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的四合院) 作者:王富春 北陝

榆林,又稱榆陽,別號駝城,位於陝西省榆林市中部的明長城腳下,它北瞰河套,南控延綏,東襟晉北,西臨寧夏,為邊陲衝要,全陝藩籬。榆林城東依駝山,北靠紅山,西對黑山,三山拱翠;西臨榆溪河,南帶榆陽河,二水環繞。

古城東高西低,南北長,東西窄,平面呈菜刀形,以南北向大街為中軸線(長2.4公里),巷道以東西向為主,長短寬窄不一,形成縱橫交錯的棋盤狀。榆林巷道的數量,史料記載清同治初年(1862),城內舉辦民團,以巷建旗“分為四十二旗”,按此全城有42條巷道。此後每道巷又一分為三,大街以東為上巷(城東的頭道山一線,主要為戴興寺、娘娘廟等寺廟群),大街至二街為中巷,二街以西(鐘樓巷以北多為農田)為下巷,據1993年統計共有96條道巷。榆林巷道的形制,由於歷史原因與地形限制,巷道種類較多,有“一”字形、“T”字形、“L”形和“十”字形。榆林巷道的寬度,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寬6-10米,分佈在大街以西,是聯繫大街和二街的主要通道,如勝利巷(原叫鎮署巷)、解放中巷(原叫縣官巷)、鐘樓中巷(原叫寬巷)、新樓中巷等。第二類寬3.5-6米,是大街區通往東山的主要道路,如馬王廟坡、大寺坡、戴興寺坡(均為塊石鋪路)等。第三類寬1.5-3.5米,是城內主要居民巷道,如李學士巷、牌樓巷、芝圃巷、葦則巷、掛麵巷等,最窄的為磁店巷,又稱一人巷,巷口寬度不足1米。榆林巷道的命名,是最具地方特色,有以人物命名的,如呂二師巷、田豐年巷、常官巷、曹臘肉巷等。有以寺廟命名的,如定惠寺巷、天神廟巷、三官會巷、上帝廟巷等。有以地理特點命名的,如城根巷、水橋畔巷、瓦窯溝巷、水圪坨巷等。有以商貿特點命名的,如肉市巷、豆腐巷、鹽市巷、沙鍋巷、繡雞巷及以當鋪命名的大有當巷等。榆林巷道形成的時間,多在明代嘉靖初年至清乾隆末年(1522-1795),且每道巷名都有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

榆林四合院的數量,據1985年榆林縣城建局房屋普查資料,榆林城內存有明、清時期民宅四合院建築1100座,其中保存完整的有700座。房屋共2634棟,其中保存較完整的254棟,改建和部分改建及破損的共2380棟。到了2001年,榆林市古城文管所調查,有明、清四合院97座,其中保存較好的有8座,2009年榆林長城資源調查隊又調查只剩下了40座。

榆林四合院的類型,多為磚木結構平房,有少數磚窯上建磚木房屋。從平面佈局上,可分為獨立式、橫向並聯式和縱向穿院式三種。獨立式四合院,一般北正房和倒座南房各為5間(也有東正房和相對倒座西房),有穿廊式、穿廊虎抱式(正中廳間門窗向裡縮回)。北正房左右帶耳房、東西廂房各3間。橫向並聯式四合院,由兩個四合院並列而成,共用一個大門,各院分別設一個二門,西院西為正房,東院東為正房。縱向穿院式四合院,一般為前、中、後或前、後院縱向排列組成,共用一個大門,東側過道設二門、三門。榆林四合院的房屋裝飾極為講究,磨磚絲縫,墀頭、戧簷板磚雕花鳥人物,亮門、支摘窗鏤雕花卉,斗栱、雀替雕花,椽檁起架,五脊六獸陽合瓦頂。按明清建築等級,總兵為正二品官,榆林總兵四合院的正房,為筒瓦覆頂(晚清到民國年有僭越),其他人為板瓦覆頂。

磚窯四合院正窯多為3孔,窯兩側多設對稱廂房各3間,正前為倒座廳房,窯面接穿廊抱廈。窯上建磚木硬山閣樓,門框、斗栱、椽檁起架,窗欞圖案形式多樣,五脊六獸布瓦覆頂。明晚清初時期,窯洞都較小,磚窯長4.5米、寬2.7米、起拱高3米左右。清乾隆年後,特別是民國年間(1912-1949)仿西式建築興起,一般長6~6.5米,寬3~3 .5米,起拱也增高。整個窯洞高低錯落有致,富麗堂皇,優美壯觀,成獨具一格榆林窯洞式四合院。

榆林四合院的大門,官宦富商建造的大門極為講究,有三間門廳王府式和八字街門廣亮式,均為五脊六獸陽合瓦頂。大門上安一對木質門簪,雕刻成牡丹、菊花形,稱“門當”,門下部門枕石,雕刻成抱鼓式,稱“戶對”。榆林人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即男女雙方的社會地位、經濟情況、文化素養、生活方式等要基本相當),但更講究門頭腳道(即有無狐臭),俗語說“嫁漢婆姨一陣風,狐臭女人留下根”,如誰家娶了有臭的女子,是要被劃戶(趕出家族)的。在院落的墀頭上(山牆腿子山部)磚雕麒麟、獅子、雙鹿、雙兔等。戧簷(山牆腿子簷部)上磚雕神馬、神鹿,牡丹、菊花等。雀替(簷柱上部)上木雕鳳凰牡丹、喜鵲登梅、鷺鷀荷花、松竹梅蘭等。有功名者大門外左右樹木旗杆,門前置抱鼓石,門上懸木匾,題“文魁”“武魁”“太史第”“榜眼及第”等。按風水學,大門建於院子的東邊稱“生門”,建在中間稱“財門”,建在西邊為“死門”。所以榆林院落的大門多建在“生門”,期盼主家人丁興旺。在大門的內外建造有二種不同類型的影壁牆,第一種是座山影壁,與二門、廂房的山牆連為一體,既加固了廂房又起到裝飾作用,壁上部雕磚斗栱,壁芯雕刻吉祥圖案,兩側陽刻楹聯,榆林四合院的影壁以此種居多。第二種為一字形影壁,也叫照壁,建於大門外對面宅院的牆體上,用以遮擋宅院牆體外的建築物,使進出大門的人能有愉悅神情的感覺。二門多為垂花門,也有少量置木質屏門,內院有的再置兩道磚砌月亮門。廁所(榆林人稱後園)多建於院內西南角(死門),院中設花壇或花池,種植傳統花卉如紅繡球、四季菊、喇叭花、水靈靈、夾竹桃和花椒樹等。院落出二門上一層臺階,出大門上兩層臺階,寓意出門“步步高昇”。大門外臺階講究門高於路,按明清制度,六、七品官不能高於二級,五品官不能高於三級,以此類推,臺階數目最高不能超過八級。隨著官位的晉升,門前臺階數量也逐漸增加。

榆林四合院,蘊藏著古城四百多年的歷史與文化,它精美的建築、珍貴的磚雕、華麗的木雕、厚重的牌匾,屬優秀的傳統文化,理當倍加愛之、護之。

王富春簡介

王富春,陝西榆林人,1961年生。1987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文博專業。現任榆林市文物保護研究所書記,文博研究員職稱,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榆林學院政法學院兼職教授,榆陽區政協文史委員。中國長城學會會員,中國漢畫學會會員,陝西省考古學會會員,陝西省博物館學會會員,1988年至今在省級以上專業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2008年編著出版《中國•佳縣文物精華》《中國•佳縣白雲山白雲觀碑刻》,2009年編著出版《中國•佳縣古代石窟藝術》《中國•佳縣白雲山白雲觀古代建築》, 2011年編著出版《中國陝西•榆林古蹟攬勝》,獲陝西省2011-2012年度,全省優秀外宣出版物專題類二等獎。2012年編著出版《中國陝西•榆林萬佛樓》,2013年編著出版《中國陝西•榆林紅石峽》。2015年編著出版《中國陝西•大美榆陽-文化文物旅遊薈萃》。2017年編著出版《中國陝西•榆林四合院》,10年共9部研究專著。

北陝簡介:

筆名:北陝,陝西,中共黨員,國家公職人員,本科,中級會計師,北京詩派執行編委,

中國作家協會中華辭賦社,陝西省詩詞學會,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等會員,小說發表於世界日報,作家導刊,現代詩美學;

入選《榆陽文庫》、《2015中國詩選》、《中國民間好詩》等若干優質選本,發刊《星星》、《詩潮》、《延河》等詩刊報紙雜誌,

2015年出版個人專輯《東坡新體詩詞攝影集》,獲得首屆花火盃散文優秀獎,陝西圖書館舉辦的你好詩人現代詩二等獎;證券日報舉辦的我在市場徵文三等獎;詩潮雜誌社舉辦的三行詩大賽十佳作品;新寫實主義現代詩十佳;蘇黎世舉行的“騎士杯”詩歌大賽現代詩優秀獎,2015年“酒神賦、國酒茅臺銘”海內外徵文大賽賦類優秀獎,第二屆“蓮花杯”世界華文詩歌大賽現代詩優秀獎,榆陽區首屆文學獎宋詞三等獎,安龍蓮文化現代詩優秀獎,紀念納蘭性德宋詞入圍獎,鳳凰詩社2015年優秀獎,等30多次大小獎;騎士詩人,中國城市優秀詩人,鳳凰詩社優秀詩人稱號獲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