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的鼻涕由大脑渗出”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一杯清茶2357

首先感谢@老醒杂评!虽然老醒一直在反对中医,但客观上为中医知识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愿随着他对中医理论理解的加深,能够转变自己的看法。见善则迁,闻过则改还是好同志。

写给中医爱好者

“脑渗为涕”的说法,出自《解精微论篇》,是《黄帝内经》的原文,这是不可否认的,也不必否认的。

很多中医爱好者,对《黄帝内经》不熟悉,所以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反而让反中医的一帮人做了科普,这很让人汗颜啊!我们还是加强学习吧!

有些中医爱好者,可能也知道“脑渗为涕”这个论断,但理解不深,受一些中医黑的影响,把这一论断视为谬误。实际上,“脑渗为涕”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现代医学同样有类似的说法。

写给中医黑

感谢你们对中医知识普及做出的贡献!因为你们的存在,让中医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形成了现在“凡有井水处,皆在谈中医”的良好局面。

任何事物,都是在争论中前进的。当年“真理标准大讨论”,直接促成了改革开放,正说明讨论是好事。通过讨论能加深认识,能统一思想,我们就是要讨论。

但是,希望你们黑中医的时候,找一些靠得住的证据,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歪解曲解,不要谩骂。比如用“脑渗为涕”来黑中医,就找错了证据了,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写给提问者

“脑渗为涕”是符合临床实际的,现代医学也有类似的论述,在现阶段看来,是科学的。

脑脊液鼻漏是脑脊液通过颅底(颅前、中或后窝)或其他部位骨质缺损、破裂处流出,经过鼻腔,最终流出体外。主要表现为鼻腔间断或持续流出清亮、水样液体,早期因与血混合,液体可为淡红色。

看一下新闻报道


卫气行

不是我黑中医,中医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个伪概念。

准确的说不存在中医、西医的分法,这个分法会给人两者同等对立的错觉。一个国家的古代医学何德何能,可以和全人类现代的医学体系分庭抗礼?

应该说是中国古代医学和人类现代医学。(为了行文方便,下面仍称中、西医)

问题中的“人的鼻涕从大脑中渗出”的说法,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篇》:“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

但是,涕字在先秦时期指的是眼泪,后来出现泪字的时候,涕才指鼻涕。所以应该是中医认为哭的时候眼泪是从大脑渗出的。

而现代医学已经证实眼泪是泪腺分泌的。泪腺是由细管状腺和导管组成,位于眼眶外上方泪腺窝里。《黄帝内经》作为一本写于两三千年前的医书,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有一些错误并不丢人。

丢人的是这个问题下面炸出的一大堆中医吹:

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洗地的:

脑门上面还是天呢!君不见您的鼻涕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为了遮掩一个错误,暴露了更多的错误……我怀疑你是个卧底

拿一个”脑脊液鼻漏“的特殊疾病来当鼻涕,你当我们也脑子进水吗?



注:中医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最初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人这样称呼。后来,西方的近代医学随着列强入侵传入,国人将其称为西医或洋医。与之对应的,中国原本的的医学称为中医、或国医。


福林说历史

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两段话,

《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篇》道:“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

《黄帝内经-素问:宜明五气篇》道:“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人的鼻涕由大脑渗出的说法,就是来自:“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

也许,有的人会说,素问两段话是相冲突的,语无伦次,前不搭后,

这里说的是这样的关系,当脑髓自然分泌的时候,或者受到外界的刺激,会流鼻涕,这种鼻涕是脑髓的分泌物,

同时,人们因为悲伤情绪以及痛哭的刺激下,也会流出鼻涕,

他们是同样一种物质,一样的来源,都是脑髓腺体的分泌物,

那么这个鼻涕是怎么流出来的呢?

这个分泌的来源说了,现在说的是推动力的问题,

推动力来自肺气,肺机循环的机制,

只要有适当的肺气推动,才能够流出鼻涕,

肺气虚的人,鼻涕是倒流到咽喉的。而不是从鼻孔流出来的。

小孩子,身体健康者,一般是肺气充足,还有脑髓腺体分泌旺盛,所以流鼻涕会很明显。

当然,也有可能是病症,这个要具体对待。

人们干活,身体出汗,是来自心脏的分泌液,是心阳是蒸发产生的汗水,

流泪,泪水来自肝功能系统,

流口水,就是脾系统相关,

唾是口腔里的消化液,

------------------------

人体胸部以上到头部是肺气在驱动,

腹部中间是脾气在驱动,

腹部到脚下是肾气在驱动。

头部和肺都属于乾金范畴,没毛病。

中医系统的体系很大,一个概念,需要纵横来理解。


隐士申子源

中医“人的鼻涕由大脑渗出”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感谢悟空问答提供问题。

刚才观察了下问答区已经有的中医粉回答,有谩骂的,有说中医没有这种说法的,还有的纠正说不是大脑流鼻涕,而是肺脏流鼻涕,从这些回答中,足可以证明我早已经下了的一个论断:

“中医粉的中医基础知识,最终还是只有靠打他们脸的中医黑来传授。”

毫无疑问,这些答题的中医粉是没有看过中医古书原文的,当然,中医粉的一大特征就是没有事实根据满嘴瞎说,我就在此罗列出古书原文,对中医粉进行一番教育:

《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篇》道:“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

《黄帝内经-素问-宜明五气篇》道:“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大家看到没,同一部古书《黄帝内经》,一会儿说“脑渗为涕”、一会儿说《肺为涕》,到底谁对谁错,中医界几千年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成为千古笑柄。

我们再来看看现代医学是怎么解释鼻涕的:

健康人鼻腔内面衬完整的一层粘膜,分布着很多具有分泌功能的杯状细胞,粘膜有粘液腺,它们平时进行分泌活动,分泌水分用于湿润吸入的空气,粘液腺还经常分泌少量粘液,均匀分布在粘膜表面,吸附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粘液中含有溶菌酶,有抑制和溶解细菌能力。这就是鼻涕。

究竟是中医古书说得对,还是现代医学说得对,我想我已经详尽罗列出事实铁证,中医粉必定哑口无言,不敢留言反驳。

中医“人的鼻涕由大脑渗出”的说法,必然没有科学依据!



老醒杂评

出题者连出处都读不懂,还来出题找科学依据为中医糟粕洗地?

有人提到了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的“脑渗为涕”。《黄帝内经》成书于先秦时期,但秦朝以前“涕”与“泪”同义,之后直接合并了。所以涕为眼泪,不是鼻涕!

所以“脑渗为涕”的意思应该是”人的眼泪由大脑渗出。“


虽然眼泪也可以进入鼻腔,成为鼻涕,但这都不重要,无论是鼻涕还是眼泪,都和脑液没有任何关系。

中医理论里的这些糟粕,早就该扔进垃圾桶了。


眼泪由眼中泪腺形成

眼睛的斜上方的泪腺是形成眼泪的腺体,是一种主要成分有水的弱碱性液体。98%的成分是水,还含有一些免疫蛋白进行杀菌。主要起一个保持眼睛湿润的作用。

而泪腺是在头骨之外的,虽然中医的脑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将其等同为解剖学上的脑也不太合适。但眼泪的分泌,还是一个局限在眼睛的行为,与脑无关。


脑液无法逃离大脑

有人提到“脑脊液渗出”这类疾病,实际上极为罕见,毫无疑问,从《黄帝内经》的上下文来说,根本不是特指这种疾病,就是在描述眼泪。

而正常人的脑液是无法离开神经系统的。

图中的蓝色就是脑脊液循环,其只在脑室与脊柱产生,循环,吸收!主要是其一个对大脑保护的缓冲作用,是无法进入眼睛的。

常规取脑脊液的方法是腰椎穿刺才能得道,如果是眼泪里都能得到脑脊液,还会有这么痛苦的取脑脊液的方法么?

实际上脑内物质与外界的交换及其有限,液体都需要通过脑内的血管进行交换。而血脑屏障的存在,极大程度的限制脑内物质的进出,也保护了我们最重要的大脑。


就算你理解是鼻涕,人每天分泌几百毫升鼻涕,很多没流出来就挥发了,这数量和脑脊液的产生速度相当,加上脑部自身要吸收大量的脑脊液,数量也根本对不上。所以不得不说,所谓的“脑渗为涕”只是中医理论中90%的糟粕的一部分了。


不太正经的刘博士


月影三兔

看大家争的火热,首先衷心感谢中医黑、中医粉们对传统汉医学的厚爱。《黄帝内经》乃汉医之圣典,上面的每一个字都不是你所能真正认识和理解的,那怕你学富五车,智贯全球,若非我汉医九大流派之嫡传,也是白费神!对不起扯远了。江湖草郎中只说这个“渗”字怎么去认和理解,以及泣涕是怎么来的,只一个字!“渗”。首先汉医的五脏乃功能之五脏,你先记牢,才能真正认识这个“渗”字,“氵”有形之物质吧,肯定是象水一样的液态之有形物,“参”人的五脏之气之间复杂的功能联系,表示参与。合而为汉医的“渗”字。这个“脑渗为涕”是咋形成的呢,它是由有形的脑脊液、肺糸统感应应激而分泌的液态物质相混而成。主要参予脏腑有脑和肺系统,当然还有全身所有糸统的后台支持才能产生有形的液态分泌物。无形层面,是脑之感,情之悲而诱发,天地之气是因寒、因“热”都能诱发产生。这个热具有一定的专指性,其实也是寒也,比如你吃火锅,好多人都要流鼻涕,乃是外来之热逐出肺中之寒气也,这个外来之热,它能上感于脑,激发于肺,而涕出于鼻。汉医圣典“渗”字讲解完毕。望汉医九大流派学长、师弟、师姐、师妹切勿笑话。至于黑丝和粉丝,山人请大家吃火锅,重度辣,亲身感悟一下涕泣横流的形成。


手机用户落霞孤鹜

  1. 鼻涕是怎么来的?分为哪几类?怎么预防?鼻子内部有一层黏膜,人的了感冒以后,细菌和病毒就会在鼻子里和黏膜发生冲突,引起鼻炎膜发炎,从而会流出来。
  2. 流鼻涕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谁都遇见过,非常难受,鼻子还不通气,用嘴呼吸。感觉就是流不完的鼻涕是的,引起流鼻涕主要是感冒,鼻炎患者,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引起的。
  3. 推荐两个实用又安全健康的治鼻炎方法。第一种是用淡盐水清理鼻子,每天来回多吸几次。第二种就是用大蒜捣碎用布包好,塞在鼻孔里十分钟左右,效果很明显的。
平时注意身体保暖,多吃蔬菜水果一类,最重要和就是多远动,增加抵抗力。关注老沈,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老沈说健康

这个问题其实我已经阐述过了,那就延伸说开来。

其实很早某位所谓科普作家就拿“脑渗为涕”这个事情开怼《黄帝内经》,说其荒诞,从而要证明《内经》的不科学,当时也没怎么想,觉得跳梁小丑而已,一笑了之就是了,没想到后来不时在头条有人拿这条说事,想了下还是要做做考究,毕竟学问来不得一点虚假,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但是被泼脏水那是绝对不行的。

此文取自《内经.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原文是:

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
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既然这本叫《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那么至少要知道精微是什么意思,精微指精深微妙,也指精微之处。也就是讲具体行为的精细控制过程的论述。显然这是解释为什么人哭泣的时候有时候会有眼泪从鼻子出来,这里要说明一下,为什么这里不说鼻涕而说是眼泪。

本义:(眼泪)同本义tears 涕,泣也。——《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
悲愁垂涕。——《列子·汤问》 涕流离而从横。
——司马相如《长门赋》
涕零如雨。——《诗·小雅·小明》

要理解字义就要搞清楚提出这字的时代对这个文字的解释,那些把“涕”当成鼻涕的都是不学无术之徒,徒增笑耳。

眼能够明视万物,辨别颜色,是赖五脏六腑精气的滋养。所以《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这里的“精”,是指精明,即眼的视觉功能。如果脏腑功能失调,精气不能充足流畅地上注入目,就会影响眼的正常功能,甚至发生眼病。

心主血脉,诸脉属目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血者,皆属于心”,“心之合脉也”,“诸脉者,皆属于目”;《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脉者,血之府”。由此可知,心主全身血脉,脉中血液受心气推动,循环全身,上输于目,目受血养,才能维持视觉。

心主藏神,目为心使 《灵枢·大惑论》说:“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这里的“神”,是指人之精神、思维活动(实为脑的功能)。因神藏于心,其外用又在于目,故眼之能视,受心主使。《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又说:心神在目,发为神光,神光深居瞳神之中,才能明视万物。

因此“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应该理解为五脏的阴阳气血精微,都要通过血脉通达全身,心主血脉故也。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脏腑精气任心所使,而目赖脏腑精气所养,视物又受心神支配,因此,人体脏腑精气的盛衰,以及精神活动的状态,均能反映于目,所以,目又为心之外窍。这一理论,也为中医望诊的“望目察神”提供了重要依据。

肾主津液,上润目珠《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灵枢·五癃津液别篇》又说:“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如津液在目化为泪,则为目外润泽之水;化为神水,则为眼内充养之液。总之,眼内外水液的分布和调节,与肾主水的功能有密切关系。故而有这句“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不行也。”

于是接下来这句“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就是解释人为什么会哭泣。

接下来是敲黑板划重点的时刻,“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这句很多解释都是哭泣而涕出的是受脑控制的,脑属阴,脑髓充满头骨,所以脑中的渗液会诱生涕。于是就有很多人说脑积液变成鼻涕流出来,或者有的说人脑子里面都是鼻涕。

这里再次重申,把鼻涕和哭的时候鼻子流出来的划等号的都是不学无术之徒,那么我们讲讲哭泣的时候鼻子流出来是什么?眼睛和鼻腔有一个通道,在解剖学上叫“鼻泪管”.正常时眼泪由泪腺分泌出来,由眼角的静脉回流.人哭时眼泪就通过鼻泪管流到鼻腔里去了。这是鼻涕吗?纯粹糊弄人呢,哭泣的时候鼻子流出来的还是眼泪。想来哭过的人都有体验,眼泪在眼眶里打滚的时候,鼻子发酸,当金豆豆一滴滴往外流的时候鼻子也同时会流水出来。想来把鼻涕和哭时候的涕划等号的都是铁石心肠之辈,嚎几声算是打发了,故而无此体验。



然后我们说“渗”,显然这里的意思就是水枯竭的意思。是不是很意外,这个“渗”不要和渗漏划等号,是中国南北朝之前的一种基本含义。如:自淮入泗, 泗水渗,日裁行十里。——《南史》,难道是泗水渗漏了?显然不是,这个多读书还是有点用的。

聂文涛在吉林省的一次演讲中解释过这句话:“流泪和鼻涕有时是脑损伤。脑是人体的阴精。骨髓填充骨腔。所以脑髓干枯(是阴不能自保),鼻涕会流出。”这句话是说,人体不能蓄养阴精也会流泪流鼻涕。王冰注解说:“作为七窍之一的鼻,其功能与脑功能相通。所以脑干枯就会影响到流鼻涕。”

显然古人是没法解剖发现鼻泪管的,但是要解释为什么流泪时候会从鼻子流出来,他们就想,既然脑子是控制鼻子的,是不是脑液干了鼻子就流泪出来?想来试一下就知道鼻子流出来是鼻涕还是眼泪这个在古代还是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综合找到的这些资料,脑渗为涕应该是大脑因为志悲导致短暂枯竭(现代人喜欢说叫控制不住自己或者说是短路了),从而阴不保,控制不住鼻子导致泪从鼻子流出。注意哦,这里说要大悲之时才会,也就是心志动摇,所以后面一段就有很详细的描述

 雷公曰:大矣。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独来。
  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连古文都没理解对就拿出来说,徒增笑耳,而这群黑们的回答简直是个笑话百科,给大家增加笑料而已。

当然有些疾病是会导致鼻子和脑子相通的,相关报道也很多,和本文无关就不赘述了。

当然我们还是要说,《黄帝内经》一些内容是不对的,尤其是加上了古文,理解歧义,更加艰涩难懂,不去多找资料,而是直接现代词语套用,那是要闹笑话的。


我心自在无碍

作为一个传统中医学爱好者,我十分肯定地告诉你,中医“人的鼻涕由大脑渗出”的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为什么?因为“科学”二字本身就是西医的说法,中医里面没这个词。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古典哲学,譬如三才——天地人,你告诉我“三才”有没有科学依据?比如五行——金、木、水、火、土,你倒是说说五行的科学依据在哪里?

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文明、文化,是古代先贤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其中《黄帝内经》就是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这不是西医所谓的“科学”能够衡量的,自然没有科学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