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告訴我,超過35歲的簡歷不用看,我哭著過濾掉了1000份簡歷

“要找到性價比高的人。”老闆說。

那個月我哭著篩選了1000份簡歷,既要有能力年齡還不能超過35歲,我的績效要怎麼達標,仔細想想35歲也不算年紀大,35歲的簡歷不用看了,那33歲我豈不是很快就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了。

晚上快九點,我走出北京朝陽門的辦公樓,琢磨怎麼撿到又便宜又能幹活的人,就像當時念化學專業,每天琢磨怎麼把瓶子刷乾淨。

如果瓶子刷不乾淨,做實驗可能會爆炸。有個老師就毀容了,因為瓶子沒刷好,那個臉啊,我現在都記得,整個毀掉了,全是疤。

老闆告訴我,超過35歲的簡歷不用看,我哭著過濾掉了1000份簡歷

1

公司這麼 才能找到又便宜又能幹活的人

靠碰運氣

運氣能賺一年,第二年很多人意識到自己價格漲了,就跟公司說goodbye了。

這跟結婚不一樣。

我老公撿到我,就賺了一輩子,我會掙錢、會生娃、肯吃苦、還不說goodbye。

現在互聯網技術的人才供給端並不缺,缺的是對業務很瞭解的技術。

對公司業務是熟悉的,對行業是瞭解的,又對技術有追求、願意去深究的,這樣的人很少。

資歷少,項目經驗足,有解決方案,也是很搶手的。

代碼的質量是一個人技術能力很直接的體現,有些人兩行代碼能把所有的功能實現,有些人可能需要七八行,那兩行完成的bug肯定比七八行完成的bug要少。

還有,年齡不會是大問題,但一定會是一個問題。

另一個做HR的朋友跟我說,她推薦一個各方面都非常合適的候選人給企業,企業看了之後拒絕了,只有一個原因,年紀太大了……

候選人82年男士本科,剛剛36歲。

這個職位也是屬於中層管理者了,然後她思考了半天,36歲就年紀大了嗎?

我這家做生鮮電商的公司,技術部有30個人,30歲以上的只有3個,其他都很小的,工作沒幾年。

35歲真的是一個瓶頸。

除非是之前沉澱得超級好,有各種大公司背景,走過的路多,知道哪裡是坑,告訴公司怎麼避免栽坑,拿經驗活下去。

老闆告訴我,超過35歲的簡歷不用看,我哭著過濾掉了1000份簡歷

2

老闆告訴我

超過35歲的簡歷不用看了

很多公司,對85前的人都瞧不起了,說85前還沒有拿到總監的話,就覺得這個人沒什麼可看的。

原來,真正的麻煩不止是房價,還有35歲以後能幹嘛,如果35歲還沒有混到中高層管理崗位的話。

我老公今年33週歲了。

比起互聯網技術,他這種管生產流程和工藝的技術男,跳槽更難,他已經在這個領域最大的公司了(工資沒我高),往哪跳啊。

升職也很難,上面的人不走,他就上不去。

全廠幾千個人,爬到廠長位置的畢竟只有1個人,哪有那麼好爬啊。

知乎上有個女生髮帖問,自己35歲了,在某大型銀行做了10年軟件測試,金融專業的她後悔入了軟件行業,最終發現自己再努力都愛不上計算機,技術知識可以靠死背下來但是非常痛苦終於崩潰。

前年下定決心辭職出國唸了金融碩士。

她今年畢業回國找工作,才發現投簡歷根本沒有人搭理,國內銀行基本只招應屆畢業生,35歲以上幾乎只招行長。

破罐破摔,打算先從實習做起。

但是,有工作經驗的不符合實習生條件,不要。業內人士跟她透了個底,你這個年齡根本沒有人要……

35歲,突然感覺身邊的世界不太友善了。

信息好像爆炸了,滿社會都是什麼王思聰啊移動互聯網啊投資啊之類的。

都說35歲現象,看來還真的是!

一個人到了35歲左右還是在轉行和徘徊狀態真的很可怕,不知道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是的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工作好幾年還是個小職員髮量少了、肚子越吃越大了、皮膚越來越差了,但是工資還是跟剛進公司的時候一樣,你難道就沒有想過為什麼?看著自己的同事升職的升職了,加薪的加薪了,而自己卻還是個普通員工真是不甘心啊,相信很多人都不甘心一直做個小職員,一直在努力想怎麼才能升職加薪但卻很迷茫沒有目標不知道從何做起,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只要你能力強了升職加薪是分分鐘的事,所以說還是努力學習吧。

老闆告訴我,超過35歲的簡歷不用看,我哭著過濾掉了1000份簡歷

職場人充電提升能力最好的方式那就是學習MBA,現在的老闆提拔新人除了看能力外還會看你有沒有學過MBA,所以如果你想晉升還是好好學習一下MBA,在職MBA是大多數職場人的選擇,這樣可以邊工作邊學習工作學習兩不誤,所以在職MBA是職場人的首選,說到在職MBA一定要來亞洲城市大學,在這裡你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而且還還可以獲得無限人脈資源,在職MBA,學制2年,每個月你只需要留出一個週末的時間來上課即可。

@在職MBA滑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