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穆魯克的騎兵是靠什麼打敗成吉思汗的?

好萊汙第一影帝

首先糾正一下,馬木留克騎兵並沒有打敗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向西最遠的征服距離是中亞的花剌子模汗國,而蒙古與馬木留克的軍事接觸則是1260年的艾魯賈戰役,此戰蒙古悍將怯的不花陣亡,蒙古軍隊被殲滅了兩個萬人隊,損失嚴重。

然後來說說題主的問題,馬木留克騎兵對於蒙古軍隊的優勢基本上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守備埃及與蘇伊士地峽、直接作為阿尤布王朝蘇丹親衛隊的蘇丹馬木留克更是如此。

在軍制方面,馬木留克騎兵作為古拉姆奴隸兵的有效改進與補充,是當時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同中世紀騎士相媲美的職業軍人。馬木留克大多數是來自於高加索、安納托利亞等地的山民,本身就體格強健,好勇鬥狠,加入馬木留克後由於可以得到蘇丹的統一武器、馬匹、裝備與糧草配給,全日全時參加軍事訓練,鍛造了強悍的戰鬥技巧。相比之下蒙古軍隊除部分親衛隊怯薛軍之外,尚處於草原民族傳統的兵-民合一體制之下,大多數弓騎兵都是平時牧馬,戰時出戰的牧民,戰鬥能力相比職業軍人明顯不如。

在戰術方面,馬木留克騎兵類似於東羅馬帝國的“爐中人”,是當時各國軍隊中為數不多的“雙重任務騎兵”:蘇丹馬木留克、埃米爾馬木留克普遍屬於甲騎具裝,即戰馬、戰士披甲,防禦力不俗。同時還大量裝備劍、釘頭錘、騎槍、馬刀擔任衝擊騎兵,除了近戰裝備,馬木留克還裝備弓箭,可以作為遠程弓騎兵參加戰鬥。馬木留克的雙重任務性質使其在面對傳統的草原弓騎兵時具備較好的戰術靈活性:既可以同弓騎兵對射以確保己方不會被弓騎兵的弓箭壓制,又可以迅速完成攻擊方式轉換直接衝擊敵陣。相比較蒙古軍隊普遍存在的弓騎兵與重裝騎兵二元體制又先進一代。

在裝備方面,馬木留克騎兵普遍裝備有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戰馬:阿拉伯馬,部分裝備有當時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大馬士革鋼鍛造的戰刀與寶劍。阿拉伯戰馬身材高大、衝擊力強勁、衝擊速度極快,大馬士革鋼刀更是冷兵器時代的精品。相比較還是靠蒙古小馬與普通刀劍作戰的蒙古軍隊,馬木留克軍隊基本就是土豪級別了。因此,蒙古軍隊屢屢敗於馬木留克也就不奇怪了。


軍武次位面

馬穆魯克的時代,成吉思汗已經死了。當然,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軍隊依然在進軍敘利亞和埃及的過程中輸給了馬穆魯克,雙方此後也有一些交鋒和拉鋸戰。

總的來說,馬穆魯克勝在更為嚴格的訓練與供養基礎上。同時,也是因為蒙古人的取勝因素真在被穆斯林世界逐漸摸清楚。

馬穆魯克的訓練水平在蒙古騎兵之上

在伊斯蘭世界,很早就出現了類似馬穆魯克這樣的專職軍事奴隸。在當時,這種以突厥奴隸為主的騎兵被稱為--古拉姆。他們的來源也包括各類戰俘。古拉姆長大之後先是當兵,為王朝駐守各地,積功可以拔擢為軍官。君主的古拉姆進而可以出將入相,擔任政府部門的高級官吏,或者手握兵權的將領。貴族們的古拉姆則從私人衛隊幹起,逐步成為他們的管家、家臣和護衛。

這點和後來的馬穆魯克基本沒有區別。但很快,由於穆斯林勢力在西亞與中亞地區的不斷分裂,被各地軍閥繼承的古拉姆制度開始出現鬆動。為了迅速培養勘用的騎馬武士,不少戰俘,不經過伊斯蘭思想改造,便被填充入古拉姆的隊伍裡。至於軍事訓練,也不再像一開始那麼嚴格。所以,當古拉姆騎兵的身影充滿從小亞細亞半島到中國新疆的廣袤戰場時,其質量也大幅縮水。

這樣的墮落,直接造成了十字軍東征時歐洲騎士們在亞洲的一系列逆天戰績。習慣騎射而近戰偏弱的古拉姆們,雖然可以身披比十字軍騎士更重的盔甲,但也還是難以頂住對手的亡命衝鋒。雖然有臧吉、努爾丁和薩拉丁這樣的英明統帥,古拉姆們依然不太敢同十字軍正面交手。

所以,馬穆魯克騎兵制度的出現,就是對過去古拉姆制度衰落的一種糾正與升級。

埃及的阿尤布王朝是這些可怕的奴隸騎兵的始作俑者,他們根據不同的訓練程度與供養水平,將馬穆魯克按照等級劃分為三個部分:蘇丹的馬木魯克騎兵,艾米爾們的馬木魯克以及哈爾喀馬木魯克。等級高低也就意味著薪水也是由高到低。

到了此後的馬穆魯克王朝,馬木魯克分佈則大致為:

駐守本土開羅附近防止十字軍跨海突襲的最精銳軍團

駐守上埃及的地方軍團

駐守敘利亞的地方軍團

全新的馬穆魯克騎兵,因為是專職武裝奴隸,所以大部分時間都用於訓練和服役。從頭武裝到腳的他們在行軍中可以為其他弓騎兵擔任護衛,他們甚至可以下馬步戰。他們這樣也是為了追求弓箭射擊的更高命中率和更遠射程。即使是步戰,這種配有弓和劍的馬木魯克依然勇猛。

可謂是兼具一流弓手的遠射能力和一流重步兵的肉搏能力。

相比全職訓練與服役的馬穆魯克,無論是靠封建采邑供養的歐洲騎士,還是部落民出生的蒙古騎兵,都在個人技能與軍事組織上,略遜一籌。這當中,自然也包括了蒙古騎兵。雖然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比過去遊牧部落都有更好的組織性,但始終只是以地區社會習慣在維繫自己的武力優勢。

蒙古騎兵戰術被穆斯林世界摸透

蒙古騎兵戰術雖然非常優秀,卻還是在其成功的一個多世紀內就趨於沒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蒙古戰術的侷限性,逐步被蒙古人自己和他們的敵人共同發現。

蒙古人同馬穆魯克的第一次交鋒發生在1260年9月3日的艾魯賈之戰。此時的馬穆魯克還只是埃及軍隊中的部分精銳力量,全軍中的大部分兵力依然有過去的突襲系輕騎兵、阿拉伯輔助部隊和一些附庸步兵組成。

在該役中,巴伊巴爾斯成功以打帶跑戰術引誘蒙古軍深入,在與預先埋伏好的庫圖茲軍隊同時發動突襲。遭擅長近戰的馬穆魯克突然襲擊,外加大馬士革刀與大斧的近戰威力,蒙古軍損失慘重,幾近全滅,怯的不花本人亦遭俘並處斬。而這種後退包圍戰術,曾經是蒙古人自己最喜歡用的。

此後,隨著馬穆魯克騎兵數量的上升,埃及的穆斯林王朝也開始了一系列反擊。在1260年的第一次霍姆斯之役與1271年的埃爾比斯坦之役中,兩度重挫蒙古軍勢,收復敘利亞全境與東南安那託利亞,轉而將蒙古趕回東部。

不要以所謂的軍隊構成部分來給蒙古帝國找藉口

當然,在中文網絡世界,很多人對於蒙古帝國的失敗,總是給出各種藉口。畢竟,南宋和金國都被滅亡了,你埃及居然屹立不倒。於是藉口之一便是在西亞的蒙古軍隊中的蒙古人比例太少,難以代表真正的蒙古帝國軍團。

可問題是,之前大殺四方的蒙古軍隊,裡面的蒙古人比例就真的高嗎?

蒙古人在其崛起之處,不過是蒙古高原東部地區的一些部落的集成。他們的周圍是大量突厥語民族的部落。包括著名的乃蠻與克烈部落,都是如此。他們在被成吉思汗擊敗後,就成為了蒙古族的一部分。他們的騎兵與軍隊也就成為了蒙古最初開始西征中原、南下中原的軍隊。這樣的軍隊,你好意思說蒙古人比例大?

整個西征過程中及之後的歲月裡,蒙古人對於可以利用的力量都加以籠絡,儘可能的同化。於是,更多的突厥和中亞騎兵被重新編組,卻依然在原先的戰術風格下加入了蒙古軍隊。這也使得蒙古軍隊在不斷擴張中,以一種滾雪球的模式,不斷壯大。即便戰術體系並不想通,蒙古人也會想辦法將西亞的穆斯林騎兵、歐式的騎士部隊融入自身戰陣的某個部分,發揮作用。

所以,蒙古帝國的軍隊裡,蒙古人永遠與各種僕從站在一起。包括中亞各地的突厥和古拉姆騎兵,也包括了亞美尼亞人的歐式騎士,甚至敘利亞東部投誠的阿拉伯-突厥系軍隊。拿這個來說明蒙古人輸的冤枉,實在是讓真正瞭解這段歷史的人,笑掉大牙。


米南德王問道

準確地說,應該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的前鋒怯的不花的兩萬蒙古軍,在敘利亞的艾因賈魯,敗給了埃及的馬穆魯克騎兵。



(馬穆魯克騎兵)

這場戰役的規模雖然並不大。蒙古軍加從徵軍一共2萬2千人,馬穆魯克騎兵一共1萬2千人,不過,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蒙古軍在第三次西征途中,摧毀了讓整個阿拉伯地區聞之膽寒的刺客之國——木剌夷國,滅掉了阿拉伯地區的中心——阿拔斯王朝,征服了位於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並佔領其都城大馬士革。那時候,阿尤布王朝只剩下很小的一部分。如果這一小部份也被蒙古人拿下來,那麼,十字軍東征不能摧毀的阿拉伯文明,就基本上要被蒙古人摧毀了。

而這時候,馬穆魯克騎兵出現了。他們憑藉一戰打敗了蒙古軍,阻止了蒙古軍繼續西征埃及的腳步。 並由此重新收復了敘利亞地區,也就是阿尤布王朝擁有的那些地盤,重新建立了一個布爾吉王朝,統治埃及達300年之久。

馬穆魯克騎兵戰勝蒙古軍,並收復敘利亞全境,是有客觀原因的。



(蒙古軍)

其一,馬穆魯克騎兵戰勝的,並不是蒙古西征軍的主力部隊。當時,也就是1259年,由於蒙哥在南宋釣魚城戰死,忽必烈從南宋撤軍回國,和阿里不哥爭奪大汗之位,旭烈兀也跟著準備回國。雖然最後旭烈兀選擇支持忽必烈,沒有回蒙古,但其實他也在觀望,等待著機會。因此不敢輕易把兵力再投入到敘利亞的戰場上,和埃及作戰。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大戰,一打就是四年之久。打完之後已經是1264年8月,旭烈兀死於1265年2月。顯然他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和馬穆魯克騎兵作戰。

其二,怯的不花在艾因賈魯全軍覆滅以後,旭烈兀在這時候遇到了更強大的敵人。旭烈兀是信景教,但金帳汗國的可汗別兒哥則是伊斯蘭教徒,他非常生氣旭烈兀在阿拉伯地區的屠殺,而恰好在這個時候,馬穆魯克騎兵派人去和別兒哥聯合,於是,別兒哥於1262年提兵前來和旭烈兀大戰。這樣也在很大程度上牽制了旭烈兀的兵力,讓旭烈兀不敢放手與馬穆魯克騎兵一戰。

其三,由於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大戰,最後造成了整個蒙古帝國的大分裂,也就是說,蒙古實際上已經分成了元朝和四大汗國,旭烈兀沒有整個蒙古的支持,又和別兒哥曠日大戰,力量上也已經大打折扣,沒有足夠的力量和馬穆魯克騎兵抗衡。



(旭烈兀)

其四,旭烈兀在1265年去世以後,伊爾汗國由旭烈兀的兒子阿八哈繼位。不久,阿八哈去世,其弟弟繼位。接著阿八哈的弟弟和阿八哈的兒子就鬧了起來,國內陷入混亂,這樣,伊爾汗國再無力與馬穆魯克騎兵抗衡了。

當然了,這樣講客觀,並沒有否定馬穆魯克騎兵戰鬥力的意思。實際上,這支軍隊在當時是一支十分強悍的軍隊,他是由埃及的奴隸組成。奴隸們如果在戰鬥中立下戰功,可以脫掉奴隸的身份,甚至可以當上將軍等,因此其作戰非常勇敢。同時,馬穆魯克騎兵騎術以及武器裝備,絲毫不亞於蒙古人。後來這個奴隸集團取代了阿尤布王朝,統治埃及達300年,由此也可以看出,馬穆魯克騎兵是多麼強大。


張生全精彩歷史

回答問題前,首先要更正一下認知錯誤,馬木路克軍隊與蒙古軍隊第一次交手是在公元1260年,此時距1227年去逝的成吉思汗已有33年了,所以說此題目不妥,倒不如說馬木路克與蒙古汗國的戰爭比較適合。

先說一下戰爭的起因吧,與阿拉伯的馬木路克軍隊交戰的並不是整個蒙古帝國,而是四大汗國之一的伊爾汗國(也稱波斯汗國)。伊爾汗國是由蒙古大汗蒙哥任命的波斯總督蒙古人旭烈兀所建立的,旭烈兀是出色的軍事家,其一生多次擊敗中東的阿拉伯國家,他的汗國最西端拓展到地中海,到達大馬士革附近。在成功剷除馬贊達蘭的伊斯梅爾派(伊斯蘭的恐怖王朝,刺客王國的原型)後,旭烈兀將矛頭直指伊喇克的阿拔斯哈里發,1258年旭烈兀的軍隊攻陷了巴格達並俘虜了哈里發,在強迫哈里發說出王國寶藏儲藏地後,蒙古人用不流血的方式處死了哈里發。

馬贊達蘭的伊斯梅爾在當時可以說是阿拉伯各個國家的夢魘,其恐怖手段領所有穆斯林的蘇丹們都為之膽寒;而巴格達的阿拔斯哈里發更是伊斯蘭世界的精神領袖。伊爾汗國對這兩個王朝的征服,震驚了整個阿拉伯世界,在他們眼裡能征服這兩個王朝的蒙古人一定是魔鬼派來的軍隊,現在在他們看來能夠擊敗蒙古鐵騎拯救伊斯蘭的只剩下埃及的馬木路克軍隊了。


1259年旭烈兀起兵入侵敘利亞,其手下大將怯的不花率先鋒部隊攻佔了大馬士革。正當旭烈兀準備佔領敘利亞全境時,蒙古帝國的大汗蒙哥在中國四川駕崩,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展開了皇位爭奪戰,旭烈兀的伊爾汗國站在了忽必烈一別,而與他們接壤的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為成吉思汗長子朮赤所建立)卻支持阿里不哥上位,旭烈兀為防止欽察汗國在背後捅刀子,不得不暫緩對阿拉伯世界的進攻,轉而帶領主力部隊開赴高加索地區準備同欽察汗國開戰,只留下不到五千軍隊給怯的不花將軍,讓其守衛大馬士革。

而此時馬木路克蘇丹胡都思再也不能袖手旁觀了,因為他知道旭烈兀的下一站就是聖城耶路撒冷,如果不趁此良機出兵的話,等旭烈兀主力部隊回來,他的馬木路克騎兵究竟是不是蒙古人的對手還很難說。1260年胡都思率近二十萬大軍向孤立無援的怯的不花展開了進攻,本來蒙古人的同盟信仰基督教的法蘭克人在關鍵時刻竟然背叛了蒙古人,他們竟然與死對頭阿拉伯人站在了一起,並調轉矛頭攻擊他們認為的野蠻人~蒙古人。蒙古將軍怯的不花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人絲毫沒有懼怕,在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依然奮戰到底,他沒有退縮而是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用生命捍衛了其乃蠻先祖的尊嚴。

敘利亞的丟失使旭烈兀十分惱怒,雖然是寡不敵眾且有盟友臨陣背叛,但他仍認為輸給馬木路克軍隊是一個恥辱,因為在此之前旭烈兀率領的蒙古鐵騎還從來沒被阿拉伯人擊敗過。他一直想尋找機會與馬木路克決戰,但直到他去世也沒有等到這個雪恥的機會,因為在伊爾汗國北邊俄羅斯草原上的欽察汗國已與馬木路克結盟,並且派出主力部隊越過達爾班關口進攻伊爾汗國;同時在他的汗國東邊的察合臺汗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建立),也不斷派出小股部隊騷擾邊境,此時的旭烈兀面臨著腹背受敵的窘境,沒有辦法他只得暫時放棄對阿拉伯人的進攻,轉頭對付那些對他來講威脅更大的蒙古同胞的軍隊。

1265年旭烈兀去世。伴隨著他的死,在阿拉伯人眼中是魔鬼化身的蒙古鐵騎終於停止了在中東地區擴張的腳步。雖然旭烈兀的後代們一直想重現先祖的榮光,但是伊爾汗國的軍隊再也沒有踏上敘利亞國土半步。1335年,旭烈兀家族在內鬥中消耗殆盡,宣告了蒙古人在波斯統治的結束。


我愛一個字

馬穆魯克的騎兵是靠什麼打敗成吉思汗的?

首先糾正一下,馬穆魯克騎兵打敗的並不是成吉思汗。馬穆魯克與蒙古騎兵第一次交手是在1260年的阿音扎魯特之戰,蒙古軍隊全軍覆沒。要分析馬穆魯特騎兵取勝的原因,我們先回顧一下此戰的過程。

1253年7月,旭烈兀蒙古大軍開始西征,一路上摧城拔寨無堅不摧,1256年12月屠滅木剌夷國,1258年1月攻滅阿拔斯王朝,又又於1259年4月攻陷敘利亞阿尤布王朝;旭烈兀又進軍小亞細亞,並派一部過地中海攻打塞浦魯斯,逼和歐洲基督教世界和拜占庭帝國。

1259年旭烈兀重新將兵鋒對準了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並傲慢地要求他們投降。到此時,地球人彷彿已經沒有辦法奈何蒙古人了。

而自1250年2月篡奪了薩拉丁王朝之後,馬穆魯克這一軍事集團統治埃及已有接近10個年頭,馬穆魯克軍事集團空前強大,遭到挑釁的騎兵集團也在積極備戰。

而正當雙方磨刀霍霍準備大殺一通的時候,東方傳來一股神秘力量——蒙哥汗戰死了,作為順位繼承人的旭烈兀帶蒙古軍隊主力回中國爭奪汗位,由副將怯的不花率萬餘蒙古騎兵鎮守敘利亞。

重甲長兵的蒙古重騎

由於蒙古軍隊主力的撤走,使雙方的實力對比發生了反轉。此時馬穆魯克軍事集團還沒有達到最高峰的時刻,能夠動員的馬穆魯克騎兵也就大約1萬2千人左右,再加上其他的僕從軍,大約3到5萬人(此數字爭議較大,有認為12萬人的),而怯的不花的蒙古騎兵則只有兩個不滿員的萬人隊,外加部分亞美尼亞重騎兵以及敘利亞本地僕從軍,總兵力大約2萬人。

不著甲的蒙古輕騎兵弓箭手

1260年9月3日,兩軍在艾因賈魯特遭遇,蒙古軍隊率先發起了攻擊,而馬穆魯克派出小部隊進行誘敵,蒙古軍隊輕鬆上當並逐步誘入了馬穆魯克主力所設置的包圍圈。此時,蒙古軍敗亡的伏筆就此埋下,單就戰役態度來說:蒙古軍隊草率出戰,而馬穆魯克準備充分並做了詳細謀劃。馬穆魯克謹慎的選擇了決戰地點,並預先佔領了有利地勢,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極大的剋制了蒙古騎兵的遊射本領。

騎射中的蒙古輕騎弓箭手

戰鬥中,佔據了高地的馬穆魯克騎士充分發揮了他們“定點射擊”的技術優勢——馬穆魯克的騎射並不像蒙古人那樣在騎行中進行射擊,而是立馬不動,或者下馬進行定點射擊——加之馬穆魯克的弓比蒙古弓要長大一些,射程更遠,再結合居高臨下的地形優勢,蒙古騎兵的遊射優勢被大大壓制,習慣了向敵人傾瀉箭雨的蒙古騎士們不得不接受敵人箭雨的洗禮。

著甲的馬穆魯克武士

千萬不要認為蒙古騎兵只是靠騎射遊擊的戰術打天下的,第三次西征的蒙古軍隊已經有了相當數量的重騎兵,他們馬上格鬥搏殺的本領同樣不容小覷。雙方重騎兵的武器裝備並不相上下,兩個軍事集團都是非常善於學習的,無論是戰術還是裝備,只要能夠有效提高我方的戰鬥力,必須拿來我用。在怯的不花的組織與率領下,蒙古鐵騎向馬穆魯克的包圍圈發起了決死衝鋒,戰鬥十分的慘烈,雖然是蒙古騎兵的近身搏殺能力略遜於馬穆魯克精英騎士,但也僅僅是略遜而已,蒙古士兵的紀律性與堅韌的意志發揮得淋漓盡致,蒙古軍一度幾乎攻破了馬穆魯克的陣列。

重甲長兵的蒙古重騎

危機關頭,馬穆魯克也祭出了殺手鐧,主將古突茲高呼著“為了伊斯蘭!”脫掉頭盔帶頭衝入了蒙古軍隊的隊列中,被點燃了宗教熱情的馬穆魯克戰士如同得到安拉加持一般瘋狂反擊。

終於,宗教的激情扼殺了戰士的熱血。怯的不花陣亡于軍中,蒙古軍隊徹底崩潰。失去主將的蒙古騎兵迅速脫離戰鬥,企圖重整隊伍進行反擊,而被點燃了宗教熱情的馬穆魯克騎兵緊追不捨,直至將蒙古軍隊全部擊殺。蒙古鐵騎第一次在大規模野戰中被打到全軍覆沒。

馬穆魯克重騎兵精英

單就這一場戰役來看,馬穆魯克雖然佔據了兵力優勢,但蒙古軍隊也是慣用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行家,如果怯的不花足夠謹慎,未必沒有機會脫身。然而蒙古軍自首次西征以來的一路凱歌,除了播撒給敵人的恐懼以外,自己了滋生了驕傲輕敵的念頭。而馬穆魯克作為最後的伊斯蘭教獨立的守護力量,既有著背水一戰的悲壯,又有著復我河山的使命感,宗教感情,無疑是世界上最能夠激發人們戰鬥力的精神力量之一。

而具體到雙方的戰鬥力硬指標,其實沒差那麼多,馬穆魯克自然是弓殺騎戰雙一流的戰士,而蒙古鐵騎首先是天生的優秀射手,而西征途中也學習了西方民族的戰鬥經驗,並補充了自己的重騎兵力量,最多曾佔到部隊編制的四成,而蒙古重騎兵來源一是優先的蒙古騎士,二是收編的征服對象重騎兵,比如亞美尼亞重騎兵。蒙古人的重騎兵同樣是弓殺騎戰雙一流,而遊擊弓騎兵一般不執行突擊與剛正面的任務。因此兩支力量如果正面對上的話,勝負之數應該是五五之分,任何一方都很難篤定穩勝對方。

戰鬥中的馬穆魯克騎兵

在此一戰上,馬穆魯克鑽的最大空子就是蒙古軍隊的大意。

然而,在此之後,馬穆魯克王朝與旭烈兀建立的伊爾汗國又糾纏了半個世紀之久,直到14世紀初,雙方進行了多次交手,蒙古軍仍然是輸多勝少。這就不能再用輕敵大意來解釋了。

因為到此後,馬穆魯克也已經發展壯大,

其傑出的軍事制度已經開始顯現威力:自幼擇優錄取的制度挑選出了優秀的戰士種子,從小進行的專業軍事訓練又培養出了精英的騎兵戰士,而完全脫產的軍事制度又讓戰士始終保持高超的作戰水平。這,已經不是靠天賦與本能來戰鬥的蒙古騎兵所能比擬的。

馬穆魯克,是那個年代無可比擬的伊斯蘭衛士與無可置疑的“蒙古剋星”。


新茶老酒聊點兒歷史

《蒙古騎兵缺失重裝步兵的保護,就只能被馬穆魯克重裝騎兵屠殺。》

這次戰役是公元1260年,地點在敘利亞和埃及的結合部艾因賈魯。蒙古騎兵的數量兩萬人,另有僱傭軍五千人,史學界對此沒有爭議。爭議的焦點是馬穆魯克騎兵數量,一種說法是一萬兩千人;另一種說法,馬穆魯克的騎兵數量,是十二萬。至今為止,國際史學界,對馬穆魯克騎兵的數量,沒有做出最後定義。


而目前所見的唯一關於此戰埃及方人數的記載來自伊爾汗國方的史書瓦薩甫史(Wassaf)(Reuven Amitai-Preiss所見馬木留克方史料中無此記載),但這個數字是多少呢,一萬二千而已。

首先從波斯史籍瓦薩甫史中引用該數字的近代西洋學者是瑞典人多桑(D'Ohsson),其所著蒙古史(Histoire des Mongols)一書述此為“忽禿思俟諸將發效忠之誓後,即自山堡出發。其軍約一萬二千人,除埃及本國軍隊外,別有自西利亞來投之阿剌壁人與突厥蠻人。”(多桑蒙古史36年商務版下冊118頁)。


但是,1876-1888年間英人霍渥斯(Henry Hoyle Howorth)爵士所撰History of the Mongols一書中,卻有不同的看法,他所記載的馬穆魯克騎兵及埃及軍隊的數字是十二萬(第三卷第167頁),而霍渥斯此書影響頗廣,這種說法也被史學界廣泛接受,有贊同者也有反對者。

馬穆魯克的原意是“奴隸”,引申為“僱傭軍”的意思。受十字軍東征和薩拉丁的影響,馬穆魯克騎兵是由突厥人和阿拉伯人組成的重裝騎兵(鐵甲軍)。馬穆魯克騎兵的數量,冷清個人的看法傾向於一萬兩千人,因為埃及不是馬匹的出產地,埃及根本不可能擁有十二萬騎兵。馬穆魯克騎兵後面跟隨幾萬埃及步兵駱駝隊搞後勤,即便如此,埃及方面的總人數也不會超過五萬人。


要弄清兩萬蒙古騎兵為啥被一萬兩千馬穆魯克騎兵打敗,必須先弄清楚蒙古軍隊為什麼能夠席捲歐亞?一直以來,全世界都有一種概念:“蒙古騎兵天下無敵”,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冷清在頭條回答《蒙古騎兵是如何戰勝歐洲騎士的》問題時,已經解答過這個問題,蒙古人厲害的是四大法寶:“強弩(床弩)、火銃(火炮)、回回炮(大型拋石機)、鐵浮屠(鐵甲連環馬)”。

而製作這四樣法寶的技術,完全掌握在蒙古統治的漢人手裡。在蒙古軍隊中,幾十萬漢人組成的重裝步兵和工程技術部隊,他們負責冶鐵、伐木打造各種兵器,而床弩、火炮、回回炮等重裝備,只有漢人才會製造和使用。蒙古騎兵(輕騎兵)的作戰能力確是很強,但不是天下無敵,重裝鐵甲騎兵和堅固的城池,蒙古騎兵根本對付不了。


對付堅固城池必須要火炮和回回炮,對付重裝鐵甲騎兵,必須是床弩和火炮。而這些技術和裝備全掌握在漢人手裡,攻城和野戰都離不開漢人的重裝部隊。當蒙古軍隊和重裝鐵甲騎兵相遇時,只有床弩可以射穿鐵甲,火炮發射的震天雷(霹靂子母彈),把鐵甲騎兵打的七零八落,然後蒙古騎兵再衝鋒時,被重裝步兵打殘的重裝騎兵,自然不是蒙古騎兵和鐵浮屠的對手。

公元1251年,蒙哥繼位蒙古大漢,蒙哥之弟旭烈兀於1253年帥二十萬大軍西征,怯的不花為先鋒,大軍經霍城(在新疆),到達土庫曼斯坦,攻佔鐵門關(烏茲別克),擊敗木刺夷國。於1257年9月,進攻阿拔斯王朝,攻佔巴格達。此後旭烈兀繼續西進,戰勝巴爾蘇丹,1258年,擊敗敘利亞阿尤布王朝,攻佔大馬士革。


1259年8月,蒙哥大漢在合州(重慶)釣魚城,被南宋守軍一炮打傷後死亡,蒙古不可戰勝的“神話”,第一次被宋軍打破。這個消息傳到中東後,旭烈兀率領蒙古西征軍的主力,迴歸大漠和忽必烈爭奪“汗位”。當然蒙古軍隊中的重裝步兵,也大部分也被旭烈兀帶回中國,因為釣魚城攻不破和蒙哥戰死的原因,是蒙古軍隊的重裝備,相對於宋軍來說是有差距的。

1260年,守衛大馬士革的怯的不花,有蒙古騎兵(輕騎兵)兩萬人,僱傭軍五千。阿尤布王朝在埃及重新組織力量,並重金僱傭了馬穆魯克重裝騎兵。忽都思率領一萬兩千馬穆魯克騎兵,幾萬步兵駱駝隊為後援,從西奈出發進攻敘利亞。怯的不花率領兩萬蒙古騎兵和五千僱傭軍阻擊馬穆魯克,雙方在巴勒斯坦的艾因賈魯相遇,一場決定性大戰開始。

忽都思的一萬兩千重裝騎兵排成兩頭厚中間薄的隊形,蒙古兩萬輕騎兵居中,兩邊各兩千多重騎兵。雙方衝鋒對射的結果,蒙古輕騎兵就吃了大虧,而蒙古弓箭基本射不穿馬穆魯克騎兵重甲。雙方衝殺到一起的時候,蒙古的兩萬輕騎兵變成馬穆魯克重裝騎兵屠殺的對象。是役,蒙古兩萬騎兵被殲滅,大馬士革被攻佔。

蒙古主將怯的不花,永遠也不明白,蒙古騎兵“天下無敵”的真實原因,是漢人組成的重裝步兵和工程後勤部隊,是打敗重裝騎兵和攻城拔寨的關鍵。蒙古輕騎兵一旦缺少重裝步兵的保護,面對歐洲騎士和馬穆魯克重騎兵,他們是被屠殺的對象。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是決定戰爭勝利的關鍵的因素之一。

《蒙古史》普蘭諾、卡爾平尼。

《中國科學技術史》李約瑟。


冷清先生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馬穆魯克沒有打敗成吉思汗,打敗的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麾下大將怯的不花。

原因有很多。

第一,馬穆魯克的實力其實不亞於蒙古騎兵

馬穆魯克是埃及的職業僱傭軍、奴隸僱傭軍,他們的軍事素養是非常高的,不亞於歐洲的騎士。

騎士為什麼幹不過蒙古騎兵?主要是數量太少。如果騎士能夠有個幾萬人,蒙古騎兵也很難對付他們。

但馬穆魯克不一樣,他們的數量很多。此次對付蒙古騎兵區區5000人,馬穆魯克有1萬多人,還有強悍的阿拉伯盟軍1萬多人,總兵力2萬多人,有倍兵力有優勢。

就馬匹來說,阿拉伯馬強於蒙古馬。就武器裝備來說,馬穆魯克的武器裝備精良,甚至強於蒙古人。從訓練上來說,馬穆魯克是職業軍人,一生都在訓練,不像蒙古人半遊牧半軍事。

客觀來說,即便參戰的1萬多馬穆魯克騎兵的總戰鬥力,絕對不亞於5000蒙古騎兵,更別說馬穆魯克還有1萬多盟軍。

第二,蒙古人輕敵冒進。

怯的不花在西亞戰無不勝,一路順利的殺到敘利亞。因為之前從沒打過敗仗,怯的不花極度驕傲。他對馬穆魯克毫不瞭解,卻誤以為這些人和阿拉伯騎兵戰鬥力類似。

在艾因賈魯之戰中,怯的不花連對方實際兵力有多少都沒搞清,擅自率領部隊全線追擊,結果進入了馬穆魯克的伏擊圈。

馬穆魯克以2萬對5000,逐步佔據上風。

馬穆魯克的近戰能力是強於蒙古騎兵的,實際上蒙古騎兵最大的優勢是騎射。

但現在被敵人優勢部隊團團包圍,騎射已經難以發揮大的作用,只能採用近戰肉搏方式突圍。甚至,一些蒙古騎兵被敵人團團圍住,馬匹已經無法馳騁,被迫下馬作戰。

同時,蒙古騎兵真正厲害的應該是戰術優勢,也就是利用高機動性長距離奔襲穿插,拖垮敵人。

客觀來說,馬穆魯克這方面不如蒙古人,他們都是單人單馬,蒙古人則有好幾匹馬。

既然被合圍,蒙古人也就談不上機動性的優勢。

在被伏擊以後,蒙古騎兵就等於用自己的缺點去打敵人的優點,兵力又只有敵人四分之一,不敗就怪了。

怯的不花被殺後,蒙古大軍很快就崩潰。

第三,蒙古當時已經四分五裂。

如果蒙古還是一個統一國家,連續出動數萬規模的部隊,攻打一二年,馬穆魯克是絕對架不住的,肯定完蛋。

但此時蒙古帝國已經崩潰,成吉思汗早就死了,連蒙哥都死了。

蒙哥死後,蒙古帝國早就四分五裂,互相攻擊奪權。旭烈兀被迫帥兵返回波斯,準備爭奪權力。可以和馬穆魯克作戰的,只有留守部隊怯的不花的2萬人,其中只有5000蒙古人。

這點兵力,是不足以動搖埃及聯軍的。

第四,天氣和地形也是很重要的

蒙古騎兵不是天下無敵,在越洋攻打日本,叢林戰攻打緬甸,進入印度等等作戰,蒙古人都沒有勝利。

其實,蒙古騎兵的作戰受地形和天氣影響是很大的。一旦馬匹的優勢不能發揮,蒙古騎兵也不是刀槍不入的。

此次作戰是在沙漠,習慣蒙古高原零下40度嚴寒的蒙古人和蒙古馬,很難適應如此高溫的氣候。

相比,馬穆魯克和阿拉伯馬則是在故鄉作戰,戰鬥力還有加成。

總之,馬穆魯克的勝利不算稀奇,蒙古人的失敗也可以理解。

因為1萬多馬穆魯克騎兵的綜合實力本來就強於5000蒙古人。


薩沙

成吉思汗的鐵騎橫掃歐亞,是不爭的事實,戰爭初期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強駑之末的形成不是埃及的馬穆魯克的騎兵能敗的,原因簡單,主力回師固宋,固佔領地方,戰線飄長,宋朝漢人不斷擾元朝的根基所至,不能全力固中亞和歐亞板圖。


永恆之愛6

這個問題問的好,對於蒙古騎兵當時從無敗績、威名赫赫,歐洲軍隊在對陣時實際上從心理上已經輸了。。。。。。。。。。。。。。

而馬穆魯克奴隸兵的最大特點是由於消息閉塞,在被徵召作戰前。他們沒聽說過蒙古騎兵。。。。。。。。。。

所以演繹了一幕經典的無知者無畏的戰爭場面。


耀哥講故事

怎麼打敗的?人多勢眾,依靠大自然,依靠大宋唄!

我知道這麼說有人會覺得很費解,萬里之遙在地中海的戰爭與大宋有什麼聯繫,而且那時候大宋已然搖搖欲墜了,然而事實是不但有聯繫還十分重要。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大宋守衛四川釣魚城的軍民擊潰了蒙古軍隊無數次的進攻,直到大汗蒙哥戰死。

蒙哥戰死給第三次蒙古西征帶來了巨大影響,旭烈兀不得不率領大軍返回草原以支持忽必烈爭奪汗位,如果蒙哥不死,旭烈兀帶領的蒙古大軍不迴歸,十個埃及都掃平了。

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讓我們看看兩方軍隊的組成。

由於旭烈兀的迴歸,只給怯的不花留下了5000蒙古軍隊,雖然卻的不花也徵召了大約15000人,使總人數達到2萬,然而真正的精銳就是這5000人,其餘的人只是附庸,蒙古軍隊勝則跟進,如果敗了跑得比誰都快。

而忽都司蘇丹帶領的可是2萬馬穆魯克重型騎兵,全是精銳力量,他們雖然與蒙古騎兵相比尚有不足,然而絕不是那15000人的附庸軍可比的。

兩方在人數上似乎旗鼓相當,然而實際上馬穆魯克對蒙古是4比1,佔據絕對優勢,即便如此,蒙古軍隊遭到包圍,這隻兩萬多人的號稱中世紀最強騎兵之一的馬穆魯克重騎兵差一點抵擋不住蒙古騎兵的反撲,如果不是在緊急關頭,蘇丹忽都司親自帶隊上陣,很可能失敗的一方是他們,由此可見當時蒙古軍隊的力量是多麼強大。

第三大自然的恩賜

蒙古人是草原人,在平原地區更是如魚得水,然而換了個環境蒙古人馬上就不適應了,他們所依賴的速度以及蒙古馬的耐力被限制了,比如蒙哥之所以打不下釣魚臺,蒙古在越南的敗績,也都是因為環境的原因,而巴勒斯坦周圍的區域可是漫天黃沙,馬兒跑不起來。

有人說馬穆魯克騎兵也是乘著戰馬也同樣跑不起來,環境對兩方是平等的,然而還是不一樣,在第二次蒙古西征,拔都也曾對戰歐洲精銳騎兵,為什麼大獲全勝了?與蒙古馬有莫大關係,雖然沒有歐洲馬那般高大,然而耐力極強,經常發生十幾名歐洲精銳騎士追擊一名蒙古騎兵,然而最後的生還者就是那麼蒙古騎兵,他們利用蒙古馬的耐力與手中的角弓一點點地消耗敵人,(玩那個中世紀之戰2,就討厭這種弓騎兵。)如果在環境不佳之地,他們一旦被追上,那麼蒙古人再厲害,雙拳難敵四手,一個人也不是十幾個人的對手。

第四怯的不花的死心眼

怯的不花是景教(基督教的分支)教徒,然而他不但沒有與十字軍建立好良好的關係,反而與之交惡,失去了地方上的支持,不但如此在戰略上也有很大的失誤,被包圍了率領人馬突圍也就是了,重新組織力量反攻,然而他卻痴迷與成吉思汗的榮譽,拼死反擊,最後被殺身亡,蒙古軍隊沒了統帥,也就土崩瓦解了,說實話蒙古軍隊的確兇悍,但在將領方面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缺少像木華黎,速不臺,哲別,忽必來等久經沙場戰將。

總之,怯的不花所率領的蒙古軍敗給了馬穆魯克重騎兵,這是事實,然而怯的不花維護了蒙古的榮譽,而馬穆魯克勝的極為兇險,以數倍於敵的兵力戰勝對方,並沒有什麼好吹噓的,真正的惡戰還在東方進行著,那裡是蒙古的主力軍,由大汗親自帶領,不是怯的不花這隻孤軍可以相比的,在此不得不佩服四川人民,他們不但抵禦了蒙古的主力軍,還幹掉了對方的大汗,釣魚城之戰持續了36年,直到宋亡,釣魚城投降蒙元,雖然投降了但獲得了蒙古人的尊重,蒙古人破天荒地沒有遵從上一代大汗的遺言,並沒有屠殺釣魚臺的軍民。


我是煙雨醉逍遙,喜歡的點個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