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價崩盤時?高房價摧毀了一批青年人!

高企的房價摧毀了一批人,而正是因為被摧毀的這批人“自我保護”的意志,降低房價的政策無法展開,香港樓市開始進入新一輪的循環。

香港房價崩盤時?高房價摧毀了一批青年人!

負資產者 因為房價而悲劇的人們

1997至2003年,香港樓市最低潮時,催生了超過10萬名“負資產”人群。按照彼時香港240萬套房產計算,“負資產”者佔總購房人口的5%。

香港房價崩盤時?高房價摧毀了一批青年人!

在房地產市場,要形成“負資產”其實殊為不易。首先你要在市場最狂熱的時候衝進去,而且要買被“嚴重高估”的樓盤;其次你首付要足夠低,香港房貸允許“二按”,即首付最低只有5%,銀行貸款可到房款的95%。

這波樓市的高潮,始於1995年。

香港房價崩盤時?高房價摧毀了一批青年人!

1997年的香港,打開任何一家電視臺的樓市評論節目,都能聽到這句話。這句話也給了炒房者無窮的信心。

“1997年在香港,不買房子就是傻子。”為了進一步煽動情緒,甚至有謠言稱,中央發文要求,各個省要在香港給省級幹部置辦房產,這些謠言在九鐵沿線,催生出一幢幢“省長樓”聯排別墅。而買到這些別墅的人,拼命捂盤,到最後黯然割肉出場者不計其數。

當時,香港鄰里談論最多的,不是工作,也不是生活,而是哪裡又開盤“放樓花”,哪裡規劃了新樓盤等等。

而讓眾人蠢蠢欲動的是,身邊確實有很多人頭一天剛買樓花(期房,最低10%定金),第二天轉手就掙了20萬。

驚人的利益促使著一批又一批炒客投身其中,新樓盤需要通過搖號才能確定“樓花”的歸屬,甚至出現豪客僱直升機看樓的情形。

打雞血的開發商

1997年的香港地產公司,沒有人在24點前下班。

每次開盤,售樓小姐都會提前打電話通知關係好的客戶,有的客戶為了跟售樓小姐搞好關係、走後門,請她們吃飯,甚至送價值十幾萬港幣的項鍊做禮品,陳曉蓉也接到過。

“一開始還嚇一跳,後來也習以為常。畢竟客戶覺得很值,因為跟我們搞好關係,我們會在開盤前提前通知客戶,他們能第一時間入場買盤賺錢。”

那樣的環境下,香港的開發商只要能拍到地,都可以閉眼賺錢。但真正能拿到地的開發商,少之又少。有經濟評論員認為:香港特區政府的土地政策,是房價波動的幕後黑手。這個說法非常有市場。

香港房價崩盤時?高房價摧毀了一批青年人!

高企的房價摧毀了一批人,而正是因為被摧毀的這批人“自我保護”的意志,降低房價的政策無法展開,香港樓市開始進入新一輪的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