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解小學作文——“彩色的夢”第二段仿寫指導設計

“彩色的夢”第二段仿寫指導設計

王國均 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指導目的:

讓絕大部分學生學會仿寫一個詩段。

指導重點:

提供支架,讓學生詳盡而透徹地掌握本詩段的遣詞造句特點,然後根據這些特點來進行仿寫。

指導步驟:

第一步,反覆朗讀,獨立學習。教師告訴學生要模仿詩歌的句子和段落,要求他們反覆朗讀,一邊讀,一邊仿照範例填寫“詩段詞語、句子特點發現表”。

詩段詞語、句子特點發現表

我發現的特點

.. ....

特點一

第一句提到了一個地方。

特點二

這段詩歌用到了綠、紅和藍三種顏色。

特點三

特點四

特點五

第二步,集思廣益,囊括特點。

教師要求學生報告他們的發現,提醒學生注意不能重複前面同學的發現,學生髮言的順序:根據學生寫作能力水平由弱到強地點名發言,能力弱者至少叫三位,中等者二位,能力強者二位。最後請全班別的同學報告他們的發言。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好上面帶有範例的“詩段詞語、句子特點發現表”(也可以事先在一張大白紙上畫好表格),等學生彙報時,可以逐一添加,也可以根據預設的內容在相應的位置填寫學生也想得到的內容。那些教師沒預設到的內容可以逐一填寫到特點七及之後,而學生沒想到的,最後可以由教師補充,但是教師要特別提醒這個特點可能是詩歌仿寫中的難點,寫作中需要特別注意。

下面是教師預設的一些發現,如果學生還有新的合理補充,則不吝表揚學生。也許學生能想出八個或九個特點,這樣更好!

詩段詞語、句子特點發現表

我發現的特點

我打算寫的詞句

特點一

這段寫的是春天的景象。

特點二

第一句提到了一個地方。

特點三

這段詩歌用到了綠、紅和藍三種顏色。

特點四

用的三個形容詞都帶有個“大”字。

特點五

草坪、野花和藍天由低到高地寫的。

特點六

最後一句跟倒數第二句用的是同一個“藍”字。

特點七

最後一句要用破折號把句子拆開來寫。

特點八

第三步,依據特點,聚沙成塔。根據彙總好的特點發現表,教師在右欄第一行寫上“我打算寫的詩句”,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或提問進行思考,要求儘量跟別人想的不一樣。教師的提示或提問如下:

我發現的特點

教師提示或提問

特點一

這段寫的是春天的景象。

你打算寫哪個景象?可以是別的季節,也可以是節日(做一個節日的夢是不是也可以?)或者特殊天氣(如暴風雨前後、下雪等等)的景象

特點二

第一句提到了一個地方。

你的第一句打算選一個怎樣的地方?可以是田野,也可以是家裡天上、沙漠、原始森林甚至穿越到古代或者童話發生的地方。

特點三

這段詩歌用到了綠、紅和藍三種顏色。

你打算用哪幾種顏色?最多隻能重複課文中的一種顏色。

特點四

用的三個形容詞都帶有個“大”字。

你用的三個形容詞可以都帶有個什麼字?

特點五

草坪、野花和藍天由低到高地寫的。

你的寫作順序是怎樣的?可以由低到高,還可以有什麼樣的順序?試一試。

特點六

最後一句跟倒數第二句用的是同一個“藍”字。

你打算用的是哪個顏色的字?

特點七

最後一句要用破折號把句子拆開來寫。

你做到用破折號把句子拆開來寫了嗎?

特點八

機動

第四步,請學生將我打算寫的詞句串聯起來,即可形成詩段。教師指名寫作能力弱與中等的同學唸詩句,要求寫作能力強的同學儘量避免跟這些同學寫的詞句雷同,邊聽邊修改,最後讓寫作能力強的同學展示自己的寫作成果。

大學教授解小學作文——“彩色的夢”第二段仿寫指導設計

這個跟語文書上不一樣,就看看

一點記錄

在《簡單的仿寫,要看到它難在什麼地方》一文中,我最想表達的是,提高仿寫的質量,達到寫作訓練的目的,不是增加仿寫內容表面上的難度,而是從適合孩子仿寫的內容中,找到有助於提高寫作思維能力的東西。

王國均教授看過之後,說:“同意你的前半部分結論,但不同意提高思維能力的觀點。”他認為,二年級的學生,放著該教的不教,卻要教高難度的思維。有缺位,就必然有越位。二年級的學生,應該玩的是詞語,詞語是焦點,其次才是思維。把詞語玩個明白透徹,段落、結構甚至思維類的要素放到後面的年段吧?

“有缺位,就必然有越位。”這話值得我們深思!反之,似乎也亦然。但我堅持——思維也有適合二年級的部分,先寫什麼,再寫什麼,這裡有思維;春天到了,有什麼東西,它們怎麼樣,這裡有思維;詞語不是孤立的,詞語要玩好,思維少不了。

王教授表示,選擇詞語的邏輯問題,不可避免涉及思維。

其實,我理解王教授的意思。面對二年級的學生,教他們什麼東西需要有一個側重,應該跟二年級學生的能力相匹配。“教”不能是單向的,而應與“學”雙向交流。

寫作,寫的是思維,是邏輯。——這個,我講過很多很多遍了。昨日看到王力也曾講,學生的文章寫不好,主要是羅輯思維問題。我以為,課堂上應該循序漸進,不能限於表面功夫,而應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才是學懂了。“知其所以然”必然涉及邏輯思維,當然,面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可做深與淺的調整。

我很好奇,如果請王教授來上這堂仿寫課,他會怎麼設計?

他是行動派,他用教學設計來表明他的看法。

王教授如此設計,很實在,也很實用。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詩歌的特點,課堂上師生交流來生成,而非灌輸,則水到渠成;找到了詩歌的特點,也就找到了仿寫的支架,循序而漸進;什麼是可操作、可複製的學習設計,這就是!它的背後自然有很多理念和策略的支撐。

謝謝王教授!

各位老師,可以拿這個教學設計去上一課。

大學教授解小學作文——“彩色的夢”第二段仿寫指導設計

簡單地講,寫作中的邏輯,就是因果關係,也就是我講的“證明”;寫作中的思維,就是透過文章(現象)看到文章的筋脈(本質)。“證明”為骨,“聰明”為豐腴;邏輯、思維為骨,體驗、感知為豐腴。

QQ群:5280378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