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人的鼻涕由大腦滲出”的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

一杯清茶2357

首先感謝@老醒雜評!雖然老醒一直在反對中醫,但客觀上為中醫知識的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願隨著他對中醫理論理解的加深,能夠轉變自己的看法。見善則遷,聞過則改還是好同志。

寫給中醫愛好者

“腦滲為涕”的說法,出自《解精微論篇》,是《黃帝內經》的原文,這是不可否認的,也不必否認的。

很多中醫愛好者,對《黃帝內經》不熟悉,所以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反而讓反中醫的一幫人做了科普,這很讓人汗顏啊!我們還是加強學習吧!

有些中醫愛好者,可能也知道“腦滲為涕”這個論斷,但理解不深,受一些中醫黑的影響,把這一論斷視為謬誤。實際上,“腦滲為涕”是完全符合實際情況的,現代醫學同樣有類似的說法。

寫給中醫黑

感謝你們對中醫知識普及做出的貢獻!因為你們的存在,讓中醫成了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形成了現在“凡有井水處,皆在談中醫”的良好局面。

任何事物,都是在爭論中前進的。當年“真理標準大討論”,直接促成了改革開放,正說明討論是好事。通過討論能加深認識,能統一思想,我們就是要討論。

但是,希望你們黑中醫的時候,找一些靠得住的證據,不要斷章取義,不要歪解曲解,不要謾罵。比如用“腦滲為涕”來黑中醫,就找錯了證據了,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寫給提問者

“腦滲為涕”是符合臨床實際的,現代醫學也有類似的論述,在現階段看來,是科學的。

腦脊液鼻漏是腦脊液通過顱底(顱前、中或後窩)或其他部位骨質缺損、破裂處流出,經過鼻腔,最終流出體外。主要表現為鼻腔間斷或持續流出清亮、水樣液體,早期因與血混合,液體可為淡紅色。

看一下新聞報道


衛氣行

不是我黑中醫,中醫這個名字本身就是個偽概念。

準確的說不存在中醫、西醫的分法,這個分法會給人兩者同等對立的錯覺。一個國家的古代醫學何德何能,可以和全人類現代的醫學體系分庭抗禮?

應該說是中國古代醫學和人類現代醫學。(為了行文方便,下面仍稱中、西醫)

問題中的“人的鼻涕從大腦中滲出”的說法,出自《黃帝內經-素問-解精微論篇》:“泣涕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

但是,涕字在先秦時期指的是眼淚,後來出現淚字的時候,涕才指鼻涕。所以應該是中醫認為哭的時候眼淚是從大腦滲出的。

而現代醫學已經證實眼淚是淚腺分泌的。淚腺是由細管狀腺和導管組成,位於眼眶外上方淚腺窩裡。《黃帝內經》作為一本寫於兩三千年前的醫書,受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有一些錯誤並不丟人。

丟人的是這個問題下面炸出的一大堆中醫吹:

來看看他們是怎麼洗地的:

腦門上面還是天呢!君不見您的鼻涕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為了遮掩一個錯誤,暴露了更多的錯誤……我懷疑你是個臥底

拿一個”腦脊液鼻漏“的特殊疾病來當鼻涕,你當我們也腦子進水嗎?



注:中醫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從鴉片戰爭之後開始的,最初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人這樣稱呼。後來,西方的近代醫學隨著列強入侵傳入,國人將其稱為西醫或洋醫。與之對應的,中國原本的的醫學稱為中醫、或國醫。


福林說歷史

在《黃帝內經》中,有這樣兩段話,

《黃帝內經-素問:解精微論篇》道:“泣涕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

《黃帝內經-素問:宜明五氣篇》道:“五藏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

人的鼻涕由大腦滲出的說法,就是來自:“泣涕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

也許,有的人會說,素問兩段話是相沖突的,語無倫次,前不搭後,

這裡說的是這樣的關係,當腦髓自然分泌的時候,或者受到外界的刺激,會流鼻涕,這種鼻涕是腦髓的分泌物,

同時,人們因為悲傷情緒以及痛哭的刺激下,也會流出鼻涕,

他們是同樣一種物質,一樣的來源,都是腦髓腺體的分泌物,

那麼這個鼻涕是怎麼流出來的呢?

這個分泌的來源說了,現在說的是推動力的問題,

推動力來自肺氣,肺機循環的機制,

只要有適當的肺氣推動,才能夠流出鼻涕,

肺氣虛的人,鼻涕是倒流到咽喉的。而不是從鼻孔流出來的。

小孩子,身體健康者,一般是肺氣充足,還有腦髓腺體分泌旺盛,所以流鼻涕會很明顯。

當然,也有可能是病症,這個要具體對待。

人們幹活,身體出汗,是來自心臟的分泌液,是心陽是蒸發產生的汗水,

流淚,淚水來自肝功能系統,

流口水,就是脾系統相關,

唾是口腔裡的消化液,

------------------------

人體胸部以上到頭部是肺氣在驅動,

腹部中間是脾氣在驅動,

腹部到腳下是腎氣在驅動。

頭部和肺都屬於乾金範疇,沒毛病。

中醫系統的體系很大,一個概念,需要縱橫來理解。


隱士申子源

中醫“人的鼻涕由大腦滲出”的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



感謝悟空問答提供問題。

剛才觀察了下問答區已經有的中醫粉回答,有謾罵的,有說中醫沒有這種說法的,還有的糾正說不是大腦流鼻涕,而是肺臟流鼻涕,從這些回答中,足可以證明我早已經下了的一個論斷:

“中醫粉的中醫基礎知識,最終還是隻有靠打他們臉的中醫黑來傳授。”

毫無疑問,這些答題的中醫粉是沒有看過中醫古書原文的,當然,中醫粉的一大特徵就是沒有事實根據滿嘴瞎說,我就在此羅列出古書原文,對中醫粉進行一番教育:

《黃帝內經-素問-解精微論篇》道:“泣涕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

《黃帝內經-素問-宜明五氣篇》道:“五藏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

大家看到沒,同一部古書《黃帝內經》,一會兒說“腦滲為涕”、一會兒說《肺為涕》,到底誰對誰錯,中醫界幾千年就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成為千古笑柄。

我們再來看看現代醫學是怎麼解釋鼻涕的:

健康人鼻腔內面襯完整的一層粘膜,分佈著很多具有分泌功能的杯狀細胞,粘膜有粘液腺,它們平時進行分泌活動,分泌水分用於溼潤吸入的空氣,粘液腺還經常分泌少量粘液,均勻分佈在粘膜表面,吸附吸入空氣中的灰塵、微生物。粘液中含有溶菌酶,有抑制和溶解細菌能力。這就是鼻涕。

究竟是中醫古書說得對,還是現代醫學說得對,我想我已經詳盡羅列出事實鐵證,中醫粉必定啞口無言,不敢留言反駁。

中醫“人的鼻涕由大腦滲出”的說法,必然沒有科學依據!



老醒雜評

出題者連出處都讀不懂,還來出題找科學依據為中醫糟粕洗地?

有人提到了原文出自《黃帝內經》的“腦滲為涕”。《黃帝內經》成書於先秦時期,但秦朝以前“涕”與“淚”同義,之後直接合並了。所以涕為眼淚,不是鼻涕!

所以“腦滲為涕”的意思應該是”人的眼淚由大腦滲出。“


雖然眼淚也可以進入鼻腔,成為鼻涕,但這都不重要,無論是鼻涕還是眼淚,都和腦液沒有任何關係。

中醫理論裡的這些糟粕,早就該扔進垃圾桶了。


眼淚由眼中淚腺形成

眼睛的斜上方的淚腺是形成眼淚的腺體,是一種主要成分有水的弱鹼性液體。98%的成分是水,還含有一些免疫蛋白進行殺菌。主要起一個保持眼睛溼潤的作用。

而淚腺是在頭骨之外的,雖然中醫的腦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將其等同為解剖學上的腦也不太合適。但眼淚的分泌,還是一個侷限在眼睛的行為,與腦無關。


腦液無法逃離大腦

有人提到“腦脊液滲出”這類疾病,實際上極為罕見,毫無疑問,從《黃帝內經》的上下文來說,根本不是特指這種疾病,就是在描述眼淚。

而正常人的腦液是無法離開神經系統的。

圖中的藍色就是腦脊液循環,其只在腦室與脊柱產生,循環,吸收!主要是其一個對大腦保護的緩衝作用,是無法進入眼睛的。

常規取腦脊液的方法是腰椎穿刺才能得道,如果是眼淚裡都能得到腦脊液,還會有這麼痛苦的取腦脊液的方法麼?

實際上腦內物質與外界的交換及其有限,液體都需要通過腦內的血管進行交換。而血腦屏障的存在,極大程度的限制腦內物質的進出,也保護了我們最重要的大腦。


就算你理解是鼻涕,人每天分泌幾百毫升鼻涕,很多沒流出來就揮發了,這數量和腦脊液的產生速度相當,加上腦部自身要吸收大量的腦脊液,數量也根本對不上。所以不得不說,所謂的“腦滲為涕”只是中醫理論中90%的糟粕的一部分了。


不太正經的劉博士


月影三兔

看大家爭的火熱,首先衷心感謝中醫黑、中醫粉們對傳統漢醫學的厚愛。《黃帝內經》乃漢醫之聖典,上面的每一個字都不是你所能真正認識和理解的,那怕你學富五車,智貫全球,若非我漢醫九大流派之嫡傳,也是白費神!對不起扯遠了。江湖草郎中只說這個“滲”字怎麼去認和理解,以及泣涕是怎麼來的,只一個字!“滲”。首先漢醫的五臟乃功能之五臟,你先記牢,才能真正認識這個“滲”字,“氵”有形之物質吧,肯定是象水一樣的液態之有形物,“參”人的五臟之氣之間複雜的功能聯繫,表示參與。合而為漢醫的“滲”字。這個“腦滲為涕”是咋形成的呢,它是由有形的腦脊液、肺糸統感應應激而分泌的液態物質相混而成。主要參予臟腑有腦和肺系統,當然還有全身所有糸統的後臺支持才能產生有形的液態分泌物。無形層面,是腦之感,情之悲而誘發,天地之氣是因寒、因“熱”都能誘發產生。這個熱具有一定的專指性,其實也是寒也,比如你吃火鍋,好多人都要流鼻涕,乃是外來之熱逐出肺中之寒氣也,這個外來之熱,它能上感於腦,激發於肺,而涕出於鼻。漢醫聖典“滲”字講解完畢。望漢醫九大流派學長、師弟、師姐、師妹切勿笑話。至於黑絲和粉絲,山人請大家吃火鍋,重度辣,親身感悟一下涕泣橫流的形成。


手機用戶落霞孤鶩

  1. 鼻涕是怎麼來的?分為哪幾類?怎麼預防?鼻子內部有一層黏膜,人的了感冒以後,細菌和病毒就會在鼻子裡和黏膜發生衝突,引起鼻炎膜發炎,從而會流出來。
  2. 流鼻涕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誰都遇見過,非常難受,鼻子還不通氣,用嘴呼吸。感覺就是流不完的鼻涕是的,引起流鼻涕主要是感冒,鼻炎患者,過敏性鼻炎,鼻息肉等引起的。
  3. 推薦兩個實用又安全健康的治鼻炎方法。第一種是用淡鹽水清理鼻子,每天來回多吸幾次。第二種就是用大蒜搗碎用布包好,塞在鼻孔裡十分鐘左右,效果很明顯的。
平時注意身體保暖,多吃蔬菜水果一類,最重要和就是多遠動,增加抵抗力。關注老沈,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老沈說健康

這個問題其實我已經闡述過了,那就延伸說開來。

其實很早某位所謂科普作家就拿“腦滲為涕”這個事情開懟《黃帝內經》,說其荒誕,從而要證明《內經》的不科學,當時也沒怎麼想,覺得跳樑小醜而已,一笑了之就是了,沒想到後來不時在頭條有人拿這條說事,想了下還是要做做考究,畢竟學問來不得一點虛假,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但是被潑髒水那是絕對不行的。

此文取自《內經.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原文是:

帝曰:若問此者,無益於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夫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華色者其榮也。是以人有德也,則氣和於目,有亡,憂知於色。是以悲哀則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積水也,積水者,至陰也。至陰者,腎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輔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諺曰:心悲名曰志悲,志與心精共湊於目也。是以俱悲則神氣傳於心,精上不傳於志,而志獨悲,故泣出也。
泣涕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其行類也。夫涕之與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則俱死,生則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橫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從者,所屬之類也。


既然這本叫《黃帝內經·素問》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那麼至少要知道精微是什麼意思,精微指精深微妙,也指精微之處。也就是講具體行為的精細控制過程的論述。顯然這是解釋為什麼人哭泣的時候有時候會有眼淚從鼻子出來,這裡要說明一下,為什麼這裡不說鼻涕而說是眼淚。

本義:(眼淚)同本義tears 涕,泣也。——《說文》。段注:“泣也二字當作目液也三字。轉寫之誤也。毛傳皆雲:“自目出曰涕。”
悲愁垂涕。——《列子·湯問》 涕流離而從橫。
——司馬相如《長門賦》
涕零如雨。——《詩·小雅·小明》

要理解字義就要搞清楚提出這字的時代對這個文字的解釋,那些把“涕”當成鼻涕的都是不學無術之徒,徒增笑耳。

眼能夠明視萬物,辨別顏色,是賴五臟六腑精氣的滋養。所以《靈樞·大惑論》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這裡的“精”,是指精明,即眼的視覺功能。如果臟腑功能失調,精氣不能充足流暢地上注入目,就會影響眼的正常功能,甚至發生眼病。

心主血脈,諸脈屬目 《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諸血者,皆屬於心”,“心之合脈也”,“諸脈者,皆屬於目”;《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脈者,血之府”。由此可知,心主全身血脈,脈中血液受心氣推動,循環全身,上輸於目,目受血養,才能維持視覺。

心主藏神,目為心使 《靈樞·大惑論》說:“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這裡的“神”,是指人之精神、思維活動(實為腦的功能)。因神藏於心,其外用又在於目,故眼之能視,受心主使。《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又說:心神在目,發為神光,神光深居瞳神之中,才能明視萬物。

因此“夫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應該理解為五臟的陰陽氣血精微,都要通過血脈通達全身,心主血脈故也。由於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臟腑精氣任心所使,而目賴臟腑精氣所養,視物又受心神支配,因此,人體臟腑精氣的盛衰,以及精神活動的狀態,均能反映於目,所以,目又為心之外竅。這一理論,也為中醫望診的“望目察神”提供了重要依據。

腎主津液,上潤目珠《素問·逆調論》說:“腎者水髒,主津液。”《靈樞·五癃津液別篇》又說:“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於目。”如津液在目化為淚,則為目外潤澤之水;化為神水,則為眼內充養之液。總之,眼內外水液的分佈和調節,與腎主水的功能有密切關係。故而有這句“水宗者,積水也,積水者,至陰也。至陰者,腎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輔之裹之,故水不行也。”

於是接下來這句“夫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諺曰:心悲名曰志悲,志與心精共湊於目也。是以俱悲則神氣傳於心,精上不傳於志,而志獨悲,故泣出也。”就是解釋人為什麼會哭泣。

接下來是敲黑板劃重點的時刻,“泣涕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其行類也。”這句很多解釋都是哭泣而涕出的是受腦控制的,腦屬陰,腦髓充滿頭骨,所以腦中的滲液會誘生涕。於是就有很多人說腦積液變成鼻涕流出來,或者有的說人腦子裡面都是鼻涕。

這裡再次重申,把鼻涕和哭的時候鼻子流出來的劃等號的都是不學無術之徒,那麼我們講講哭泣的時候鼻子流出來是什麼?眼睛和鼻腔有一個通道,在解剖學上叫“鼻淚管”.正常時眼淚由淚腺分泌出來,由眼角的靜脈迴流.人哭時眼淚就通過鼻淚管流到鼻腔裡去了。這是鼻涕嗎?純粹糊弄人呢,哭泣的時候鼻子流出來的還是眼淚。想來哭過的人都有體驗,眼淚在眼眶裡打滾的時候,鼻子發酸,當金豆豆一滴滴往外流的時候鼻子也同時會流水出來。想來把鼻涕和哭時候的涕劃等號的都是鐵石心腸之輩,嚎幾聲算是打發了,故而無此體驗。



然後我們說“滲”,顯然這裡的意思就是水枯竭的意思。是不是很意外,這個“滲”不要和滲漏劃等號,是中國南北朝之前的一種基本含義。如:自淮入泗, 泗水滲,日裁行十里。——《南史》,難道是泗水滲漏了?顯然不是,這個多讀書還是有點用的。

聶文濤在吉林省的一次演講中解釋過這句話:“流淚和鼻涕有時是腦損傷。腦是人體的陰精。骨髓填充骨腔。所以腦髓乾枯(是陰不能自保),鼻涕會流出。”這句話是說,人體不能蓄養陰精也會流淚流鼻涕。王冰註解說:“作為七竅之一的鼻,其功能與腦功能相通。所以腦幹枯就會影響到流鼻涕。”

顯然古人是沒法解剖發現鼻淚管的,但是要解釋為什麼流淚時候會從鼻子流出來,他們就想,既然腦子是控制鼻子的,是不是腦液幹了鼻子就流淚出來?想來試一下就知道鼻子流出來是鼻涕還是眼淚這個在古代還是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綜合找到的這些資料,腦滲為涕應該是大腦因為志悲導致短暫枯竭(現代人喜歡說叫控制不住自己或者說是短路了),從而陰不保,控制不住鼻子導致淚從鼻子流出。注意哦,這裡說要大悲之時才會,也就是心志動搖,所以後面一段就有很詳細的描述

 雷公曰:大矣。請問人哭泣而淚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從之何也?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則志不悲,陰陽相持,泣安能獨來。
  夫志悲者惋,惋則衝陰,衝陰則志去目,志去則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且子獨不誦不念夫經言乎?厥則目無所見。夫人厥則陽氣並於上,陰氣並於下,陽並於上則火獨光也;陰並於下則足寒,足寒則脹也。夫一水不勝五火,故目眥盲。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連古文都沒理解對就拿出來說,徒增笑耳,而這群黑們的回答簡直是個笑話百科,給大家增加笑料而已。

當然有些疾病是會導致鼻子和腦子相通的,相關報道也很多,和本文無關就不贅述了。

當然我們還是要說,《黃帝內經》一些內容是不對的,尤其是加上了古文,理解歧義,更加艱澀難懂,不去多找資料,而是直接現代詞語套用,那是要鬧笑話的。


我心自在無礙

作為一個傳統中醫學愛好者,我十分肯定地告訴你,中醫“人的鼻涕由大腦滲出”的說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

為什麼?因為“科學”二字本身就是西醫的說法,中醫裡面沒這個詞。

中醫的理論基礎是中國古典哲學,譬如三才——天地人,你告訴我“三才”有沒有科學依據?比如五行——金、木、水、火、土,你倒是說說五行的科學依據在哪裡?

中華民族有自己的文明、文化,是古代先賢長期觀察、總結出來的,其中《黃帝內經》就是最傑出的代表作之一,這不是西醫所謂的“科學”能夠衡量的,自然沒有科學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