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國之力三徵高句麗,隋煬帝為何功敗垂成?

隋朝,作為中華,歷史上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雖然歷時短暫,但意義重大!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建國之後採取了一系列的軍政和經濟改革,使隋朝很快走上了輝煌的顛峰。隋煬帝廣即位後更是採取積極的對外進攻戰略,征服了契丹、流球(今臺灣)、土谷渾等周邊強國,迅速崛起。

傾國之力三徵高句麗,隋煬帝為何功敗垂成?

高句(gōu)麗(lí)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政權。在隋朝建立之後,高句麗憑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 ,勾結北方突厥,多次襲擾隋朝邊境,隋文帝楊堅在位期間便有心教訓這個反覆無常的國家,由於某些原因最終沒成!

傾國之力三徵高句麗,隋煬帝為何功敗垂成?

到了楊廣登上帝位,對於這個陽奉陰違、與突厥暗通曲款的國家已經十分痛恨了。終於,在公元611年(大業七年),煬帝以高麗不遵臣禮為由,下詔征討高麗,並在第二年御駕親征。此番征討,楊廣集結百萬大軍,分為左、右十二路大軍征伐高句麗,史稱“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最終此次征伐卻功敗垂成,何也?隋煬帝控制慾很強,他下令全軍,沒有他的命令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關作戰決定,必須先向他報告後再聽從命令,以致延誤軍情!

傾國之力三徵高句麗,隋煬帝為何功敗垂成?

第二次征伐高句麗發生在公元613年(隋大業九年)。楊廣依舊是御駕親征,但這次又失敗了,為何?原來是楊素的兒子楊玄感在國內謀反,隋煬帝擔心腹背受敵,被迫撤退回國鎮壓楊玄感之亂。

傾國之力三徵高句麗,隋煬帝為何功敗垂成?

在鎮壓了楊玄感的叛亂後,隋煬帝於大業十年(614年)又攻高句麗。他似乎並不甘心兩次在同一個敵人身上失敗,這種滋味讓他十分難受。這一次,雖然隋軍衝破了高句麗的第一道防線,但由於高句麗的持續伏擊和對隋朝軍隊供給線的切斷,始終不能拿下遼水這層防禦線。

傾國之力三徵高句麗,隋煬帝為何功敗垂成?

最終,以高句麗嬰陽王迫於壓力將在楊玄感造反後逃到高句麗的斛斯政遣返給隋朝、隋煬帝接受了嬰陽王的請降並撤軍為結局結束了大隋王朝對高句麗的征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