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等我。

大西北,等我。

(一)

一直對陝西有著憧憬。

喜歡的陳忠實,賈平凹等作家,都是陝西籍。

以前,在天涯的散文天下欄目,讀過一名陝西煤礦工人出身作家寫的文章,極接地氣。

其實,他做工人沒有幾年,很快就進了宣傳部,接著進了報社,後來將家搬到了西安。

而在他的筆下,工人的形象栩栩如生,特別真實。就是寫近期的生活,也很平實真誠。

我非常喜歡他的文章,跟著學習了好久。若不是論壇淪落,人都散了,還可以繼續讀下去的。

大西北,等我。

(二)

前年,觀看陝西話劇團演出的《白鹿原》。整部話劇的臺詞,都是用的陝西方言。幾乎一句也聽不懂,只能看字幕。

原小說太長了,話劇只有三個小時,刪減了好多劇情。但質量絕對上乘,結束時,觀眾們熱烈而經久不息的掌聲,就是最好的證明。

從那晚起,心中就種下了遊陝西的種子。

大西北,等我。

(三)

餘秋雨曾經講過:我建議,中國人都當漢中是老家,每次來漢中,就當回一次老家。

曾經有一句話,奪江北者奪天下。當年,拿下北京後,就舉行了開國大典,國家算是正式成立。

這個緣由,大概始於元明清均在北京建都,文化重心便漸漸偏移到長江以北。

實際上,中華文化的起源,就在西北。至今,最具文化的地區,也是在陝西。

秦腔,就是中國戲劇的源頭。所有的戲劇,都是根據秦腔逐漸分化的。秦腔就是活化石,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大西北,等我。

(四)

作為漢人,一生至少要去一次陝西。

陝西太厚重了,可沒有歷史知識打底,去了也是白去的。看不懂,除了品嚐陝西小吃之外,再也做不了什麼。

所以,我購了一套中國大歷史,其中就有呂思勉先生撰寫的《隋唐五代史》。

怎奈呂先生的文章,還是文言文體。好久沒有讀古書,讀起來頗吃力,總要停下來,猜度某個字的意思。

呂先生的思想很深邃,這本書值得讀上十遍八遍。不然,領會不全其中深意。

只有通讀隋唐歷史,才會更好的理解陝西文化。到了西安,漢中,藍田,秦嶺,渭南,爬上終南山,太白山,走進歷史博物館,方能看懂中間的文化蘊涵。

大西北,等我。

(五)

最想去的,還是縣城以外的鄉村。走進某個村子,看那裡的房屋,說過的話,吃的飯菜,穿的衣服。夕陽下屋頂升起的炊煙,大山深處傳來悲亢的秦腔,大姑娘出嫁時的裝束,趕集時擺的地攤貨。

那些才是歷史殘存的文化痕跡。博物館裡存放的物件,兵馬俑展覽館裡站立的將士們,早已沒了呼吸,沒了生氣,沒了靈魂。

如果時間夠用,人民幣夠用,最好待半個月以上,慢慢地走,慢慢地品。

光是終南山,就夠走上半個月。走進山林,尋找現代最安逸的隱士。

發發呆,看看雲,聽聽風,神仙一般。

大西北,等我。

(六)

半生以來,我走過大半錦繡山河,卻從來沒有踏進陝西一步,不能說是極為遺憾的。

這個遺憾,終將在今年4月,來做個終結。


配圖來自網絡。

文藝,獨立,感恩,治癒

就是——暗香瑩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