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劉秀能統一天下,劉備卻不能,是因為劉備的能力不行還是因為劉備的對手太強?

一德格天1


要得天下,必須天時地利人和,可是,這三個東西卻分別落在三個人的手裡。有人說魏得天時,蜀得地利,吳得人和。

這個其實是有道理的,比如講魏得天時,就是曹操最大的優勢是時機比較好,黃巾之亂時,他正好是校尉,可以通過打黃巾拉隊伍,董卓亂京時,他是西園八校尉之一,也是這個事件的見證人,三國矛盾最突出,也就是創業最佳的時候,正是曹操精力最為旺盛的中年。

像孫權家,創業一代是孫堅,他的天時就不行,一是底子薄,祖上是賣瓜的,而且一直在偏遠地帶比如湖南等地活動,跟中原有點遠。等他殺到中原,建立名望時,又被刺殺了,可謂時不濟矣,他的兒子孫策同樣如此,正要北上跟曹操袁紹跟天下,又被刺殺了,這就是沒得天時。

最重要是,曹操還把漢獻帝抓在了手裡,從此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是曹操得到的天時,是劉備孫權無法匹敵的。諸葛亮為劉備出計,魯肅為孫權劃謀,都強調了,曹操手上有天子,一時勢大,不能跟他爭,就是曹操佔盡了天時。

那劉備是佔了地利,他的益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塊稱霸的地方,尤其是得到漢中之後,退可守,進可攻,劉邦就是從這裡得的天下。到了諸葛亮時期,還往往採取攻勢,只是沒有拿下長安,不然這個地利的優勢就更明顯了,到了鄧艾破蜀,是蜀國自己亂了手腳,不然以蜀之地利,鄧艾鍾會還未必能夠拿下,就連司馬昭當時也沒有想著就成功,只是因為殺了皇帝,要拿點業績,然後稱個王,為自己登基造聲勢而已。

那為什麼不說劉備得人和呢?

這是因為劉備的團隊其實一直都不太穩定的,早期融入陶謙的兵馬之後,裡面就有張飛跟陶謙舊部曹豹的紛爭,呂布來投,結果發現是引狼入室,到了益州,兵馬多了,那紛爭更多了,內部有三大集團,一是荊州部,一是元老部,一是益州部,在這些派系之間搞平衡就費了老大的勁,劉備拿下漢中之後,軍事上出現很多奇怪的事情,比如不救關羽,劉備執意徵吳,其實都透露出蜀國的內部開始分化。

那為什麼說東吳得的是人和呢?

首先這個功勞是孫堅的,當年聯軍討董卓,孫堅力戰,功勞第一,這為老孫家爭取到了人心。到了孫策孫權時,也是會拉攏人心的,處理妥當了外來豪傑跟本地豪族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孫權,可謂三國用人第一,他起用的人才源源不斷,從周瑜到陸遜,內部不像曹操一樣,有擁漢派跟擁曹派的鬥爭,也不像劉備一樣,有益州派跟元老派之間的鬥爭。

這就是三個集團天時地利人和的說法,其實這是一個新的解讀,以前不是這樣說的,比如三國平話裡,就講曹操得天時,孫權得地利,劉備得人和。

三國演義繼承了這個說法,諸葛亮就分析道:“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

這是什麼意思呢?

曹操得天時是沒變的,孫權得地利,這是因為江東也是一塊割據的好地方,有長江淮河為界,北方兵不習水戰,不容易打過來,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來了,周瑜也自信三萬能夠應付。

那劉備得的什麼人心呢?當然是人家是漢室宗親,而且舉起了仁義的大旗,這是他得人心的地方。

這是三分的情況,但仔細考察一下,這樣說有過於簡單之嫌,因為三國的形成,在中國歷史上很特別,原因很複雜,它是多種因素造成的。是地理、經濟、人才、政治外交以及天時的三分。

比如地理,中原、蜀地、東吳以山河為界,把天下分成了三份。比如經濟,蜀中自然不必說,天府之國,可以撐起一個小朝廷。而南方因為經濟的發展,也能夠在經濟上與曹魏抗衡。

比如人才,三位大佬下面各有一些優秀的人才,沒有誰能夠獨佔人才,因為沒有誰是真正佔有絕對正義的。每個人才都可以理直氣壯的選擇一方。比如諸葛亮就不願意去曹操那裡。

更重要是的外交,孫劉的聯合,可以說是三國形成最大的基礎。孫劉如果不聯合,東吳早在赤壁就被幹掉了,而我們的劉備兄,大概在南方泡越南妹子吧。

所以,天下已經三分了,劉備能力再強,也很難逆轉。而劉備以一介布衣,在三國這麼多人才堆中,殺出一片天地已經很難得了。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總覺得曹操很牛。大了一點,感覺孫堅不容易。人到中年上有老下小的年紀,猛然發現,三國真正厲害的是劉備。

要背景沒背景,要勢力沒勢力,起點三國諸雄最低,而且一輩子堅持倒血黴,好像老天爺就喜歡玩弄他。當個縣尉,出來一個督郵找麻煩。想說個情,想面都見不上。投奔同學公孫瓚,人家也是把他當槍使。好不容易有個陶謙讓了個徐州,就被自己收留的呂布奪了。投奔荊州,眼見熬死了劉表,曹操又衝了下來。

似乎一生註定得到什麼,就要失去什麼。到四十多歲,奮鬥了二十多年,跟曹操孫權們比起來,簡直就是一事無成。

可就是這樣的劉備,從來都沒有放棄過。終於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迎來了人生的大逆轉,赤壁大勝,得荊州四州,奪益州,佔漢中,封王稱帝,走出了一條完美的觸底反彈線。

他是怎麼做到的?

一個二十多歲開始創業,四十五還一事無成的傢伙,是如何保持那種永不甘居人下的野心?

四十多歲時,他在劉表處喝酒,想著時間把他從一個少年變成了中年油脂大叔,不由得感嘆: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史書中有關劉備的記載並不多,尤其是早期生活,寫他家貧,但又說他愛狗馬,喜音樂 ,愛穿漂亮衣服,還得郡中少年死力。

他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他是如何結交關羽跟張飛的?我想,絕不會像三國演義裡講的那麼簡單,在酒店喝一次酒,就是一生一輩子了。這裡面,一定有史書忽視的故事。

而《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挺蜀派,暗中給劉備加了很多戲。但沒想到幫了倒忙,梟雄劉備在他的筆下,成了愛哭包,而且一些行為,太過修飾,反而不真實。就像魯迅所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

再到後面的厚黑學,劉備進一步的被黑化為厚黑宗師,好像一輩子都是假仁假義。

但這應該不是真實的劉備,如果劉備真的是個假仁義的人,他怎麼會得到同時代幾乎所有人的正面評價?

陳登說他: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袁紹說他: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程昱說: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曹操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郭嘉說: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

諸葛亮說: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

如果說劉備是一個虛偽的人,他是如何騙過這些當世豪傑?

史上的英雄,論創業之艱辛,沒有超過劉備的,論折而不撓,也沒有超過劉備的。

而這其中的起起伏伏,大概是我們普羅大眾唯一可以模仿的對象,而他身上那種百折不撓,大概是我們最為羨慕的東西吧。


腦洞歷史觀


劉邦、劉秀能統一天下,劉備卻不能,是因為劉備的能力不行還是因為劉備的對手太強?

  這個如何比呢,時代不同,自身情況不同,對手也不同,真要來評判的話,也不過是關公戰戰秦瓊,咱們現代人把他們擺出來,只能猜一猜吧,我說說個人意見,不要太介意。

  劉邦建立西漢,劉秀建立東漢,都是相對統一的王朝,而同樣姓劉,劉備卻只能建立季漢,說得好聽一些叫三分天下有其一,地盤實在是小了點,為什麼呢?(網絡圖)

  劉邦最強的能力是知人善任,他的防禦能力超強,軍事指揮能力也還可以,手下有一幫出身不咋地,卻都雄才大略的主,屢敗屢戰,最終贏得了天下,建立大漢王朝。他的對手裡面,最強的就項羽了,其他強敵如秦將,都被項給滅了,他悶聲發大財。劉項兩人做兄弟,做對手都好多年,劉邦最終能打贏,利用的多半是項羽的缺點。

  劉秀呢,人稱位面之子,能打仗,會用人,人品也不錯,最重要的是運氣特別好,他的對手們,誇張一點說,基本都是廢材級別,而他手下有云臺二十八將,基本是將天下最能打的都網羅過來了,作戰方面,他贏得很輕鬆。

  到了劉備時代,劉備的起點也和他們差不多。劉邦劉秀都有自己的嫡系人馬,而且數量很多,可是為什麼他就拉不起一大票人馬來呢?因為時代不同了,當年兩位劉家人不太需要政治上的大背景,只要有實力,大家認,他們喊那麼一嗓子,就有人送物資送兵,替他們鋪平為王的路。可是到了劉備的舞臺,地方豪強已經紛紛自行武裝,根本不需要找個有能力的代理人,他們自己就幹上了。相較於曹操袁紹等人,劉備賣賣草鞋的工作,實在是沒有太多的吸引力,至於皇叔的身份,那也就是哄哄無知百姓,大家皇帝的話都不聽,你幾百年前沒落宗室的後代(還存疑),想一呼百應?那是做夢。所以,四五十歲的劉備,還在左衝右突,和兩位結義兄弟,在夾縫中生存。

  劉備的能力當然不用懷疑,放在兩位劉姓同仁(一個祖先,一個存疑)面前,毫不遜色,可是劉備的對手太強了,不一般的強,要命的是,這樣的對手還不止一個!曹操那邊,成堆成堆的名將謀士,個個拿出來,都不得了,孫吳這邊稍稍次點,但是人家經營三代,家底厚,也不是劉備能比得了的。看看劉備,好容易佔了益州,文臣武將都老骨頭了,新接收的忠心還未可知,估計還和老資格掰手腕,後背還老有南蠻在捅刀子,荊州借來的,也不太好守。咱們看看諸葛亮,遠征一次還得屯幾年糧,哎這日子過得,要錢沒錢,要人沒人,拿什麼統一天下?能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已經很了不起了。

  統一吧,就是劉備一輩子的美夢,當然了,曹操和孫權兩對手,也差不多,都挺苦的,對手太強,而且集中出現,真是要了命了,只能看誰耗得久吧,——他們誰都沒想到,司馬懿這頭狼活得久,撿了個大便宜!


葉之秋


劉邦,劉秀能統一天下,為什麼劉備卻不能?

劉備是不可能統一天下,首先是劉備的人品不行,其二劉備的治國策略及制度不行,對手下將軍不一事同仁。

先說劉備的人品怎樣的不行,劉備前半生被經常打得拋頭亂竄,寄人籬下,除投靠曹操外其它的投誰誰倒黴,受害最大的是他的同宗劉表,讀者誰都清楚劉備在這裡面做了多少手腳,把劉表的後人害慘了,他曾投靠過呂布,在曹操破呂布後問劉備是殺是留,而劉備完全可以推託不講,呂布寧死痛罵大耳賊小人一個,且看劉備心有多黑。

看看劉備怎麼樣對待自己的老婆,劉備一生丟過幾次老婆不管,只顧自己逃命,若曹操喜歡,或其它將軍喜歡,把劉備的老婆睡了又能怎麼樣,因為這是戰利品,他的老婆也被呂布俘虜過,這儘管是歷史,即使是現在試問有哪個女人還跟這樣一個無恥之徒呢?

其二劉備不懂治國之道,感情治國,法不治關羽,張飛,張飛守徐州喝醉酒丟了城池不說,還丟了劉備家眷,劉備不責罰還說出兄弟如手足,老婆似衣服的下流話來,關羽被曹操打得全軍覆滅投降曹操,還幫曹操立功,受封,回來後也不見責罰,守荊州還授假節鉞,放縱權力使關羽過份自由導制私自出兵發襄樊戰爭,而四個月的戰爭劉備像沒事人一樣,無一兵一卒支援,開戰時好像關羽佔盡上風,結果呢半個蜀漢已完在關羽手上。試問此時的神算諸葛亮在幹嘛呢?劉備又在幹什麼呢?

為什麼不能像馬謖失街亭一樣守法度呢?

一個感情用事用來治國,一個人品極差之人就別提劉邦,劉秀了,統一國家劉備不是這塊料!





9紫氣東來


劉邦與劉秀能一統天下,成立西漢與東漢。而三國時蜀漢劉備為什麼不能一統天下?


項羽乃為一代梟雄,可惜他剛愎自用,有勇無謀。劉邦乃不過是泗水亭亭長,率兵反秦,怒斬白蛇,依靠豪爽的個性,網絡人才。手下猛將如雲,文有陳平,蕭何,張良,武有韓信,樊噲,周勃等名將。兵仙韓信用兵如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更是驚世之作。劉邦能夠擊敗項羽,靠的是張良、陳平之妙計良策,韓信運幬帷幄調動大兵團作戰,最終擊敗項羽,幫助劉邦奪取天下。

而項羽不聽謀士範曾的良言,驕敖自大,不聽亞父言,吃虧在眼前。項羽雖有英布、彭越等良將,但缺乏文官謀士,項羽雖猛,沒有人為其出謀獻策,怎敵得過劉邦文武團隊呢?亦導致項羽在垓下被韓信重兵包圍,四面楚歌,軍心動亂,霸王別姬,最終項羽烏江自吻。


劉秀乃為漢室子弟,與兄長劉演率兵反王莽統治。擁劉玄為更始王,後來劉演被劉玄所殺,劉秀忍辱負重,最終幹出千秋大業,為兄長報仇雪恨。

公元23年,王莽派出由王尋、王邑的十萬大軍進攻昆陽,鎮守昆陽的劉秀大軍只有九千人,但劉秀略顯英雄本色,親自率領三千騎兵,奔襲王尋、王邑大軍,劉秀超強的軍事才能,突出奇兵,令到王尋十萬大軍防不勝防,軍心動亂,新軍四散奔逃,劉秀大勝王莽新軍。

昆陽一役,令到劉秀名聲大震,威震天下。最終王莽被綠林起義軍攻破京師被殺,更始帝劉玄亦被赤眉軍謝祿所殺,而劉秀滅綠林、赤眉軍,並一統天下。

劉秀白手打天下,鄧禹,馮異,馬援等雲臺二十八將,更聲名鵲起。

公元25年,劉秀成立東漢,為漢世祖、漢光武帝。勵精圖治,威名遠揚。



劉備乃為中山王劉勝之後,家道漸落,靠賣草鞋為生。幸結識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結為仨兄弟,後三顧茅廬,請得臥龍先生諸葛亮出山,共輔大業。

劉備為什麼不能象劉邦、劉秀一統天下?原因多方面的,劉備所建立的蜀漢位於四川,而曹魏曹操操割據北方,挾天子而令諸候。東吳大帝孫權佔領南方,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劉備與孫權聯軍擊敗,元氣大傷,再無力一統天下,而三足鼎立。

曹操時三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其軍事才能首屈一指,公元200年,官渡之戰爆發,曹操以小勝大,以弱勝強,運用聲東擊西之計,以二萬大軍擊敗實力強大的袁紹十五萬大軍,取得勝利,初顯鋒芒。

曹操北征烏恆,平定邊患,一統北方。部下紛份獻其稱帝,但曹操豈有不想之意,畢竟篡權奪位乃大逆不道,恐遭天下罵之。曹操把二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劉協,把持朝政。後曹丕稱帝,假惺惺要妹夫山陽公漢獻帝禪讓帝,劉協寫下禪讓詔書,但曹丕向妹妹索傳國玉璽,遭到其妹大罵,無奈之下交出傳國玉璽給曹丕,改國號為魏,乃為魏文帝,曹魏政權乃為中原正統王朝。從此漢獻帝與世無爭,過著優閒的生活。



東吳大帝孫權平山越,平嶺南,定交州。公元224年,任命衛溫收復臺灣島,向當地住民傳承中華文化,傳播先進農耕文明,讓到當地人由刀耕火種踏入先進文明社會。

荊州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關羽鎮守荊州,北牽制曹魏,東南鉗制東吳。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公元219年,關羽在水淹七軍,生擒曹將於禁,關羽率領大軍圍困鎮守樊城的曹仁大軍,曹操急命徐晃救駕,徐晃聲東擊西之計,令到關羽防不勝防。孫權見曹蜀相鬥,兩虎相鬥,天助我也。便命陸遜率軍偷襲蜀軍,奪取荊州。但關羽被東吳呂蒙偷襲,敗走麥城,父子亦被東吳大將潘璋斬殺。孫權得到荊州,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戰局影響極大。

劉備聞之義弟關羽被東吳呂蒙所殺,不禁悲痛萬分,誓要出兵討伐東吳,為義弟關羽報仇。諸葛亮獻劉備以大局為重,不要為兄弟之情而破壞蜀吳關係,影響整個大局。東吳孫權派使者說情,不要為關羽之死而影蜀吳之間友好關係。但劉備執意出兵,根本不理會諸葛亮的苦口良言。決定親自帶兵攻打東吳。

《夷陵之戰》

公元222年,劉備率領八萬大軍在夷陵與東吳陸遜五萬大軍對峙。但劉備不在平地駐軍紮營,卻在林木茂盛崎嶇的山溝紮營,實屬兵家大忌。蜀軍連營百里,兵力分散,不利於集結作戰。

《三國志:陸遜傳:兵疲意沮,計不復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

陸遜分析為:劉備兵困馬乏,已不可能有什麼變化,趁此機會,攻打蜀軍。

陸遜決定對蜀軍實施火攻,火燒連營百里,蜀軍燒死傷無數,劉備亦無法組織起有效進攻,兵敗如山倒,劉備愴惶逃回白帝城,悲憤欲絕,氣血交迫,劉備病倒了,亦想不到自己戎馬一生竟然被無名小子陸遜擊敗,實在是沒面子。劉備病情臨危時,託孤兒子阿斗給丞相諸葛亮,大臣李嚴輔助幼主,振興蜀漢。

《三國志:諸葛亮傳: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意思是:劉禪與諸葛亮共輔朝政,劉禪待諸葛亮如父,一切言聽計從。

劉邦,劉秀能一統天下,靠的是卓越的軍事才能,超強的團隊合作能力。

劉備為什麼不能一統天下,北方曹魏軍事集團實力強大,半壁江山歸曹魏,曹操軍事才能首屈一指,漢獻帝禪讓帝位給文帝曹丕後,曹魏亦是正統王朝。

東吳孫權亦佔領南方半壁江山,人才濟濟,軍事強大地區富庶。

劉備以一州之力想統一全國,實乃不能,劉備軍事才能弱,在指揮重大戰爭《夷陵之戰》一敗塗地,敗給無名小子陸遜,抱撼終身。劉備連敗於實力強大的對手曹魏,東吳,一統天下的夢想已落空,已是不可能實現的奢望。


歷史愛好者88


劉邦在秦朝的暴政之下,發動了起義。成功地建立了漢朝簡稱西漢。

為何劉邦可以建立漢朝,那是因為,與劉邦爭奪的有陳勝、項羽,陳勝是為劉邦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早早的起義,成功的成為槍打出頭鳥,也是陳勝幾乎耗光了秦朝最後的實力

在劉邦與項羽起義後,秦朝沒有能力及時的鎮壓。

項羽這位蓋世霸王,吸引了秦朝大部分的火力。在反秦大業上,硬仗幾乎都是項羽一人承包。到後面的楚漢之爭,但是項羽他是一個剛愎自用,性格倔強,愛聽讒言,有勇無謀之人。

但是他卻諸多的大才之人,但是他卻不善用人才,不聽諫言。導致許多的人才都轉投劉邦例如英布,陳平,彭越,韓信。有一方諸侯有的是謀士,韓信更是被譽為國士無雙,在之後的楚漢之爭韓信更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就是劉邦可以建立西漢的原因,項羽的不善用人才,人才的流失。劉邦卻能夠知人善用,項羽人才減少,劉邦人才的增加,還有劉邦瞭解社會底層的心理。這就是劉邦可以成功的原因。

劉秀建立東漢,面對的敵人都是些莽漢,有勇無謀之人,或者是那些,沒有一點才能的領導者,而且劉秀不像劉邦或者劉備這種草根發家之人。而劉秀面對的大多為烏合之眾,沒有什麼戰鬥的人。所以劉秀可以順利建立東漢。

劉備,是一個草根,也是一位白手起家之人。能夠幫助他的大才之人很少。像諸葛亮,法正等人都是慢慢的出現,在剛開始劉備的身邊並沒有一個有才之人,只有關羽、張飛兩位虎將,對智謀上,根本出謀劃策不了。

而且劉備面對的敵人有能力的人而且都是知人善用,曹操、孫權等人自己有著不俗的能力,手下更是人才濟濟,他們麾下的人才還要比劉備的多,更不要說曹孫兩人在用人方面更加優秀。

劉備面對的敵人不像劉邦劉秀面對的敵人,他們所面對的敵人缺點已經很明顯的暴露了。

所以就算劉邦、劉秀、劉備有著同樣的才人,在他們自己能力相同的環境下,但是面對的敵人能力不同。

劉備面對的敵人是三人中最強勁的,所以劉備無法完成一統。

在人才稀缺的情況下,劉備能做到三足鼎立,也可以看出他的能力。

這就體現出了在不同的起跑線,產生的結果。

而劉備就是輸在了起跑線。


十指微涼


這個問題好。



劉邦,劉秀,劉備三人 有很多共同點,首先,他們剛開始都非常弱,劉邦是從一個亭長開始逆襲,劉秀剛開始雖然也是一個皇族,但是在眾多割據勢力中,實力非常小,劉備則是一個沒落皇族,淪為織鞋販履為生。劉邦逆襲建立前漢,劉秀逆襲建立後漢,劉備也逆襲建立蜀漢。唯一不同的是前兩位成功統一了漢家天下,最後一個卻沒有。



是因為沒人才麼,不是的。劉備齊集了關羽,張飛,趙雲等名將,又有臥龍鳳雛,人才濟濟。是對手的原因麼,也不是,劉邦當時也是面對秦末割據,對手項羽實力非凡不說,還有其他割據勢力,隨便一個都比劉邦強大。到了劉秀,也是一樣的情況,當時綠林湧起,群雄割據,因此,劉秀和劉邦面對的情況是一樣的,都是群雄紛爭,並且對手都不弱。



個人認為,根本原因,是到了劉備時代,漢家聲望日下,劉姓天子的權威已經一落千丈的原因造成的。剛開始,這種權威沒落還沒那麼快,所以曹操時期,也僅僅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到了曹丕時期,以及整個魏晉南北朝,皇帝更迭變得超級快速了,群臣之間不斷篡位。



也就是說,君權的沒落和世俗化是導致劉備雖然人才濟濟,又身兼正統,卻無法一統天下的根本原因。因為到了劉備時期,正統和君權已經被淡漠和冷藏,人們開始相信實力和武力。不再信仰劉姓君權了。



這也是我國古代帝王一直更換,而日本天皇卻千年一系的不同之處。日本沒有君權世俗化的過程,而我國有,我國古代就是在東漢末時期,開始了這個君權世俗化的過程。



君權世俗化指的就是,天子不是信仰中的高高在上,而是憑實力和掌握人心即可稱帝。誇張一點說,就是皇帝人人都可以做的。



日本的君權神化至今依然存在,因此他們還有天皇。相反,我國因為君權在劉備時期開始被世俗化了,所以這也導致了我國古代各個朝代,無數皇帝更換頻繁的根本原因。

回到問題。劉邦和劉秀能夠逆襲成功建立漢家大一統,是因為君權還未完全世俗化,而劉備坐擁優越條件,卻不能一統天下,並非他個人問題,也不是對手太強大,而是東漢末年的君權世俗化的時代格局決定的。


只讀帖不評論


🍎劉備起點太低

劉備雖然號稱皇親國戚。

就算是吧。

與皇帝的血脈關係已經拉到漢景帝,300多年下來已與庶民無異。

看同時期的曹操、二袁、孫策這些,無不是依靠家庭背景起家的。

劉備有啥呢?

倘若不是因為同宗出錢,估計劉備就是一個混跡鄉里的商販。別說拜在大儒門下讀書,認識師兄公孫瓚獲得起家的一點本錢,甚至可能是個文盲,還談什麼未來?

🍑沒有名氣

在缺乏傳媒,沒有廣播的時代,不管是世家還是百姓,誰知道你劉備是誰?

劉備出身低微,陶謙相讓徐州,別說徐州世家官僚不怎麼支持,劉備自己也猶豫。還是陳登寫信給袁紹,袁紹以盟主名義同意,徐州世家官僚才勉強認可。



然而依舊不成。

徐州最大的世家,陳硅陳登只是表面支持,曹家與呂布勾結,趙昱家躲得遠遠的。否則徐州哪那麼輕易丟失?



即便就是地位最低的糜家,也是劉備失去徐州之後才開始風險投資的—糜竺嫁妹妹,陪奴客二千(及財物錢糧)。劉備危急時刻困居於海西縣,士兵餓得互相吃人,沒有糜竺支持,估計要提前消失:



所以,劉備在北方站不住腳。

哪怕到了荊州,蒯蔡兩家寧願揹負賣主名義投降也不願接受有能力抵抗曹操的劉備,原因就在於,這些世家普遍看不起更不承認劉備具備才德(以領導自己)。



🍊世界已經不同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劉邦以忠厚長者身份耍流氓,對手項羽是不善於玩政治又尚且顧及名聲的貴族君子,最終由無賴的劉邦獲勝。



劉秀號稱位面之子,本人也是南陽富豪,更有郭聖通的陪嫁軍隊,而當時百姓對西漢王朝曾經的明君們還有些留念。



劉備的局面就非常惡劣了。

世家膨脹,宦官專權,黃巾又掃過了北方富裕地區。不管是控制人口財富與輿論的世家,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已經對所謂漢室不怎麼感冒了。各憑本事之下,無名無錢無糧無人無兵無根據地的劉備,毫無機會。



🍒結語:



在我看來,劉備最終獲得成功依舊脫離不了世家的支持(諸葛亮、馬家、黃家、龐家等不願臣服曹操的世家),也同樣接收了原屬於劉琦的軍政力量。

否則,赤壁大戰時江東根本不會看得上幾千殘兵的劉備,不會提供錢糧物資補給,當然也不會嫁妹妹和借南郡。

而沒有人口財富核心的南郡,哪怕劉備獲得荊州南部四郡,依舊只能孱弱,根本無法發展也不會有佔據益州的機會。


四川達州


大漢王朝一共延續四百餘年,自漢高祖斬白蛇起義開始,雖中間經歷了王莽篡權,漢祚衰微,但光武皇帝奮起於民間,經過多年南征北戰,最終重振漢室,成為中興之主。因光武帝定都於洛陽,故又稱其政權為“東漢”。東漢延續一百八十餘年之後,在宦官與外戚的無盡鬥爭中,朝綱不振,各地民不聊生,危機再次籠罩漢王朝。

至此危難之際,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又糾集人馬,欲效光武皇帝,再次振興漢室。然而,其所建立的蜀漢政權,卻始終偏霸於蜀中,難以進去,最後為中原 的曹魏政權所消滅。那麼,為何劉邦和劉秀都能取得成功,而劉備則以失敗告終?

部分否認,三個時代的天下大勢之不同,是三人結果不同的一個重要因素。劉邦起於秦朝末年,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天下諸侯,劉邦被封在了漢中,而其北方,原本是秦國故地,此時已經被項羽拆分為三個部分——雍國,塞國,齋國,分別由秦朝的舊將管理。如此一來,則關中地區對於劉邦的阻力減輕不少,因為一來這三國受到項羽的猜忌,兵力並不多;再者,三國之見由於各自獨立,故而力量較為分散。於是,劉邦大將韓信迅速滅掉了這三個國家,突破了最大的阻礙。而當時的北方各地,均處於分裂狀態,諸侯各懷鬼胎,不能協力,韓信對其各個擊破,最終在西北南三方面對項羽完成合圍。

光武帝之時亦然,光武起義之時,天下處於諸侯割據的狀態,並不存在一個特別出眾,對其他諸侯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巨大勢力”,如此一來,則光武帝的容錯率便很高,同時他統一的苦難程度也不高。

但劉備則不同,劉備在根基穩固之後,當時的天下,只剩下江東和曹操這兩個極為穩定的勢力,尤其是曹魏勢力,其已經統一了北方。對於劉備而言,想要向北方開拓,則必須要先拿下關中平原。但很不巧,強大的曹魏,將關中平原視為戰略要地進行駐守,而蜀中出兵關中,由於地勢險要的緣故,糧草,兵員運輸均很困難再加上,曹魏無論在經濟,人口,軍事方面,均遠強於蜀漢,故而,劉備想要突破關中平原,是幾乎不可能的。

因此,劉備沒有能夠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所處的環境太過惡劣。


庭州行者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時也!命也!

劉備註定不能做皇帝。


如果一定要做下分析,做個比較,那我就簡單做個對比:

起步就不同

大師成不成,起步很重要。

劉邦是什麼配置起步?

沛縣集團老大出身!

這劉邦年輕時候做遊俠,認識了好多人,比如後來的張耳。

在鄉里做亭長的時候,也是黑白通吃。人脈廣泛。

等到芒碭山聚義的時候,和他一樣沒有回頭路的人都奉他為尊,這就體現了他的地位。

劉邦的父親和妻子被關入牢裡,獄中上下對劉邦家小是照顧有加,不敢怠慢。

蕭何官階比劉邦高很多,依然屁顛屁顛的跑來投靠劉邦。

所以,劉邦從來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而劉備,身世是個謎,至今還在討論他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他但凡有一個鄉黨,也不至於這麼缺乏證明力了。

劉備是純粹的空手套白狼,起步配置幾乎沒有!

看看對面的曹操,一個曹家,一個夏侯家,兩個家族在曹操剛起事時,就招募了千百號人進入,場面那叫一個大。

對手的實力

劉邦的對手強嗎?

除了一個項羽,都是烏合之眾。

但這項羽,是六朝貴族後裔,其實已經不符合那個時代的需求了,項羽之流被時代拋棄是早晚的事。

項羽個人又太猛,猛到其他人都黯然失色,無法發揮所長,所以西楚霸王越打人越少,越打地盤越少。

項羽氣來氣去,就是沒明白自己到底哪裡錯了。

劉邦雖然單挑不是項羽對手,但是手下能人眾多,劉邦是個會管理的人,他很少親力親為,但他對權力的收放一直掌控的很好,所以他最後還是成功了。

劉備就慘了點。

首先時代前進,劉家的漢皇朝歷經西東兩漢,已經到了崩潰的時點,堅守漢室正統論的都是一幫食古不化,不懂與時俱進的人。

劉邦起事之後,開始是沒地盤,到處投靠,他投靠誰誰倒黴,到後來,又是沒人才,嚴格意義來說是人才太少。

總之,劉備的事業總是捉襟見肘。

加上對手都不白給,曹操,差點統一天下的雄主;孫權,守土一方綽綽有餘的能主。

三位豪傑就這麼把自己框在了一個穩定的三角里,直到他們仨都走了,這個平衡才真正被打破。



縱觀劉備一生,胸有大志,可嘆時運不濟;確有大能,可惜能人輩出!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個人能力問題不是唯一因素,這還要跟他們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

劉邦和劉秀都沒有遇到地方軍閥林立的局面;

劉邦是在秦亡後,建立的漢朝,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搞的是中央集權,地方的權力牢牢掌握在中央。只要滅掉中央政權,地方是很好統治的,事實上也是項羽滅掉秦軍主力,中央政權土崩瓦解,再也沒有遇到難啃的骨頭;劉邦遇到的最大的對手就是項羽,單論戰鬥力項羽秒殺劉邦,可劉邦有一點比項羽強,知人善任,不必事必躬親。項羽喜歡親自上陣砍人,有時候還會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的毛病,他是鬥不過劉邦這種無賴的;正面剛我幹不過你,我就迂迴其他路打你,總之以幹敗你為目的。

劉秀這個人被稱為“位面之子”,運氣太好了。僅用了不到十年就統一了全國,坐上了皇帝。那是西漢末年雖然外戚專權,但地方割據也不強大,劉秀收拾起來很順手,滅掉赤眉軍就差不多了。

可劉備所處的時代是東漢末年,因為有張角起義,中央被迫允許地方武裝絕對鎮壓,起義雖被鎮壓,但地方割據勢力從此形成,而且無數股,中央權威不斷喪失。這些軍閥明爭暗鬥,都是實戰中打出來的。實力都很強悍。三國時代無論誰要統一全國都絕非易事,要一個一個收拾地方割據軍閥。尤其遇到實力相當,謀略相當,就會出現無法統一的現象,只有出現不對等的時候才有統一的希望。無論是劉備,還是曹操,亦或是孫權,都沒有完成統一的任務,因為難度比較大。

劉備沒有劉邦的無賴精神,也沒有劉秀的好運氣,靠的是諸葛亮的加持,才在西南站住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