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丨銅火鍋的故事

文/半潭

秋漸深,冷雨一場場落。呼朋引伴去吃涮羊肉,看到古意幽然的銅火鍋,忽憶起老家亦有一口,遂驅車數里,從灰塵厚重的高閣翻出,擦拭乾淨。

先生見我突然稀罕他家的銅火鍋,像自己受了尊重一般,非常開心,買來木炭,約好友三五,舉辦開鍋儀式。大家都說,現在很少吃炭鍋,都改用電火鍋了,省事,但吃炭火鍋的感覺還是妙:羊肉嫩,情致好,懷舊,吃的是文化。

先生說,可不是文化嘛,這口鍋,打我記事時都在,從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總之比我們都老。有人質疑,以前人都吃不飽,你祖上怎麼會有銅火鍋?先生辯道,我祖上中過舉,民族資產階級萌芽時,開過最早的煤礦,祖上傳下來的,有宣德爐,瓷罐,太師椅,老玉,古籍……怎麼就不可能有一口小小的銅火鍋?

既然如此,有人問,你現在還用宣德爐焚香嗎?用瓷罐醃菜嗎?老玉還戴嗎?

當然不用。

那你又怎麼捨得用這銅火鍋呢!這不也是古董了嗎?

啊,古董!所有人都驚叫——我們在用古董吃飯?這也太奢侈了吧!

然後,大家開始七嘴八舌推測這口火鍋的價格,如果是明代的,該有多少萬;清代,多少萬;民國……最後有人說,你乾脆上一次鑑寶節目吧!

聚會結束後,銅火鍋就被小心翼翼地收起來,只閒時從櫃子裡翻出欣賞,它的表面,有一層淡淡的綠,如歲月茸茸的毛。它的雙耳,細緻精巧。輕叩,有玲瓏的雅音。

一次,一個剛剛迷上收藏的朋友來我家,我拿出這口銅火鍋給他看。他翻來翻去看了半天,說,這下面怎麼會有一個商標?由此推斷,這是現代仿品,朋友很肯定地說。

消息使人沮喪。先生把銅火鍋胡亂扔在灶臺上,故作釋然道,不過,用這隻鍋煮的肉,還是很嫩很嫩的。

過了幾天,家裡來了客人,我們又搬出銅火鍋招待。來客不是別人,是先生滯留遠方多年的弟弟。他看見這口銅火鍋,立馬激動地叫起來,說這口鍋還在呀。

先生說,原以為這口鍋是咱家祖傳的,沒想到是仿品,唉!

他弟問,你憑什麼說這是仿品?

先生說,這鍋底有個標籤。

他弟看了標籤,立馬大笑起來,這是我小時候貼的。這個標籤的來歷是這樣的,有一次,咱大爺家來了兩桌客人,中午打算吃火鍋。他家只有一口跟咱家一模一樣的鍋,想借咱家的一用,我怕將來拿錯鍋,就在鍋底胡亂粘了個金色標籤。

這麼說,這口鍋,不是仿品?先生睜大了眼。

當然不是嘍!弟弟斬釘截鐵地說。

先生突然生起氣來,忿忿道,早就應該想到,某某剛喜歡收藏,一定道行不深,而我呢,竟然輕信他!

銅火鍋的地位,像溫度計掉進熱水裡,又“嗖”地一下升起來,重新被拭弄乾淨,收藏入櫃。

但銅火鍋的故事並沒有完。在一次偶然的家庭聚會上,先生的大姐,憶起自己剛參加工作時的情景,無限感慨。她說,當時家裡窮,參加工作了,宿舍離單位遠,為了給她買一輛自行車,父親把那口祖傳的銅火鍋賣了……

什麼?先生打斷了姐姐的話。 那我家那口銅火鍋是哪來的?先生問。

那口啊,姐姐笑起來,父親後來越想越難過,覺得賣祖物不吉利,又籌錢買了一個新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