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健康保障網——農工黨中央調研組在滇調研隨記

織密健康保障網——農工黨中央調研組在滇調研隨記

調研組在瀘水市瞭解教育扶貧開展情況

一個人的健康,關係一個家庭的命運;一個貧困患病的人,往往產生或加劇一個家庭的貧困狀況。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健康扶貧屬於精準扶貧的一個方面,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在是扶貧硬骨頭的主攻方向。

受中共中央委託,5月14日至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何維率農工黨中央調研組就“深入開展精準健康脫貧 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滇調研。

大病是貧困家庭脫貧的最大制約

5月15日,調研組一行日夜兼程,行進在怒江江畔,翻越高黎貢山,來到瀘水市洛本卓鄉金滿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一戶搬遷戶家中。

走進該搬遷戶的家中,調研組成員見到:一位身著白族服飾的青年男子費力地從座椅上緩緩站起來迎接。見狀,陳竺快步向前走去,拉起他的手並扶他坐下。經詢問得知該搬遷戶是一位患有大病(脊髓內血管母細胞瘤)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叫李益南,今年35歲。

“身體哪裡不舒服嗎?”“家裡的人都去哪兒了?”陳竺關切地問。

“感覺腿腳發麻、腰部時常疼痛、精神不佳。”“妻子外出打工了,兩個孩子在上學,一個上初中,一個上小學,因為基本喪失勞動力,我只能在家閒著養病。” 李益南在介紹自己的病情和家庭狀況的同時,也透露:因為他患病,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妻子不得不出去打工掙錢,為他償還因病欠下的4萬多元的債務。

事實上,李益南家並不是因病致貧的唯一家庭。調研瞭解到,雲南還有因病致貧返貧20.5萬戶、79.3萬人,因病致貧返貧率23.49%,是全國救治人數規模在50萬以上的五省之一。

雲南省委副書記、省長阮成發說:“在雲南,因病致貧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致貧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病和慢病更是一些貧困家庭脫貧的最大制約。”

“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蹴而就。”調研組提出,要精準識別對象,把病人和病種準確鑑別出來,然後實施精準醫療服務,利用專業醫療力量對因病致貧信息進行核查評估分類,對大病應治盡治,對慢病患者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精準救治。在建立起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民政救助+兜底保障”四重保障機制的基礎上,再增加一道社會力量的補充保障,形成“五重保障”機制,織密健康保障這張網。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薄弱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情況如何,是調研組此行重點聚焦的問題。

通過對怒江州部分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的調研,調研組發現,怒江州衛生基礎薄弱,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標準低、設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尚未全覆蓋;衛生信息化建設滯後,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尚未建立,信息化互聯互通難以實現;衛生計生技術人才總量不足,人才吸引難、引進難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尤其在洛本卓鄉金滿村調研時發現,由於邊疆山村人口少、轄區面積大、交通不便,公共衛生服務任務重,按照全國統一標準核定公共衛生服務補貼,該村的村醫普遍反映:付出多、待遇低。

金滿村衛生室簽約醫生忠小斌向調研組介紹,該衛生院目前有兩位醫生,共服務1190戶家庭。除了正常上班接診,還要抽出時間去貧困戶家隨訪,給予健康指導,去到最遠的家庭需要走16公里以上。下班後,還要隨時接聽簽約家庭的諮詢電話,感覺壓力很大。

結合調研發現的問題,調研組建議,要將健康扶貧作為打贏打好深度貧困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戰役,嚴格對照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和貧困村出列、貧困縣摘帽的健康考核指標,儘快補齊健康脫貧的缺項短板。繼續在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基層醫療衛生人員隊伍建設、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公共衛生和傳染病疫情防控、貧困人口實際醫療保障水平提升上下功夫,提升群眾醫療獲得感。

調研組還重點圍繞雲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展成效、面臨困難問題等展開了調研,希望從中總結出好經驗、好做法,提出精準之策,開出對症良方。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納傑、省政協常務副主席楊嘉武等陪同調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