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芬戰爭前蘇軍是怎麼得出“衝鋒槍無用論”的?

ThornHeart139483765

衝鋒槍是一戰末期的發明,當時主要是針對塹壕戰中突入對方塹壕需要快速清掃敵軍的需求,美國人喜歡用的霰彈槍雖然有面殺傷的效果,可是射速不成,於是一種輕便而且火力較猛的自動武器就應運而生了。


在當時的條件下,輕武器彈藥一共兩種,一種是步槍彈一種是手槍彈,使用步槍彈實現自動射擊不是不可以,只是因為那個大的裝藥量使得整個武器會非常笨重,否則槍管、槍機都受不了,看看輕機槍就知道了,明顯不符合要求。那麼使用手槍彈顯然是更合理的,於是衝鋒槍就這麼誕生了,使用手槍彈!還能夠實現自動射擊的輕便武器,因此也被叫做“手提機關槍”(英語sub-mechine gun,直接翻譯就是小機關槍),輕機槍使用的時候提不動啊,只能湊合抱著,準頭就不用考慮了……


用了手槍彈就有弱點繞不過去了,射程有點近,幾個主流的衝鋒槍諸如湯姆遜還是波波沙,也就是兩百米到頭了,真的精度有準的不過百米前後。這樣子一來麻煩就大了,敵人手裡要是拿著步槍,五六百米之外就可以開火了,他們如果臥倒不動跟你對射可怎麼辦啊?所以衝鋒槍其實做不了戰場的主流武器。


這一切看起來很合理吧?所以衝鋒槍沒用嘛……


可是事實不是全然如此啊,對於敵後偵察部隊,山地作戰、叢林和城市作戰來說,與敵人猝發性遭遇的機會太大了,近距離不是問題,火力猛絕對是優勢。還有警衛部隊也是如此。最最重要一點,機械化作戰出現之後,進攻部隊的衝擊速度前所未有的提高了,所以遠距離對射出現的機會大大下降,很快衝擊部隊和防守方就要短兵相接……


想想看,蘇芬戰爭是什麼情況,密林沼澤地帶,構築良好工事的芬軍,穿著白色偽裝服滑雪來去飄忽的小分隊……蘇軍被芬蘭軍隊用索米教育的懷疑人生就不奇怪了吧?後來蘇德戰場上,雙方都開始學乖了,大量掩護坦克的步兵就是拿著衝鋒槍蹲在坦克背上一起衝擊,遇到對方的反坦克手,那就……


蘇軍當年其實搞出了不少無用論都屬於這種沒有考慮問題全面所致,比如衝鋒槍無用論就是上面這樣子,其實還有輕機槍無用論,機械化軍無用論,航空母艦無用論。美軍也搞過機炮無用論等等。


很快戰場會好好懲罰一下這些自以為是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