝到臣民無不頂禮膜拜。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在整個唐朝時代,佛教的寺廟在全國已經十分普遍,因為這個期間,莆仙也出現了眾多寺廟,足以說明那個朝代的信佛情景。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修建

龍華寺,為仙遊縣最早的佛寺。唐鹹通六年(公元865年),仙遊創建九座寺。唐鹹通十一年(公元870年),無了在華亭龜洋建寺(今龜山寺)。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妙應禪師創建慈壽寺(今囊山寺)。靈巖寺也因皇帝的親自題名而遠近聞名,成為八閩一大叢林,奠定在福建佛教界的重要地位。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湖山書院的讀書聲,廣化寺的誦經聲,交織成了一幅莆仙文化的瑰麗景觀。鄭露所倡導的教育之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後代的文化觀念。而對教育,莆仙人已打開了思想的平原,熱情地接受著文化的種植,接受著儒家學說的全面移植。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初設莆田縣學,唐丞相張九齡題書夫子廟匾額,並在大曆年間(公元766—779年)開始尊孔祭孔,以教化民俗,從而在全境內推動教育。其實,在縣誌上只有一些簡單的文字,並沒有什麼具體的措施,但我相信大唐時期是中華民族文化最發達的時期,無論文學(尤其是唐詩歌)、繪畫、書法、舞蹈、音樂無一領先世界。其間國家為推行教育,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從而在全國啟動政府辦學機構,加強對教育的領導,是一種十分合理的政府行為。而莆田縣學的設置,也許因為莆田縣已具備了一定的文化基礎和經濟基礎,接受教育就成為一種必須的個人行為。從這一點來看,湖山書堂已成為推動莆田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書堂是民間文化人出於對這一方鄉民的樸素感情,對培養下一代子孫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而建築的教育場所。自鄭露創建湖山書堂之後,唐大曆年間莆田人林蘊(林披之子),在西天尾澄渚村創辦“澄渚書堂”,這是莆田立縣之後的第一所私立書堂。幾乎同一時間,林藻和他的兄弟林蘊、名士歐陽詹在南山創辦靈巖精舍

。之後,歐陽詹又在西天尾福平山創平福嚴書堂。唐乾符年間,莆田人陳嶠、許龜圖在北磨山創辦北巖精舍。唐鹹通年間,黃滔在南山廣化寺邊創辦東峰書堂。同時,翁巨隅在江口草堂山創辦漆林書堂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綿延在唐朝文化的山峰上,莆田人已竭盡全力追趕先進的文化潮流。不斷創辦書堂,不斷吸收眾多平民子弟走進書堂,去接受文化的薰陶。書堂的大量湧現真切地實現一代又一代莆仙讀書人的願望,他們希望用先進的文化激勵學子們的學習慾望,去吮吸中華文化的精華,超越自己,做一個對中華民族有用之人。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學堂與教育,對莆仙人的文化影響,顯而易見,莆田作為中原文化的邊陲之地,在唐朝時期,有十三人登進士榜,這無疑是莆仙人一次偉大的文化突圍。,而在這個時期,也出現一些著名的文化名人、文學家,林披、林蘊、林藻、徐寅、黃滔、翁承贊、鄭良士是唐代有一定影響的詩人,《全唐詩》中收錄黃滔一人的詩歌,就佔二百零八首。黃滔是唐末八閩最著名的詩人,被譽為“

閩中文章初祖”。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唐乾寧三年(公元896年)進士翁承贊用那首詩歌《書齋漫光》描述莆田人認真讀書的社會場景,無疑是當時莆田教育的真實寫照。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池塘四五尺深水,籬落兩三般樣花。

過客不須頻問姓,讀書聲裡是吾家。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未完待續……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金仙庵,莆仙境內第一座佛寺

熱 烈 祝 賀

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十月在莆田舉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