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有哪些關於經商的文化?

錢用草袋裝89時尚

歷史就不多說了,現實中潮州(粵東)人多地少,所以除了農業技術先進外無商不富在潮州那邊也是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很多人說潮州人都做小生意,其實這就是潮州人的經商優點所在,生意從小做起然後慢慢做大,潮州人做生意善於抓住形勢而順勢發展,從國外僑民也不例外,有人說潮州人做生意不講信用,恰恰相反,潮人做生意是特注重誠信的,同樣一種產品價錢不同質量有差別有錯嗎?就象同一條旅遊線路品牌旅行社收5千而你報的旅行社只收一千,這能保證質量嗎?中國歷史上有晉商,徽商,浙商,潮商。如今說得出來的就只有浙商跟潮商,而且這兩個地方的人都有其歷史淵源,所以說潮州人能出大富豪並不奇怪。


微願



潮州有句俗語:“小小生意能發家”。這幾乎是人人都會脫口而出的口頭語。潮州人的這句口頭語,是有歷史淵源的。牌坊街向來就被潮州人稱為“大街”,工夫茶可以說是潮州人在大街做工夫手藝、經營柴米油鹽過程形成的茶藝。有“假力(裝勤)洗茶渣”的俗語。茶渣潮州話的語意不是茶葉渣,而是茶壺壁沾的茶滓。可見,潮州人泡工夫茶是幾乎不間斷的,不是人來人往的多,就是好茶品味悠長,耐泡!如此長年累月,一點一滴的積澱,連茶壺都長苔了!“人皆取先,己獨取後,曰受天下之垢。”——《莊子·天下》,潮州人有茶讓三先的講究,老先、尊先、客先,這也許就是潮州人的茶文化,也是商業文化吧!

廣濟橋本來就是“一里長橋一里市” 。廣濟橋原是“閩、粵、豫章,經深接壤”的樞紐所在,橋上又有眾多的樓臺,因此,一向便是交通、貿易地帶,成為熱鬧非凡的橋市。天剛破曉,江霧尚未散盡,橋上已是“人語亂魚床”了。待到晨曦初露,店鋪競先開啟,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風招展,登橋者抱布貿絲,問卦占卜,摩肩接踵,車水馬龍。

正如李齡《廣濟橋賦》所描寫的:‘諾夫殷雷動地,輪蹄轟也;怒風搏浪,行人聲也;浮雲翳日,揚沙塵也;向遏行雲,聲報林木,遊人歌而驛客吟也;鳳嘯高岡,龍吟瘴海,士女嬉而蕭鼓鳴也;樓臺動搖,雲影散亂,衝風起而波浪驚也……”活像一幅活動的《清明上河圖》。

一百多年前的1858年,英國人根據和滿清政府簽定的條約從海路經韓江,進入潮州府城,遭到潮州各界的阻止,當時,潮州各界提出的要求就是“不準外國人進城,只准外國人開埠”。最後英國人和清政府不得不接受潮州人的要求。

這是因為當時的潮州人已經認識到,商埠,經濟區只能在遠離城市的地方才能得到正常發展,才不會和老城區發生文化衝突,“只准外國人開埠”,更說明當時的潮州人已經懂得區別保護文化與發展經濟的關係,這和今天潮州市保護古城,建設新城如出一轍。

現代中國的許多經濟奇蹟,開頭都發生在遠離城區的地方,然後才發生奇蹟的。許多商埠,包括潮州口岸的汕頭奇蹟,解放後原是惠州小魚村的深圳,以後的東莞,浙江的溫州、義烏奇蹟,泉州的廈門,晉江奇蹟。這一切,也許是潮州人在一百年前那一次創舉在瞑瞑歷史中的昭示,這一切,是否也說明了,一個不敢讓“城外”發展的城市,或者是城市中心,她是很難發生奇蹟的?甚至是容易失敗的?

遺憾的是,潮州人一百年前這個驚天動地的創舉,這個充滿智慧和理智的創舉,被有的城市宣傳成為一種保守,排外的典型,宣傳成為一種落後,封建的典型。

為什麼汕頭這個自己人的特區城市,沒有學習潮州城的經驗而發生奇蹟呢?這是因為,汕頭沒有文化底蘊,汕頭人沒有文化自信!什麼都要放在自已的發家之地,生怕被人搶去,也許這個歷史經歷汕頭人特別有心得。因為汕頭人至今還是認為,是潮州人當年不許外國人入城,才有汕頭埠的今天。

是潮州人成就汕頭埠的輝煌,但潮州人心裡,從來就認為汕頭埠也是潮州的,這從李嘉誠、陳偉南等潮州人,後來出洋併成立潮州會館等僑領,對汕頭的感情和貢獻就可以得到證實。試想,一直就認為汕頭埠是潮州範圍的潮州人,怎麼會認為汕頭是外埠呢?只有汕頭人才會認為,潮州人趕外國人去汕頭是排外。

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初,潮陽、普寧、潮安等八邑潮州人,就開始在珠三角一帶買空賣空,堵斗升理,全潮經商意願濃烈,似乎人人都想做老闆,也就在國內弘揚廣大了潮州菜、工夫茶。那時,珠三角一帶,還多是領工資的打工一族,更不要說江浙一帶了。

那時社會上還流傳一段這樣的傳說,爭廣交會擋口,珠三的企業送的是汽車,潮州人送的是土特產鳳凰茶,這也許就是潮州人後來原地踏步的根源。


幻影千度

首先了解潮州,是從中國“三大商幫”開始的。潮州與赫赫有名的晉商(最先聽說),徽商(紅頂商人胡雪巖)齊名。在海外的潮州人達到兩百多萬,幾乎與現在的潮州常駐人口持平(當然不都是做生意的人)。

潮州木雕,與浙江東陽及安徽木雕並列為中國三大木雕流派,流行於舊潮州府 粵東地區,始於唐,興於宋,至明清兩代 。現在潮州開元寺 天王殿樑架上有一"草尾"裝飾的斗拱為唐代 遺物,而懸掛銅鐘 的木龍則為宋代遺物。潮州許駙馬府 建於北宋治平年間,其建築裝飾木雕亦以"草尾"為主。

除此之外,還有潮州大鑼鼓表演藝術。在電視節目中曾經一睹芳顏。

潮州的歷史至少5000年。潮汕的先民(土著)屬古閩越族。在秦漢之後,隨著中原漢族後裔南遷入潮與當地土著融合,到明朝年間,潮汕已基本漢化,南來的中原漢族後裔成為潮汕的主體,只保留少數閩越族和蜓民,還有部份同是漢族後裔南來的客家人。

明代的潮汕已然成為粵東、閩西南、贛南三地物資集散與進出口的據點,更是海上貿易活躍的區域。 獨特的地理優勢使得他們在海上經貿與海外移民上有上述驕人的成績。潮州商人的崛起與成就除了得益於工商貿易外,潮州商人的刻苦耐勞、冒險進取和倚重地緣、血緣社團的習性,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因素。


閒看秋風999

潮州有哪些經商文化?講這個問題要了解潮汕地區的地理人文環境,就可以知道回答了。

潮汕平原,不是很大,地少人多。所以,很多方面要細心,要精巧。這個地域的情況,就一定會使得當地人,會有細心精巧的心思。這也是島文化的心理特徵,我們比如臺灣省,比如日本島國,他們也是這樣。

因為細心精巧,潮汕人,便會養成膽大心細的特徵,這在經商文化上來說,是很有好處的。

潮汕人流傳一句話是“小小生意會發家”,意思是即使穿街走巷的小生意,也能發家致富。這句話,也是一句鼓勵話,因為本地區,人多地少,要是人人都想種田,也沒那麼地方。自然鼓勵更多的人向多方面發展了。沒地種的,就做點小生意嘛。事實上,做點小生意,也是能養家餬口的,而且甚至也很富裕。漸漸的,就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並希望自己是經商的人了。

因此,潮汕人,不管走到哪裡,只要稍有條件,都會想著自己當老闆,也自由一些。哪怕是穿街走巷的小買賣,也願意去做,而且很精心的去經營,慢慢的便累積了財富。


命理師陳一宏

二、天然的地理位置,潮汕地區地處沿海,對外貿易比較頻繁,所以很多人都做起了服裝,代加工小作坊,陶瓷,不鏽鋼,很多人都逐漸發展起來。

三、愛拼才會贏,不甘心在別人手下打工,很多潮汕人在20多歲的時候,特別有想法,雖然在別人手下打工,但是喜歡偷師,學習別人的經驗,有自己的小算盤,學到手後就另起爐灶,成就自己的事業。

以上幾點純屬個人看法,答得不好,希望見諒,謝謝大家。


通街市事

我是潮州人,從小身邊就有很多的人在經商,包括我的父母都在經商,做起水果批發的生意,關於秘籍呢,我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從小深受周邊人思想影響。

有很多同學,包括我父母都是做一些小買賣,有時候忙不過來,我們都要去幫父母去收錢,看店,運貨等等,所以漸漸我們也有了經商的想法,尤其我在讀大學的時候,我就做起了服裝生意,表哥表姐們都做起了自己的小買賣。



二、潮州人勤勞刻苦是出了名的。

我們潮州人是很難吃得苦的,精打細算,有東方猶太人之稱,在外面學藝的時候,學得特別認真與快速,偷師方面也是槓槓的,要是我們學會了手藝,肯定不會屈於別人手下打工,會自己想方設法單幹的,謀求更多利益。



三、潮州人團結一致,在外面互幫互助。

潮州人在外真的很團結,有什麼好處都會互相照顧自己人。做生意方面誠信經營,優惠街坊的,在做膠己人生意會特別照顧一下的,所以生意方面勢不可擋。



還有很多很多原因,只是我自己的觀點,如有異議,請補充一下,謝謝。


玩轉動漫

我沒有水平研究潮州文化。從我的直覺和體驗中,潮州的男人極善於做生意。他們團結,耿直,豪爽,



義氣,樸素,刻苦,潛心,執著。這就是潮州人富有的本錢。


老餘2109107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