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故居座落始興隘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千古傳誦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唐-張九齡

張九齡故居座落始興隘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千古傳誦

自古中秋賞月,是要賦詩的,在唐朝那個詩意繁盛的時代更是如此。觸景生情,望月懷思,月圓人卻不團圓,憂思之下,詩人也只得寄託於賦詩了。詠月的詩千百篇,大抵都是這種情況。不過詩人的情感雖和我們一樣,表達出來卻是截然不同的,詩人自有詩人的風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句詩,便把所有中國人中秋月圓的期盼說盡了。張九齡故居座落始興隘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千古傳誦

張九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擔任宰相的嶺南人,有“當年唐室無雙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稱。張九齡(678年—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諡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九齡公故居座落在韶關市始興縣隘子鎮湖灣石頭塘村(古稱始興清化石頭塘村)。始興縣民間流傳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來自張九齡年幼時在石頭塘讀書的經歷。

張九齡故居座落始興隘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千古傳誦

開元二十四年的中秋,月亮一定特別圓,張九齡獨自面對著這月亮,看著它從遼闊的江邊江邊慢慢升起,很自然的就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時此刻也該是望著同一輪明月。

從月出東鬥直到月落烏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這通宵的月色對一般人來說,可以說是漠不相關的,但對於遠隔天涯的親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張九齡只覺得長夜漫漫。

張九齡故居座落始興隘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千古傳誦

相思不能入睡,或許是怪屋裡燭光太耀眼,於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麼明亮。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

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溼了身上的衣裳。相思不眠之際,沒有什麼可以相贈,只有滿手的月光。沉吟之際,分明是名作誕生前的獨奏。於是,懷著對親人的思念,望著那月亮,張九齡寫下了那千古詠月的名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故居座落始興隘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千古傳誦

後世稱譽張九齡的歷史功績、剛直氣節以及政治遠見為“曲江風度”,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張九齡應該被中國人尤其是廣東人所瞭解、熟悉。加大宣傳力度,把我們廣東土生土長的文化名人宣傳出去是嶺南人義不容辭的工作。始興已經有九齡步行街、九齡公園等紀念建築,當地還有一種米粉叫做“宰相粉”,相傳是張九齡母親給張九齡夜讀時做的夜宵。這是可喜的。

張九齡故居座落始興隘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千古傳誦

立足始興,分享始興。

感謝關注,歡迎留言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