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勇士画像多是膀大“腰圆”而不是八块腹肌?

__丶H

简单明确的回答:

在绝对力量面前,8块儿腹肌啥也不是:8块腹肌男赤手空拳单挑膀大腰圆的彪形大汉,大概率被“弄死”。

战场拼命,不拼8块儿腹肌

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勇士显然必须是战场上的英雄、搏杀中的王者。想要拥有这样的战斗力,除了必备的技巧以外,绝对力量其实是最重要的身体素质基础。

想像一下:古代两勇士单挑,相互赤手空拳厮杀,必须是绝对力量更大的勇士占优。

古战场,又不是现在的奥运会举重或者MMA综合格斗:70公斤的只和70公斤的对手打,100公斤的只对阵100公斤的对手。

战场相见,200斤的勇士打140斤的勇士,体重轻的有本事就一直躲开,一旦躲不开被近身肉搏,还不是大概率被200斤的大汉锤死。

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体重更大者,力量更占优。

跟大汉打架,技术和力量都拼不过,而是叫嚣“我有8块腹肌”,不找削吗!

8块儿腹肌最明显时,其实是他最虚弱的时候

很多人不知道,肌肉男在8块腹肌最明显的时候,其实不是他最强壮的时候,反而是他体能状态最虚弱的时候。

比如,健美选手在舞台上展示自己身姿的时候,看起来肌肉杠杠的强壮极了。其实他们在舞台上的状态很虚弱,往往一结束比赛,就虚脱在后台了。

健美王者:菲尔-西斯 曾经在舞台上虚脱摔倒

因为当代健美,要想赢得“肌肉比赛”,必须在赛前疯狂刷脂:断油断盐、有时候还刻意使身体脱水,让肌肉轮廓看起来明显。

难怪经常有顶尖健美选手在舞台上虚脱到晕厥。

所以,肌肉男体能状态最好时,不是最胖也不是最瘦的时候,而是在微胖腹肌不明显的时候;到了8块儿腹肌超明显的时候,其实他已经饿了好一阵儿了,已经虚弱很多了。

因此,我国古代勇士的画像必然是有真材实料的“膀大腰圆”彪形大汉,因为古人不稀罕对于"古代战场中看不中用”的8块儿腹肌。


更多运动科学,健康健身干货,欢迎留言关注。


王栋聊健身

为什么中国古代勇士画像多是膀大“腰圆”而不是八块腹肌?

1、在古代人的认知中,膀大“腰圆”远比八块腹肌更“高大上”!

因为古代物资,尤其是各种食物的匮乏,使得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是瘦子,只有真正有钱有地位的人,才会因为食物充足而肥胖。所以,不仅是中国,在古代的其他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肥胖,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而武士阶层,作为统治阶级的暴力团体,更以膀大腰圆的魁梧外形为“时尚标准”,甚至在古代很多国家,形容一个勇士/武士/骑士的厉害程度,是用一顿饭能吃多少来形容的。

最极端而搞笑的例子就是:欧洲封建主在贫穷的封建领地收租子的方式,就是吃!每年封建主带着骑士们顺着领地挨家挨户一路吃下去,从年头吃到年尾,正好转一圈回到城堡,休整一下,而后继续吃下去。。。所以吃得越多,相当于收的租子越多。。。

因此,因为“时尚观点”不同,所以古代勇士以胖为美,只有穷苦人民才会因为体脂率低下而现实8块腹肌。



2、就格斗拼杀和战争实用性来说,膀大“腰圆”远比八块腹肌优势更明显!

古代膀大腰圆的武士,并不是只有脂肪。他们大体重厚脂肪的同时,因为长期锻炼拼杀肌肉也非常发达,只是被脂肪覆盖了不那么明显而已。而8块腹肌,则是减掉了大量的脂肪让肌肉显得明显而已。相比之下,肥瘦均有的膀大腰圆武士,抗击打能力更强,恶劣环境和激烈战斗适应性更强。

实际上,脂肪对于人类,尤其是对于需要经常格斗拼杀,以命相搏的武士们,意义极大。厚厚的脂肪,犹如多了一层厚厚的软皮甲,而且可以提供大量能量。不仅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可以让武士更保温更抗冻更耐饿,而且在格斗拼杀中可以有效的缓冲拳头锤子等钝性攻击,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冲刀剑的割伤。

如果你是格斗迷,理解这个道理就非常简单了:号称60亿最强男的格斗沙皇菲多,就是一个满是肥肉的油腻胖子。然而这么个没精神的肥胖子在当年却称霸了整个格斗界。

如果你玩游戏,理解这个道理就更简单了:8块腹肌=纯dps(输出职业),而膀大腰圆=能T能dps(即皮厚血多,又输出高。典型代表:魔兽世界某版本中的血DK)。

如果你是《权力的游戏》粉丝,魔山捏爆红毒蛇的那段,就是膀大“腰圆”对战八块腹肌的经典体现。


3、8块腹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减脂和饮食控制上,这在古代是浪费时间而没有意义的。

8块腹肌意味着非常低的体脂率。这就需要8块腹肌的拥有者不仅付出强大的意志力控制饮食,还要每天都付出大量的时间来锻炼燃烧脂肪。

然而,对于武士来说,拼杀和战争性命攸关,有限的时间都会被用于训练战斗技能上,不可能有时间像专业健美运动员一样,做单纯燃烧脂肪的针对性训练。


更多有趣有用的医学科普知识,请关注“骨科医生路遥”!


骨科医生路遥

啤酒肚还是将军肚?古代将军们可没有八块腹肌

原创 触点

许多电影或电视剧中,都会塑造一位英俊洒脱、腰细腿长又战斗力爆表的少年将军形象,让人们对古代的将军们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历史上的将军们是否都如影视剧描述那般俊秀纤细?很遗憾,也许你家隔壁胡子渣拉、大腹便便的大叔,更接近古代大多数将军们的形象……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从古至今,名将们似乎都和薄命二字有着不解之缘,让人向往之余不免感到些许遗憾。在许多人想象中,古代名将们必然是英俊洒脱,威武不凡,帅气的铠甲下藏着两块发达的胸肌和八块迷人的腹肌。不过真相可能有点残酷,古代将军们的身材,离当今的审美标准差得有点远……

在许多演义小说中,都喜欢把骁勇善战的少年将军描述成“肩阔腰细,虎背猿腰”的大帅比。实际上,“肩阔”是有的,“虎背”也没啥问题,但是“腰细”“猿腰”大都是说书人的瞎掰。茶馆里头的说书人为了讨好客人,自然是怎么帅气怎么吹,但是刀头舔血的将军们为了在战场上生存下来,“

腰阔十围”的将军肚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有过搬运重物经历的人都知道,在推举、搬运重物的过程中,腰肢力量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人们常说胳膊拧不过大腿,而大腿又何尝拧得过腰身!通过雄壮的腰胯调动全身肌肉,促进身体力量的整合,可以让人发挥出远超四肢的力量。同时,强大的腹部深层核心肌肉也有利于在战斗中保持身体稳定性。由于腹部积累了一定的脂肪和发达的肌肉,人体重心比较靠下,在战斗的时候下盘会更为稳定,对于厮杀也更为有利。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会不太服气了:和大腹便便的古代将军相比,施瓦辛格那种身材壮硕的肌肉男岂不是战斗力更为惊人?

其实如果这两种人真打起来,古代将军的胜算要大得多。他们虽然体脂率不低,但是隐藏在脂肪下的,是发达壮硕的肌肉。虽然将军们的肌肉看起来不如健美选手那般块垒分明,但是整体协调性极佳,便于在各种不利情况下最大化地调动全身力量,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

壮硕浑圆的将军肚还能为将军们提供更好的抗击打能力。虽然将军肚看起来就是一块肥大的“腹肌”,但是其实更像是一面柔软的肉盾,可以很好地吸收钝器打击带来的冲击力,保护柔软脆弱的内脏免受伤害,让自己在战斗过程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将军肚还能为古代将军们带来体重上的优势。现代的搏击比赛和举重比赛都会按运动员们的体重将他们划分到不同的重量级进行比赛,毕竟在搏击运动中,更大的块头意味着在战斗中占据着更大的优势。而在血腥残酷的战场上,杀死敌人活下去才是唯一的目的,将军们自然没啥兴趣去减脂减重,雕刻肌肉。

和现代人喜欢肤白貌美的“小鲜肉”或肌肉块垒分明的“猛男”不同,古人欣赏的是膀大腰圆、魁梧有力的“壮士”。他们虽然没有雄伟的胸肌和迷人的人鱼线,但是他们大块的肌肉和魁梧的身材,无不洋溢着勇猛雄强的阳刚美。所谓“汉家持刃如霜雪,虏骑天宽无处逃”,才是古典东方男子汉的魅力。

看到这里,可能许多死宅忍不住要激动:“特喵的原来我身上饱受唾弃的小肚子这么厉害!以后出门可不用遮遮掩掩了!”别高兴得太早了,未经锻炼的死宅们的小肚子可不是妙用无穷的将军肚,而是人们常说的“啤酒肚”。所谓的啤酒肚,是由于饮食失调的同时又长期缺乏运动,腹部肥胖如鼓而四肢却软弱无力的臃肿身材。想要拥有健康强壮的身材,光是盯着将军们的画像流口水是不够的,还是乖乖出门运动吧!


YUE健康

八块腹肌只是看起来好看,锻炼成这个样子的人虽然爆发力比较强,但是耐力其实很差,而且营养如果不能及时跟上,很容易就会因为营养失衡而垮掉,这种形态的男人其实只是一个样子货罢了。

脂肪是人类身体的蓄电池。

在现代社会的很多国家里,由于食物充沛等原因,基本上都不存在饥饿的威胁,因此很多人都会因为摄入超量的食物而发胖,

人的身体将超出需要的营养自动以脂肪的形式保存下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是动物在几百万年的生存进化中,形成的一个重要本能。

虽然今天的我们会因为人的这种生理习惯而变得很容易发胖,但是在古代,肥胖却是古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特别是古代的勇士,都是以肥胖而自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1、充足的脂肪意味着良好的食物供给。

在中国古代,大多数情况下的大多数人,他们的食物供给一般都是无法保证充足的,一般只有富裕家庭,或者达官显贵的人家里,才会有充足的食物满足家庭成员的营养供给。

而一般的勇士,由于长时间的锻炼需要足够的食物补充,不然的话人的身体就会因为锻炼过度而垮掉,所以一般的情况下,勇士是否膘肥体壮、膀大腰圆,是衡量该勇士能力强弱、是否训练有素的重要标志。

2、膀大腰圆意味着勇士持久的耐力。

由于中国古代食物供给并不充沛,特别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人的身体消耗特别大,在这个时候,如果不能食物得不到及时的补充,那么身体就会开始消耗脂肪来渡过难关,所以在这个时候,身体上能够储存多少脂肪,是士兵在作战时能够坚持多久的重要标志。

这就是中国古代画师在给勇士画像的时候,为什么会将勇士画的高达威猛、膀大腰圆的主要原因,其目的主要还是为了突出勇士的武勇罢了。


落下m

区别在中西艺术品里最容易看出来,中国的绘画雕塑里大将军什么的都是挺腰垮肚,而西方的绘画与雕塑都是肌肉,并不是中西审美不同,中国也有一身肌肉的雕塑和绘画,神武大帝和钟馗身边的小鬼都是一身旮瘩肉。

在中国养尊处忧说明了地位高是一种观念,上位者有将军肚是一种地位的表达。

再就是在中国有内功这一说法,

但凡万军之中拼杀出来的将军除了外家功夫基本都有自家所传的内家功夫,所谓内家功夫很多都是训练平滑肌配合骨骼肌。

比如,东方的红樱枪与西方的矛形状差不多,但是红缨枪的运用更灵活,依靠的是枪杆的弹性,运用这样的武器就要更多的巧力去控制,这就需要不止是爆发力,还需要后面连绵不绝的后劲在里面,运用持续的后力使红缨枪在直刺后还可以做出弹拨挑等技巧。相对于技巧纯爆发力量的作用就弱一些。

再比如抗打击力,如果身体表面一层脂肪减震效果更好一些。人体不止是骨骼肌肉,内腔里面的平滑肌作用也很大,如同足球,如果只是一层皮子裹着很容易就踢破,但是里面再弄一个内胆,里面充满气体就很耐踢了。

所以简单的画像并不只是两种艺术表达方式,更多的还是实用以及文化区别在里面


A素隐1

八块腹肌那是模特,好看而已。

真正的猛男都是像熊一样的体型,虎背熊腰可不是说着玩的,一个大粗腰就是力量的象征,八块腹肌小细腰,真的没用。

当然了,粗腰不是肥腰,那是一层层的筋肉,外面包裹这一层薄薄的脂肪。

你看那些异常凶猛的格斗运动员都是这种体型,比如泰森,菲多。





白马王子骑黑马

这个是普遍性问题。不光中国古代。西方的希腊,罗马时期的角斗士也都是膀大腰圆的胖子,没有一个是所谓八块腹肌的健美身材。不要被斯巴达电影误导了。因为古代战争都是冷兵器,有厚度的脂肪可以抵御刀剑伤,让自己的存活几率上升。而且古代饮食肉类稀缺,战士们为了在战争中生存下去必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持体型和力气。所以古代中国和西方不约而同的找到了大豆这个肉类代替品。中国是吃豆腐。西方是煮黄豆。长期摄入这种食品不可避免的让人发胖。这不是我自己瞎说的。BBC纪录片,有一期,角斗士之谜就是说这个问题的。欧洲人在雕像和油画里发现角斗士都是胖子。这让他们很不理解,因为他们觉得只有浑身肌肉的健壮美男才能残酷的决斗中活下来。最后答案就是我上面说的。


icccfr

这就是实战与美观的区别,膀大腰圆的前提之一是有足够的肌肉和力量,另一方面是皮下脂肪比较厚。八块腹肌的是足够的肌肉和比较低的脂肪。看上去八块腹肌的似乎更精壮有力,但是真打起来就不一定了。

古代战争的后勤不像今天这么有力,较多的脂肪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在食物跟不上的时候更耐饿。不信你让健身房那群肌肉男教练和胖子会员们一起饿上几天试试,保证是教练战斗力掉的多。

比较厚的皮下脂肪在战斗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刀剑什么的更不容易伤的皮下的大血管和神经,更不容易受到致命伤。在受到锤击类武器打击时,脂肪也有一定的减震作用,可以保护内脏。

比方对方的刀划过来,同样深的伤口,胖子可能只伤到脂肪层,这个对战斗力影响不大的,回去缝几针就满血复活了。而皮下脂肪薄的就不一样了,伤到肌肉回家大修,伤到神经零件报废,伤到大血管说不定当场就挂了。

这跟古罗马角斗士是一样的,考古发现他们也基本上也是一块腹肌的。

所以不要再受影视作品误导了,真正在屡次上阵杀敌中存活下来的,还是微胖型的大块头居多。


阅后即忘

微胖的大圆脸、丰腴的双下巴、圆鼓鼓的大肚子......这就是古代名将的标配长相,从汉到清两千年没变过。白白胖胖的悍将们令后人生疑:为啥他们毫无普遍认知中男人粗犷健美的身躯?自问自答,原因很简单:壮硕肌肉男在古代不吃香。

岳飞也好,韩信也好,古代一流的名将大多出身贫贱。从小饥一顿饱一顿的,就算“天生神力”也难有结实的身板,因此他们的体格与力量都是后天刻苦练成的。但古代没有健身房,也没有硬拉深蹲、仰卧飞鸟这些花头,未来的猛将们都是咋练力气的呢?
最廉价易行的方式是——举重物。这个方法早在汉代之前就很流行,大家熟悉的楚霸王项羽,早年就是因为“力能扛鼎”闻名乡里。古人习武健体有“练力”一科,包括搏虎、拔树、背兽、举鼎、抱鹿等项目。宋朝时,特别流行举石球、掇石墩,号称练“整劲儿”,指力、腕力、臂力、腰力、腿力缺一不可,这样练出来的力气是活力气,上场打仗才管用。



天朝自从进入封建时代以来,主流文化一直是温柔敦厚文人范儿。说起重文轻武,大家都知道宋朝是有名的,可就算在军事扩张强大的汉与唐,一身蛮力的纠纠武夫也从没进入过社会的主流。从审美上来看,中国自古以来为大众称赞的男人相貌一直都是文弱儒生的类型。您知道司马迁形容汉初第一美男子张良的时候是啥措辞?——状貌如妇人好女!
古代将军都爱往白胖儒将的路线发展,可真要上场打仗,怎么也得有点肌肉吧?——此言差矣,咱们得澄清一个问题:有肌肉等于有力气吗?或者换个问法,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八块腹肌”和“腰粗十围”哪个更有用?
低格君顺带普及一下古代选拔将军和士兵的标准,最基本的两条:技艺高,力气大。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弓马娴熟,膂力超伦”,您上二十四史里随便翻翻,历代最好的武将列传里必有此二句。(那啥,跑个题,就连至圣先师孔子都是个超级大力士,《吕氏春秋》载“孔子之劲,能招国门之关”——啥意思?孔圣人用一只手就能把比人还长的城门巨栓给举起来)

举大石、拖汽车、抛圆木.......这些项目其实非常类似古代军队训练,跟健身房里的肌肉男玩的根本不是同一套。真正的大力士体型是膀大腰圆,而非拥有完美的肌肉线。想想吧,在血肉横飞的冷兵器战场上,你就算练出十六块腹肌又有毛用?谁打仗的时候跟你比卧推重量?


一条大大虫子

要想看到八块腹肌人的体脂率要降到10%以下,而男性的正常体脂率是20%左右,常年体脂率10%以下是不可能的。职业健美运动员在非赛季是看不到腹肌的,腹部都是很厚的脂肪,在比赛前半年进行减脂强化训练,才能看到腹肌。

脂肪是人体的储能机构,肌肉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脂肪。肌肉越大需要的能量就越多。赛季的健美运动员肌肉体积大,但脂肪很少,稍微一运动脂肪所存储的能量就不够了,所以赛季的健美运动员是没有耐力的。古代冷兵器作战力量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耐力,试想一下,一个拥有八块腹肌的古代将军,在战场上打三分钟就没力气了,这等于找死。

另外再说几句,肌肉体积和力量是成正比的,不可能出现肌肉体积大而力量小的现象。健美运动员是有绝对力量的,只是为比赛减脂牺牲掉了耐力。说健美运动员是死肌肉没力气是不对的。打个比方,人就是车,肌肉是发动机,脂肪是汽油。6.0排量的汽车加一升油,1.6排量的汽车加十升油,然后比谁开的远,这是不公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