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學生,孩子每天堅持哪些習慣,新學期絕對傲立年級前三?

說車妹

我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一直班級第一,年級前十,我個人的經驗和教訓可以提供個借鑑。

記得小學時,根本沒怎麼用功學習,也沒上什麼補習班,當然那時身邊人也沒上,也沒有父母陪在身邊輔導,那時家裡還為溫飽奮鬥,哪有時間陪呢?但我覺得我唯一做的比較好的,就是上課很認真聽講,我小學時一直擔任班長,很自覺的遵守規律,放學後作業絕對寫完,不僅如此,還幫助同學抄寫作業,以此換取一些實惠。

到了初中以後,我擔任幾何科代表,深得數學老師,物理老師,英語老師喜愛,當然我也特別喜歡他們,經常上課提問我。中考我這幾科都是滿分。我覺得,學習這件事,具有滾雪球的效應,你越會就越喜歡學,越喜歡學學習就越好。我那時還很痴迷看小說,其實用在學習的時間上並不多,看課外書的時間倒很多。


現在可能與以前不太相同,我建議讓孩子:

(1)每天作業必須完成,尤其書上的課後練習題。最主要檢查孩子是否會,學的是否紮實。

(2)建立個錯題本,把每天作業中錯的題記錄下來,第二天再做一遍,直到能夠三天連續做對為止。

(3)做個第二天內容預習,主要保證孩子第二天上課聽講容易些,預習個大概就可以。

(4)保持廣泛的閱讀,每天有半個小時多的閱讀課外書的時間,讀什麼不重要,題材孩子喜歡最重要,當然必須要健康。

我們父母,最好每天幫助孩子列好每天的計劃,能陪孩子最好,不能的話也要抽點時間督促和檢查。希望能有所幫助。


名師育兒

孩子的各個階段的學習習慣對孩子成績的影響側重各有不同。小學低年級學習差距都不會太大,越往高年級、孩子越大習慣對孩子的成長越致命。

最核心的要素有這三樣:

第一,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態度決定高度,人從呱呱墜地到辭別塵世,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初生時的技能都一樣,通過後天不斷地學習而學會了更多的技能,保持學習的心態,去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有那麼多“不高興”和憤懣,比如對學校作業的態度是怎樣的,是否認真完成,這是孩子成績差別的第一個因素。

第二,對知識保持探索熱忱。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孩子而言許多知識和本領都是未知的,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去探索,還有什麼學不會的呢?

第三,樹立遠大的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先樹立一個小目標,當目標達成獲得成功感的滿足與興奮,在目標達成的過程中體驗成功和存在感,在學習中獲得源源不斷的興致!

總之,要把學習這件苦差事變成孩子們的樂趣,又樂趣到志趣,才是孩子一生學習之路上不二法寶。

一生快樂學習的法寶有很多,每天都要堅持的好習慣可以有這些:

1.堅持閱讀,在閱讀中尋找快樂

2.生活方面,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3.作業認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4.課堂認真,積極思考,勇敢發言

5.快樂分享,與孩子分享交流在學校裡的事情,教育也可以潤物細無聲

6.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7.讓孩子有個可以持之以恆的興趣

好習慣養成好孩子,讓孩子有一生的核心競爭力,也不能僅僅看成績,成績只是一個方面,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也是每位父母的應盡職責。


小小的視界裡有你

每年高考結束後,我們學校那些考取北大、清華等名校的學霸們都會回來為學弟學妹們開講座,介紹學習經驗。

以下是眾學霸們一致推薦的學習習慣:

1、注重課堂效率:

在校學習與自學最大的差別就是有老師的輔導,很多時候,孩子自己琢磨半天想不通的問題,老師一點撥,就全通了。如果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那麼,課後的學習效果會更好,效率也會更高。

2、課後及時複習、鞏固: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及時複習可以事半功倍,複習的時間越推後,效果越不好。

現在的學業任務一般都很繁重,孩子們每天都有大量的作業要完成。而學霸與一般人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學霸們有學習的主動性,能夠把握自己的學習節奏,知道做作業前先複習,不被作業牽著鼻子走。而一般人看到作業那麼多,就先埋頭做作業,而忘了做作業的目的是什麼,先做哪些準備才會有效果。

孩子在校一天,上的課程那麼多,如果沒有及時複習,到晚上要做作業時,白天老師講的內容早就忘光了。這樣的情況下,作業做得再多,也不過是再重複已知的知識和內容,無法真正取得好效果。

3、建立錯題集,逐一消滅知識盲區:

學習好比搭建大廈,基礎紮實了,大樓才會穩固。

由於理解能力、關注範圍、視角等的差異,孩子往往無法學習一次就全面掌握所有內容,這就會造成一些空洞。如果能及時整理,填補空洞,基礎就會紮實,否則基礎就不牢固。

錯題集正是為此而來:把做過的錯題整理到一個本子上,記錄錯誤原因、正確做法、知識點等;整理的過程就是一次梳理知識的過程;也為日後複習提供了便捷的途徑,節約了時間——因為我們無需複習已知、已掌握的內容,只需複習未知、未掌握的內容。

4、堅持閱讀,開拓視野:

學生的學習雖然仍以應是為主,但學習的內容卻越來越廣博,對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因此,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視野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學習。要保持成績的優秀和穩定,閱讀必不可少。


我是資深教育工作者漫步,擁有十多年重點高中一線教學經驗、三年正面管教實戰經驗和兩年蒙臺梭利實戰經驗,熱愛教育、專注成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漫步育兒路",一起探討更多實用高效的育兒方法。

漫步育兒路

從單純的提高應試成績,在考試中取得良好的表現來說,從一個在一線教學多年的教師看到的是絕對是這樣的習慣:

1.每天堅持預習,保證老師所教授的內容,在老師上課之前,你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這點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2.保證孩子100%的課堂學習效率,老師教授的知識,考試考的知識點,老師一般都會在課堂上講完,你的孩子能不能把課堂上老師講到的知識完全消化吸收,這對提高成績幫助很大,課堂學習效率高的孩子和課堂學習效率一般的孩子,不要一學期,半學期差距就拉開了。

3.課後的複習,這裡的複習絕對不是老師給孩子佈置的作業,除了作業之外,我們的孩子需要每天對老師講授的知識進行復習,複習重點、難點,在複習過程中弄清楚自己不懂的知識點,舉一反三,這才能做到對課堂學習效率的再次鞏固。

有了這三點,一般孩子的學習考試上的表現都能進班級前十,但是隻有這些是不夠的。

1.大量的閱讀,拓展知識面,中文的閱讀和英文的閱讀都要每天堅持。

2.關閉手機,減少孩子在遊戲、聊天上消費的時間,這很重要。

3.堅持鍛鍊身體,強壯的體格,少生病,對孩子真的很重要,孩子不生病才能集中精力去學習。

4.和老師有良好的互動,有不懂的立刻問,千萬不要等,一等,小問題就變成大問題,這是孩子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大忌。

有了這幾點,孩子學習成績提高,和保證穩固的長久的領先,不成問題,但是每一條實踐起來都有很大的難度,家長要耐心的引導,陪伴,鼓勵,督促,監督,才能真的幫孩子衝在前面!


九鬥學生心理

我覺得可以從三點來簡單說明一下:

1. 作為學生,如果每天能堅持做到認真的預習第二天要上的課程,那一定會事半功倍!

記得以前我上初中時,班裡有個女同學英語特別好,老師上新課問什麼問題,她都能回答出來,感覺一節英語課老師儘教她了,特別羨慕人家。後來乘她出去玩,我們幾個調皮的傢伙偷偷把人家的英語書偷出來,想一窺究竟,結果乖乖的給人家豎起來大拇指,牛啊!沒學的新課早已被她貼上了便利貼,上面記著自己需要聽課時注意的地方,需要掌握的問題,語法,那時深深地給她跪了。可等自己去真正實踐開,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難,只是認真地去預習,把不會的不懂的記下來。

所以不管孩子處於哪個階段,預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2. 上課一定要注意力集中!

專家研究發現:小學生的注意力一般在30分左右,所以在這30分裡你注意力集中了,也就抓住了課堂的精華。

因為每個老師在備課時都會考慮學生的注意力時間,在這一定時間裡必定想實現本節課的目標。所以在課堂上你總會發現會學習的孩子眼鏡永遠放著光,“如狼似虎”地吸取知識。而有的孩子左看看右動動,一節課都在遊離狀態,可想兩者誰學習會更好。

誰堅持下來,誰會名列前茅!

3. 正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孩子在課後一定要堅持預習,這樣長此以往,孩子即使不是最優秀的,但絕對是最紮實的那個!

願以上建議對您的孩子有用!


一條水瓶座的魚

我是一名初中班主任,我經常給學生強調“三次學習”!

第一次學習,課堂上的學習。

聚精會神聽課,心無旁騖學習,緊跟教師思路,隨時做好批註,分類標註清楚(重點、難點、易錯點、補充內容),最終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向一節課要效率,向一節課要質量。

第二次學習,課後的學習。

這就是對作業處理,對教輔的認真完成。當然,完成不是目的,而是能夠真正理解,領會每道題的做題思路,命題意圖,甚至能高效做題,做到能舉一反三。

第三次學習,自我的學習。

除了跟著教師的任務安排外,學生也要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有計劃的進行溫習,預習。比如,晚上睡覺前“演電影”,這個演電影的過程就是自我反思、複習的過程;比如,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根據自己的薄弱學科,根據學科的難易程度等。


總之,這三次學習任何一次都不應該丟掉,但是在現實教學中卻發現,很多學生都會或多或少的丟掉一次,兩次,甚至三次學習。

如果一個學生抓住了第一次學習,那他的應該是中等上下的學生,畢竟基礎知識能掌握的不錯;如果一個學生,抓住了前兩次學習,那麼他的成績應該是中上等學生;如果三次學習都把握住了,該生一定是尖子生。

學生每天也應該“三省其身”,看看自己的這三次學習,把握住了幾次,是否有某次沒有把握住?自我約束,自我提高!


我是中學道法教師,兼任班主任工作,每天為大家帶來專業、可信的教育評述,我會盡量都回答您的留言,期待你的關注交流。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圖片均來自網絡。


中學道法老師

作為學生,孩子每天堅持哪些習慣,新學期絕對傲立年級前三?這個問題分兩方面,第一,能否做到傲立年級前三,這個目標不僅僅取決於每天堅持的習慣,還與其他很多因素,比如個人天資、之前的基礎等有關,是難以絕對保證的,除非天資極佳,原本就在年級前幾名的孩子,否則不宜把傲立年級前三作為目標,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現狀設立合適的目標,循序漸進。

第二,作為學生,要提高學習成績並保持穩定,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我認為,孩子應該每天堅持的好的學習習慣有以下幾點:

一、做好課前預習。在上課之前,將老師下節課要講的內容大致看一遍,劃出重點內容,做個簡要概括,至少應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有助於在上課的時候抓住重點,提高聽課質量和課堂記憶效果。

二、上課認真聽講。充分利用好上課時間,用心聽講,保證聽課質量,將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儘可能多地消化吸收,這是最最重要的。事實上,學生之間的差距大半是課堂聽講質量拉開的。

三、課後及時複習。每天放學回到家,在寫作業之前先將當天的課程過一遍,複習一下,有助於鞏固課堂知識,增強理解和記憶,也能幫助更快更準確地完成作業。

四、獨立完成作業。作業是對當天所學知識的檢驗和覆盤,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了解自己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另一方面在遇到不會的題目時,重新複習課本內容及筆記,能夠及時將沒有掌握好的知識掌握好,作業一定要保證認真獨立完成。

預習-聽講-複習-作業,做好以上這幾步,基本上就能把當天課堂上所學的大部分知識掌握好了。此外,若想進一步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還可以在以下幾方面下下功夫:

一、尋求有效學習方法。可以說,學習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僅靠努力很難有突破,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學習思維導圖,利用思維導圖工具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更有助於記憶和前後貫通的複習。

二、加強課外閱讀。多讀書,讀好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去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有意識地對閱讀的書籍文章進行分析總結,比如可以分析其中的一個人物形象,可以簡要概括書的內容,做做讀書筆記等。這樣做能拓寬視野,也能增強分析理解能力,不僅僅對於語文課程,在其他課程的學習中,對於題目的理解和答題的系統歸納概括能力也非常有益。

三、勞逸結合,有張有弛。學習固然重要,學會適當休息娛樂同樣重要。真正的學霸都不是僅僅學習好,往往有多種多樣的興趣愛好,並非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是合理安排時間,學習間隙適當放鬆一下,更有助於接下來的學習效率。

四、注重體育鍛煉。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在合適的時間適度運動,既有益於學生健康成長,也能夠讓人保持精力充沛,頭腦清楚,自然地,學習質量和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和兒子一起成長

這個問題的初衷很好,希望孩子成績更好,但是為什麼你一定要求孩子傲立前三,要知道,父母的要求越高,孩子反而壓力越大,兒童時期,壓力過大,並不適合孩子以後的成長。甚至能夠帶來反作用,導致成績越來越差。要知道,孩子在努力進步,學習成績不斷提高,才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前面說這麼多是希望你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下面說說怎麼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首先。家庭環境很重要,良好的家庭環境是使人進步的關鍵,這點不僅僅適合成人,對於孩子同樣重要。要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成績不好時,不要打罵,抱怨孩子不如某某等等。

你的行為,說話方式,甚至你的心態都是影響孩子學習的關鍵。所以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家庭條件。給孩子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閒暇時間在家不妨多看書,記住,是紙質書籍。儘量少玩手機,看電視。

努力與孩子溝通,交流。培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愛上學習。

多與孩子溝通,溝通有助於瞭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煩惱,幫他解決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同樣有助於孩子的學習成績.

讓孩子積極學習,比什麼都重要。孩子一般都比較看重眼前的利益,不妨告訴他在達到某一方面的條件時給他一些獎勵。讓孩子積極努力的學習。最後愛上學習,自主性學習,而不需要父母過多的去做什麼。




小情緒難以d自控

我有幸教過高中、初中和小學,現在一直教小學生,有幾個學習習慣,一定要讓孩子們堅持。

看書,廣泛的閱讀

對於孩子來說,閱讀可以提升文字理解能力,可以增強自身的思維邏輯,而這兩項對於考試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而且越往上走,越能夠體會閱讀的好處。現在的教育,導致初中和高中的孩子,基本沒有時間去看課外閱讀,那麼小學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多看書,不用限制類型,(當然小黃書什麼的除外),家長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看書的時候,保持距離,防止近視。

學會認真聽課

短短一節課的內容,涵蓋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和教學目標,如果你沒有認真聽課,那麼你自己想要去補回來,就需要成倍的時間。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知道怎麼去聽課,不僅需要聽老師講的注意點和重點,更要去聽其他同學的回答,將自己代入,問問自己會怎樣回答?這才是有效的聽課,而不是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

堅持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對孩子的要求是很高的,這就要求你不僅把當天所學的知識點掌握,更要學以致用,同時不會被別人的答案誤導。

有的孩子,不喜歡獨立思考,等著老師講解,等著其他同學說答案,自己沒有想法,那麼他就不會主動舉手,不會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這類孩子,聽別人講覺得很簡單,讓他自己做,無從下手。

現在網絡上有很多人就是缺乏獨立思考,人云亦云,不明辨是非,只知道湊熱鬧、佔便宜。現在的知識付費這麼紅火,就是一些不喜歡獨立思考的人圖省事,直接去獲取別人的思考結晶,想挪為己用,有的時候卻總是用不好。

多練習,不要怕麻煩

現在雖然推崇素質教育,但是歸根到底還停留在應試教育上,那麼必要的練習是不能少的,也不會少。初三、高三這兩年,就是不斷強化練習的過程。如果孩子怕麻煩,不肯多練習,喜歡偷懶,喜歡耍小聰明,最後的結果往往不如人意。

這幾個習慣能夠堅持,然後再不斷的提升自我,比如培養專注力、提高做事效率、拓展思維深度、增強時間觀念、具有良好的自控力、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等等,那就更是錦上添花了。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粗淺意見,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這裡是[西風課堂]


西風課堂

想要有好成績,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被動學習與主動學習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首先要建立學生主動學習的心態,才有後面的學習習慣發揮作用的餘地。在解決學習心態問題以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讓成績提高或保持前列。

1.課前預習。這個應該是很多學生都做不到的,甚至有一些班級裡的學霸也沒有做到這一點,但是這一點卻非常重要。課前預習,能知道老師要講的內容,同時知道哪個部分自己是不懂的,這些在課堂上需要重點聽老師講解的,有目的地聽課比無目的地聽課效果要好得多。

2.課堂認真聽課。不用說,這一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說絕大多數成績不太好的學生,課上都沒有認真聽講。不管有沒有完全吸收理解的問題,首先要認真聽老師講了才有理解吸收的可能,如果上課總是走神開小差,做其它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那勢必會忽略掉老師所講的知識點,而恰恰是這些知識點的遺漏導致了成績的下滑。知識之間都是有內存聯繫環環相扣的,漏掉了其中的一點,或多或少會影響後面知識的學習。

3.課後複習,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每天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之前,先回想一下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容是什麼,重點強調了些什麼,自己哪些聽懂了,哪些沒聽懂。老師佈置的作業一定要認真完成,因為當天佈置的作業都非常有針對性,而自己哪些聽懂了哪些沒聽懂就很直觀地反映在了作業上,根據作業裡面自己不熟練或者不會的題,就知道自己哪部分沒有掌握好。

4.遇到不會不懂的問題及時請教。有問題一定要及時解決,否則時間一長,問題就會越堆越多,最後發現全是問題,從哪裡開始解決都不知道。也不要說,明天我再去問老師同學,相信很多學生都會說這句話,但是很多時候在第二天都忘記了去問這些問題,這樣一來,問題就這樣積累下來了。

5.完成作業不要等到最後一秒鐘才去寫。這個更多時候是體現在週末的時候。很多學生週末休息時,都是先玩,等到週日下午了才開始寫作業,他們的理由時還有2天的時間,那麼多時間寫作業夠了,先玩再說。但是玩到最後發現時間並沒有那麼寬鬆了,作業也是匆匆忙忙地完成,質量可想而知。

在學生主動學習的時候,除了必要的課本上的知識和學校佈置的作業之外,儘量多地閱讀,擴展知識面,這不僅對語文英語等文科方面有幫助,也對數學等理科方面有很大的幫助:

1.增加了閱讀理解的能力,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能夠提取出題幹中的主要和關鍵信息。

2.思維能力的一個過程。閱讀也是思考的一個過程,思考是對任何一個學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另外,一定要控制手機、電腦等娛樂方面的消耗。適當的放鬆與娛樂是可以的,但是處於學習階段的學生,自制力與自控力都是非常差的,一玩起來就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一個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沒有成年的中學生呢?

所以好的學習成績都是主動學習的結果,有了主動學習的心態,就會有意識地去培養這些學習習慣,這種學習習慣是伴隨一生的。不僅僅只是現階段的學習成績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