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鬥中,技術在體重面前真的這麼脆弱嗎?

瀋海疆

這是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不同的武術之間的不同的問題。第二個是,同等規則下不同的級別問題。

搏擊擂臺的規則,是按照現代奧林匹克的規則為框架設計的。更快更高更強是現代競技體育的核心價值。劃分級別,年齡分組,等一系列手段。其目的是為了突出現代體育的公平原則。當然,在現代體育中,經常出現跨越級別的現象。但是無論是升級還是降級,都需要運動員以減體重禍,增加體重來配合。也就是說,本質上並沒有跨越常理認識的範圍。現代體育的規則框架,其目的是為了在規則之內,儘量的挖掘運動員的潛力。以達到突破競技極限的目的。那麼在現代的職業賽場上會經常出現跨越級別的,比賽。甚至會出現,體重和實力差距巨大的比賽。那麼這種比賽,大多是譁眾取寵的商業噱頭。一般在競技精神嚴謹的賽事中,是會出現這種情況。可想而知,在現代體育精神中公平被奉為絕對精神的,那麼如果出現了級別跨越過大的比賽。就必然失去了他的公平性,也就失去了評判的公平標準。

另一個是不同武術之間的問題了。

中國武術和西方武術這一套不太一樣,詠春拳作為,一個古老的拳種,它也屬於中國武術的系統。中國武術自古以來就沒有公平的概念。這和文化有關,同時也和和殘酷的現實有關。成王敗寇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信奉的社會哲學。如何打擊對手,是歷朝歷代的政治家,軍事家以及社會大多數人始終思考的問題。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人也不可能寄希望於你的對手比你弱小。而歷史一再的證明,往往你的對手都比你強大。因此,我們的文化中。幾千年來一直推崇的一個邏輯,以小博大。這也就演化成了中國武術的一個經典的哲學,以弱勝強柔克剛。還有一句話,大家應該都知道,叫做四兩撥千斤。這些說的恰恰都是以小博大的技術問題,用現在的邏輯來理解,應該就是在描述一個弱小的運動員,怎麼戰勝一個強大的對手的問題。

以上說的都是邏輯和哲學系統的問題,我相信一定會有非常多的人會提出質疑。你說的中國武術這麼厲害!為什麼屢戰屢敗?其實這是一個更復雜的問題了,也絕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的清楚的。作為中國人,我看到這個現狀,感到非常遺憾。我遺憾的並不是這幾個打輸了的人,因為以他們的訓練方法和認識水平,失敗是在所難免的。我遺憾的是我們這些圍觀的人,作為幾千年傳承的中國人中,我們血脈中的中國基因應該講是最深厚的,但是,今天的我們只知道唯利是圖譁眾取寵,以及為人刻薄。而根本沒有耐心去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去理解我們自己的傳承,認識我們文化中,屬於中國人的文化規則是什麼?我們是否想過,丁浩和雷雷這些人他們在參加比賽之前,也許隱約的就知道自己會輸了。但是我們現在回頭來看,他們並沒有因為這次失敗,而放棄繼續對傳統武術的學習和鍛鍊。這是為什麼?通常我們會以為他們應該轉投mm a門下,但是恰恰相反!

我們再看,社會上曾經練習傳統武術的人們,並沒有因為這樣的一個社會事件,而改變自己的習慣,仍然有大批年輕人,不斷地投入到傳統武術中學習。這是為什麼?

我們再來看,那些曾經自詡為打假者的人,他們怎麼樣了?是否因為這次打假給他們帶來了更大的利益?為什麼現實是這樣耐人尋味?


姚宇

三、以自大自負自我為中心,無視比賽規矩,成了天下笑柄而渾然不知。一些人在國家大力弘揚發展武術的背景下,想當然的把自己當成肩負起使命重任的人物,把開館授徒賺錢謀生的行當,塗上了 一個又一個鮮亮美麗的光環,而在光環中迷失了自己。勝者不需要解釋,敗將沒有理由,蔑視、破壞武拳臺規則,真的是可悲好笑。


如果二位是真正的習武者,就應該尋找失敗的原因,發奮苦練一雪前恥,這才稱得上中國武林中響噹噹的漢子。老夫對傳統武術略知一二,真心相勸二位服輸吧,以你們的年齡身體和功夫,想轉敗為勝是不大可能了。其實你們敢跨界站上拳臺,就已經是英雄了,不管勝敗都是英雄。如此,還要嘴硬做甚?


半島庶翁

不請自來客。 (不曉得為什麼不夠通過。改。)

這個技術在重量面前有時是挺脆弱的。 因為體重差距也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鴻溝啊。想想一堵牆似的人堵在面前。你的一些東西說白了就無用了。

在同樣赤手空拳而且技術差不多的情況下,體重大的一方穩佔上風。當然一些虛胖子……不算。

有個打籃球的動態圖,說明一下。


會技術的靈活胖子。

當然了,現代搏擊對於這個看的挺重,因為搏擊類似於野獸的打鬥。對於量級不對等的兩人,瘦的較為吃虧。

而武術。因為我們天生就不是那種很強壯的體型。當然要是有那種天生神力之人,也是奇才。 所以取巧取速度多一點。至於力量。強調一個整體。(但是遇見那種胳膊勁就可以抵抗我腰力的人,也就沒什麼用了,說白了,都是力大打力小,快打慢,巧打拙。太極拳所謂的不用力也就是用極小的力去引動對方關鍵部位,也是大大小)。

就這樣。祝身安體泰福壽安康。


紫雲觀濤

俗話說: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就代表一種實力對比。對專業人士來講,重量級就代表一種客觀、先天實力。身大力不虧,重量一般和力量成正比,重量大、身體強壯、力量足、抗擊打能力強,這些因素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或者說比較容易結合起來的,再經過專業訓練,那就代表一種實力。而重量輕的選手,身體耐受力、力量有先天不足的一面,想要在搏擊中佔優,就要想法在技術實力上佔優,才能彌補自身不足。總之,重量與之相關的力量就是實力的象徵之一,單有技術、重量懸殊,在搏擊中吃虧就大。當然這不是絕對的,搏擊取勝還是要靠綜合實力!


pdrh

這個問題對於普通人來說,應該還奏效,但對於擂臺賽來說,就說不通了,體重只能代表力量大些,但如果真的有技術的話,應該是靠不到邊的,即便是近戰,也沒那麼容易被摔倒,只能說體重佔一定優勢,像葉問,李小龍他們,身材嬌小,為什麼那麼厲害


功夫之道

“一力頂十會”這老話說的一點錯都沒有。格鬥是身體對抗,也是力量技巧身體素質的對抗!舉個例子:技巧再強命中10次結果對方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而對方力量超強,命中一次就KO了。

之所以散打、自由搏擊、拳擊、MMA這麼強,是因為這些項目都一樣的重視力量訓練、爆發訓練和抗擊打訓練。沒有強大的肌肉力量,何談技巧?沒有強大的肌肉支撐爆發力何來KO之勢?

在體重力量的絕對優勢前提下,想靠技巧取勝幾乎不可能。


看一看瞧一瞧瞅一瞅

也不一定,我從UFC開播以來,就專注觀看,巴西柔術的一個運動員,曾連續幾屆冠軍,就是技術流的打法,站立格鬥被體重大的,拳頭重的壓制得險象環生,無奈或者有意躺倒在地,一旦對手猛撲上來,瞬間局面改觀,在地面有如魚兒得水,各種地面技術發揮得淋漓盡致,用自己全身的力量對付對手的局部。贏得了一場場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