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偏見,你怎麼了解這個世界?|十三邀·偏見小會

没有偏见,你怎么了解这个世界?|十三邀·偏见小会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的網絡標籤越來越多,它們不僅是一種概括人群的流行用語,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偏見視角。

對偏見的深入挖掘,即是對觀點與態度的拷問。在這個過程中,時代的矛盾、問題、情緒得以顯現,社會的現狀逐漸變得明晰。

帶著偏見看世界

We Celebrate New Creativity

首屆《十三邀·偏見小會》

没有偏见,你怎么了解这个世界?|十三邀·偏见小会

抖音、快手、網紅、女團、知識付費、文藝女青年、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當我們在網上看到這些詞,實際上都只能看到某種偏頗的視角,它們幫助我們描述了社會中新湧現的群體或現象,同時也助長了刻板印象在輿論中的蔓延。

“偏見”至此,開啟了它的線上模式。

在《十三邀》中,許知遠“帶著偏見看世界”,這種預設性的發問,在節目內引發出種種預料之外的回應,打破了傳統訪談節目的語言慣性,意外地創造出一種新的對話氛圍。在節目之外,這種對話方式也迅速引發了關於不同價值選擇的熱議。

“偏見”至此,打開了新的對話方式。

没有偏见,你怎么了解这个世界?|十三邀·偏见小会

《偏見:十三邀第一輯》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而一本名為《偏見》的書剛剛出版。作為“好奇心、偏見與虛榮的共同產物”,《偏見》還原和提煉了《十三邀》的節目精華,結集了許知遠所寫的番外篇文字,以及採訪過程中的觀點交鋒。

“偏見”至此,迴歸到最傳統的出版業。

如果說《十三邀》是第一檔為“偏見”正名的節目,由單向空間呈現的首屆《偏見小會》,則將集結社會各個領域的青年思想者( young thinker ),他們在各自職業的前沿,擁有對世界潮流充滿洞察和個性的見解,而我們,永遠站在新的創造力這一邊,史無前例地把他們的“偏見”置於舞臺中間。

“偏見”至此,首次公開發表它的宣言。

什麼是《偏見小會》?

為什麼是《偏見小會》?

作為單向空間在《十三邀》之外的線下平臺,《偏見小會》試圖看見另一群體的存在,深入故事,傾聽講述,打造一個觀點多元、聲音響亮、群體各異的發聲之地,讓偏見成為一個表達、交鋒、融合的舞臺。

首屆《偏見小會》都有誰?

許知遠

偏見的力量

没有偏见,你怎么了解这个世界?|十三邀·偏见小会

視角:在千篇一律、娛樂至死的狂潮中,今天的中國社會最缺乏的,就是例外的聲音。我們應該重新認識“偏見”,因為在越來越同質化的文化中,它代表著獨特性。而唯有一個具有豐富的獨特性的社會,才是一個活躍、寬容、富有創造力、值得我們生活的社會。

許知遠,作家,出版人,單向空間創始人。著有《那些憂傷的年輕人》、《時代的稻草人》、《祖國的陌生人》等。同時是劍橋大學,伯克利大學訪問學者,《亞洲新聞獎》最佳言論獎得主。 2016 年,許知遠與騰訊新聞合作,跨界出品深度思想訪談紀錄片《十三邀》,在社會上激起廣泛迴響。

尚雯婕

造星與匠心,從來不是反義詞

没有偏见,你怎么了解这个世界?|十三邀·偏见小会

視角:娛樂行業的造星熱潮,某種程度上是“速朽”的代名詞,大批新星光速上升,但更多的人光速隕落。從選秀的親歷者到公司的運營者,音樂人尚雯婕篤信,短期的暴利與過度開發已傷害了整個娛樂產業,造星也需要匠心精神,持久才能打造“恆星”。而一直以先鋒姿態與超前眼光堅守於音樂圈的尚雯婕,其個人奮鬥史也是一部抗擊“偏見”的歷史。

尚雯婕,中國著名歌手,現為黑金娛樂聯合創始人。畢業於復旦大學法語系,精通英、法、西班牙語等多國語言,上海排名前五的法語同聲翻譯, 2006 年“超級女聲”冠軍,詞曲創作人,音樂製作人,公益慈善代言人,時尚先鋒人物,首位同時進軍韓國、美國、加拿大的華語歌手, MusicRadio 中國 TOP 排行榜最佳女歌手,有“中國第一時尚偶像”、“電子唱作人”之稱。

葉三

從二環內到五環外:一個北京人沒有感到偏見的前半生

没有偏见,你怎么了解这个世界?|十三邀·偏见小会

視角:北京是中國人談論最多的城市,也是一座偏見所不能概括的城市。儘管每個人都躍躍欲試,但只有真正在此長久生活過的人,才有答案。葉三也許是對此最有發言權的人之一。她是北京人,她是從這裡開啟了自己的生活——令人羨慕的自由生活。

葉三,界面·正午主編,喜歡貓、食物和好藝術的虛無主義者,曾出版《九萬字》、《腰斬哪吒》。

吳虹飛

侗族大歌與中國搖滾樂:叛逆與迴歸

没有偏见,你怎么了解这个世界?|十三邀·偏见小会

視角:吳虹飛(侗族)和幸福大街樂隊已經做搖滾18年了,這些年她開始轉入了侗族大歌的研究和傳播。六年前她在桂林陽朔的“印象劉三姐”景區裡發現了唱歌的一群侗族孩子。二十多年過去了,沒有人發現他們唱的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這些孩子來自一個被重金屬汙染的山村——而這個山村就是侗族大歌的發源地。面對被過度消費的侗族大歌,原本就叛逆的她益發對這個世界持有偏見:音樂是否也應該具備倫理和道德?搖滾音樂是否應當從根源音樂侗族大歌中汲取靈感?

吳虹飛,作家,音樂人,侗族音樂研究者。畢業於清華大學,出版小說《嫁衣》,隨筆《活得像個笑話》,訪談錄《聽我講話要小心》等十幾本書。出版唱片五張,《小龍房間裡的魚》《胭脂》《再不相愛就老了》《薩歲之歌》《侗族大歌》, ep 《宇宙第二定律》。組建幸福大街樂隊,薩歲樂團(傳承侗族大歌)

王博

關於圖像與觀看的偏見

没有偏见,你怎么了解这个世界?|十三邀·偏见小会

視角:如果說文字與它們描述的世界需要想象力甚至偏見來連接,那麼直觀的圖像是否可以讓我們與世界有更近的距離?作為圖像的消費者,觀看本身又是如何重新定義我們與現實的關係?作為影像工作者的王博從自身實踐經歷出發,分享作為偏見的圖像的故事。

王博,藝術家、導演、影像工作者,紐約視覺藝術學院視覺與批判研究系副教授。作品曾在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哥本哈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德國曆史博物館、韓國非軍事區紀錄片電影節等機構或電影節展映”。

李翔

我同代人的崛起

没有偏见,你怎么了解这个世界?|十三邀·偏见小会

視角:很長時間以來,我們都把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分成高大上和接地氣兩種。每一個企業家的成長背景、接受的教育、對不同用戶的理解程度不同,決定了他們會進入哪一種市場,採用哪種競爭方式。但是出生在 1980 年前後的一代創業者,正在顛覆傳統的對商業的劃分,以及我們對很多中國企業家的偏見……

帶著偏見看世界

——首屆《十三邀·偏見小會》

嘉賓:許知遠 葉三 尚雯婕 吳虹飛 王博 李翔

主持:吳琦

地點:郎園·虞社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郎家園 6 號

主辦方:單向空間

聯合主辦方:騰訊新聞 京東圖書

合作伙伴:梨視頻 蜻蜓FM 微博讀書 微在 微在不懂愛

首席合作機構:郎園·虞社

參與方式:活動免費 預先報名

(限 200 人 憑報名二維碼入場 謝絕空降)

掃描二維碼 預先報名

直播平臺: 騰訊新聞、單向街圖書館的微博、梨視頻、京東 同步視頻直播,蜻蜓FM同步音頻直播

掃描二維碼 預定騰訊新聞視頻直播

掃描二維碼 預定蜻蜓FM音頻直播

十三邀節目首次集結出版第一輯

《偏見》上市

没有偏见,你怎么了解这个世界?|十三邀·偏见小会

“我總渴望另一種人生,一個水手、銀行家或是搖滾樂手,總之,不是此刻的自己。採訪是滿足這種渴望的便捷方式,在他人的敘述裡,我體會另一種生活……”許知遠在《偏見》序言裡,談到做“十三邀”的初衷。

十三邀節目首次集結出版第一輯——《偏見》上市。之所以書名為《偏見》,是因為這本書中保留和再現了許知遠在《十三邀》中一直強調的——帶著偏見看世界。

然而,“偏見”並非字面這樣扁平,有其豐富的內涵,它是高傲的、自省的,佻達的、禪靜的,機心的、童真的,逐利的、遁世的。

没有偏见,你怎么了解这个世界?|十三邀·偏见小会

十三段訪談的文本,像是十三段迥然不同的人生體驗,高低錯落,徐徐展開,在不同的維度切中時代的脈搏。

在《偏見》一書中,除了《十三邀》剪輯後的精彩呈現,其實更在於鏡頭外你看不到的東西:每次訪談完一位嘉賓後,許知遠都會寫下一段採訪後記——介入之後,他再次將自己抽離出來,作為一個旁觀者,更為理性深入地思考。而這些內容,都會被收錄於《偏見》中。

談話自有它的內在邏輯,它逼迫講述者勾勒自己的輪廓、探視自己的內心。判斷很可能片面、淺薄與武斷,但背後,是許知遠對他人與時代真誠的理解慾望。

斷章截句地發出幾聲嘲笑似乎太過忽略許知遠的穿透力與洞察力,正是《偏見》這本書,將十三邀的豐富和意義,完整地呈現了出來。

没有偏见,你怎么了解这个世界?|十三邀·偏见小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