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司馬懿的恩師,曹操為請他出山創造出一成語,卻被誤解至今

三國時,人才輩出,諸葛孔明更是其中翹楚,今天講的就是孔明的事。但此孔明卻不是諸葛亮,他是司馬懿的老師胡昭,胡孔明!

此人是司馬懿的恩師,曹操為請他出山創造出一成語,卻被誤解至今

胡昭是三國時期魏國的隱士,他學識淵博、智謀不凡,但 “養志不仕”,即不願當官出仕,就喜歡隱居。胡昭最初為了躲避戰亂,來到了冀州袁紹的地盤。袁紹聽聞後欣喜若狂,急忙請其出山。胡昭一心歸野山林,果斷拒絕了,並在袁紹走後,就趕緊搬回來了老家。

胡昭面對曹操如此志在必得之勢,不得不當面向曹操致謝,並向曹操表明了態度。胡昭敢對袁紹不辭而別,是因為看出來袁紹就玩花架子,且日後沒有大作為。而曹操卻即心誠,又手黑,他不得不給足曹操面子。

此人是司馬懿的恩師,曹操為請他出山創造出一成語,卻被誤解至今

曹操即得到了面子上的滿足,胡昭態度又堅決,於是也不再強逼,只是感慨到:“人各有志,出處異趣,勉卒雅尚,義不相屈”。

其實,這一句本是曹操在讚美胡昭的!後人在講到人各有志時,卻都會加一句不可強求,這樣就成了讚美曹操的話了。這不能不說,存在一種誤解。

司馬懿求學的時候,還發生了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司馬懿拜在胡昭門下時,深受胡昭的喜愛,胡昭其他的學生就嫉妒了,想要弄死司馬懿。最後,胡昭出面,急的老淚縱橫,終於勸下了一幫熱血的學生。

此人是司馬懿的恩師,曹操為請他出山創造出一成語,卻被誤解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雖然沒有請到胡昭出山,但是後來司馬懿卻為曹操出力不少,這也是一種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