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白手起家,將蘇寧做到3000億市值,怎麼做到的?

我就是墨墨呀

目前,蘇寧的市值是1100多億元,即使在其股價的頂峰期也遠未達到3000億市值。回顧蘇寧的發展歷史,在那個還不算遠、互聯網巨頭還沒達到如今之規模和吸引力的時代,確實是國內發展得到比較好,潛力十足的企業代表之一。但是在和國美進行“美蘇爭霸”並獲勝後,以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對手強勢崛起,蘇寧應對競爭所開啟的轉型之路卻並不順暢,其相繼在電商(紅孩子)、網絡視頻(PPTV)、手機(努比亞)等領域的大手筆投資目前來看,效果有限,目前零售依然是其核心業務並佔據營收的絕對高比例。而去年斥20億巨資收購虧損的國際米蘭更是被官媒點名批評,真是有苦說不出。但是曾經取得的成績卻不容否認,高峰期年淨利達40多億。



首先,蘇寧的輝煌和創始人張近東的敏銳嗅覺和穩健但不失魄力的行事風格密不可分。從90年代一家街邊專賣空調的小門面房起家到年營收千億的龐然大物,張近東抓住當年短缺經濟時代老百姓對於家電商品的潛在高需求切入。民營企業的靈活性、售後服務以及和供應商合作對貨源的控制等都助力其快速成為區域龍頭。

其次,通過數次戰略轉型,以點帶面,構建龐大的零售終端網略,奠定其零售龍頭地位。對於銷售渠道行業、行業配套和供應鏈體系的戰略重要性的認識,使得蘇寧從南京為核心,高效快速的向周邊和核心城市輻射,高峰時不到2天開一個店,逐步構建起連鎖全國的架構。

最後,和國美的零售大戰中,國美在併購、高層鬥爭上問題頻出,給了蘇寧反超之機會。2008年起,黃光裕因為經濟犯罪等原因而入獄,隨後國美內部陷入1年多的控制權的鬥爭,蘇寧抓住機會反擊,一舉超越國美。


不過,應對崛起的京東,揹負上千家門店的蘇寧在後來的競爭中卻顯得力不從心。雖然收入連連增長,但是利潤確實難看,接連虧損。雖然近期,蘇寧已改名蘇寧雲商,旨在去電器零售商的印象,突出其科技、信息上的優勢。但是如今的競爭局面早已改寫,蘇寧的轉型依然在路上。


科技向令說

人的一生其實就那麼幾個關鍵節點,把握住了也就牽住了牛鼻子,命運就在自己的股掌之中了。

1981年,和大多數安徽人的選擇一樣,張近東選擇在南京上大學,張近東的母校依照五臺山的餘脈而建,曾是袁枚的園林,張的大學生活安靜低調。而僅高他一級的同系學長蔡名照,明顯走的更為寬廣。

1984年的張近東,畢業後被分配到南京鼓樓區的區屬國有企業豪威集團做文員,每月工資為55.8元。這家企業屬於鼓樓區區屬國企,坐落在南秀村14號。他所開的第一家店也位於寧海路60號,距離學海路122號的母校僅百米,大學、單位及開店其生活半徑不超過一公里。張本是個內斂的人。

五年後有一次,他從青島坐船到上海,在轉火車回南京時在百樂門一家店點了杯咖啡花了100元,這次消費大大激發了賺錢的慾望,後來張近東也毫無避諱了自己經商的初衷。畢業後第三年,張近東的哥哥下海經商,他也在工作之餘承攬一些空調安裝工程1990年12月,張近東正式辭去職務,在寧海路60號租了一間門面房選擇專營空調,10萬元資金和200平方的門面房是他當時所擁有的全部。

如果沒有1993年的那場轟動全國的價格大戰,也許張近東只是止步於一般的企業老闆,而不會有後來的商業帝國。時年春天,張近東在江蘇發行量最大的揚子晚報上登了廣告,將各品牌的型號、批發價和零售價詳細公佈,這破壞原有市場潛規則的行為很快激怒了盤踞在新街口商圈的國有商場,很快有八家國有商場結成同盟,指責蘇寧單方面壓價傾銷商品。張近東毫無退縮之意,且更進一步再次下調空調價格,並承諾,如果消費者在南京任何商家所購買的商品比蘇寧低,蘇寧將全額收購併支付差價。最終,市民用腳投票,蘇寧最終笑到了最後,其一天的銷售額就達1000萬元,公司當年的銷售額猛增至3.02億元,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空調經銷商。

這場戰役意義深遠,不僅蘇寧品牌深入人心,其給掌舵人張近東帶來的自信和決斷力更是影響深遠。1993年後的三年,空調行業井噴式發展,蘇寧把握了時機,以過人的膽量向銀行貸款,分別向華寶、春蘭、三洋投入共計3.5億元的資金支持,廠商也以超低進價反哺蘇寧,依靠著低價+充足的貨源,張近東以南京為大本營,向省內、安徽、浙江、上海乃至廣大延伸,構建了輻射全國的批發網絡,到1996年時,蘇寧的銷售總額已經達到了15億元,此時的張近東坐擁千萬身家,住的依然是100平方米的房子,並由此打上了儒雅、低調的標籤,但這時已經沒人低估他的野心了。


碼上風

可能很多小夥伴們都會奇怪,這些富豪們為什麼個個都能白手起家?難道我也可以像他們一樣麼?其實,墨墨(qspview)並不建議大家去抄襲一個人的成功方式,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是因為他符合一個時代的發展潮流。我們都看過超級英雄的電影,有影評曾經評論超級英雄的發家方式“富人靠科技,窮人靠變異”其實把這句話放在這些富豪身上也沒什麼不可以的,我們可以這麼說“富二代靠家庭,窮小夥靠努力”。

當然,時代的背景,個人選擇,外加自身努力和自我精準定位,成為了這些富豪們發家致富的主要原因。

在上世紀80年代,張近東其實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大學畢業生。相比其他的已經下海經商的人來說,張近東已經落後了許多年了,在大學畢業後沒幾年,張近東懷揣著十萬塊錢納悶起來:能夠做的行業這麼多,很多行業大家都還沒有經驗,而且都處於摸索階段,那我做什麼才能賺來錢呢?張近東思前想後也沒個結果,於是他開始觀察起來,當時的南京一到夏天天氣十分燥熱,很多人紛紛都去電器商鋪購買電扇和空調。張近東忽然想到,家電可以啊,而且十分有市場前景,畢竟中國人越來越多,對家電的需求也會越來越旺盛,瞄準了這個目標之後,張近東在1990年12月26日這個凜冬的日子裡帶領著10多位員工,在南京寧海路的一家只有200平米的小店面裡開起了蘇寧交家電公司。當時其實連員工都不理解這個張總經理的做法,賣空調,你選夏天賣啊,冬天能賣出啥啊?

張近東也明白員工中的疑惑,不過他不以為然,之所以選在冬天是因為備貨和反季銷售,也就是說,在一開始創建蘇寧公司的時候,他就精準定位了電器市場的銷售狀況,並且做出了相當超前的預判。

除此之外,當時的張近東還有一個野心一直暗藏在心中,那就是他獨特的配送、安裝、維修一條龍的售前售後服務體系,這個想法在當時的中國家電銷售市場還是前無古人的。沒人能想到,蘇寧電器就是憑藉這一點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說回90年代,張近東把這個銷售模式準備了半年之後,夏天到來了,也是憑藉這個理念,張近東當年的銷售十分火爆,並且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成為了春蘭空調的最大經銷商,從1990年到1992年這兩年的時間裡,張近東賺到了第一桶金。也讓南京的電器銷售市場全部認識了蘇寧這個品牌。

隨後,到了1993年,張近東和他的蘇寧電器就憑藉單一品牌的單一產品,也就是那個春蘭空調,做到了年銷售額3個億的商業奇蹟。

至今,提起那段空調賣的熱火朝天的日子,張近東還不禁感嘆:“作為一個商店的老闆,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所以,朋友們,現在選擇開店的人那麼多,又有誰像張近東這樣會用半年的時間先虧後賺呢?

其實,除了銷售模式這一招之外,張近東還使出了第二招,那就是逆向銷售。這個名詞解釋起來很簡單,其實就是在生產淡季的時候由經銷商為生產商打款扶持其生產,共同努力做到規模化生產,這樣一來,銷售商就會在生產商的產品一下線,就以一個相對低廉的價格拿下產品,而完成這一過程之後,銷售旺季也就快來了,進行一下備貨,定價之後,產品上線,利潤就會源源不斷了。

到了2000年後,張近東又把眼光瞄準了科技市場,他是一個敢於創新,同時又緊跟時代的人,和電商強強聯手,把家族產業經營範圍擴大,同時接受新的觀點,開無人商店,開創VR銷售模式等等。張近東這個大忙人一年四季都不閒著,想方設法的把自己的經營範圍覆蓋到各個能想到的方面。如今,蘇寧集團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電器銷售企業,張近東也憑藉930億的身價和3000億的商業帝國雄踞中國。 各位想創業的小夥伴們,看到這裡,希望你們能夠發現一些人的創業歷程中與自己相似的地方,並且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21世紀的創業,靠的並不只有互聯網和創意,還有自己的努力的奮鬥。


乾視頻

馬雲曾雲:成功的例子千千萬,但是確無法複製。失敗的教訓萬萬千,確有著驚人的類似。

小創思維認為,題主還是多多的學習失敗的案例吧!

張近東如何做到的,你按照他的方法也做不到。

與其思考這個問題,不如思考自己該如何創業。


小創思維

每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自己不努力別人想拉你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努力吧,啥時候都不晚!


搞笑的隔壁胖老王

1990年就有10萬自有資金的人應該不能算是白手起家了吧,但是他的成功也離不開他的個人能力和機會,他的個人能力毋庸置疑,他的眼光也很獨到,再加上趕上好機遇,就成功了。


無為守中

垃圾一個,雙十一買的海尓洗衣機到今天無貨,說十二月十五號到貨,買東西千萬不能上蘇寧,沒有誠信的企業,第一次說十一月十七號到貨 第二次說,十二月三號到貨,今天說十二月十五號到貨,企業誠信在哪裡,說話言而無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