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經費項目化管理提升社區黨建水平”等5則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經費項目化管理提升社區黨建水平

通訊員 夏豔文

為補齊社區黨建工作短板,提升社區黨組織服務功能,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探索建立了社區服務群眾經費項目化管理機制,經過一年多的實施運行,專項經費的規範化操作,對激發社區黨組織活力起到了積極作用,社區黨建服務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突出黨建經費屬性,保障使用方向項目化。社區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按照平均每個社區5萬元的標準納入財政預算,明確社區服務群眾專項經費主要用於滿足社區黨員和居民共同需要的生產、生活服務,解決黨員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直接的民生問題,共包含6大類22項服務項目;明確了不得由社區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支出的7方面內容。同時,為便於具體操作,分別明確每類活動具體支出範圍和每類項目支出的金額上限,保障社區各類服務群眾項目的均衡開展。

突出經費使用效益,推行審批流程項目化。為把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實現社區黨建經費效益最大化,對經費使用審批流程進行了明確規定,嚴格落實“項目議定、審核備案、核撥資金、支出報銷、公示備案”五步流程,體現了黨建責任人履行第一責任的要求,既滿足了廣大社區黨員群眾的活動意願,也規範了經費使用流程。2017年度全縣6個社區經過3輪集中申報,共審批服務群眾項目37個,累計使用資金281270元,社區黨建活動得以穩步推進。

突出經費陽光操作,實施多維監督。社區服務群眾項目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充分發揮社區居民群眾在項目實施中的監管作用,社區黨組織對項目專項經費的使用情況及時、全面公開,接受居民群眾的監督;嚴格報批手續,實行社區黨組織書記報賬負責制、鄉鎮黨委專項資金管理責任制,自覺接受上級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同時,將項目專項經費使用情況作為年底鄉鎮黨委書記述職的重要內容,接受上級黨組織的監督考核和黨員群眾的評議。組織、財政、民政等部門對項目專項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了專項經費和服務事項陽光運行。

唐縣

強化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培訓

通訊員 雷 群

唐縣非公經濟組織黨委從提高培訓實效著手,創新培訓模式,豐富培訓內容,注重與黨員活動日等黨日活動結合,引導和規範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近期,唐縣非公經濟組織黨委組織所轄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進行培訓,將《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支部工作手冊》以課件形式,逐條逐頁詳細講解,輔導黨務工作者系統學習“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黨費收繳、黨員活動日活動、黨員志願服務等基本制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的“四個意識”,提升業務知識水平。同時,黨支部書記就履職情況進行述職,與會人員進行了民主評議,進一步規範了黨組織生活。截至目前,共組織此類培訓6次,受訓人員達150餘人次。

河間市

共產黨員家庭掛牌全覆蓋

通訊員 河間組

為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黨員家庭在農村和社區中的示範帶動作用,河間市大力推進共產黨員家庭掛牌工作,基本實現了城鄉共產黨員家庭掛牌全覆蓋,增強了廣大黨員的黨員意識,強化了黨性觀念。

分類設計規範戶牌。充分考慮黨員組織關係和居住區域環境的不同,根據實際設計了農村、社區兩種式樣的共產黨員家庭標識牌,對樣式、尺寸、材質、懸掛位置等內容均作出了詳細規定,確保標識牌樣式統一規範。

周密組織推動落實。河間市委組織部印發通知,並召開專門會議對共產黨員家庭掛牌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提出農村、社區黨員家庭掛牌實現全覆蓋的要求,明確了責任主體,強化了組織保障。各基層黨委負責所屬黨組織掛牌工作的組織、推動和落實,黨支部負責本支部黨員家庭掛牌工作的具體實施。

充分挖掘教育功能。具體實施過程中,各基層黨組織創新舉措,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家庭掛牌背後蘊含的教育功能,將掛牌工作轉化為一次強化黨員黨性觀念的生動實踐。河間市職教中心黨總支為增強共產黨員家庭掛牌工作的儀式感,全體黨員在按照要求懸掛好共產黨員家庭戶牌後,在黨徽下重溫入黨誓詞,再以年級組和科室為工作單元,將錄製的視頻資料或拍攝的照片上傳到學校的黨務工作群。

全面推進共產黨員家庭掛牌工作,既增強了黨員個人和黨員家庭的榮譽感,也強化了黨員自覺踐行“四個合格”的意識。廣大黨員紛紛表示,掛在門前的共產黨員家庭牌是“榮譽證”,也是“責任狀”,工作生活中會更加自覺地規範和約束自身言行,做合格黨員,樹先鋒形象,在服務農村、服務社區、服務群眾中發揮好模範帶頭作用。

曲周縣

解決村黨支部書記隊伍“不優不強”問題

通訊員 苗 琳

在村“兩委”換屆準備工作中,曲周縣從三個方面入手,著力提高選人質量,切實解決村黨支部書記隊伍“不優不強”問題,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

“聯審+聯查”,真正調整一批。開展“聯審聯查”工作,把黨支部書記候選人作為重點審查對象,堅持“一村一過篩、一鄉一聯審、一週一例會、一事一對策”,切實把優秀人才推選上來,堅決把涉及黑惡勢力、涉嫌嚴重違法違紀、長期無理上訪或組織群眾上訪、道德品行低劣的人員擋在門外。

“激勵+退養”,主動勸退一批。對連續任職10年以上、年齡超過50週歲的現任黨支部書記,鼓勵其主動退下來。對符合條件退下來的黨支部書記,按照任職月數×20元標準,一次性給予補助。待年滿60週歲後,再享受離任補貼待遇。目前已有34名50週歲以上的黨支部書記主動退下來。

“關愛+培養”,切實育優一批。實行優秀年輕村黨支部書記“滴灌式”關愛培養機制。明確一名縣級領導幹部聯繫,一名組織部幹部為聯絡員,一名鄉鎮班子成員具體分包,一個縣直部門重點幫扶,支持一定資金,幫上至少一個項目。去年底,該縣組織50名優秀年輕黨支部書記走進中國農業大學進行為期一週的“抓黨建促發展”專題培訓,為年輕幹部成長搭建平臺。

邱縣

選派基層黨建指導員

通訊員 左文剛

邱縣選派了407名鄉科級幹部擔任基層黨建工作指導員,任職3年,定期到農村、社區、企業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服務”活動,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

開展大學習,建強基層黨組織。基層黨建指導員把講政治貫穿開展大學習全過程,推動分包黨支部和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抓好黨章學習貫徹,推動黨員幹部經常性學習,規定每月20~22日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通過到聯繫點指導開展“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黨內生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個黨支部、每名黨員。

開展大調研,理清思路謀發展。各指導員每月至少兩次深入聯繫點開展走訪調研活動,突出問題導向,進一步摸清村情、社情、“兩委”班子建設等九方面的“底子”,為建強黨組織、發揮黨員作用、推進鄉村振興找準“路子”。通過與村“兩委”幹部、黨員群眾開展面對面交流,廣泛收集意見建議,並製成問題清單、任務清單,上交各牽頭單位,建臺賬、抓落實。

開展大服務,增強群眾獲得感。每名指導員深入聯繫點領崗履責、連心聯戶,幫助黨員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重點開展好“以建強一個班子、壯大一個產業、解決一件群眾訴求、幫辦一件實事”為主要內容的大服務活動。活動開展以來,解決群眾和企業的難題300餘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