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勇士畫像多是膀大“腰圓”而不是八塊腹肌?

__丶H

簡單明確的回答:

在絕對力量面前,8塊兒腹肌啥也不是:8塊腹肌男赤手空拳單挑膀大腰圓的彪形大漢,大概率被“弄死”。

戰場拼命,不拼8塊兒腹肌

中國古代冷兵器時代,勇士顯然必須是戰場上的英雄、搏殺中的王者。想要擁有這樣的戰鬥力,除了必備的技巧以外,絕對力量其實是最重要的身體素質基礎。

想像一下:古代兩勇士單挑,相互赤手空拳廝殺,必須是絕對力量更大的勇士佔優。

古戰場,又不是現在的奧運會舉重或者MMA綜合格鬥:70公斤的只和70公斤的對手打,100公斤的只對陣100公斤的對手。

戰場相見,200斤的勇士打140斤的勇士,體重輕的有本事就一直躲開,一旦躲不開被近身肉搏,還不是大概率被200斤的大漢錘死。

而絕大多數情況下,體重更大者,力量更佔優。

跟大漢打架,技術和力量都拼不過,而是叫囂“我有8塊腹肌”,不找削嗎!

8塊兒腹肌最明顯時,其實是他最虛弱的時候

很多人不知道,肌肉男在8塊腹肌最明顯的時候,其實不是他最強壯的時候,反而是他體能狀態最虛弱的時候。

比如,健美選手在舞臺上展示自己身姿的時候,看起來肌肉槓槓的強壯極了。其實他們在舞臺上的狀態很虛弱,往往一結束比賽,就虛脫在後臺了。

健美王者:菲爾-西斯 曾經在舞臺上虛脫摔倒

因為當代健美,要想贏得“肌肉比賽”,必須在賽前瘋狂刷脂:斷油斷鹽、有時候還刻意使身體脫水,讓肌肉輪廓看起來明顯。

難怪經常有頂尖健美選手在舞臺上虛脫到暈厥。

所以,肌肉男體能狀態最好時,不是最胖也不是最瘦的時候,而是在微胖腹肌不明顯的時候;到了8塊兒腹肌超明顯的時候,其實他已經餓了好一陣兒了,已經虛弱很多了。

因此,我國古代勇士的畫像必然是有真材實料的“膀大腰圓”彪形大漢,因為古人不稀罕對於"古代戰場中看不中用”的8塊兒腹肌。


更多運動科學,健康健身乾貨,歡迎留言關注。


王棟聊健身

為什麼中國古代勇士畫像多是膀大“腰圓”而不是八塊腹肌?

1、在古代人的認知中,膀大“腰圓”遠比八塊腹肌更“高大上”!

因為古代物資,尤其是各種食物的匱乏,使得那個時代絕大多數人都是瘦子,只有真正有錢有地位的人,才會因為食物充足而肥胖。所以,不僅是中國,在古代的其他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肥胖,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而武士階層,作為統治階級的暴力團體,更以膀大腰圓的魁梧外形為“時尚標準”,甚至在古代很多國家,形容一個勇士/武士/騎士的厲害程度,是用一頓飯能吃多少來形容的。

最極端而搞笑的例子就是:歐洲封建主在貧窮的封建領地收租子的方式,就是吃!每年封建主帶著騎士們順著領地挨家挨戶一路吃下去,從年頭吃到年尾,正好轉一圈回到城堡,休整一下,而後繼續吃下去。。。所以吃得越多,相當於收的租子越多。。。

因此,因為“時尚觀點”不同,所以古代勇士以胖為美,只有窮苦人民才會因為體脂率低下而現實8塊腹肌。



2、就格鬥拼殺和戰爭實用性來說,膀大“腰圓”遠比八塊腹肌優勢更明顯!

古代膀大腰圓的武士,並不是只有脂肪。他們大體重厚脂肪的同時,因為長期鍛鍊拼殺肌肉也非常發達,只是被脂肪覆蓋了不那麼明顯而已。而8塊腹肌,則是減掉了大量的脂肪讓肌肉顯得明顯而已。相比之下,肥瘦均有的膀大腰圓武士,抗擊打能力更強,惡劣環境和激烈戰鬥適應性更強。

實際上,脂肪對於人類,尤其是對於需要經常格鬥拼殺,以命相搏的武士們,意義極大。厚厚的脂肪,猶如多了一層厚厚的軟皮甲,而且可以提供大量能量。不僅在惡劣的戰爭環境中可以讓武士更保溫更抗凍更耐餓,而且在格鬥拼殺中可以有效的緩衝拳頭錘子等鈍性攻擊,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衝刀劍的割傷。

如果你是格鬥迷,理解這個道理就非常簡單了:號稱60億最強男的格鬥沙皇菲多,就是一個滿是肥肉的油膩胖子。然而這麼個沒精神的肥胖子在當年卻稱霸了整個格鬥界。

如果你玩遊戲,理解這個道理就更簡單了:8塊腹肌=純dps(輸出職業),而膀大腰圓=能T能dps(即皮厚血多,又輸出高。典型代表:魔獸世界某版本中的血DK)。

如果你是《權力的遊戲》粉絲,魔山捏爆紅毒蛇的那段,就是膀大“腰圓”對戰八塊腹肌的經典體現。


3、8塊腹肌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減脂和飲食控制上,這在古代是浪費時間而沒有意義的。

8塊腹肌意味著非常低的體脂率。這就需要8塊腹肌的擁有者不僅付出強大的意志力控制飲食,還要每天都付出大量的時間來鍛鍊燃燒脂肪。

然而,對於武士來說,拼殺和戰爭性命攸關,有限的時間都會被用於訓練戰鬥技能上,不可能有時間像專業健美運動員一樣,做單純燃燒脂肪的針對性訓練。


更多有趣有用的醫學科普知識,請關注“骨科醫生路遙”!


骨科醫生路遙

啤酒肚還是將軍肚?古代將軍們可沒有八塊腹肌

原創 觸點

許多電影或電視劇中,都會塑造一位英俊灑脫、腰細腿長又戰鬥力爆表的少年將軍形象,讓人們對古代的將軍們充滿了美好的幻想。歷史上的將軍們是否都如影視劇描述那般俊秀纖細?很遺憾,也許你家隔壁鬍子渣拉、大腹便便的大叔,更接近古代大多數將軍們的形象……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從古至今,名將們似乎都和薄命二字有著不解之緣,讓人嚮往之餘不免感到些許遺憾。在許多人想象中,古代名將們必然是英俊灑脫,威武不凡,帥氣的鎧甲下藏著兩塊發達的胸肌和八塊迷人的腹肌。不過真相可能有點殘酷,古代將軍們的身材,離當今的審美標準差得有點遠……

在許多演義小說中,都喜歡把驍勇善戰的少年將軍描述成“肩闊腰細,虎背猿腰”的大帥比。實際上,“肩闊”是有的,“虎背”也沒啥問題,但是“腰細”“猿腰”大都是說書人的瞎掰。茶館裡頭的說書人為了討好客人,自然是怎麼帥氣怎麼吹,但是刀頭舔血的將軍們為了在戰場上生存下來,“

腰闊十圍”的將軍肚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有過搬運重物經歷的人都知道,在推舉、搬運重物的過程中,腰肢力量發揮著極其關鍵的作用。人們常說胳膊擰不過大腿,而大腿又何嘗擰得過腰身!通過雄壯的腰胯調動全身肌肉,促進身體力量的整合,可以讓人發揮出遠超四肢的力量。同時,強大的腹部深層核心肌肉也有利於在戰鬥中保持身體穩定性。由於腹部積累了一定的脂肪和發達的肌肉,人體重心比較靠下,在戰鬥的時候下盤會更為穩定,對於廝殺也更為有利。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人會不太服氣了:和大腹便便的古代將軍相比,施瓦辛格那種身材壯碩的肌肉男豈不是戰鬥力更為驚人?

其實如果這兩種人真打起來,古代將軍的勝算要大得多。他們雖然體脂率不低,但是隱藏在脂肪下的,是發達壯碩的肌肉。雖然將軍們的肌肉看起來不如健美選手那般塊壘分明,但是整體協調性極佳,便於在各種不利情況下最大化地調動全身力量,發揮出驚人的戰鬥力。

壯碩渾圓的將軍肚還能為將軍們提供更好的抗擊打能力。雖然將軍肚看起來就是一塊肥大的“腹肌”,但是其實更像是一面柔軟的肉盾,可以很好地吸收鈍器打擊帶來的衝擊力,保護柔軟脆弱的內臟免受傷害,讓自己在戰鬥過程中佔據更大的優勢。

將軍肚還能為古代將軍們帶來體重上的優勢。現代的搏擊比賽和舉重比賽都會按運動員們的體重將他們劃分到不同的重量級進行比賽,畢竟在搏擊運動中,更大的塊頭意味著在戰鬥中佔據著更大的優勢。而在血腥殘酷的戰場上,殺死敵人活下去才是唯一的目的,將軍們自然沒啥興趣去減脂減重,雕刻肌肉。

和現代人喜歡膚白貌美的“小鮮肉”或肌肉塊壘分明的“猛男”不同,古人欣賞的是膀大腰圓、魁梧有力的“壯士”。他們雖然沒有雄偉的胸肌和迷人的人魚線,但是他們大塊的肌肉和魁梧的身材,無不洋溢著勇猛雄強的陽剛美。所謂“漢家持刃如霜雪,虜騎天寬無處逃”,才是古典東方男子漢的魅力。

看到這裡,可能許多死宅忍不住要激動:“特喵的原來我身上飽受唾棄的小肚子這麼厲害!以後出門可不用遮遮掩掩了!”別高興得太早了,未經鍛鍊的死宅們的小肚子可不是妙用無窮的將軍肚,而是人們常說的“啤酒肚”。所謂的啤酒肚,是由於飲食失調的同時又長期缺乏運動,腹部肥胖如鼓而四肢卻軟弱無力的臃腫身材。想要擁有健康強壯的身材,光是盯著將軍們的畫像流口水是不夠的,還是乖乖出門運動吧!


YUE健康

八塊腹肌只是看起來好看,鍛鍊成這個樣子的人雖然爆發力比較強,但是耐力其實很差,而且營養如果不能及時跟上,很容易就會因為營養失衡而垮掉,這種形態的男人其實只是一個樣子貨罷了。

脂肪是人類身體的蓄電池。

在現代社會的很多國家裡,由於食物充沛等原因,基本上都不存在飢餓的威脅,因此很多人都會因為攝入超量的食物而發胖,

人的身體將超出需要的營養自動以脂肪的形式保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這是動物在幾百萬年的生存進化中,形成的一個重要本能。

雖然今天的我們會因為人的這種生理習慣而變得很容易發胖,但是在古代,肥胖卻是古人身份和社會地位的重要象徵,特別是古代的勇士,都是以肥胖而自美。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

1、充足的脂肪意味著良好的食物供給。

在中國古代,大多數情況下的大多數人,他們的食物供給一般都是無法保證充足的,一般只有富裕家庭,或者達官顯貴的人家裡,才會有充足的食物滿足家庭成員的營養供給。

而一般的勇士,由於長時間的鍛鍊需要足夠的食物補充,不然的話人的身體就會因為鍛鍊過度而垮掉,所以一般的情況下,勇士是否膘肥體壯、膀大腰圓,是衡量該勇士能力強弱、是否訓練有素的重要標誌。

2、膀大腰圓意味著勇士持久的耐力。

由於中國古代食物供給並不充沛,特別是在行軍打仗的時候,人的身體消耗特別大,在這個時候,如果不能食物得不到及時的補充,那麼身體就會開始消耗脂肪來渡過難關,所以在這個時候,身體上能夠儲存多少脂肪,是士兵在作戰時能夠堅持多久的重要標誌。

這就是中國古代畫師在給勇士畫像的時候,為什麼會將勇士畫的高達威猛、膀大腰圓的主要原因,其目的主要還是為了突出勇士的武勇罷了。


落下m

區別在中西藝術品裡最容易看出來,中國的繪畫雕塑裡大將軍什麼的都是挺腰垮肚,而西方的繪畫與雕塑都是肌肉,並不是中西審美不同,中國也有一身肌肉的雕塑和繪畫,神武大帝和鍾馗身邊的小鬼都是一身旮瘩肉。

在中國養尊處憂說明了地位高是一種觀念,上位者有將軍肚是一種地位的表達。

再就是在中國有內功這一說法,

但凡萬軍之中拼殺出來的將軍除了外家功夫基本都有自家所傳的內家功夫,所謂內家功夫很多都是訓練平滑肌配合骨骼肌。

比如,東方的紅櫻槍與西方的矛形狀差不多,但是紅纓槍的運用更靈活,依靠的是槍桿的彈性,運用這樣的武器就要更多的巧力去控制,這就需要不止是爆發力,還需要後面連綿不絕的後勁在裡面,運用持續的後力使紅纓槍在直刺後還可以做出彈撥挑等技巧。相對於技巧純爆發力量的作用就弱一些。

再比如抗打擊力,如果身體表面一層脂肪減震效果更好一些。人體不止是骨骼肌肉,內腔裡面的平滑肌作用也很大,如同足球,如果只是一層皮子裹著很容易就踢破,但是裡面再弄一個內膽,裡面充滿氣體就很耐踢了。

所以簡單的畫像並不只是兩種藝術表達方式,更多的還是實用以及文化區別在裡面


A素隱1

八塊腹肌那是模特,好看而已。

真正的猛男都是像熊一樣的體型,虎背熊腰可不是說著玩的,一個大粗腰就是力量的象徵,八塊腹肌小細腰,真的沒用。

當然了,粗腰不是肥腰,那是一層層的筋肉,外面包裹這一層薄薄的脂肪。

你看那些異常兇猛的格鬥運動員都是這種體型,比如泰森,菲多。





白馬王子騎黑馬

這個是普遍性問題。不光中國古代。西方的希臘,羅馬時期的角鬥士也都是膀大腰圓的胖子,沒有一個是所謂八塊腹肌的健美身材。不要被斯巴達電影誤導了。因為古代戰爭都是冷兵器,有厚度的脂肪可以抵禦刀劍傷,讓自己的存活幾率上升。而且古代飲食肉類稀缺,戰士們為了在戰爭中生存下去必須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持體型和力氣。所以古代中國和西方不約而同的找到了大豆這個肉類代替品。中國是吃豆腐。西方是煮黃豆。長期攝入這種食品不可避免的讓人發胖。這不是我自己瞎說的。BBC紀錄片,有一期,角鬥士之謎就是說這個問題的。歐洲人在雕像和油畫裡發現角鬥士都是胖子。這讓他們很不理解,因為他們覺得只有渾身肌肉的健壯美男才能殘酷的決鬥中活下來。最後答案就是我上面說的。


icccfr

這就是實戰與美觀的區別,膀大腰圓的前提之一是有足夠的肌肉和力量,另一方面是皮下脂肪比較厚。八塊腹肌的是足夠的肌肉和比較低的脂肪。看上去八塊腹肌的似乎更精壯有力,但是真打起來就不一定了。

古代戰爭的後勤不像今天這麼有力,較多的脂肪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在食物跟不上的時候更耐餓。不信你讓健身房那群肌肉男教練和胖子會員們一起餓上幾天試試,保證是教練戰鬥力掉的多。

比較厚的皮下脂肪在戰鬥時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刀劍什麼的更不容易傷的皮下的大血管和神經,更不容易受到致命傷。在受到錘擊類武器打擊時,脂肪也有一定的減震作用,可以保護內臟。

比方對方的刀划過來,同樣深的傷口,胖子可能只傷到脂肪層,這個對戰鬥力影響不大的,回去縫幾針就滿血復活了。而皮下脂肪薄的就不一樣了,傷到肌肉回家大修,傷到神經零件報廢,傷到大血管說不定當場就掛了。

這跟古羅馬角鬥士是一樣的,考古發現他們也基本上也是一塊腹肌的。

所以不要再受影視作品誤導了,真正在屢次上陣殺敵中存活下來的,還是微胖型的大塊頭居多。


閱後即忘

微胖的大圓臉、豐腴的雙下巴、圓鼓鼓的大肚子......這就是古代名將的標配長相,從漢到清兩千年沒變過。白白胖胖的悍將們令後人生疑:為啥他們毫無普遍認知中男人粗獷健美的身軀?自問自答,原因很簡單:壯碩肌肉男在古代不吃香。

岳飛也好,韓信也好,古代一流的名將大多出身貧賤。從小飢一頓飽一頓的,就算“天生神力”也難有結實的身板,因此他們的體格與力量都是後天刻苦練成的。但古代沒有健身房,也沒有硬拉深蹲、仰臥飛鳥這些花頭,未來的猛將們都是咋練力氣的呢?
最廉價易行的方式是——舉重物。這個方法早在漢代之前就很流行,大家熟悉的楚霸王項羽,早年就是因為“力能扛鼎”聞名鄉里。古人習武健體有“練力”一科,包括搏虎、拔樹、背獸、舉鼎、抱鹿等項目。宋朝時,特別流行舉石球、掇石墩,號稱練“整勁兒”,指力、腕力、臂力、腰力、腿力缺一不可,這樣練出來的力氣是活力氣,上場打仗才管用。



天朝自從進入封建時代以來,主流文化一直是溫柔敦厚文人範兒。說起重文輕武,大家都知道宋朝是有名的,可就算在軍事擴張強大的漢與唐,一身蠻力的糾糾武夫也從沒進入過社會的主流。從審美上來看,中國自古以來為大眾稱讚的男人相貌一直都是文弱儒生的類型。您知道司馬遷形容漢初第一美男子張良的時候是啥措辭?——狀貌如婦人好女!
古代將軍都愛往白胖儒將的路線發展,可真要上場打仗,怎麼也得有點肌肉吧?——此言差矣,咱們得澄清一個問題:有肌肉等於有力氣嗎?或者換個問法,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八塊腹肌”和“腰粗十圍”哪個更有用?
低格君順帶普及一下古代選拔將軍和士兵的標準,最基本的兩條:技藝高,力氣大。用古人的話說就是“弓馬嫻熟,膂力超倫”,您上二十四史裡隨便翻翻,歷代最好的武將列傳裡必有此二句。(那啥,跑個題,就連至聖先師孔子都是個超級大力士,《呂氏春秋》載“孔子之勁,能招國門之關”——啥意思?孔聖人用一隻手就能把比人還長的城門巨栓給舉起來)

舉大石、拖汽車、拋圓木.......這些項目其實非常類似古代軍隊訓練,跟健身房裡的肌肉男玩的根本不是同一套。真正的大力士體型是膀大腰圓,而非擁有完美的肌肉線。想想吧,在血肉橫飛的冷兵器戰場上,你就算練出十六塊腹肌又有毛用?誰打仗的時候跟你比臥推重量?


一條大大蟲子

要想看到八塊腹肌人的體脂率要降到10%以下,而男性的正常體脂率是20%左右,常年體脂率10%以下是不可能的。職業健美運動員在非賽季是看不到腹肌的,腹部都是很厚的脂肪,在比賽前半年進行減脂強化訓練,才能看到腹肌。

脂肪是人體的儲能機構,肌肉的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的脂肪。肌肉越大需要的能量就越多。賽季的健美運動員肌肉體積大,但脂肪很少,稍微一運動脂肪所存儲的能量就不夠了,所以賽季的健美運動員是沒有耐力的。古代冷兵器作戰力量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耐力,試想一下,一個擁有八塊腹肌的古代將軍,在戰場上打三分鐘就沒力氣了,這等於找死。

另外再說幾句,肌肉體積和力量是成正比的,不可能出現肌肉體積大而力量小的現象。健美運動員是有絕對力量的,只是為比賽減脂犧牲掉了耐力。說健美運動員是死肌肉沒力氣是不對的。打個比方,人就是車,肌肉是發動機,脂肪是汽油。6.0排量的汽車加一升油,1.6排量的汽車加十升油,然後比誰開的遠,這是不公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