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支撐蘋果產業強起來

摘要: 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等8家單位倡議成立“蘋果產業大數據發展應用聯盟”,以期通過有效聯通,凝聚各方合力,推動蘋果產業數字化建設。

大數據支撐蘋果產業強起來

來自政府主管部門、學界和業界的代表圍繞探索蘋果大數據全產業鏈發展路徑,建立產業合作機制、協調產業協作方式、優化產業發展模式,進行了對話。

堅持需求導向 著力解決產業痛點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蘋果生產國,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佔世界的一半左右,但大而不強。近年來,我國蘋果生產持續向優勢產區集中,積累了大量數據。要實現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數據被寄予厚望。但大數據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從哪裡入手、怎麼搞,沒有現成的路徑可循,需結合產業實際需求找準切口。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表示,大數據的獲取成本高昂,大數據的採集和建設一定要堅持應用需求導向,分析處理要特別關注可適性問題。

山東農業大學國家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程述漢認為,當前我國蘋果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增產不增效、增效不增收,對市場響應缺乏,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要搭建一個能夠滿足果農建園決策、栽培管理、準確投入、市場分析和加工儲運需求,為管理部門提供決策依據,為科研單位提供基礎數據的大數據平臺。

北京大學農業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吳嵐提出,我國蘋果產銷呈現明顯的碎片化,大數據的價值恰恰在於解決碎片化,首要就是促進產業成果標準化。

部分蘋果主產區已經在探索。山西運城市打造了智慧果業平臺,推動省級水果出口平臺建設,推動果業新優技術應用和蘋果追溯管理,打造有“身份證”的運城蘋果。雲南昭通市實施了“基於大數據的蘋果品牌徵信系統”項目建設,以農產品生產(種植)環境、農事、市場和產品品質相關數據的採集和深加工為基礎,幫助農戶建立數字化檔案,為政府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基礎證據,為消費者提供品牌農產品。

建立合作機制 讓全產業鏈受益

據業內專家分析,蘋果產業大數據應用架構體系要能使信息技術在全產業鏈得到廣泛應用。產前,需要高標準果園建設、果園環境精準檢測、農資監管和市場分析預測;產中,需要智慧農業促進農機農藝智能融合,節本增效;產後,需要果品電商、冷鏈物流、果品質量安全監測預警。同時,要通過信息反饋和機器學習,不斷提高農業大數據服務水平。

結合多年果業發展的實踐,陝西省果業管理局局長高武斌的體會是,市場主體是大數據建設的基礎和保障、產地基礎數據採集是關鍵和難點、共建共享是建設蘋果大數據的有效途徑。

華農天時執行總裁陳文軍認為,必須注重對蘋果大數據的系統性採集,著力解決“信息孤島”問題,通過互聯、物聯,建立雲計算,才能使蘋果大數據產品真正服務“三農”。

“發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堅持統籌規劃、各司其職、數據共享、協同推進的原則,加強基礎建設,強化科技創新,突出應用成效,加快形成從數據採集、數據分析到數據決策、數據價值實現的蘋果大數據產業生態。”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表示,建立產業合作機制,才能真正形成果農能增收、企業有錢賺、產業得發展的局面。

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等8家單位倡議成立“蘋果產業大數據發展應用聯盟”,以期通過有效聯通,凝聚各方合力,推動蘋果產業數字化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