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聰明富貴福報,相貌漂亮俊美,來自哪幾種佈施?

領袖z爺

佛菩薩真是慈悲無量,除了隨緣教化,幫助眾生解脫之外,對於佛法還未深研精修而只想過去世間福報的人,也是慈悲護念,教導培植世間福報的方法。那就是三種佈施,所謂佈施,就是慈悲喜捨。這與我們古人“捨得”的智慧思想相得益彰。



佛教所謂的三種佈施為:法佈施、財佈施、無畏佈施。其中,法佈施就是教給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技巧或思路教給他人,是他們獲得解決問題或困難的智慧方法。而你將會獲得聰明智慧的果報,智慧會打開,會增長。財佈施就是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或財或物,助其度過難關,你將來就會收穫財富增長的果報。無畏佈施就是在他人遇到危難而驚恐害怕時,你給予撫慰開解,讓他安定下來,心情舒解,不在恐懼,那你將來就會獲得壽命增長的果報。



至於人的相貌俊美,那時佛前供花,常常完美他人所獲的果報。所謂“相由心生”,心中真想著讚美他人,口中真說完美的話,讚美佛菩薩的功德,常獻花淨水供養,就會獲得相貌俊美的果報。



是不是很殊勝。這是佛菩薩的慈悲,也是大智慧。另外說一點,佈施供養三寶(佛法僧)的功德和果報是最大也是最殊勝的。



因此,只有舍才有得,得到後再捨出去,還會得到更多,如此往復,所獲無窮盡矣!


大千極微

因果,是美女帥哥都十分關心的問題,這關係著是否嫁給一個好夫君或娶到一位好媳婦,工作事業蒸蒸日上,遇事左右逢源,改善人際關係等不可或缺的。

有人會疑問:真的有這麼好嗎?怎麼可能,不只是這一點點好處,好處之大完全超過了人們的想象。如果看過歷史上明朝袁了凡的事蹟,就會知道為什麼了。還有一個叫俞淨意(見網上《俞淨意遇灶神記》八集電視連續劇)的人,從微變到鉅變,改變今生,一切皆有可能。

比如說女人都想知道超級美女是如何修煉成的,那我們就揭開這個秘密。要做的其實很簡單,每次遇人說恭敬的話,笑臉相迎笑臉相送,真心讚歎一個人的美好的一面,哪怕遇到一個醜女,也會有好的某一處,比如一個醜女她的頭髮、牙齒等總有一處是較完美的,可以真心讚歎(決不能讚美本來有缺陷的地方,她會認為你在挖苦她而記恨你)。到寺院給佛菩薩獻花,是最佳方案,這是因為沒有誰能超越佛菩薩的福德和智慧,是很容易做到的。你還要知道不能說惡語、妄語、綺語、離間語,以善良的心去迎接每一天。如你努力而行,未來來世你總會美的傾國傾城,殊妙無比。


那麼醜女無敵是怎樣煉成的呢?那就是經常與人吵架、罵人,背地裡說別人的壞話,所感受的不僅僅是其醜無比,還會諸事不順等,還要感受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的危害。忍一時之氣,修萬世之福。

帥哥美女都要做的:明善惡取捨,尊因果道理,求般若正見,行持種種善法,是為聰明和智慧的因緣。反之,不信因果,誹謗佛法,是變成愚痴的先決條件。如今,有很多老人發老年痴呆症,為什麼呢?我們應該從自身出發,思維善惡對人生和世界的影響是什麼?如某些美國人不思止欲,到處發動戰爭,難逃因果報應。殺生會感受多病短命。


女人一生,有很多困苦需要度過,堅持做一個好女人,會有好的結局。做一個好女人,也是家庭、民族和國家的希望;因為孩子們的母親的素質提高,那麼將使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就會極大的提升了。一個好女人是一百個壞男人以無法比的。一個女人想要嫁給一個好男人,自己必須先成為一個好女人。

三世因果,是非常難以用語言文字就能詮釋清楚之事。佛陀也曾提示大家,不要去嘗試在現實中去觀察因果是不是合理,因為再如何聰明的人,如果沒有智慧,不可能觀察到如此多生累劫而又錯綜複雜的因果規律。(注:這裡講的智慧不是世俗智,而是心性本智。智慧只能從空性般若中產生。)


比如今生的聰明才智富貴福報等,如何獲得的?是在哪一劫哪一世做了哪一件事,今天才擁有的聰明才智富貴福報等,這些都不用說,也不好說。僅能說的是,如何做,才能獲得的聰明才智富貴福報。眾生畏果,菩薩畏因。一開始就遠離惡法惡人,以行善的智者為伍,會增上其福德。聰明以持正見獲得,富貴以上供下施產生,福報以敬賢慈下呈現,美貌以讚美忍辱得到。能行十善,獲利無窮。


心智無礙暢遊虛空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書院印竹老師。

今天的《如是我說》,印安老師是這樣說的:“我特別欣賞鄭板橋的一副聯:‘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春風放膽梳柳,是無私佈施的精神;夜雨瞞人潤花,則是無相佈施的境界。”

我接著說:“這讓我想起李商隱的兩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似乎與鄭板橋的對聯心有慼慼焉……”

今天印安老師再一次說到佈施的話題,從佈施的角度來看李商隱的這兩句詩和鄭板橋的這幅聯,應該說鄭板橋更勝一籌。因為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雖然很美,但太過悲壯。無論是以其比喻老師對學生的無私奉獻,還是形容男女之間對愛情的宣言,都顯得太過執著,會讓受者有一種不堪承受其重的壓力,甚至歉疚感。而鄭板橋的“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則自在的多了!

人們在做佈施這個行為時,會有兩種執著:一種人是執著於我幫助了別人,一定要讓人知道,甚至要能夠感恩戴德;另一種人是做了好事不留名,執著於不讓別人知道。其實無論是想讓別人知道,還是刻意的不讓別人知道,這兩種人的佈施都是住在相里了。

而鄭板橋所說的春風、夜雨,它們是自在的。春風並不是為了梳柳而來,它就是在該來的時候來了,然後放膽的去做了它該做的事。即使全世界都知道了它在梳柳,又能怎樣?它只是做了它想做的事情。夜雨也是在它該來的時候來了,它不是專門為潤花而來,但它確實滋潤了花朵,為花帶來了綻放的機緣。它雖然是夜間瞞人而來,但它也並不是為了刻意的瞞人,不是刻意的不想讓人知道是它滋潤的花朵,它只是在它該來的時候來了,這便是不住相。

所以,這副聯用的最妙的便是“放膽”和“瞞人”這兩個詞,真是讓人拍案叫絕,一下子把春風的灑脫和夜雨的內斂躍然紙上!這就是我們做佈施應該效法的。比如說我們去廟裡捐功德錢,有的時候師傅們會讓我們在功德簿上留名並寫下心願,有些人心裡就會想,不是要不住相佈施嘛,所以我不寫、不寫,不留、不留!殊不知,當我們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們又是另一種住相了。只要我們一住相,我們便失去了自在,我們的行為就有了束縛。

其實不住相佈施,更是一種隨緣和隨喜。當別人需要我們表法的時候,我們留下姓名又何妨呢?當別人不希望讓所有人都知道是我們施捨給他了,我們又為什麼還要開個新聞發佈會呢?所以,留名還是不留名要看當時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你只是做了你該做的事,你並不是為了佈施而做。

佛家對“不住相佈施”的詮釋是:三輪體空,也就是說施者、受者和你所施的是什麼,完全都要空掉、忘掉!忘記施者是誰,忘記受者是誰,忘記我們所施的是什麼。只有這樣,這個佈施其福德才真的是不可思量。不可思量到什麼程度呢?

《金剛經》中佛陀曾問須菩提:“東方虛空可思量否?”須菩提說:“否也,世尊。”佛陀再問:“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否?”須菩提答:“否也,世尊。”佛說:“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也就是說,當我們每一個佈施的行為,都把施者、受者和所施的是什麼全部忘掉、空掉的時候,其福德就像東方、西方、南方、北方、四維、上下虛空那麼廣大的、不可思量的福德就到來了。

然,眾生愚痴!有的時候只是遞給別人一張紙,送給別人一塊糖,如果別人沒有說聲謝謝,都會煩惱半天。心想:這人怎麼這麼不懂事啊?他到底什麼意思啊?不停地抱怨、糾結、懊惱:早知道不給他了,以後再也不幫他了等等一系列的想法接踵而來。還別說給別人有了大的捐贈,那更是要讓別人感恩戴德,盡人皆知,要做個捐贈儀式才覺得自己做的這件事有價值,否則就認為這不是白做了嘛。其實,恰恰相反,果真如此,才真的是白做了!

在佈施的問題上,我還特別欣賞伊斯蘭教的一個做法。他們將佈施作為對每一個伊斯蘭教徒的要求,每一年都要根據自己的條件,拿出收入的10%用於做佈施。更重要的是他們要求所有拿出來的佈施,施者和受者是不能見面的。也就是說你的財富佈施給誰,你是不能知道的,要通過第三方來完成。我覺得這個辦法挺好,就讓施者和受者都能少一些煩惱或者是執著。

其實,沒有煩惱和執著,很自在地去做這件事的時候,它才真正有意義、有效果,才能真正像佛陀說的那樣福德不可思量。所以,我們要學學春風、學學夜雨,只是在該做的時候、想做的時候便做了,無所謂施也無所謂受,果能如此,生命還有什麼不自在的呢?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如是我說》是萃辰天心書院兩位極具智慧的老師的對談,從中能讓我們學習更多人生智慧,豐富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您可以到喜馬拉雅關注“印竹”老師,收聽音頻。


萃辰天心書院

金剛經 "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如果把人的聰明才智用在身相富貴上,即使無數次輪迴,也難以在通往彼岸的路上走多遠。



塵世幻影變化無常,一念一世界,變數,多如大千世界的微塵,金剛慧,破除萬法萬相。



金剛般若波羅蜜,突破迷茫的金剛筏,困境,危境,幻境,魔境,仙境,佛境,無境不摧,彼岸無境,唯有極樂,極樂無我。



福報,菩薩般若能量加持,不可思議,"人"力窮盡之時,賜予前進方向,披荊斬棘。


能量加持

人的聰明富貴福報,相貌漂亮俊美,來自哪幾種佈施?這是佛教的說法,我作為一個三皈依十年的佛弟子,斗膽說說我的理解。

《佛教三世因果文》有載: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就是說,我們現在所經歷的,經受的,擁有的,失去的,都是前世的果報。而當下所行的,必將在來世得到相應的回報。

福祿具足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門。
相貌端嚴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
聰明智慧為何因?前世誦經唸佛人。

人的聰明富貴福報,相貌漂亮俊美,都是前世積累的,今生得到報償。我們要想來世得到好的果報,就要在目前、現下,開始積累,時時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多做好事,行善積德。

佈施,是修行的基礎,是種好因,是人人可做、處處可行的。

佈施,分為財佈施、法佈施和無畏佈施。財佈施得財富,法佈施得聰明智慧,無畏佈施得健康長壽。

1.財佈施。

財佈施不是去廟裡捐一點錢,然後等著佛祖菩薩給我們加了利息送回來。而是真心想要幫助他人,真心利益社會。

財佈施不是讓人傾家蕩產,不是讓人勉為其難,而是盡力而為,重在“發心”。佛家有一種說法叫“隨喜功德”,看到別人做好事,比方說給重病的人捐款,你也想捐,你只能捐幾塊錢,功德是一樣的。

你再沒錢,一塊錢也捐不出來,可是你心裡很同情病者,非常想幫助他,你看到別人捐錢救人非常歡喜,這就是“隨喜功德”,你跟那些捐很多錢的人的功德是一樣的。

我們現在交醫療保險,如果發心是為了利益他人,而不是給自己防病,那麼這就是財佈施。

2.法佈施。

法師講法是法佈施,老師講課是法佈施,我們在悟空上答題也是法佈施。我把我懂得的知識傳授給他人,哪怕是教別人做菜,教小孩繫鞋帶,都是法佈施。

把各行各業的知識、技能,沒有條件、不計酬勞的傳授給別人,都是法佈施。

3.無畏佈施。

只要是叫眾生身心安穩,遠離恐懼的,都叫無畏佈施。

陪伴父母兒女,讓他們遠離孤獨無助,是無畏佈施;朋友遇到難事內心憂慮恐懼,好言相勸開導,是無畏佈施;有人不敢走夜路,我們送她一程,這也是無畏佈施。

吃素食是無畏佈施。佛家有一種折中的辦法,是吃“三淨肉”,就是吃沒有親眼看見動物被殺、沒有親耳聽到動物被殺、動物的死不是因為本人要吃的動物的肉類。這樣小動物不會因為我們而感到恐懼。

佈施是舍,捨得、捨得,大舍大得,越舍越得。佈施是因,福報是果,今世不報來世報,不報自身報子孫,因果循環,絲毫不爽。

這就是教我們安住在當下,不管你現在是疾病纏身還是負債累累,不管是榮華富貴還是衣食無憂,這些都是前世種的因,這樣想就很容易接受下來。

而我們還有來生,我們還可以用今世的言行去打造想要的來生,這就是希望。這是教我們怎樣去珍惜和過好現在的生活。這就是信仰的意義。

佈施,是讓我們在奉獻中享受生命的樂趣。只要身體力行,就一定會樂在其中。

只是就題主的提問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理解,如果有什麼不到之處,請朋友們批評指正!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從佛教的因果觀點來看,人的福報包括相貌都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父母給的,那是自己累生累世修來的。佛在經典的很多地方都提到了我們的相貌莊嚴、聰明富貴是怎麼修來的。



佈施是獲得財富的正因。佈施分為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對佈施的果報影響比較大的是動機,不管哪種佈施,都要看我們的發心是什麼,只要發心正確、真誠,那獲得的果報就會最大。佈施的行為要隨著自己內心境界而定,不要超過自己的心境和能力。也就是說,要隨力隨分的去做。

比如說,佈施錢物以自己不會感到心疼的額度為宜,讓自己歡歡喜喜,無怨無悔。 這樣財佈施才有最大的利益。 法佈施呢,也是一樣,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的去用佛法幫助別人。無畏佈施是要我們用語言去幫助別人去除內心的恐懼悲傷等等。不管三種佈施的哪一種,只要發心夠好夠廣大,都能讓我們獲得福報。發善心,我們也要學會拒絕。超出能力之外的佈施,對信心會產生損害。現在能做到的盡力去做,現在做不到的要發願,希望將來具足力量做到,這就不是矛盾,而是一種動力了。



佈施不僅僅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一點點。除了我們常說的那幾種,還有比如說對別人的微笑啊,平常隨手撿撿垃圾,放生啊,給朋友一句關懷啊等等,都是佈施的範疇。平常我們少發脾氣,調柔開朗;多供花、點燈;多誦經唸佛,多憶佛、觀想佛,讓心越來越平和,微笑越來越多,那都是種下了相貌端正的因。實際上,佈施,不是自己捨出什麼去給別人,而是借外在的緣為自己種善因、積累福報。越施福越厚,越慳福越薄。

簡單總結一下獲得相貌莊嚴,聰明富貴的因:

1.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

2.多修忍辱,能獲得相貌莊嚴

3.多唸佛、憶佛、觀想佛像

4.佛前供花、供燈

5.多誦經持咒

6.多行善事,多存善念,讓內心平和

7.勤修戒定慧,讓功德具足,相貌自然圓滿。



總之一句話,所有的福報,都是善行所得的果報,如富貴、長壽、聰明、相貌莊嚴等等。這些美好的果報,根本因在於善行,在於對他人真心的付出和幫助。


法音講堂

人生的聰明富貴福報,相貌漂亮俊美,來自哪幾種福報?其實這些都是前世的幾種佈施才得到今世的好果報,一是佛佈施,就是經常去寺廟裡燒香拜佛送貢品,二是佛教中弟子,三是法佈施,就是到處宣傳佛法,四是孝敬父母的大孝子,五是一生積善行德,救人於危難之際的大善人,六是遇到了落水人、自殺人、謀財害命的人等等,而切是奮不顧身的去解救,象這樣的救命恩人等等,這些善舉就能得到今世的美顏美貌、出生到富貴人家、有的人會一帆風順、有的是創業成功、有的是大富大貴,有的是是先苦後甜等等,這些都是前世種的善因,才會有了今世的福報,沒有無緣無故的富與窮,只有善與惡給你帶來的樂宇苦,這就是天理法則!


一空wwyeyeww

世人相由心生!人類的善與惡、聰明或愚蠢、美與醜!都從他的眼睛中展露無遺!人類眼睛就是心.靈的窗口、就是內在的靈魂!人類最誘人、最美、最迷人的就是一雙勾魂索魄的、眼神……人類的聰明、富貴與美麗、都是自己前世用善念無私與慈愛修來的善果!、善念無私慈愛修行、來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個人身無分文、同樣可以行善與佈施……尊老愛幼、用自己的力氣去幫助老人做家務、也是佈施、不說髒話、不亂扔垃圾、對人文明用語、笑驗相送!這都是善念行為與佈施……


一朵盛開的水蓮花

要想感招聰明的果報,就要多讀經書,“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多做印送經書,結緣善書與他人。

要想感招富貴的福報,在出世間上,“佛氏門中福好修,一文喜舍萬文收”,多作財佈施,於世間中,常作財佈施予貧苦之人和需要的有困難之人。

要想來世感招莊嚴美麗的相貌,就要常常佛前供鮮花,供燈,於人前常修忍辱,禪定,或微笑佈施,常修,恆時修度母法門或作明佛母法門,地藏法門或藥師法門,準提佛母法門等等。


益西達瓦210837621

佛教中佈施分為三種:財佈施、法佈施和無畏佈施。其中財佈施得財富,這我們可以觀察我們周圍的有錢人和眾所周知的富人,大都比較喜歡佈施財物,哪怕在很窮的時候都願意與人分享財物,這種人遲早會發財。尤其對父母的供養,對三寶的供養,和對窮苦人的供養,果報不可思議。在《了凡四訓》這本書裡,講了一個貧女的故事。她把身上僅有的二文錢供養給了寺院,不久便離奇入宮成妃,富貴無比。還有被許多人供為財神的春秋時代人范蠡,就曾經三散三聚財,最終積累了鉅額財富。

聰明是由法佈施得到,就是把我們的智慧和知識以及掌握的一些技能教給他人。我認識一個高中生,由於專業集訓一年沒上文化課,考試之前在文化課補習班,她的基礎不錯很快進入狀態,其他人底子差常來請教,尤其是數學。佔用了她許多複習時間,但她還是經常很耐心地解答。甚至考試那天中午還有人來問題,她也一如即往地解答了。雖然只有短短兩個月的補習時間,她還是考出比較滿意的成績,並意外被一所985大學錄取。

至於相貌好,有的經裡講是前世喜歡在佛前供花。我在《諸經佛說地獄集要》裡看到,是說不邪淫便得相貌莊嚴端正的果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