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熟悉的人不願意直面打招呼,情願繞道避開是什麼心理?

懿清歡

這種心理,答主中學期間也曾經歷過,前後好像持續了三五年。到現在,這一問題基本不存在了。看到這個提問,過去的種種彷彿被喚醒,並漸趨明晰。然而,路遇熟人,自己當初為何選擇避開?其深層次原因何在?一時仍想不明白。這幾日閒時,忍不住思索此問題,現在算是有點想法,分享給題主,希望能夠幫你認識自己,進而改善狀況,或者悅納自己,坦然面對他人,面對自己。


首先,路遇熟人,不是迎過去打招呼,很可能因為“自己”有些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也稱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

常在17至30歲期間發病……常無明顯誘因突然起病……害怕在小團體中被人審視,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故迴避社交……常見的恐懼對象是異性、嚴厲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親等,或是熟人在公共場合進食、公開講話、或遇到異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幾乎所有情景。

對有些社交恐懼症傾向的人而言,半路相遇,不止是遇到“熟人”那麼簡單。對他們而言,自己面對的“社交場合”,這樣的場合讓“自己”感到不自在。不知怎樣與人打招呼才是合適的,每遇到這種情境都高度緊張。因此,如發現不遠處有熟人走來,為避免壓力和不適,寧願選擇繞道走開。




其次,可能曾遭遇到某種創傷,對人際交往有些排斥。


這只是答主的猜測,題主或可以回顧下,自己迴避熟人的習慣,是從何時開始的?此前,有哪些事情發生?是否曾遭遇過這樣的情形:與某人原本關係親近,後來卻疏遠乃至斷絕了。而總是弄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不明白為何對方會遠離自己?

因為曾遭遇過這樣莫名其妙但卻不淺的創傷,對人際交往,對自我的信心都不是特別大。偶遇關係密切的好姐妹好哥們,肯定不會逃走避開。所謂的熟人,多半與自己未曾深交,害怕他們深入瞭解自己後,同之前的那位一樣,莫名其妙地走開,自己便可能再受莫名其妙但卻深重的打擊。


再次,可能只是由於近期集中精力做一些事情,而這些事情似乎很難得到“熟人”們的認可和支持。


為了避免可能的衝突,寧願遠離他們,省卻解釋自我選擇的煩惱。如果是這種情況,當自己堅持的事情做好,或者已經超越了這個階段,這種逃避“熟人”的心理,應該會消失。


最後,可能因為自己在建構和走向新的自我,而自己的這種自我期許和努力,與周遭的環境格格不入。


這一點,與上一條類似,所不同者在於,發現自己的三觀與周圍的熟人們多半不同,而自己越發想做自己,對旁人的想法不甚認同,但因他們人數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小的“環境”。縱然他們不開口,不與自己直接發生衝突,但是,自己仍然能夠感受到他們的懷疑、否定乃至不屑。


很多天才,在被髮掘承認之前都被人詩作瘋子神經病。只有少數內心極其強大者,能夠堅信自我,保持特立獨行的姿態,在自我之路上不斷前進。然而,就算這些內心強大的傢伙,時常還免不了孤獨。對一般人而言,當與環境不協調時,內在的壓力便很大,但有無力也不願與他們溝通和解,所以,寧願躲開。

這種情況,可能不會因為自己做成了一些事情,與環境的緊張感便能消除。只有遠離了不適合自己的環境,這種緊張感焦灼感才能徹底消失。


以上,是我自己的猜測,未必準確。特別是所謂的社交恐懼症之類的推斷,只是為了幫助題主解釋所困惑的現象。這種臨床診斷,專業的心理醫生和諮詢師都是非常慎重的。作為業餘人士的俺,自然沒有能力和權威下判斷,只是推測而已。對題主而言,知道這些可能的意義在於,以便為解決可能存在的問題提供思路。萬萬不要因為疑似之辭,而稀裡糊塗地對號入座,認為自己“有病”,不夠健康,而且貌似難以徹底“痊癒”,繼而更加焦慮。

現代心理學的理論和視角,在很多時候,只是為人們解釋一些心理學現象提供一個系統的工具,幫人們瞭解自我,進而改善自我。按照現代心理學的標準,每個人都有心理疾病,只是輕重有別而已了。



更多精彩人文分析,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風雅人文觀察

人際關係分為六個圈子。第一層,最核心的圈子裡面只有家人,所愛的人、對自己有重大意義的恩師。第二層圈子是摯友、閨蜜、親戚、。第三層圈子是關係相對較好的經常一起玩的朋友或同學。第四層圈子就是沒深入打交道,但是關係還過得去的普通朋友、鄰居、同學等。第五個圈子就是鄰居,同鄉,同事,或者老家關係很遠的遠親,,或者父母關係一般的朋友,你和他並不熟,只是認識,但是每次見面都得打招呼。第六層圈子就是陌生人了。


其實面對前四層的關係,第一層,為對方付出生命都願意,自然是很熟悉,如果是很久不見,見到了會很開心。第二層,也是,見了閨蜜或好哥們,自然是默契開心。第三層,雖然不是核心朋友,但關係也不錯,見面還是挺開心的。第四層,雖然打交道少,但關係也比較友好,也是愉快的。

第五層,這個關係,就有點不疼不癢。和對方不熟,想裝作陌生人又不得不面對。題主所問的應該也是這層關係範圍的人。所以想繞道避開。第六層陌生人,自然不打招呼沒有任何壓力。

資深心理師、家庭教育專家、青少年心理,婚戀情感,幸福心靈導師。歡迎關注!

家庭教育婚戀情感

我想問:你真的遇見的是“熟悉的人”嗎?

如果是認識的人,見到了不打招呼,繞道走,無非就是幾點:

1.其實ta並不想認識你

我就是啊,我把他當做好朋友,事實上他看到我就是繞行,和別人聊起我也不說話,就嗯嗯哦哦。我一開始還不知情,問他為什麼不和我打招呼,他就說他近視,看不清楚我,沒認出來。我也是呵呵

2.可能你們之間發生過什麼讓ta感到尷尬或者不適

比如你遇到的是前對象,ta又有了新的對象,雖然認識你,但是不和你打招呼,也很正常,這樣的情況算是常見得吧,人之常情。也相信都可以理解

3.ta怕你會和ta開玩笑或者是ta不想接觸你

我以前也是,我就是很跳,很皮,遇到玩的好的女生就喜歡摸別人頭。後來就有幾個女生見到我都繞道行,他們就是怕我和他們有肢體接觸。我也才明白過來,有時候保持適當的距離才更加容易交流和相處

4.可能你身邊有ta不想遇到的人

如果你身邊有ta不想遇到的人,有可能也會連你一起忽略掉。畢竟是不想看到的人,那麼和不想認識的人走一起,不打招呼也完全有可能。以免招惹是非,也看了心煩。

5.可能你們之間有誤會

可能你們之間存在一些誤會吧,比如有人和ta說你喜歡ta很久了這一類的話或者是你討厭ta很久了這樣的話,讓ta心裡有矛盾,有誤解,這樣子路上看到了,打個照面什麼的完全有可能忽視你或者是故意不理你,假裝很急忙有事情,避開你。

最後,謝謝你,親愛的陌生人,謝謝你願意看我寫的東西。


直話實說



(一)厭惡心理。見熟人躲或繞,說明你從心理厭惡這個人,或因為他太熱情,或因為他太冷漠,或因為他不冷不熱,太熱情抓住你的手說上話張開嘴就沒完沒了,你想走走不了,插嘴又插不上,徑直走開又不合適,只能避之不及繞道走!太冷漠雖然認識,相逢只是一笑算是打過招呼,和仇人似還不如不碰面,自然就繞開了!不冷不熱視而不見乾脆就不碰面不見了,眼不見心不煩相互安好!

(二)低調習慣。有的人為人比較低調,冷眼看世界,潛心品人生,自是收穫不少感悟,流諸筆端無疑會成就一篇篇美文佳作!他們不愛熱鬧更愛獨處,因為看慣了太多的繁華落幕悽慘人生,所以有一種套中人偽裝者的情調,他們很少感動,更不會激動,因為他們經歷了太多的風花雪月,也看過了太多的悽風苦雨!所以他們更願意去躲去繞!

(三)看的太透。有的人活在別人的陰影裡,別人笑他跟著瞎笑,豈不知別人是在笑他;別人哭他也跟著哭,豈不知別人是在哭己!有的人習慣於模仿,就像邯鄲學步,就像張嘉譯的病態行走都會有人去模仿一樣!有的人習慣於攀比,人家有錢買了一輛寶馬,他硬著頭皮貸款也要買一輛廣本,別人消費的剩餘價值,他卻把自己人生變成了一種多餘!這樣的人因為看的太透,世間的所有人在他面前都像沒穿衣服,所以不願意在那些熟人的眼裡出現太多,也不願意同他們混跡在一起,所以會選擇靜靜地走開!



冀之筆

我感覺這樣的情形,我小時候經歷過這種狀態。由於我爸腦子好使,本來當的是電工,做了一些關於電的生意,我家在我們那裡家境不錯。所以,從小我就很單純,感覺街坊鄰居都不錯。

但是,在我上初中時候,我爸想建一個養牛的公司,但被別人騙了,自己的積蓄被騙完不說,還欠了不少錢。但我爸不是那種服輸的人,所以又借了很多錢,要建一個公司,其中包括我們那裡很多人的錢。從那時候起,我家在我們那裡的境遇有了天差地別的變化。由於那幾年我家裡非常困難,也受夠那些冷嘲熱諷,至今我還記住一個人羞辱我母親的話,因為沒錢。

我講這些,因為當時,我認為我爸這樣弄,很丟人,產生了自卑的心理。所以,我在我們那走路,不敢抬頭,躲著熟人走路。最後演變為,同學之間我都躲著,別人說一句話,我都感覺在嘲諷我。我那幾年,非常自卑,非常孤僻。我不過非常慶幸,自己現在的人生觀價值觀沒有誤入歧途。現在我在一些事情上可能不自信,但我不會自卑。我家現在還欠很多錢,但我不認為丟人了,因為我們家沒有胡搞,而是想讓家裡的經濟變好。現在我走在路上 ,都昂胸抬頭,見人就打招呼。

所以,我認為有這些情況的人,不管你經歷過什麼,請不要自卑,只要我們心裡是想把自己的人生變的更精彩。要努力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讓自己從自卑變為自信,最後變為自強。


人生如夢8530120180325

如題,遇到熟悉的人不願打招呼,情願繞開,大致分為幾種情況。

(一)普通的交流有一定障礙

有些人無論遇到生人還是熟人,都不願去表達,也就是說戒備心很強,或者不善言辭。與人交流會表現的很緊張,一般這樣的朋友,和兒時的生活環境,以及本身的氣質有一定關係。一般,他們在無人的場所,思路比較清晰,比較細膩,可以放下內心的戒備。像這樣的朋友,肯定不願直面去打招呼。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嘗試著慢慢與人交流,不要有太大的壓力。

(二)交流沒有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考慮幾種情況。

  1. 和你沒有共同語言,如果打了招呼,一言不合,打起來就得不償失了。

  2. 和一些長輩有些代溝,話題總是圍繞著你的隱私,說實話,老是這樣我們會害怕。

  3. 面和心不合,表面總是看似和你關係很好,但是經常“背地裡捅刀子”。

  4. 領導的任務沒有完成,在公司或者電話中受到批評我們接受,但是在公共場合確實有些難堪。

  5. 被其欺負怕了,有心理陰影,出於保護自己,選擇繞道而行。

  6. 按說和熟悉的人,應該沒有壓力,應該會口若懸河,也許你們之間最近發生過什麼事情。

  7. 怕出現誤會,比如自己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場合、或者身邊有關係密切的異性,這就肯定不能與熟悉的人打招呼。

在這些情況下,我們有時候表現的會很“內向”,和平時陽光的自己差別很大,其實就是內心對那個“熟悉的人”有所顧忌或者抗拒。

(三)當然,還有一種可能,也許我們正處於內省階段、憤怒階段,或者情緒低落、糾結於情感問題的時候,不願意和人說話,但是遇到熟悉的人,不打招呼又怕沒有禮貌,出於對他人的考慮,我們有時也會選擇繞道。

總之,我覺得這些都不是什麼問題,除非真的有點自閉,那麼好好調整或者找個心理醫生診治一下,一切都會好的。


麗志為香瓜兒

我就是這樣的人,我先說說我的心理,這種熟人無非是街坊鄰居,一般的同事,非直系親戚。你跟他打了照面,無非是問問吃飯了沒有,最近怎麼樣啊,有空到家坐坐之類的客套話。不要說我不近情理,我認為這簡直就是浪費時間,即便說說有什麼用?有了這個時間還不如自己幹些有用事,比如整理一下家務,讀一些有用的文章,練練書法,提高一下自身的素質來的實惠。

其他人是什麼心理?那原因多了,我只能是瞎猜。有可能是和我一樣的心理;也有可能是欠人家錢或者人情不願意還;還有就是做了見不得人的虧心事,羞於見人;或者自己家裡遇到了什麼困難,心裡煩,不想見人。總之,原因多了去了,根本說不全。

就說這幾種基本的原因吧。一句話,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世原則。咱也不能說別人的不好,自己的就一定對。凡事都有兩面性,自己舒服了就可以了,別人想怎麼著咱不用操心,大家說是吧。


G陽光真漂亮

試答一下,這裡不包括親戚,如果遇見熟悉的人,不願意直面打招呼,這也許是要強的表現。



年青時會出現,如果這熟悉的人,你不在意,也就沒有必要繞道,只說聲你好:吃了嗎?或出去有事啊!打個招呼就過去了。如果是自已最要好的同學:同事:或暗戀的異性,過了一年半載遇見,那心裡可不是滋味,想打招呼怕自己穿著不整潔,一時沒有改變舊況,人含羞澀,卻躲在人群裡觀望。想了解他近況,後悄悄地離開。


回家就懊悔,怎麼這樣那不出,常責備自己。有時失去了交流機會。還會失去最好的對像,心裡老念著,夢裡常相伴。別時三五載,見面怕尷尬。藏笑和留影,時常尋像見。位低有點貧,何時名聲現。現在不同了,沒有虛榮心,不管對方怎麼看多無所謂了,一定直面打招呼。


兔吐2

除掉很多可能的原因之外,剩下的有一個很基本的、也很容易被忽略的原因,就是人下意識地不想經歷心緒情緒的波動。這一點,和對方是誰、你喜歡還是討厭對方都沒有關係一旦回到單獨自處的狀態時,各人會以自己的方式整理思緒和平復情緒,然後逐漸地恢復平靜。這個時候,無論是誰,都會下意識希望多延長一下這樣難得的平靜狀態、而不太願意被打擾。那麼,如果這個時候不期然地遇到一個熟人,哪怕是你喜歡的人,你也可能想回避。正處在很平靜安寧、很舒服的狀態,自然會下意識地不願意經歷波動,哪怕只是打個招呼。何況只要一打招呼,就免不了又想起一些相互關聯的事情來,然後就會越想越多、沒完沒了。


TeaC

關於這個問題,我不想說很多空而高大上的道理,只想與你們談談我的故事,因為我就是一個內向的人。 自幼,許是先天原因,或是家庭影響,反正我是一個內向且很敏感的人。小時與人說話,與同齡人還好,但與那些大人們說話就很緊張,不知道說什麼,甚至見到熟悉的人都不好意思打招呼,為了避免尷尬寧願繞路走也不願遇到。因此,大人們給我安了一個老實的稱號,直到現在依舊是,或許他們不知道有什麼不妥,然而在我看來,卻是赤裸裸的貶低。然而我這樣內向的孩子卻又很要面子,吃飯時不叫我絕對不會去吃,還特別敏感,即便是一個微小的動作或言語都會使我鬱郁一整天。 就這樣,在人們的議論聲中,我結束了小學生涯,進入初中。年紀的增長並沒有使我增加與人交流的能力,這裡說的是與大人們。這使我很苦惱,我不想讓人再說我老實,我不喜歡這個詞。所以我想改變,於是我努力和那些大人們交流,說著他們喜歡的話,做著他們喜歡看到的事。然而,我失敗了,我並沒有那樣與大人侃侃而談的能力,而且我做的越多,說的越多,就越感覺到無趣,甚至厭煩。我開始思考,內向的人難道真的不能在這個社會上生活的很好嗎?為什麼那些大人們永遠都看好那些嘴皮子很好,很會討人歡心的孩子,即使他們成績並不好,做出的事也不盡人意,即使我的成績很好,也總能很好地完成大部分事。 帶著這些思考,我進入高中。高中的升學壓力使我面對這些問題的機會少了很多,但還是會有——每逢過節的時候。我依舊是那個我,面對大人不善言辭的我。然而隨著書讀得越來越多,這些問題的答案也就越來越清晰。 在此之前,出於那些人的議論以及對會說話的孩子的羨慕,我是有些自卑的,走路都是低著頭,說話也不敢大聲言語。初中的那次嘗試改變,險些使我陷入絕境,那時我學習那些很討人歡心的壞孩子,不學習,四處跟著鬧騰,結果什麼沒改變,卻讓我的成績一落千丈,以至於沒考上好的高中。但是我在思考之後幡然悔悟,從一所本科率低到可怕的烏鴉學校考上了一本。知識的增加使我的頭慢慢抬了起來,背也愈發直了起來。我漸漸明白錯的不是內向的我,而是那些思想落後的大人們。 內向素來不是病,全世界內向的孩子與外向的孩子大概五五的比例,憑什麼內向的孩子就要被逼著朝外向發展,最終毀掉的是內向孩子的整個童年。內向有錯嗎?我喜歡這種安靜的生活方式有錯嗎?生活難道不是過自己喜歡的才是正確的嗎? 我就是一個內向的人,我喜歡一個人獨處,那樣會使我感到身心的放鬆。我喜歡安靜,那樣我能更好地傾聽我想聽到的聲音。我不喜歡與其他人虛與委蛇,那樣毫無意義。我不喜歡長輩酒喝正酣時叫我到酒桌向那些所謂的長輩敬酒,我尊重的長輩我會以我的方式最好地回報他們,而不是這樣。我不喜歡喝酒抽菸,別跟我說走上社會必須要喝酒抽菸,你們喝酒抽菸了也沒見混得怎麼樣啊?我不喜歡與所有人都要胡吹海喝,搞好關係,我的朋友不需要多,一兩個,懂我就好。我不想做的事就儘量不去做,別告訴我走上社會身不由己,如果現在我能掌控的都不能做主,那我活著還不如一個傀儡。我現在只想,做我自己。 不需要去管他人怎麼想,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搬硬套別人的極有可能得不償失。 我有一個小我幾歲的朋友,很會與別人聊天,也總是被大人們誇獎,說他20歲的年紀卻有40歲的心理。漸漸地他也自己這樣認為自己,說自己這樣成熟的沒有幾個。此外,這個朋友愛和我講大道理,當時他還在上高中,就想批評我的做事風格,說我應該廣交朋友,且總是說我老實,我考研時又說考研能幹什麼。對於這些,我不想反駁,懂我的人,不必解釋就會懂,不懂我的人,怎麼說都不會明白。我見過不少他的朋友,幾乎都是狐朋狗友。最印象深刻的是我一個朋友的表哥是街上的一個小混混,來一起唱歌的時候他馬上點頭哈腰去討好那個小混混。沒什麼好說的,只是真的很失望。我不知道什麼樣的算是成熟,但如果這樣就是成熟,我寧願永遠長不大。 其實造成這種局面的不是某一個單一的原因,而是整個社會的共同影響。老一輩的人用地位去強制腐蝕下一輩的思想,幾乎所有的陋習皆是老一輩腐朽的人遺留下來的。很幸運,這個時代,我們幾乎所有人都能夠得到學習的機會,用知識來武裝我們的思想,所以我們這一代思考的也就越多,反抗的也就越多。導致很多人說我們90後這一代很是叛逆,然而我們只是想做真實的自己。就像《熔爐》說的那樣,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自己。 然而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思考者越來越多,我們就真的能改變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