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鬆肩墜肘的要訣,這樣講一目瞭然

太極拳松肩墜肘的要訣,這樣講一目瞭然

想要松肩墜肘,不妨先記住以下口訣:

用力抬胳膊,練不出松肩墜肘。

不用力抬胳膊,就能練出松肩墜肘。

主動抬胳膊,練不出松肩墜肘。

被動抬胳膊,就能練出松肩墜肘。

松肩墜肘是太極拳的重要練法之一。太極拳的松沉勁是由上往下逐漸練出來的,先是練出松肩墜肘,把松肩墜肘保持住,再把腰跨的松沉練出來。能松肩墜肘,才能較好的實行力發於腳跟、中傳於腰、上傳於手。它是整體的松沉勁道。

太極拳松肩墜肘的要訣,這樣講一目瞭然

1、練出松肩墜肘的目的

一是手臂練出沉來;

二是練出手臂的撐勁;

三是練出手臂的氣來。

就手臂而言,有三種地方產生力量。

一是肌肉;

二是筋;

三是關節肌(關節之間的肉體組織,有人說叫環形肌)。

太極拳總要求松肩墜肘,減少肌肉的用力程度,為的就是體現和增加筋和關節肌的用力程度。

有些人一想到用力,就會想到肌肉,其實這是片面的認識人體用力的組織。

由於筋和關節肌,在平時用力的情況下,被肌肉力隱藏起來,使人體會不到,那麼通過鬆肩墜肘,就要把被隱藏起來的筋和關節肌的給擴大化,最終顯現出來。

在練拳當中,只有不斷地減少肌肉的用力程度,才能顯現筋和關節肌的用力程度,並且逐漸增大筋和關節肌的力量。

通過鬆,它們之間屬於肌肉力慢慢的遞減,而筋和關節肌的力慢慢的逐漸遞增。

我一直強調,練出松肩墜肘,手臂就會覺得沉重,其實,這就是突顯筋和關節肌的用力程度,而減少肌肉的用力程度。

這時就如同筋帶動骨頭在做動作,而肌肉就如同沙袋一樣包裹在筋和骨頭的外面,一旦練出筋和關節肌的力就能體會出這種沙袋的重量。

2、什麼是撐勁?

由於手臂放鬆練出沉來,手臂會下拉肩部,肩部放鬆會下拉脊椎,如同沉重的手臂通過肩掛在脊椎上。

由於腋下要求有空檔,造成手臂尤其是肘部向外,那麼沉重的向下的手臂,再加上肘部向外的力,二者的合力交匯混合,加上含胸拔背,形成向下向外的撐勁。

太極拳松肩墜肘的要訣,這樣講一目瞭然

練出手臂的沉來,就會有肩關節開了的感覺,那麼,肩關節開了就會感覺到是關節肌和筋在用力的引導手臂做動作。

3、手臂的練法

用起式講解,釣過魚的朋友都知道,把魚竿放出去以後,在抬魚竿時,用手只抬手握的這一節魚竿,就能體會出釣的魚的大小。照此方法,做起式的雙臂抬起動作,這時大腦只想著抬大臂,小臂和手都不用管,就如同抬魚竿。

動作與起式相同,全身放鬆,只是用大腦去想抬大臂即可,不可用力,大概用4-5秒時間抬起手臂。

太極拳松肩墜肘的要訣,這樣講一目瞭然

注意,全身放鬆,大腦只想大臂,不要管身體,反覆的練習。這是比較投機的方法,主要是能儘快體會出手臂的沉重感。

學太極拳的人,在談到對肩肘的要求時,總是有人說“沉肩墜肘”,也有人說“松肩墜肘”,各家太極拳對肘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對肩的說法就不同了。到底哪個更準確呢?

我們看看拳式,從《太極全書》的諸家拳照中可以看出,有些拳式肩不但沒沉,反而抬得很高,可見沉肩之說的表達是不確切的。

陳鑫先生在談到肩的要求時說:“打拳運動全在手領、轉關全在松肩,功久則肩之甲縫自開,不能勉強,左右肩松不下則轉關不靈,且松肩不是嚲[duǒ]肩,骨節開則肩自松下……此處一開,則全胳膊之往來伸屈,如風吹楊柳,天機動盪,活潑潑地毫無滯機,皆繫於此。”陳鑫先生明確指出,松肩不是嚲[duǒ]肩,“嚲[duǒ]”是下垂之意。楊澄甫先生曾說“沉肩,鬆開下沉也”。楊先生也說是松肩。

太極拳松肩墜肘的要訣,這樣講一目瞭然

我隨恩師洪均生先生學拳時,老師常說“把肩的筋鬆開。”為達到松肩的目的,又教了松肩的方法。通過多年練拳的體會,我認為松肩墜肘意義表達全面,沉肩是松肩的一種表現形式,松肩是沉肩要達到的目的。

通過練習,我們可以體會到只有肩鬆開,氣血才容易達到肢體末梢,更好地發送微循環,達到健身、增強功力之目的,做到“行氣如九曲迴腸,無微不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