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为什么你没有死?”6岁女孩的问题发人深省!

“妈妈,为什么你没有死?”6岁女孩的问题发人深省!

1

前几天带着小诺开车路过一块菜地,看到黄灿灿的一小片油菜花,满满都是春天的气息,简直想立即停下来放飞自己。

我一边提醒小诺看窗外的油菜花,一边脱口唱到:“一条大路哟通呀通我家,我家就在哟梁呀梁山下......”这是成龙的电影《大兵小将》里的歌曲《油菜花》。

这首歌小诺从来没有听过,而且这个曲调比较特殊,小诺便要求我把整首歌唱完,并要我把歌词一句句解释给她听。

因为歌词与电影情节密切相关,我只好大致介绍了电影讲的故事,以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正好之前给她买了一套漫画版的《史记》,她很喜欢,一有空就让我给她读这套书,因此她对于打仗呀、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等等有一定的了解。

在讲《大兵小将》的时候,我说了一句“离乱人不如太平犬”,并给她解释这句话,还引申出很多的小故事及小感慨。

小诺对战争年代的人们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按照我设定的套路,总结出“我真是太幸福了”这样的结论,诺曦妈妈我感到老怀大慰。

谁知,娃突然问我:“妈妈,为什么你没有死呢?”

我简直被当头棒喝!这不孝娃怎么问出如此大逆不道的问题来?凭着一股擎天意志,我控制住没有发火,而是温柔地问她:“妈妈为什么要死啊?”

娃却很坦然,“你不是说那时候很多人都没有饭吃饿死了,很多人被坏人打死了吗?那为什么你没有死呢?你比他们都更厉害吗?”说到后来简直要为妈妈自豪起来了。

我愣了几秒钟才反应过来:在故事里,我说的时间是“很久以前”,而在小诺的眼中,妈妈比她大多了,妈妈在“很久以前”就出生了、就存在了。她以为妈妈经历了那些战乱的时代。

这一切的误会,只源于我们对“很久以前”到底是多久以前的理解不同。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她问我“爸爸的力气很大吗?”我说是的,于是她便以为爸爸能拔起一棵大树、能举起她看到的那块巨大的石头......

2

以前曾看到过一个故事,情节很简单,却发人深思:

平安夜的晚上,一位妈妈带着5岁的孩子去买礼物。大街上非常热闹,商店的橱窗里展示着漂亮的商品,四处都装饰着闪闪发亮的彩灯,可爱的小精灵载歌载舞,玩具琳琅满目。

“宝贝,你看多漂亮的圣诞夜景啊!”妈妈对孩子说。

然而孩子却紧紧地牵着妈妈的衣角,呜呜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宝贝,要是总哭个不停,圣诞老人可就不到我们这儿来了!”

“我......我的鞋带松开了。”

妈妈蹲下身来,帮孩子系好鞋带后,无意中抬头一看,才发现什么风景也看不到。

没有闪闪发亮的彩灯,没有迷人的橱窗,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没有圣诞礼物,没有装饰华丽的商店......原来孩子太矮了,什么也看不见

在他的视野里,只能看见一只只小船般的鞋,和一条条粗壮如柱子的腿,妇女们低低的裙摆在街上互相摩擦、碰撞……

这位妈妈第一次从5岁孩子的高度观察世界,她感到非常震惊,立刻把孩子抱了起来……

我们常说要蹲下来与孩子交流。因为只有当我们蹲下来,才能看见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才能体会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想法。

3

去年春天,我带小诺在小区里玩滑梯,天气很好,玩滑梯的小朋友很多,家长们也三五成群地聊天。

小诺找到认识的小姐姐,跟着她不停地爬上滑下,玩得不亦乐乎。

没多会儿,有位妈妈开始呼唤自己的孩子,叫了几声都没回答,与她一起聊天的妈妈也开始呼唤自家孩子,同样没有回答。

俩人绕着滑梯转了一圈,便开始惊慌起来,分头去找,其他家长虽然不认识那俩孩子,也纷纷伸长了脖子四处张望,并下意识地找自家孩子。

过了一会儿,那俩妈妈中的一位,拉着俩孩子骂骂咧咧地回到了儿童游乐区,原来俩孩子跑到远处竹林里找竹笋去了。

一两分钟后,另一位妈妈也返回来了。

她非常生气,一手拎着儿子的胳膊,一手拍打她的小屁股,嘴里大声斥责道:“跟你说过多少遍不要离妈妈太远,你为什么不听?你想被坏人抱走吗?”

五六岁的孩子一边哭一边辩解:“我没有离妈妈太远!”

妈妈继续训斥:“我说过要在妈妈能看见的地方玩,你怎么就忘了?”

“我以为那里你能看见。”孩子委屈地哭着解释。

原来,孩子以为妈妈可以看得很远,远到在竹林那里,她也能看到。

在孩子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的,妈妈知道那么多知识,明白那么多道理,有那么多办法,能解决一切困难。妈妈的大手能拎起很重的东西,妈妈的耳朵能听见很小的声音,妈妈的眼睛能看见很远的地方......竹林那里,妈妈一定也能看到,所以我可以去那里玩。

从此我再也不跟小诺说:别走到妈妈看不见的地方!而是说:

别走到看不见妈妈的地方!

4

一位男孩的妈妈跟我聊天,说到教育孩子,她非常焦虑,说下午才狠狠吼了孩子一顿,还体罚了他,甚至把他的作业给撕了!

原来她儿子正在读大班,几个月后就要升入小学了,因为公立幼儿园语数外几乎不教,为了幼小衔接,妈妈决定自己给孩子做数学启蒙。

她在网上买了一套20以内的加减题目,每天给孩子做一些。

可是她发现孩子实在太“笨”了,很简单的题目总是做不出,刚给他讲过的办法转眼就忘记了。做作业也不积极,要反复催促才肯去,注意力又不集中,东一下西一下,摸摸这个玩玩那个,计算很慢,还总是算错。

妈妈自己是个急性子,看着儿子的样子,心里无名火就噌噌地往外冒。

她把手机打开给我看她曾阅读过的育儿书,很多,她当然知道吼孩子不对,可是被气急了的时候,实在忍不住。

“教育孩子真是太难了!”说这句话时,她的眼眶都红了。

作为一名青春叛逆期孩子的母亲,作为一个二胎全职妈妈,我的感受比她深得多。

我想她也许该换一种方式给孩子做启蒙,便给她讲了我和小诺玩的“找朋友”游戏:我先是告诉小诺1和9是好朋友,过两天再告诉她2和8是好朋友......反正凑成10的就是一对好朋友,看看她能不能快速给数字找到好朋友。

没多久,她就能快速帮1-9找到好朋友了。

接着我教她巧妙计算9+*:从那位数里去掉9的好朋友(1),凑成一个10后,那个数还剩下几,答案就是十几。比如9+7,从7里去掉好朋友1,7还剩6,于是答案是16。

几分钟的功夫,孩子就能极快速地计算9+*的答案(*为1-9的数字)。

原来并不是孩子太笨,而是我们的教育不得法。

我们以为很好用的方法,以为很简单的道理,都是以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多数时候根本不适合孩子。

如果我们能把自己降低一点,变得跟孩子一样“笨”,就能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

5

我舅舅的老宅门口有个池塘,小时候每次路过都会感到紧张,总害怕自己一不小心掉下去。因为那池塘那么大,那么深。

后来舅舅在城里买了房子,老宅荒废了许多年,我便很久没再见那个池塘。

去年舅舅把老宅推倒了盖新房,我春节回去自然要给他拜年。

那个池塘依然在那儿,远远看见它的时候,我便提醒俩娃等会儿要担心,池塘没有栏杆,别掉下去了。并告诉她们我小时候很害怕。

等走近后我却纳闷了:怎么池塘只有这么点儿大?比我记忆中的小多了也浅多了,一点儿也不可怕!

其实,池塘还是当年的那个池塘,只是池塘边的我长高长大了,在见过西湖和东湖之后,自然觉得它小。

没准我身边的小诺,就和当年的我一样,觉得这个池塘好大好可怕呢!

所以,下一次,如果孩子哭了,如果你觉得他无理取闹了,请多问一问为什么,也许他有他的道理呢!

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乃至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如果能站在孩子的位置上,从孩子的高度和角度出发,就能减少许多矛盾和冲突。

做父母,就是一场修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