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韓信真的背叛劉邦,劉邦打得過韓信嗎?

額登

不得不說,劉邦的軍事能力被很多人忽略,各位不會真以為只會喝酒耍流氓的人能當上皇帝吧?歷朝歷代哪位開國皇帝軍事能力差?身邊有打仗厲害的手下,不代表自己就不會用兵,比如朱元璋,身邊徐達、常遇春等人,實力並不輸給韓信,而朱元璋本身打仗就很有一套。



繼續來說劉邦,劉邦的軍事能力並不輸給韓信。韓信是在劉邦被封為漢王后才投奔的,在那之前,行軍打仗,都是劉邦一手安排,從數千人的規模發展成率先進去咸陽城,擁兵十萬的第二勢力,可不是邊上有謀士動動嘴巴就行的!這需要領導者準確的判斷力和執行力才行,手下謀士一個說左一個說右的時候,你怎麼選?



劉邦面對實力雄厚的項羽,能保持住滎陽成皋防線不失,項羽一離開,劉邦對面其他人就能取得勝利,比如項羽去打彭越時,曹咎就被劉邦打敗,項羽回來才打退劉邦,這也逼得項羽抽不開身,只能拍龍且去對付齊國的韓信。劉邦面對項羽主力,韓信趁機北上搞定沒什麼實力的六國後裔,本身也沒什麼可比性。



漢朝建立後,多位異姓王叛亂,都是劉邦御駕親征,均短時間內就打勝回朝。如果給劉邦、項羽、韓信打仗能力排個名的話,我認為:項羽>劉邦>韓信,要是韓信真背叛劉邦,最終也難逃一死。


漢史風情

簡單分析一下。。從能力上講單說軍事能力。。有人說劉邦打仗不弱也不假。。畢竟白手起家帶隊伍打天下,後來又親自滅了反王。。但劉邦沒有韓信就打不過項羽也基本是事實,否則就不會有蕭何月下苦追韓信以及漢王破格封帥韓信的必要和典故了。。說明劉邦只有靠韓信才能打贏項羽。。再說說劉邦相比項羽和假設韓信反叛後之間的優劣勢差異。。劉邦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其包括用人任人之類的政治能力高超導致體系優勢產生,這有點像中國當前的工業門類齊全優勢。。這主要是因為劉邦除了獨缺一位戰場上能統領百萬大軍的主帥外其他內閣成員是不缺的。。要參謀有參謀,要後勤有後勤,要內政有內政,要外交有外交。。所以這能很大程度彌補劉邦缺帥之前對於項羽的弱勢地位,這讓他能做到屢戰屢敗卻又屢敗屢戰。。簡言之,補充能力強。。但這樣的優勢對項羽能充分體現,對韓信未必能體現:項羽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識人不會用人不知人盡其才放在他合適的位置上,所以項羽身邊除了武將那叫一個人才凋零,他的隊伍是不具備組織優勢和體系作戰能力的。。所以才會越打後勁越不足。。這略作解釋大家就應該能理解。。那再來看看韓信,韓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戰場用兵能力,但韓信的思維縝密用人識人能力雖然沒有太多典故可循但想來應該比項羽強太多又不會比劉邦差太多。。這從韓信滅趙時作為敵人卻完全瞭解對手戰場心裡打贏背水一戰可以體會到:他是一位極具心思和思考能力的人。。這樣一位擅長用腦子做事的人想必其見識能力不僅僅只止步於戰場。。若真要反則還要看一個戰略機遇的問題。。最佳時機就是劉項死磕之時,在這時反韓信有支配地位和戰略鞏固的時間以便選賢任能鞏固後方以獲得和劉邦類似的體系優勢,這裡必須強調,韓信不同於項羽,應該是具備這方面頭腦和見識的。。但韓信最終沒有反,這不是其能力和見識的問題,而是他讀的書決定了其價值觀情操偏向於中國古人所追求的那種忠文化所致。。以致客觀上喪失獨立最佳時機。。若在這樣的情況下反,則客觀上劉邦應該不會給韓信過多的時間做戰略整備。。所以劉邦和韓信的較量其結果更多取決於誰先擁有體系優勢其次才是個人軍事能力。。這有點像三國時期魏國的司馬懿打不過蜀國的諸葛亮但卻能屢敗屢戰利用魏國強大國力的體系優勢不斷耗著耗死諸葛亮最後滅亡蜀國。。所以,一個擁有體系優勢卻軍事能力相對較弱的劉邦面對缺乏體系優勢但軍事能力極強的韓信時劉邦贏面仍然很大,若在雙方對等體系實力意即雙方都具備不斷補充體系作戰的情況下去相比誰會贏。。那韓信贏的概率會高很多。。但上天不會那麼公平的給予雙方同等時間去形成對等體系優勢。。最後只能是勝者為王敗者寇。。


麥金託什

如果從純軍事的角度來看,劉邦自然很難打得過韓信這種軍事天才,但問題是,自古以來軍事都是政治的延續,只有當政治搞不定後,才會動用軍事。在當時的情況下,韓信如果敢背叛劉邦,劉邦通過政治手段,就可以很輕易的將韓信給瓦解掉。

首先,韓信的軍隊中,最主要的高級將領都是劉邦的嫡系,很難想象曹參、周勃、灌嬰、樊噲等人會跟著韓信一同反叛劉邦。如果韓信想反叛劉邦,必須先把劉邦的這些嫡系將領給殺掉,但問題是,就算韓信把曹參灌嬰等人都給殺掉了,但韓信就真的能控制曹參灌嬰等人的軍隊?在當時的情況下,曹參灌嬰等人無故被殺,他們的小弟恐怕當即會向韓信討要個說法,韓信如果無法穩定局面,恐怕就是後來鍾會的下場;即便韓信能夠穩定局面,那他的軍隊也會因為經過一場內耗後元氣大傷。

其次,韓信反叛劉邦的最好機會,是他佔領齊國故地的時候。但問題是,如果韓信敢在這個時候反叛劉邦,那齊國境內的眾多城池的守將和官員,會站在韓信這一邊麼?如果劉邦派遣進去齊地遊說,你覺得,整個齊國故地,會保持多大的穩定性。

如果齊國故地的各級官員,都願意支持劉邦,甚至而言是保持中立,那韓信軍隊的後勤基本上就算廢掉了,到時士兵們還會替韓信賣命麼?再者,如果齊國境內的各個城池的守將,以及韓信軍隊的守將,都通過各種方式表示支持劉邦,甚至是保持中立,那你覺得,韓信的軍隊,從十萬大軍,到一萬大軍、再到一千或一百,需要多長時間。到時候,即便是韓信的親信,恐怕也會拿著韓信的首級去邀功。總而言之,我們都是被韓信逼的。

事實上,韓信一直都是劉邦的小弟,他的一切都建立在依附劉邦的基礎上。而彭越、英布則一直是劉邦的合作者,他們的隊伍都是自己一手拉起來的,有自己的嫡系部隊和地盤。如果當時的條件真的能造反,英布、彭越擁有的資源和可行性都比韓信大,但他倆當時都沒敢造反,韓信憑什麼敢反叛劉邦?


小玲子說點史

打不過,即使韓信和項羽聯手,也打不過。

韓信項羽,用兵能力確實遠遠強於劉邦,但爭天下,用兵能力是次要的,甚至可以說是極其次要的。

楚漢爭霸,項羽多次擊敗劉邦,打的劉邦連老爹兒子都顧不上,只顧逃命,彭城之戰更是以少勝多,漢軍差點全軍覆沒。

那又如何?劉邦的軍隊照樣越打越多,項羽的軍隊卻越打越少。劉邦可以輸一百次,贏一次霸王就別姬了。換韓信來也一樣,韓信的軍事能力就算比項羽更強,也不過是能贏劉邦兩百次、三百次,同樣,輸一場就涼涼,他的政治能力甚至連項羽都不如。

這種事後世也有,明末農民起義,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軍事能力,說實話還不到5,李自成更是曾被打的只剩18個人逃入硭硝山,但出山後振臂一呼,麾下馬上就有百萬大軍,明庭就算再贏十次百次後果也沒有什麼不同。


老貝

劉邦最怕的人有兩個,而且這兩個人都是用兵如神的軍事天才,一個就是項羽,另一個就是韓信了。

這兩個人一個是自己的敵人-項羽,另一個就是自己的部下-韓信。

劉邦為什麼怕項羽,項羽都讓劉邦吃過哪些苦頭呢?

先是鴻門宴,劉邦在鴻門宴上給項羽道歉,裝孫子。說自己就是項羽賬下的一個分支而已,項羽的命令他是斷然不敢違背的。

就這項羽才放了劉邦一命。

劉邦對項羽的軍事才能是仰望的,他深知自己幾斤幾兩,是不可能戰勝項羽的。

可是,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上天給他送來了韓信,當然一開始劉邦對韓信的領兵打仗的才能,還是抱有懷疑的態度的。

直到韓信打了人生統領的第一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時候劉邦才確認了韓信的軍事才能。才有了和項羽爭霸天下決心。

其實項羽給劉邦留下陰影的地方並不是鴻門宴上,而是在彭城大戰之時,項羽三萬騎兵打敗了劉邦六十萬聯軍,自此之後,劉邦幾乎是見到了項羽就有一種眩暈的感覺。

到了和項羽打垓下之戰的時候,劉邦把統領兵權的合適人選定為了韓信,就是韓信在垓下大敗項羽,項羽逃到烏江才自刎的。

項羽死了,但是劉邦對武將,尤其是對韓信的這種軍事才能還是不放心的。在韓信打敗項羽之後,劉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了韓信的兵權,並且把他由齊王變為了楚王。

這時候的劉邦並沒有放棄對韓信的監視。總之,這個韓信在外傭兵,他就不能安枕入眠。結果,他找了一個理由,把韓信貶為了淮陰侯,然後又把韓信帶到了都城,自己的身邊,等於是劉邦把韓信給軟禁了起來。

通過劉邦種種的表現,可以看出他是很忌憚韓信的,只要韓信手中有兵,哪怕是剛組建的農民軍,在韓信手中都能點石為金,劉邦都不會是韓信的對手。

所以,劉邦把韓信放在了自己的身邊,每天能看到他,劉邦就安心了。

但是,劉邦不可能天天看著韓信的,他總有出征平叛諸侯王的時候,當然他也有死去的時候,若是他不在的時候,韓信肯定會有翻身的機會的。

要怎樣做才能讓韓信永久的不能鹹魚翻身呢?

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殺了他。

可是韓信為大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呀,他不忍揹負一個誅殺功臣的罪名。

這時候他的妻子呂后應該是猜透了劉邦的心思的,在劉邦去平叛諸侯王的時候,呂后和蕭何設計了一個計策就把韓信給滅了族。

當劉邦回來聽說韓信死了後,他的表現是[且喜且憐之]即開心,又為韓信的死感到可憐,畢竟這麼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竟然是死在一個女人的手中。

但是,韓信一死,劉邦的後顧之憂就沒有了。

可以說,若是讓韓信傭兵的話,劉邦肯定打不過他的。這就是韓信命之所以以悲劇結束的原因,劉邦終究對他是不放心的。


史學達人

我的觀點可能與諸君不同,當然,前提是假設,那麼所有回答都是推測。


很多人說劉邦也是軍事天才,在軍事上造詣很高。我認為如果韓信真的背叛劉邦,光從純粹戰爭角度來說,我認為劉邦打不過韓信。


韓信,號稱“兵仙”,用兵如神。不管是兩軍排兵佈陣、正面對壘,還是採用策略、用計謀打戰,劉邦在軍事領域都不是韓信的對手。

就像是蕭何精通政務,在劉邦兵出漢中,攻打關中時,蕭何憑藉自己的才能,向前方部隊源源不斷提供物資,保障前線部隊的供給。如果換做是劉邦,在糧草供應的過程中可能就沒這麼順利了。

所謂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有擅長的領域。


說打戰,劉邦打不過韓信;說內政,劉邦沒有蕭何精通。但劉邦卻有他們無法企及的才能:

首先一點,劉邦頗具人格魅力,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天下英雄,跟劉邦相處久了,都喜歡待在他身邊。

其次,劉邦眼光長遠,有膽識,有魄力

再者,劉邦有御下之能

,就是所謂的帝王之術。


這些,都是韓信沒有的。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那場戰役中,韓信統帥三軍,指揮高明,樊噲作為先鋒身先士卒作戰英勇。在取得進展後,劉邦問韓信想要什麼封賞,韓信說自己不要封賞,卻替樊噲討賞。

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韓信情商真的不高,樊噲是誰?是劉邦的老兄弟,身邊最親最親的親信,要賞賜也是劉邦主動賞,哪裡輪得到韓信這個外人幫他討賞。當然,韓信並沒有想拉攏樊噲的意思,只是純粹覺得樊噲作戰英勇該賞而已。然而在劉邦這樣精通並慣用帝王之術的人面前,這種做法是犯了忌諱的。


兩軍交戰,不僅僅是一場戰爭,更是兩個領導集團在人格上的博弈。

某一場戰,劉邦可能打不過韓信,但謀取天下,韓信肯定玩不過劉邦。


歷史大求真

謝頭條邀!剛寫的一篇文章,帖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韓信如果擁兵自重,有能力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嗎?


韓信是漢朝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被公認為是古代戰爭謀戰派的巔峰人物。韓信在楚漢之初就被蕭何讚譽為“國士無雙”,一人兼任王侯將相,在後世更是被譽為“兵仙”。可惜的是,這樣不世出的英豪最終死於婦人之手,讓人唏噓不已。後人不免推想如果韓信擁兵自立是否能結局完滿。下面陽光舊事錄就從三個方面評點韓信擁兵自立能否三分天下?

圖1 齊王韓信


第一,韓信依附漢軍成功,缺乏根基

韓信最初貧困交加,在家鄉備受欺侮,甚至遭受屠夫的胯下之辱。韓信沒能通過家族和鄉鄰發展自己的力量,導致自己只能依賴他人的賞識建功立業。

項梁起兵後,韓信先後跟隨項梁和項羽,都是默默無名,如果不是碰上劉邦,怕是一生難有成就,真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信最終獲得了劉邦的賞識,在漢軍如魚得水,打著漢軍旗號征伐天下,才成就了兵仙的威名。

歸根結底,韓信是依附漢軍才獲得成功,就像狗身上的跳蚤,離開了狗多半隻能等死。比如,太平天國時,翼王石達開戰功赫赫,但脫離本部不久便身首異處。

圖2 布衣天子劉邦


第二,劉邦後手眾多,韓信難成氣候

首先,劉邦對韓信軍隊具有充分的控制能力。漢軍陣營裡,韓信雖然獨當一面,但在自己的部隊裡也做不到大權獨攬,因為韓信之下,劉邦的親信曹參掌步兵、灌嬰掌騎兵、還有傅寬等中高層制約,更不要說底層士兵都是衝著漢軍大旗去的。這也是劉邦在成皋之戰大敗後,以及垓下之戰大勝後都可以輕易的奪走韓信軍隊指揮權的原因。

其次,韓信如果僥倖躲過劉邦親信的扼殺造反成功,隊伍也會四分五裂,然後就要馬上面對張耳從北方、彭越從西方、甚至英布從南方的打擊,基本會被扼殺在搖籃裡,最終只不過火中取粟,給項羽贏得時間。

圖3 楚霸王項羽


第三,說客誇大其詞,以小博大

春秋戰國以來,縱橫家們閃亮登場、搖擺口舌,大多誇大其詞,以便爭取上位者的賞識,謀求一官半職、功成名就,張儀、蘇秦、武涉、蒯通都是這類人。

武涉和蒯通勸說韓信自立的話盡情的誇大韓信自立的收益,而有意的忽視自立的難度和可行性。蒯通說韓信自立就足以左右局勢,憑神勇就能降服天下,真是最不著調的誇誇其談,比諸葛亮的隆中對還缺乏可操作性。

這些說客純粹是為了個人私利,不顧天下大勢和人民死活,希望以小博大,渴望憑著三寸之舌成為開國元勳。

圖4 縱橫家張儀蘇秦


最後,韓信思忖良久還是拒絕了蒯通的蠱惑。除了感恩劉邦賞識,又何嘗不是因為無力自立。跟著劉邦足夠建功立業、萬世留名,而背叛卻只會身敗名裂、前功盡棄。總而言之,韓信如果擁兵自重,也做不到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如果滅齊後不脅迫劉邦封王,說不定能像曹參、灌嬰一樣得以善終。


陽光舊事錄

我是煮酒,不請自來~

先講結論吧,如果韓信背叛劉邦,劉邦打不過韓信,但最後勝利的一定是劉邦。

“兔死狗烹”說的就是韓信。一個時代的悲劇。

韓信最有機會背叛劉邦自立的時候,是劉邦與項羽對峙彭城的時候,適時韓信剛剛滅了齊國。項羽和韓信自己的謀士蒯徹勸他背反劉邦,進而三分天下。蒯徹說他

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以報。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而韓信是怎麼說的呢

“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

我們可能不理解韓信為什麼這樣說,但如果大家知道韓信是個怎樣的人以後,就明白了。韓信是傳統的戰國國士,別人對他不好,他不高興,別人對他好,就一定要報答。作為這種性格,就決定了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背叛劉邦的。

不過既然問到了,煮酒今天不妨開開腦洞。看看如果當時韓信聽從蒯徹的建議背反劉邦以後會是什麼樣子。

韓信和項羽兩個人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兩人都很能打,一個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另一個則是“力拔山兮氣蓋世”。事實上,劉邦與項羽多次對戰,都被項羽打的大敗,多虧張良給他運營了一個穩定的後方。憑藉強大的後勤,生生耗死了項羽,最後敗走垓下。而韓信和項羽其實差不多。都是有著戰國時期典型的國士風格。而秦漢之交的時代。這樣的國士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劉邦呢,泗上一亭長而已。自己也是活脫流氓一個。為了勝利不擇手段。但是劉邦有個好處,知人善任。知道用什麼人給自己幹活。懂得放權。所以說,即便是韓信叛變,也不過是多打幾年仗而已。韓信和項羽都沒有一個穩定的後方。和強大的後勤補給能力。最後,也會倒在劉邦的戰車之下。


煮酒話史說古今

回答沒有影響的,都是事後諸葛亮。

劉邦之所以是歷史上劉邦,因為他已經做到了歷史上劉邦做成的事情。韓信,項羽也是如此。成就了多少事情,造成今日之形象?

項羽真的沒有機會嗎?鴻門宴上直接,乾死了劉邦。劉邦在歷史上也就是被刀斧手剁成肉醬的角色吧。彭城,滎陽運氣好的話,劉早就死了。如果劉邦被追上了,估計也是慘目忍睹。抽筋剝皮,不在話下呀。歷史書這樣下場的人,確實也很難得到你的認可了。

項羽真的不會用人?不懂政治?項梁戰死後,項羽被孤立無助。身無長物,同鄉都被戰死。殺宋義,奪兵權,安撫懷王,破釜沉舟,10戰10勝。擊敗秦國新軍神。一氣呵成。千年以降,有幾人能完成?如果項羽贏了,多半也是劉邦小兒不能擋霸王一擊。

韓信能隱忍不發,用兵如神,戰略眼光清晰。當時無可匹敵(個人感覺在張良之上),有驅市人以為兵的能耐。韓信也不是僅僅是劉邦項羽外第三大勢力。諸侯都是牆頭草,韓信就是風向標。韓信若反,劉邦一定死。

韓信的弱點,手下戰將,多為劉邦舊人。但韓信想當齊王時候,這些舊人在哪裡?為什麼沒有讓韓信去幫助劉邦?找幾個親兵就會幹掉的這些舊人。或者讓他們去追擊山賊,追擊田榮,追擊龍且殘部中伏。古代通訊不發達,劉邦是神?可以如臂指使?

韓信為人謹慎,真的要去做,肯定有十全把握。

其實真正的弱點,就在他的野心不夠。但功勞太大,能力太強。他原以為自己的功勞,不過就是裂土封疆。他的想法在當時那個時代是很正常的,但是沒想到2000年以後會以事後諸葛亮觀點去評價他當時的想法。然後再說,不懂他政治。

人生,複雜,歷史風雲變幻。歷史不是靜態的。


熊貓大神本尊

要想創建一個國家,僅僅靠軍事才能完全是不夠的,劉邦的軍事才能可能確實比不上韓信,也正是因為劉邦有了韓信,才能最終統一天下。可能一兩場戰役劉邦打不贏韓信,可是最終天下還是劉邦的,不要忘了劉邦也是被項羽打的找不著北。可是最後垓下之戰,一戰定乾坤,最終劉邦得了天下。項羽的軍事才能弱嗎,不見得比韓信差多少吧。還不是輸了天下嗎?



一個國家的建立,武力統一是最直接的提現,但是也需要其他的來相輔相成。千古一帝秦始皇靠武力得天下,可是秦帝國還是二世而亡。

不得不說韓信只是一個帥才,不是一個好的統治者。打仗,決勝千里之外確實很厲害,韓信和白起很相似,一生在軍事的統治能力提現的淋漓盡致,但是在政治上確實白痴。所以最終兩個人都是不得善終。


劉邦呢,軍事才能也不說很差,從一個小小的亭長,到進關中有十幾萬人馬,不得不說能力不算那麼差吧。劉邦的綜合能力比韓信強很多,知人用人,判斷局勢,大局觀,見識都比韓信要高很多。韓信的能力只能體現在這場戰役的輸贏,劉邦的能力體現在一個國家的強弱。

所以即使韓信背叛劉邦自立為王的話,對於劉邦的打擊當然可能會讓劉邦元氣大傷,但是要從根本上動搖劉邦的根基還是很難的,而且楚漢相爭的時候,韓信也很難自立為王,韓信雖然名義上掌握著劉邦的數十萬大軍,但是韓信只是最高統帥,下面很多人都是劉邦的親信,韓信不反,這些人肯定都是會聽從韓信的,如果韓信一旦反了,那麼這些人不見得就會跟著韓信造反的,裡面很多都是劉邦從沛縣帶出去的,就是為了監視韓信的。一旦韓信反了,這些人肯定是會回到劉邦身邊的。



所以說韓信如果反了,只能是在一兩場戰役局面上贏過劉邦,但是想最終統一天下,打敗劉邦還是不太現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