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6000公里!中国高超音速发动机问世,大国重器不负众望

美国军事专家曾认为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的资金投入

,已经超越了美国,而这对美国将是非常严峻的挑战。高超音速领域是近年来世界新军事变革在尖端武器领域里一个新的热点动向。

时速6000公里!中国高超音速发动机问世,大国重器不负众望

某型飞行器风洞测试

想要实现高超音速飞行,目前有两大技术途径,一类是通过火箭助推在亚轨道空间实施滑翔机动飞行,另一类则是通过超燃冲压发动机实现高超音速飞行。前者更适合超远距离的战略打击任务,后者则更适合强调突防与快速打击的战术任务,与现如今的洲际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的定义分类十分相像,从作战用途来看也确实是后两类导弹的升级版。

高超音速飞行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从来没有缺席,早在数十年前钱学森先生就率先提出了在亚轨道空间实施助推-滑翔飞行的方案,在先进弹道飞行领域我国先后突破了远程火箭全程发射、返回式卫星等一系列涉及高超音速飞行的项目计划,这些计划看似很久远,但却是直至现在仍然是一些国家难以掌握的核心技术,正是这些技术积累才成为当下中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制领域持续斩关夺寨的资本。

时速6000公里!中国高超音速发动机问世,大国重器不负众望

实践10号返回式卫星

在距离地表20至100公里的空间被称为亚轨道,在这个空间里飞机飞不上去,火箭也只是匆匆过客。在这一空间飞行的飞行器有着极大的军事价值,既可以摆脱常规地空导弹的打击,也因为飞行高度相对于卫星更低,进而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侦察信息,更重要的是如果洲际弹道导弹能够利用亚轨道空间进行大范围的机动飞行,可轻松冲破敌军的战略反导系统。

时速6000公里!中国高超音速发动机问世,大国重器不负众望

美军AHW高超音速导弹飞行测试

美军曾为此研发了一款名为“AHW”的高超音速导弹,但是多次试验均以失败告终,甚至连发射架都被爆炸的冲击破所损毁。反观中国在这一领域却是后生可畏,为了攻克亚轨道飞行器的研制难题中国先后研发了以JF-12高超音速激波复现风洞为代表的风洞群,并以此为依托研发出了被外界称为WU-14的高超音速滑翔战斗部,美国人对这款飞行器的评价是机动能力极强,可在大气层内做打水漂式的机动飞行。WU-14是一款时速可达10倍以上音速的高超音速战斗部,以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为运载工具。进一步小型化改良后,即可作为东风-5号与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的新型核战斗部,能有效突破敌方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

时速6000公里!中国高超音速发动机问世,大国重器不负众望

某新型风洞测试

除了亚轨道高超音速飞行,我国在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实现高超音速飞行领域也已经有了不小的收获。近些年,在西北某地现身的一款构型新颖的小展弦比无人机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根据官方报道可知,这是一款实现了自主起降飞行的高超音速无人机,言外之意就是这款无人机可以实现5倍以上的音速飞行,并能实现自主降落,目前实现这一技术的国家除了美国就只有中国。

中国在超燃冲压发动机领域最重要的成就莫过于国防科技大学王振国院士团队突破的5倍以上音速的“再生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这在世界范围内是第一次,该发动机以航空煤油为主燃料,目前以该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平台已经突破时速6000公里大关。意味着我们就是朝着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实用化方向发展的,这可能促成高超音速武器在中国的率先落地,进而衍伸发展出新一代的杀手锏武器。

时速6000公里!中国高超音速发动机问世,大国重器不负众望

高超音速测试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增长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也有了更多的资金推进更多的尖端领域的技术发展。得益于此,我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制领域已经呈现全线开花的态势,上述的WU-14与5倍音速无人机只是我国众多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里的冰山一角

近日,在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展的科技周活动中,更是公开了我国在高超音速领域里的最新成就,一款名为“

凌云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通用试飞平台”的亮相,充分展示了我国在高超音速领域里的深厚积淀。不仅如此,先进的高超音速飞行技术正在扩散至民用领域,前不久刚刚完成首次试飞的零壹空间的重庆两江之星火箭,也可以用于高超声速测试飞行。

时速6000公里!中国高超音速发动机问世,大国重器不负众望

中国某型大直径风洞

就眼下来说,

美国经过数十年的技术积累,迄今为止仍然是一系列尖端技术的领先者,这一点我们要有着清醒地认知,但同时我们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这类尖端领域呈现紧追美国的态势,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军民融合的发展路线曾经就是美国军工体系的成功实践,如今这一经验经过改良后已经开始在中国深入推进,而这对于我们未来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可限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