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數據養豬,降成本妥妥的

作者 雨林

談到大數據,大家都覺得非常遙遠,懷疑大數據到底跟我有什麼關係?但其實,在你對這項技術懵懂無知的時候,它已經在你身上烙下了非常重的印記,而你的生活也完全離不開它。

近幾年,大數據技術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在日常消費中廣泛應用,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最明顯的體現是在我們日常消費上。比如,你在某購物平臺App上購入了一個東西,下次打開APP再次購買時會發現,經常購買的東西在首頁推薦中總能看到,並且該平臺還時不時以不同方式向你推送該商品的優惠活動。又比如,你經常在某旅行手機軟件上定酒店,幾次之後發現,該軟件推薦頁面所顯示的酒店價格都是在自己可接受範圍之內,如此神奇。而這些神奇、方便的背後其實都有大數據的身影。

用大數據養豬,降成本妥妥的

而農業相關領域相關產業如養豬業,大數據的應用卻不太常見,但實際上卻非常需要這項技術的加入。因為整個養豬業普遍效率低、環節多,導致養豬成本偏高,而大數據正是高效、低成本的代名詞,那麼,將“高大上”的大數據技術應用於“最土”、“最落後”的養豬業,會碰撞出怎樣的絢麗花火?

近期,養殖戶的日子並不好過,環保和豬價兩座大山壓得養殖戶喘氣困難。經過“金豬年”、“銀豬年”兩個超級盈利年,2018年4月正式告別盈利進入虧損階段,但對於絕大部分養殖戶來講,並不具備持續虧損的能力,能做的要麼殺母豬降低存欄量或者想方設法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減少虧損。大數據正在走進養殖戶的世界裡,可以幫助養殖戶降低生產成本、採購成本、融資成本,提高整個養豬行業的生產效率,使養殖戶在大數據的技術中不斷受益。

用大數據養豬,降成本妥妥的

大數據降低養殖戶的生產成本

大數據在豬場生產成本的降低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提高豬場的生產效率,提高豬病的防治效率,提高對未來豬價的預測能力。

通過收集豬場管理大數據,形成對養豬生產的指導,提高豬場的生產效率。管理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最難的永遠不是執行,而是不能瞭解自己的豬場到底差在哪裡,而通過數據的對比與分析,會變得一目瞭然。

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據採集技術,豬聯網對豬場管理數據收集、處理、分析,找出豬場存在的問題,並根據全國豬場的樣本,將豬場體檢報告與行業數據進行對標分析,讓養殖戶明白自己的豬場和養殖水平高的豬場相差在哪裡,需要進行哪些方面的改進,根據養殖戶的需求,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豬場生產效率提高了,成本自然會相應降低。

用大數據養豬,降成本妥妥的

通過大數據提前預測豬價,養殖戶可以及時調整存欄結構。通過國家生豬市場,收集豬場交易大數據,結合能繁母豬存欄、生豬存欄、仔豬存欄的變化,建立相應的算法模型,可以實現對後期豬價的預測,形成生豬價格指數,為養殖戶後期存欄結構的調整作參考。豬價上漲,養殖戶可以及時增加存欄,提高收益。豬價下跌,養殖戶可以降低存欄,減少虧損。

用大數據養豬,降成本妥妥的

大數據降低養殖戶的採購成本

通過生產大數據、消費大數據的收集,可以幫助養殖戶降低生產資料的採購成本。通過彙總、分析不同豬場生產數據,使豬聯網能夠充分了解不同豬場的不同需求,針對不同類型的豬場,根據他們的飼料成本、管理水平、消費習慣,個性化的推薦適合他們的產品,對於需求量大的產品,農信商城會組織集採,這種類似於“團購”的採購方式可以增加養殖戶的議價能力,降低養殖戶生產成本。

大數據降低養殖戶的融資成本

大數據為金融服務提供依據,降低豬場的融資成本。對豬場的管理、交易數據的收集與分析,也為豬場的金融服務提供重要依據,降低了豬場的融資成本,使生產水平高的豬場能夠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按照數據分析結果,將豬場細分為若干類型,換算成信譽度也就是農信度。而有信譽度就能直接貸款,且利率低、申請簡單、智能授信、場景化支付,減少了豬場由於徵信缺失造成的貸款難問題,降低了豬場的融資成本。

大數據不僅能夠幫助單個豬場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還能夠改變整個生豬產業生產,讓整個生豬產業從多環節、低效率、高成本的現狀中脫離出來,走向少環節、高效率、低成本。隨著共享經濟的到來,全國養殖戶通過數據資源共享,大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彙總分析,反過來指導養豬生產,為整個行業進步提供助力。隨著豬聯網相關功能的不斷更新,大數據技術會更多應用於養豬業,在提高養豬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上,也會走的更遠。

用大數據養豬,降成本妥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