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
司馬懿在三國演義中並不算一個很厲害的角色,但是他比其它英雄厲害的一點就是:忍。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曹睿派司馬懿與曹真一起伐蜀。司馬懿的軍事思想是針對蜀軍遠道而來糧草不足,而採取的堅守不出的大戰略。曾有段戲文說孔明送司馬懿女人衣服,諷刺司馬懿沒膽,但司馬懿不但不怒,反而穿上女人衣服自我陶醉,我覺得這個故事不靠譜,但也從側面說明司馬懿的忍辱負重的能力非常之深。
再後來曹睿也掛了,司馬懿和曹爽成了兩大權臣。但曹爽畢竟姓曹,勢力太大,找茬光想幹死司馬懿,一人獨大,這種形勢下,不得不低頭,60高齡的司馬懿又假裝小兒麻痺,天天在家養病裝孫子。這一裝就裝了十年,曹爽每天逍遙快活,早就忘了司馬懿這個老狐狸。在一個秋高氣爽的一天,曹爽又帶領全家老小出去打獵吃燒烤,司馬懿見機會來了,身披重鎧,手握長劍,一鼓作氣帶領紅衛兵把曹爽的黨羽一併剿滅。果然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十年的臥床不起多年不舉,就在今天碉堡了。
憑此一役,基本奠定了司馬家的光輝運勢,此後三國歸晉。
所以在人一生中,我們跟對方鬧矛盾的時候總是要喜歡讓別人先道歉認錯,很多人因此成為路人,從此分道揚鑣,只是因為當初太過於執拗,誰都不肯低頭。如果我們能夠學學司馬懿,那麼生活是否又有不同呢?
人人都是偽裝者,不裝就是傻大個
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裝傻,那麼何時裝傻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揭秘。公元231年,諸葛亮第4次北伐魏國,司馬懿知道諸葛亮孤軍深入,帶的軍糧也不多,就在險要地方築好營壘堅守不出。諸葛亮多次派人諷刺挖苦,司馬懿。司馬懿就是裝傻不出迎戰。在魏軍將領的一再請求出戰,司馬懿只好與諸葛亮一站,結果被蜀軍打的潰不成軍。
這也說明了司馬懿戰略的正確性。
在五丈原相持的一百多天的時間中,司馬懿和諸葛亮都在猜測對方的心理。有一回,諸葛亮派使者去魏營挑戰,司馬懿為了解諸葛亮的情況,就裝的傻傻的,跟和使者聊天,套取了諸葛亮胃口不好,吃的少,軍務繁忙的信息。司馬懿便對身邊的人說,估計蜀軍撐不了多久。不出司馬懿所料,諸葛亮由於過度操勞,病倒在軍營。
不急不躁,能夠隱忍看清楚形式是司馬懿的智慧。

不要和愚蠢硬碰硬,要學會向愚蠢低頭。
曹爽毫不顧忌同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要逼郭太后遷宮,以此來架空年幼的皇帝。
司馬昭忿忿不平地對父親說,曹爽實在太過分了,這是在凌辱司馬家,忍無可忍之時就無需再忍。
但司馬懿聽了兒子一番言論卻非常平靜,他問司馬昭:“這曹爽比諸葛亮如何?”
司馬昭回答道,“螻蟻爾。”
司馬懿於是進一步告訴兒子:“與愚蠢硬碰硬拼個頭破血流,豈不更愚蠢?人這一生,難免和愚蠢為伍,要學會向愚蠢低頭。”
司馬懿的這段話,又一次真理了,曹爽雖然通過小手段逼得郭太后移宮,欺主年少似乎能隻手遮天,但屢次作死的曹爽真的能笑到最後嗎?
司馬懿再次告訴我們,當遭遇一些愚蠢的挑釁和下作的手段時,沒必要睚眥必報,不要和愚蠢者為伍,因為多行不義者終將必自斃。

臣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
司馬懿一生最大的對手有二,年輕時輔佐曹丕時,最大的對手是楊修,然而在楊修因雞肋事件被曹操判死刑後,司馬懿卻主動請求曹操讓他見楊修。
曹操問他原因,司馬懿是這麼說的:“臣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
司馬懿誠懇的一席話,果然打動了曹操,也越發讓曹操從心底欣賞他。
秉承著這個為人處事原則,司馬懿對楊修、諸葛亮等對手們都充滿尊敬,甚至對害過他的人都不存恨意,在生死時刻總能得以和解。
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後,司馬懿來到他生前所在的蜀軍營帳,以水代酒敬孔明,眼中滿含熱淚,如果不是兒子提醒他身後是大魏的將士,司馬懿甚至要跪下去祭拜。
司馬懿誇讚孔明,“你一生清清白白,就像這水一般,雖然你我為敵六載,但我卻一直視你為知音,孔明,讓我尊你一聲,先生。”
而劇情發展到曹叡死後,曹叡的男寵辟邪被打入獄中,司馬懿是唯一一個去探望他的人,雖然辟邪總是為了曹叡給司馬懿找麻煩,但司馬懿仍然以大度之心,憐憫他對先帝的一片忠心,還為他帶了一件衣裳,為他保全了最終的尊嚴。
辟邪警示司馬懿,曹爽年少輕狂、驟登高位,只怕他下半生也要身陷囹圄,他卻回答說,“司馬懿,不會與他人爭鬥。”
謙恭內斂,不爭不搶,正是司馬懿在職場上的寫照。
司馬懿對對手和敵人的尊敬,讓我們看到他的胸襟和氣量。
在職場上,要學會向對手學習,尊重對手、感恩對手,因為正是他們的存在,才使自己更加強大,才能獲得更長足的進步。
敗而不傷,敗而不恥,先要學的是善敗。
在育兒上,司馬懿也頗有一番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與諸葛亮對陣失敗,被搶了隴上小麥後,魏軍眾將士都十分不滿,明明魏軍兵力是蜀軍數倍,居然還輸給了諸葛亮,連司馬懿的兩個兒子也坐不住了,一起去司馬懿帳內抱怨。
去了司馬懿的大帳後,卻只見司馬懿和管家侯吉居然優哉遊哉地打著五禽戲,兩個兒子頓時連連吐槽,司馬懿倒是非常淡然,問兒子:
“你們是來打仗的,還是來鬥氣的?那些一心想贏的人,就能贏到最後嗎?打仗,先要學的是善敗,敗而不恥,敗而不傷,才真的能笑到最後。”

司馬懿的一番話,立刻讓兩個兒子心領神會,明白了父親按兵不動的用意,父子三人甚至一起打起了五禽戲。
以“失敗學”教育兒子,和現代父母恨不得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做法截然不同。
誰都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卻很少有人能正確面對失敗,司馬懿就告訴我們,要對失敗多一些耐心,才能贏得最後的成功。
▽
司馬懿的種種金句,細細品來對當代人都有很大的借鑑意義,跟難得的是能夠學到不少人生奧秘。

-先贊後看,已成習慣。歡迎大家點贊,評論!
閱讀更多 聚情地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