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國反俄羅斯?

DJDUE52988

當前,因為雙面間諜斯卡利帕爾的離奇死亡,英國把氣全撒在俄羅斯頭上——驅逐外交官23名,政府及王室將不參加在俄國舉行的世界盃,欲把“今日俄羅斯”電臺關閉,還要提交聯合國。法國、美國已經表態,聲言給予支持。

本來是一件個案,英國為什麼要如此大張旗鼓,暴跳如雷呢?我想,隨著英國脫歐漸成現實,特朗普的務實——“美國優先”政策,英國在世界、在歐洲、在美國的心目中地位逐漸下降,這在英國人的心裡是難以接受的結果,更是英國現任首相特雷莎.梅心中的傷痛。怎麼辦呢?那就是提高知名度,讓世界知道,英國依然還是那個英國,說話還是那麼“鏗鏘有力”。當前,美俄關係越行越遠,在戰略武器上是隔空示威,在敘利亞戰場上是兵戎相見。特雷莎.梅抓住機會,一刀子下去,疼到了俄國的心裡。目的就是讓美國人明白——和俄羅斯人撕扯,沒有英國的配合,你演的獨角戲會打折。故此,英國女首相的怒氣看似是在給美國特朗普這爺們“撒嬌”,意在恢復英美兩國以前的那種“曖昧”關係,以阻止英國國際地位向下滑落的速度。

2.與歐盟談判讓英首相特雷莎.梅“怒火中燒”,向俄羅斯揮舞大棒是為了洩怨氣。英國與德國主導的歐盟談判進展艱難,分手費、邊界、雙方公民權利以及雙邊貿易等等方面,都要推倒重來,退——損害英國利益,她就是罪人;不讓步,硬懟,歐盟更是寸步不讓,久拖不決何時才是頭?對英國自身不利,對特蕾莎.梅的政治生涯更加不利。一肚子的怨氣無處發洩之時,終於逮住了俄羅斯的“短處”,也就抓住了機會,把為公民伸冤和自己撒氣一股腦的撒出去,既轉移了國內的焦點,也提升了自身形象,還打了俄羅斯一耙子。

3.本性使然。“欺軟怕硬”是人的本性,也是一個國家的本性。英國的衰弱使其領導疼在心裡,急在心上。如今俄羅斯被美國、歐盟及日本等全面制裁,經濟衰退嚴重,實力更是不如從前,真正到了軟弱可欺地步。英國這個時候能輕易放棄送上門來的機會?不能!踩在巨人的肩上更容易成為巨人,故此,英國的震怒雖不能血流成河,也會讓世界“抖三抖”,讓那些小瞧英國的知道——“小看我是要倒血黴滴”!

故此,英國的這次所作所為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轉移國內注意力,打擊俄羅斯,顯擺歐盟(默克爾上任了),示好美國。


見腫消世界

英國一貫的作風就是攪亂歐洲大陸的局勢,一旦歐洲大陸有強大勢力出現就分而劃之相互聯合搞亂歐洲,以增強自己在歐洲的價值和存在感。自英國政府被民意裹挾退出歐盟後,英國始終面臨著被歐洲大陸邊緣化的危機,自然需要挑起點事端,將歐洲大陸拉入危機之中,這樣英國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政治訴求。
無論是烏克蘭危機,還是敘利亞戰爭。對俄羅斯指責最狠的除了美國,就是英國了,其它國家的態度相對要溫和許多,只是被盟友利益裹挾在一塊不得不共同面對而已。如今,無論是在烏克蘭,還是在敘利亞,俄羅斯都佔據著優勢,美國為首的國家可用的手段已經很少,不得不繼續挑動事端,尋找藉口進一步制裁打擊俄羅斯,這也是最近俄羅斯間諜毒死事件急劇發酵的原由。



此外,隨著與對俄羅斯制裁的持續發展,俄羅斯的分化外交策略也產生了效果,許多歐洲大陸的國家並不願意直接和俄羅斯交鋒,是被迫綁上英美戰車,畢竟真發生戰爭,他們才是戰爭前線,所以北約內部出現了很多反對繼續制裁俄羅斯的聲音。英國自然不願意這種情況發生,如果歐洲大陸與俄羅斯和諧相處了,那麼英國就徹底被孤立、被邊緣化了,所以英國才會不斷的挑起事端,塑造俄羅斯威脅危機,將這些國家綁上北約戰車,從而進一步鞏固其在歐洲的地位。


美英國不斷的惡化俄羅斯形象,以俄羅斯威脅為藉口,為北約東擴尋找藉口,同時也趁機對那些小國敲竹竿,讓其承擔北約軍費。總之,英國不斷的挑事,製造與俄羅斯的緊張危機無非就是依仗北約這個機構,挑動歐洲危機,攪亂政局好從中漁翁得利,英吉利帝國幾百年來一直都是這麼無恥,也沒什麼出奇的。


環球局勢

美國和蘇聯之間長期冷戰,固然是有多重原因造成的,但英國的挑唆是其中一個因素。1946年丘吉爾在美國發表“鐵幕演說”,慫恿美國和蘇聯之間鬥爭。在英國看來,美國和蘇聯兩敗俱傷才是理想結局。

有人以為英國反俄,和美國是好兄弟,其實這個是誤解。英國自己歷史上就被美國坑過,大英帝國解體和衰落其實和美國有關,內心深處也未必就多喜歡美國。大家知道美國在二戰期間援助英國打敗希特勒,但這個援助是有條件的,就是英國必須放棄殖民地體系。美國從英國手中接管了紐芬蘭和西印度群島的8個地方建立軍事基地,二戰後支持印度等殖民地獨立,肢解了大英帝國。1956年埃及從英法手中接管蘇伊士運河後,美國居然向英國施加壓力,阻止其武裝收回蘇伊士運河。英國對美國這些做法懷恨在心,但礙於當時實力有限不敢撕破臉皮,而英國和蘇聯之間因為意識形態的差異以及利益糾紛,也厭惡蘇聯,所以希望美蘇之間對抗,自己從中漁利。為此他自然也要做出反蘇反俄的姿態。

如今蘇聯雖然解體了,但英國並不希望歐美和俄國之間消停,反俄在歐美既屬於整治正確,又可以讓各國保持緊張,他何樂而不為呢?當然了,如果以後利益需要,並不排除英國和俄羅斯又重新“友好”的可能。



喜者寡言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原因以下幾點。

第一,英國和美國基本是一體的。

可以看到,英國對俄羅斯的立場,基本和美國一致。

這主要是英國目前國力較弱,必須依靠美國才能保證在世界的地位和利益。

美國和英國在各個曾經合作密切,所以無論俄國入侵格魯吉亞、烏克蘭,進入敘利亞,英國都和美國同步譴責。


第二,英國和俄國有歐洲的戰略矛盾

對於英國來說,保持歐洲大陸的均勢是重要的。因歐洲大陸如果出現一家獨大的國家或者陷入戰亂,英國也會遭殃,這從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看出來。

目前歐盟大體平穩,俄國就是最大的威脅。

可以看到,俄國在沒有入侵格魯吉亞和烏克蘭之前,英國和俄國關係不錯,沒有什麼打的衝突。

但俄國向外擴張以後,英國立即轉變了立場。

英國角度來看,俄國在歐洲的擴張,會打破歐洲大陸的均勢,對英國是一個威脅。


第三,俄國很多勢力在英國活動,英國受到較大影響

眾所周知,英國是俄國活動的中心,倫敦是俄國富豪最大的根據地。

所以,俄國這10多年來在英國活動非常多,包括特工活動。

這自然是讓英國極度不爽的,英國媒體也隔三差五報道俄國特工在英國的行為。

此次俄國就更誇張,在大街上將前特工父女暗殺。而早在10年前,俄國就已經宣佈赦免了這個特工,和英國政府達成了正式協議。這種行為,無異於直接挑釁,更別說還死了一個無辜英國女人,英國自然要強烈反應。


薩沙

【英國在歐洲的位置】

1、大陸均勢。大陸均勢政策是英國為了維護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使歐陸列強彼此掣肘,防止一國獨大。“英國四百年來的對外政策,就是反對大陸上出現最大、最富於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國家”,丘吉爾這段話是對英國均勢外交的最好概括。

【拿破崙帝國統治下的歐洲】

2、反法同盟。1793年到1815年間歐洲列強為了對抗新興的資產階級法國而結成的同盟。第一和第二次反法同盟是為了對抗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後五次同盟是為了對抗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帝國)。英國連續參加了全部7次反法同盟,英國和法國有那麼大矛盾嗎?有,英法就隔著一條海峽,如果坐視法國統一歐洲大陸,那麼英國的地緣政治環境就如同亞歐大陸另一端的日本,亦或古巴面對統一而強大的美國。

【納粹德國統治下的歐洲】

3、反納粹德國。二戰的歷史小夥伴們比較熟悉了,納粹德國走上了拿破崙帝國的老路,這個不用多說,插播一句:德國能夠在一戰後迅速恢復並發動二戰,英國“功不可沒”,英國一貫反對過度削弱德國,而造成法國相對強大。

【歐洲政區】

綜上,法國和德國現在和英國實力相當,達到了戰略平衡,而且三國背後還有老大美國來協調各國關係(法國人口頭上不屑於承認)。俄國對領土的野心,已經威脅到全歐洲的安全(盧卡申科的白俄羅斯除外),俄國就是丘吉爾書中所說的那個“出頭鳥”,因此才會出現“英國特別反俄”的現象。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英國與俄羅斯的矛盾由來已久,翻開歐洲地圖就可以看出來,英國是“海權國家”


而俄羅斯是“陸權國家”,歷史上“日不落”與北極熊也有過在世界爭霸的時候,就是拿破崙敗於莫斯科城下,俄羅斯開始第一次崛起後開始往南擴張,這與當時同樣打算統治世界的英國肯定要 有矛盾的!並且俄羅斯不但要在陸地上攝取大塊領土,還要出海洋!彼得大帝為了找到溫暖的不凍港都要“發瘋了”!特別是與奧斯曼帝國爭奪黑海的主導權…這些都是讓“海權國家”的英國猜忌和敵視!
一戰結束以後俄羅斯成了“蘇維埃”,英國認準機會來了,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勾結組成“干涉軍”,企圖將蘇聯扼殺 只不過蘇聯還是像歷史上對付拿破崙那樣,憑著家大業大,扛住了這次由英國牽頭髮動的武力進犯;二戰以後由於蘇聯的強大和英國的衰落,做為當年的“日不落”現在的“小毛驢”,要是還想在世界舞臺上有一席之地只能緊靠美國!冷戰時期配合美國遏制蘇聯,充當美蘇之間的“第三方”或者美國的白手套。

這次“梅姨”
怒懟俄羅斯也是有原因的!除了歐美勢力與俄羅斯在敘利亞內戰較量上處於下風以外,最主要的還是英國脫歐以後出現的迷茫狀態!由於脫歐英國在經濟和政治上受了不小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急需重新定位,加強與美國的關係是解決目前英國困境的關鍵,而美國目前似乎與英國關係看淡,川總到現在也沒去英國訪問,這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是英美特殊關係的一大打擊!所以,“梅姨”抓住“前雙面間諜”這個事情,聲討俄羅斯甚至驅逐俄外交官也是在“討好”美國。

總之,英國曆史上就與俄羅斯關係不和,最近這些年齟齬不斷,原因還是謀求自己在國際舞臺和經濟利益罷了。


皇家橡樹1972

英國反俄羅斯原因很簡單,至二戰結束之後,英國就完全的成為了美國的跟班兄弟關係,所以在許多事物上,英國都要為美國背書。如果美國有這樣的意願,英國隨時走在前面,英國就是美國的排頭兵,馬前卒,所以英國一直以來都在為美國服務。英國很聽從美國的指令,只要有風吹草動,英國就會跳出來反對俄羅斯,因為這是英國在為美國的做開路先鋒。

英國和美國是必須要連起來說的,如果單說英國的話,當然他是不可能也沒有那個膽量和沒有那個能耐去反對俄羅斯的,所以英國和美國所謂的英美聯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連在一起說。

每一次要發生事情的時候,都有英國出來挑事出來對俄羅斯進行攻擊,提出這樣那樣的事情出來,向俄羅斯發難,不管是過去的還是現在的,以及將來的東西,都是英國找俄羅斯方案的主要話題,而之後的推手就是一心一意的在為美國服務,在為美國背書,在為美國做事,這就是因果。

美英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盟關係,兩個國家之二戰起就一直在一起,可以說是生死同盟關係,所以美國的利益被英國人看起來就是自己的利益,所以兩個國家生死弟兄的關係導致英國一直在為美國服務,每當美國需要的時候,英國每一次都衝鋒陷陣,走在最前沿,不管是在戰場上還是外交上和輿論工具上面,英國可以說,沒有哪一項會落在後面的。所以都是美國的排頭兵,都在為美國做事情。而這一切都是由美國和和英國共同的利益。他們聯合起來,對俄羅斯進行攻擊,反對俄羅斯,並且製造許多國際輿論,希望通過反對俄羅斯,而在後面展開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目的,這就是英國,為什麼總是要反對俄羅斯的原因。

長期以來,英國都在為美國做事,不管是派軍隊打擊其他國家,還是通過輿論的壓力來攻擊俄羅斯,英國都是美國的馬前卒。只要美國有需要,英國就會積極的參與,而美國跟俄羅斯是長期的敵對關係,在國際事務之中,有著許多的對立面。所以英國反對俄羅斯,其目的在於喂美國開拓更好的道路出來,讓美國有更多的空間發展,為美國提供更好的口實,這樣美國的一切軍事行動和外交行動都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配合,只有這樣美國和英國聯合起來一說一唱就可以,就更加得心應手。


幸福地帶2

為何英國反俄羅斯?

這個問題應該針對的是這兩天英國與俄羅斯鬧得沸沸揚揚的外交事件,3月12日,在英國下議院,英國現任首相特蕾莎.梅對俄羅斯下達最後通牒,要求解釋雙面間諜謝爾蓋.斯克裡帕爾父女中毒事件,原因是兇手用的是蘇聯時期研製的一直精神毒劑。

而後英國採取重要措施,要驅逐俄羅斯23名外交官以及必要時凍結俄羅斯在英國的國有資產,英國和俄羅斯關係已經降到冰點。

至於說,英國不就為了這點小事嗎?至於小題大做的毀掉兩個大國的外交關係嗎?其實這些大國政治博弈,歷來是撲朔迷離的,英國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只有自己清楚,但“大正”知道3月18日俄羅斯就要舉行總統大選了,在這個關鍵節點上出來這檔子事,不得不懷疑英國人的詭異動機,英國人為了一個間諜下了那麼大的血本,怎麼看都不會是像表面上看上去的那麼簡單。

不過這場好戲才剛剛開始,接下來,我們可以拭目以待的看接下來事態發展。

回到問題的核心,英國為何反俄羅斯,這個歷史就源遠流長了,“大正”就簡單概括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英國的傳統政策。

英國雖然是歐洲國家,但卻孤懸歐洲大陸之外的大西洋上,特殊的地緣關係,加上近代英國登頂世界頂級殖民地帝國(日不落帝國)寶座後,要保持這個優勢,就必須攪動歐洲大陸局勢,不能讓其統一,分裂的歐洲對英國有利,這就是英國的歐洲大陸均衡政策。

基本表現為歐洲大陸誰強大,誰想統一歐洲大陸,英國人就會站在這個國家對立面,聯合這個國家敵人共同對付這個強國,例如拿破崙時期的法國、一戰時期的德國,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歐洲大陸一旦取得統一,英國必然會失去歐洲市場以及遭受到攻擊,英國將在歐洲無立足之地,所以幾百年來,英國一直在歐洲大陸扮演“攪屎棍”的角色。

英國反俄羅斯也是這個政策大方向的產物,19世紀後,俄羅斯自從打敗拿破崙,揮師巴黎那一刻,成為歐洲大陸第一強國,開始了在歐洲腹地的征服,最終引起了第一次最現代化的戰爭——克里米亞戰爭,英法兩國聯合起來把沙俄打敗了,阻止了俄羅斯的擴張的腳步。

(二)英國近代最大敵人就是俄羅斯。

英國與歐洲大陸國家恐懼俄羅斯的因素,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的是都害怕俄羅斯統一歐洲大陸;不同之處是英國的全球利益最大敵人就是俄羅斯,有人把近代英國和俄羅斯爭端稱之為“熊鯊爭霸”,一個海洋霸主和一個陸上霸主的矛盾,而且是不可調和的。

英國近代殖民地和利益的所到之處,大部分都和俄羅斯產生矛盾。

在遠東地區,英國在中國(清朝)利益就與俄羅斯在中國的擴張產生矛盾衝突,所以英國人扶植日本人,讓日本人給英國人看門,對抗沙俄,日俄戰爭就是這個大背景下的產物。在中亞和中東地區,俄羅斯控制中亞,向南就是英國核心殖民地——英屬印度,英國在中亞和伊朗地區矛盾重重,各自劃定勢力範圍,時有摩擦。

而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擴張,也是引起英法聯合起來與俄羅斯開打克里米亞戰爭的原因。



今天英國從海洋霸主位置上下來了,但英國利益跟隨著美國腳步的,加上傳統政策,一直視俄羅斯其敵人,反俄羅斯根本不奇怪了。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英國和俄羅斯關係的看法,你有不同看法,歡迎評論交流!


大正看世界

最近要是說有什麼事比朝鮮下一步要怎麼發展更讓人看不透的,那英國和俄羅斯的關係毫無疑問就是其中之一,按理來說這兩個不論從地理上還是從歷史上都不該有什麼太大交集的國家,最近卻撕逼撕的火熱,先是俄羅斯前特工突然暴斃英國,英國藉此大作文章,一副誓不水落石出就絕不善罷甘休的樣子,但是有趣的是,英國一面痛斥俄羅斯是殺人兇手,一邊又拒絕公佈案件細節又是不讓俄羅斯調查團來調查,最後還直接把俄羅斯駐英大使驅逐了~這還是冷戰以後頭一遭。

英俄關係一直不太好

除了政治上的排擠打壓,英國軍事上也沒閒著,在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中,英國也是“熱心”的送出了好幾枚風暴影導彈,在俄羅斯明確站隊敘利亞的情況下,英國這一波操作簡直是要直接撕破臉的節奏。

敘利亞是英俄關係的關鍵

這事說到底,還是敘利亞的破事鬧的。首先敘利亞的局勢至今這麼混亂,除了宗教因素的影響,另一個關鍵,就是西方大國的介入。而對於西方的這幫無利不起早的資本家來說,會插手敘利亞,就是因為這裡頭有自己的利益在。那這個利益是什麼呢?是中東地區盛產的石油麼?是,但是也不是。都說我們地球這顆藍色的星球的血管裡流動的是黑色的血液。石油對於人類現代工業有多重要我們這都不用多說的。而敘利亞,是中東地區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出口歐洲的重要關口,誰掌握了敘利亞,誰就擁有了對歐洲資源市場的大部分話語權。


圖為英俄領導人

俄羅斯毫無疑問是想接著敘利亞,掌握歐洲能源進口的話語權,擴大自己在歐洲地區的影響力,但是這無疑是歐洲國家不願意看到的,特別是對於被稱作“歐洲攪屎棍”的英國來說,俄羅斯如果能夠在掌握敘利亞局勢,英國的國家利益將直接受到損害,這也就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英國最近這樣“極端”的反俄行為,說到底也還是因為自己國家的利益所在罷了。


軍事新觀察

大奇兄出山了!

當英國《∞7》糸列電影中,所推出反面邪惡力量,基本上把前蘇聯繼承者俄羅斯作為惡魔化身。因為英國想在歐洲得到話語權,必須樹立自己的敵人,那就是俄羅斯。以表達自己不信任,恐懼和仇視。

當英國看到俄國國力將復甦時,能派出軍艦穿過英吉利海峽,始得英國認為俄羅斯在威脅它。種種跡象它們已形成戰略意義上`結構性'矛盾。這種矛盾將是長期不可調和的產物。

當烏克蘭危機出現後,將可能引火到整個歐洲時,昔曰歐洲老大英國,它有意強化俄羅斯以大欺小,並且能源訛詐,來製造專制而妖魔化的俄羅斯!

總而言之,兩種文明之間產生摩擦,而未能包容:其中俄羅斯文明自成一體,為東正教文明!而英國代表著西方基督教文明。因此雙方產生隔合也自然形成。

真如《列寧在十月》裡列寧演講:莫斯科已被敵人包圍了,反動派如火焰一樣到處放火,我們要警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