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南的水族端節是個什麼節日?有什麼習俗?

夏仙寶

端節之於水族,就如春節之於漢族,是十分隆重的節日。

端節自水族曆法的十二月到新年正月期間舉辦,對應的農曆時間為八九月,正是稻穀成熟之際。因此,端節是水族慶賀豐收,辭舊迎新的節日。在古華夏,正月被稱為端月,這個古老的稱呼就被水族人民保留至今。水族的端節一般歷時50余天,閏年為60余天,是世界上最長的年節

水族人過端節分成7批,按地域或氏族村寨輪流過節,首批端節,從都勻市套頭地區開始,後面六批端節輪到三都縣、獨山、荔波、榕江、丹寨、雷山等縣的水族。在端節裡,各村各寨都敲鑼打鼓,吹笙歌唱,相互走訪,所有的水族鄉寨都共享這一份歡樂。

在端節,會舉辦很多慶祝活動。最為重要的是祭祖,祭祖忌除魚以外的葷食,並會製作特殊的食物“魚包韭菜”。祭祖除了豐厚食品之外,還將鋤犁和鐮刀等生產工具擺上,以表示後人要靠勞動去創造幸福。在初一,水族人還會挨家逐戶去吃新年飯,並把節日食品分給孩童們,以傳達祝福。

水族端節中,水族

鬥牛舞、銅鼓舞、蘆笙舞、對歌等自然不會少,而最熱鬧的活動是賽馬。賽馬活動固定在“端坡”舉行,人們吃過年酒後便成群結隊地從各村寨趕來這裡,端坡頓時人山人海,這時,也是青年男女們相親的好時機。

賽馬前,寨老會先祭祀祖先,祈求賽馬活動順利進行,之後,寨老躍身上馬在跑道上遛上一圈,方宣告賽馬開始。水族的賽馬形式非常獨特,叫做“擠馬”,騎手揚鞭策馬,在山谷互相沖闖,在抗爭中擠出山谷向坡頂衝去,誰先到遠坡頂,誰就是勝者。賽馬活動,除了較量族人的氣魄,還有期待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含義。

關於端節以及過節的習俗,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很早的時候,水族人是逃荒來到三洞一代,由於地小人多,於是又分出一部分去到方圓三四百里的其他地區居住。並相約水歷年底,都回到三洞相聚。這便是端節的起源。

就在團聚這天,來了一批外地人馬,想搶佔水族人的家園。於是水族人為保衛家園,與外地人打了起來,正好這天所有水族人都相聚於此,佔據人數優勢,將外地人打跑了。但夜晚,有神仙託夢告知水族人,說外地人明早會來放毒,讓水族人早飯後去山坡上躲避,傍晚回來就沒事了。於是,第二日,眾人便一起上了山坡,閒來無事,就賽馬以壯士氣。這便是端節賽馬的起源。

後來,為了紀念在保護鬥爭中死去的族人,大家拿包韭菜的燉魚來祭奠,讓他們的魂靈品嚐老家的美味,好在新的疆土上安息。就這樣,端節的習俗,一代傳一代,直到今天。若你有興趣,也可以去參與端節,體驗水族人的年節氣氛。

最後,民族使者美美為你推薦一條包含水族旅遊的貴州民族旅遊路線,去探索水族獨特的民俗風采。路線:貴陽—丹寨—石橋村—卡拉村—丹寨—凱里—西江苗寨—三都—怎雷—從江—佔裡—高增—黃崗—岜沙—高華—貴陽。

56民族行旅遊網,帶你遊遍56個民族


56民族行旅遊網

不同支系、不同地域的水族人所過節日有所不同,而“端節”則是水族最盛大、最普遍、也最獨特的節日。“端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水族的年節,水語稱“藉端”或“借瓜”。端節是以水書水歷推算出來的,從頭至尾長達49天,是世界上延時最長的節日。水歷一年也分為12個月和四季,但把農曆九月作歲首,農曆八月當歲末,以十二地支記日。在水歷每年十二月下旬至次年二月期間,各地區、各支系的水族人會選擇適合自己的亥日或酉日,分批過節,在貴州省的三都、荔波等地,水族人要分7批(古代分9批)才過完端節。

端節當日清晨,水族村寨裡喜氣洋洋,鄉親們在長老的指揮下敲響銅鼓,然後在村子裡挨家挨戶賀新年、喝年酒,通常男女分桌而坐,男人一桌相互勸酒,高呼“秀拜!秀拜!”(水語,意為“乾杯!乾杯”!)而女人一桌則互拉家常,相互祝福。水族人過端節,家家戶戶都準備豐盛的美食,用以祭祖待賓,其中糯稻、塘魚、米酒必不可少。

戶外活動也是水族“端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常見的節目就是賽馬。賽馬場在水語裡被稱為“端坡”或“年坡”,人們酒熱飯飽之後,成群結隊來到戶外,“端坡”頃刻間人頭攢動,呼聲四起。賽馬在水語裡稱為“接馬”,活動是在寨老的主持之下舉行的,寨老灑酒祭天,宣佈賽馬開始,騎手們飛身上馬、揚鞭馳騁,誰先衝上端坡坡頂,誰就是眾人眼中的英雄。


國家人文歷史

貴州黔南三都的水族端節習俗:

端節:是水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水語叫“藉端”、“借瓜”。過節時間是,大概在稻米熟收割回家的時期。

端節,不是所有的水族都過,有些地方過水族卯節,就不過這個節日。

過端節的水族人,也不是一起同時過節。

端節,水族是按批次過的,水族老人(懂水書的老人)依照水族水書:曆法,在水族曆法約年底、歲首的時節舉行,過節多選擇在 該日,也有在 午、未、申日,但少見。水族端節過完,從頭到尾長達49天。

辭舊迎新:在過年之前,家裡人會把桌子啊,椅子啊各種用具清洗,當然也會特別的去洗頭啊,洗衣服啊,床上用品等等,然後拿到院子裡曬太陽。(老人說,到過節的時候不能洗了,現在要把要洗的東西洗好)

忌葷:水族的除夕夜和大年清晨(感覺這麼說也不太合適,只是參考春節的說法,因為水族的端節有多批次過端,這樣一來就有多個除夕夜和大年清晨,就感覺不合適)

這兩頓飯都要忌葷,吃素菜。

水族的忌葷概念是這樣的:不能吃馬牛羊豬雞鴨等肉油的食物。他們可以吃蔬菜類的油,常見像菜油。可以吃蝦子(多為乾燥),還有魚,他們會用魚和韭菜做一種特別的菜,漢語裡叫“魚包韭菜”(燉煮或清蒸)。(這和水族喪葬活動相似)哦,對了,還有在這段時間特別,忌說不吉利的話。

端節宗教傾向:端節祭祀活動,多為慶賀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家庭和睦,身體安康,祈求掙錢(多為誇張的話,與神對話),人口增多繁榮(但現代受到計劃生育影響,開始淡化),祭祀先祖,親朋好友聚會。

水族祭祀品:銅鼓。糯谷。水書。首飾。南瓜。魚。豆腐。農具用品。其他特別物品。

民族符號:水語、水書、魚、魚籠、龍(嘎)、鳳凰(冕)、南瓜、銅鼓、馬、水牛、水族喪葬、水族婚禮、端節、卯節、霞節、馬尾繡、九阡酒、水族剪紙。

地方特產:馬尾繡、九阡酒、香豬、水晶葡萄、黃桃、肉鴿、白茶等等。

旅遊交通:(貴廣高鐵) 高鐵通到三都縣城。三都各鄉鎮即將開通高速公路 (三荔高速)

紅色精神:中國共產黨創始人,鄧恩銘,字仲堯,電影《少年鄧恩銘》

美食:水族接待客人,以酒、煙為重,輕茶,水族人喜愛酸辣調味唯多,大米為主食,喜食糯米。

動筷子之前的小禮節:大家入座之後,用筷子沾酒杯裡的酒,滴點在桌上,然後才開始享用。表示,敬奉先祖和神靈(敬請先祖,先享用)

待客之禮:接待客人都是以葷菜為主(特別是水族的外地女婿要注意啦,以素菜為主,雖然營養好,綠色健康,這是很嚴重失禮節的,會受到很多人的譴責)

重要的親友客人,要殺雞、鴨招待。

特別重要的客人,殺小豬來款待是不可少的。

(特別的:如果你是男性客人,不介意吃雞頭、鴨頭,它將是水族敬客的重要禮節)

交杯酒:一般他們都會在酒席邊喝交杯酒(當然不是婚戀的交杯酒),而是他一桌酒席的客人,起身大家一起舉杯圍著圈圈喝酒的形式,一般是由年長、尊者或者客人先飲,常常會在村寨的邊上就聽到“喲”、“喲”、“喲”的喝酒聲。

當然了,你也會到,“秀”、“秀”、“秀”的喝酒聲,“秀”就是把酒喝乾:乾杯!

肝膽酒:肝膽酒一般接待特別客人,或者特別場所中見到的禮儀,他們會殺豬接待,就拿著苦膽的整個帶豬肝的,用火燒結 膽管口,將其煮熟,然後把撣子注入酒裡,就形成肝膽酒了。在飲用前都要進行祭祀。

肝膽酒,象徵主人家,真心誠意接待客人,與客人親朋好友,肝膽相照,患難與共。(另外的,水族傳統醫藥裡說苦膽有健身功效作用)

送客方面的一點禮儀:常見為女兒(已經嫁出去),或者平輩親人(兄弟姐妹),主人(父母)會包紅色糯米、雞鴨膀腿、一塊熟的豬肉(多為燻肉)、乾魚、煎炸豆腐等送給客人帶回家。(一般是客人帶回家祭祀後食用)

銅鼓:在水族文化裡,象徵權勢,財富、祥物。在過端節的時候,村寨會敲起銅鼓,木鼓。

端坡賽馬:端坡是水族端節最熱鬧的地方之一,“初一”,在午飯過後,會在端坡的地方賽馬,馬大都來自周邊的村寨,也有來自比較遠的村寨,年輕的水族男子都會喜歡騎馬。山坡上也會有其他的活動,像唱歌、跳舞。

特別的,漂亮的水族姑娘會穿盛裝去尋找自己心儀的郎君。

貴州黔南三都的水族端節習俗,大概是這些。今天是貴州三都水東、拉右、苗條等地過水族端節,在此,祝福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莫琳瓏)


沒了北瓜

三都水族自治縣總人口31.4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30.47萬人,佔總人口的96.4%;水族人口20.24萬人,佔總人口的64.8%,全國半數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三都縣。縣境內居住著水、布依、苗、瑤、漢等14個民族。

水族的年節有6個之多,各地不盡統一,端節是水族文娛體育活動重要起源與傳承的節目,也是是水族年節中歷史悠久、特色濃重,範圍最廣、人數最多、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傳統年節。

水族端節,是水族一些片區的年節,

水語稱為“藉端”,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辭舊迎新、慶賀豐收、祭祀祖先的盛大節日。端節與歷史悠久的水書氣水歷有關,端節批次繁多,過節日期全靠水書、水歷推算,每年水歷十二月至次年二月上旬(即農曆八月至十月上旬)的亥日是“藉端”的日子。端節從首批至末批共分七批過節,歷時49天,被稱為世界上歷時最長、批次最多、特色濃郁的年節。

水族端節於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臨近端節,水族村寨處處洋溢著節日的喜慶,家家戶戶打掃衛生,漿洗衣被,殺豬宰鴨,磨豆腐,開塘捉魚等,一片繁忙,好不熱鬧。各家各戶除了忌葷吃素,還要進行莊重神秘的祭祖儀式。期間,要舉行祭祖活動,用煮好的“魚包韭菜”作為主要祭品,在供桌上擺設熟瓜豆、茄子、菸葉、鮮果等祭品及家中老人的服裝、農具等供奉祖先。

端節是水族鬥牛舞、銅鼓舞、蘆笙舞、對歌等諸多民間藝術起源、傳承、發展的重要文化空間。傳統的慶典活動主要有家族祭祖、端坡賽馬、文藝表演、體育和馬尾繡技藝比賽、銅鼓和木鼓演奏、鬥牛舞、銅鼓舞、蘆笙舞、對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