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對當前A股市場的交易邏輯

“貿易戰”:特朗普的“大禮包”及A股的交易邏輯

在我們過去一系列的文章中,就其“變”與“不變”的特徵,我們提出了18年投資的“十六字方針”,叫做“大體則無,具體而有,存量博弈,主題推動”。對於這個方針,我們過去的一系列文章,都有比較詳細的解釋,現在大略的再做一次說明。

回觀A股“股災”之後,其邏輯主線全在“不變”與“變”之間。就其“不變”而言,增量資金匱乏、流動性不足是其不變的特點,所謂“存量博弈”尤其鮮明的表現為這一點的。就其“變”的一面,我們觀察到A股生態的悄然變化,例如嚴監管之下對以“價格操縱”為主要手段的各種“惡炒”的嚴打,迫使各路操盤機構改變其炒作的邏輯、隱蔽其炒作的手法。因其“不變”與“變”的條件,就催生了A股所獨有的交易邏輯:從流動性的角度,今年就是“嚴緊防”疊加美聯儲加息、縮表這樣一個局面,資本市場在流動性方面仍將是“緊平衡”的狀態,奢望成規模的增量資金入場是不現實的,至少眼下我們並未觀察到有“寬鬆”的跡象發生。就此而論,“存量博弈”恐將延續。從風格的角度,我們傾向於2018年是個“主題推動”的局面,本質還是風格的輪轉與修復。本著“結構化”的思維以及“陰陽互根”的思想去看待股市,從上證指數的角度去看,那就是“大體則無”,大保險、大銀行等權重藍籌股,在社會資金整體收緊的狀況下,它的作用是股指穩定器、救市工具,未必就是超額收益的來源。但從中小板、創業板的角度,這兩個小指數與上證指數並不是一個節奏,恐怕2018年的市場機會大體在這兩個指數所覆蓋的群體中產生,這就是“具體而有”了。

從策略上講,在過去的文章中我們一直看好科技成長股的交易性機會。但科技成長股的機會,由於監管的制約、流動性的制約,仍然是防守反擊的機會。跌得多、跌的透,“防守反擊”的機會就來了。所以,2018年,“存量博弈、主題推動”的交易性機會,關鍵在於交易者對“贏家—輸家效應”的應變能力,對“防反”和“潛伏”策略的執行力。

關於科技成長股的交易邏輯,我們在過去的一系列文章中多有論述,在《開啟美麗新藍籌》這篇文章中,我們開篇就說,從政策的層面講,股市就是政府為實現其政策目標的手段和工具。股市的歷史就是一部政治經濟學的歷史,政治—經濟、經濟—政治的循環體現的如此鮮明,尤其當經濟現象上升為政治問題,那它就不再是單純的經濟行為。在當時,我們看好以科技成長股為引領的“美麗新藍籌”,還是作為重化工經濟的對沖,或者說資本市場,或者股市,它的政治任務,是服務什麼樣的實體經濟的問題,是服務重化工的實體經濟?還是服務以科技成長為代表的新經濟?它當然服務、培育科技新經濟,服務、培育高端製造,服務、培育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為達此目的,它必然要為環保友好型的新經濟樹立一個標杆,開啟“美麗新藍籌”,來引導產業升級方向、經濟轉型方向,重塑經濟業態,重塑產業格局,比如智能製造、5g,物聯網、生物科技等等,這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不過在當時,我們從“大膽猜測,小心求證”的謹慎態度出發,在未得到更多的證據之前,加之科技成長股整體上處於價格虛高,我們對科技成長為主導的“美麗新藍籌”是有疑慮的,本著“尊重市場,眼見為實”的原則,在沒有更多的證據出現之前,不能以“臆測”“想象”去做盤,這是盤手的一個基本素質。所以,有這樣那樣的焦慮、困惑、遊移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們千算萬算,怎麼也沒有算到特朗普“送禮”來了,特朗普的“貿易戰”送來了一份豐厚的大禮包。這話怎麼講?咱們來分析一下特朗普的禮單上都是些什麼東東。

附圖:中美貿易戰清單

中美貿易戰對當前A股市場的交易邏輯

我們分析特朗普貿易戰的清單,它所涉及的領域,出乎我們意料,但確實有趣。作為本人來講,我看到這份清單,相當的驚訝、驚奇、驚喜。

翻翻這份清單,高性能醫療器械、生物醫藥、新材料、工業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高鐵裝備、航空航天,等等,這哪裡是貿易戰清單,這分明是對“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精準打擊,而特朗普精準打擊的東東,恰恰是高層們殫精竭慮、極力支持的領域。這哪裡是貿易戰,這分明是未來20年、30年的國運之戰!未來世界領導權之戰!從這份清單中,深入的解析事件本身,決不是貿易摩擦這麼簡單,決不是迫使中國進一步“門戶開放”或者為中期選舉積累人氣這麼簡單,中國的國運取決於高科技,美國的國運取決於高科技,這是一場誰都輸不起的戰爭!誰要說特朗普是短見的商人,那分明是他自己的短見和誤判。

“中國製造2025”所覆蓋的領域,國內在這些領域“躍遷性”的進步,如果不加以精準打擊,日後必然對美國的科技、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構成實質性威脅,美國之所以選擇在“中國製造2025”所覆蓋的領域下手、下重手、下殺手,這是美國戰略思維的高度體現;中國之所以集舉國之人力物力,集舉國之資本智力,頂層設計,全社會參與,鼎力推進“中國製造2025”,這是中國戰略思維的高度體現。“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是大國經濟、全球領導權的戰略支點、戰略高地,是中美兩國誰都輸不起的戰爭。

以特朗普為代表的美國精英非常清楚,高科技、高端製造,事關國運,絕不會與中國分享。反過來講,中國要想重返世界巔峰,重新掌控全球話語權,必須要走科技創新之路,必須要走製造立國之路,才能實現從並跑到領跑的超越。實際上,諸如芯片半導體、航空航天、原研藥、高端醫療設備等等,與美國的差距仍很大,中國必須要在這些重點領域突圍,突圍才有出路。

對於“中國製造2025”所覆蓋的方向、領域,美國打擊的越厲害,中國的反彈就越強烈,扶持力度就越強大。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國經濟發展到這個階段,奪取科技制高點,為未來全球領導權打牢物質基礎,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我國高科技行業朝氣蓬勃、快速發展,諸如信息設備、高鐵、5G、大飛機等等,反過來看,特朗普的清單,恰恰是一份最好的褒獎。

中長期的投資邏輯,特朗普的清單,對中國的科技股,尤其是對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科技藍籌股,有不小的壓力,甚至其股價會有大幅度的回落。但這種打擊和回落,恰恰是交易者的大機遇。巴菲特說:當天上“下金雨”的時候,應該用大桶接,而不是用頂針。聯繫此前巴菲特一改舊作風,染指新科技,競購雅虎,入股蘋果,等等,相信科技股的春天,會在“貿易戰”的塵埃落地之後,迅速到來。

短期的交易邏輯,交易性的機會,大概率在中國的“貿易反擊清單”中。

3月24日,前財長樓繼偉談到中美貿易戰, 就中國的回擊措施,樓繼偉說,“如果要我來打,我肯定先打大豆,然後打汽車,然後打飛機。”,樓繼偉點出了美國的痛點。美國最有出口優勢的行業是農業、能源和高新技術。高新技術本來就是封鎖、管制的重點領域,我國降低對美貿易順差時,也只有大豆、牛肉和天然氣等做為對沖。國內市場佔美國出口大豆的62%、出口棉花的14%、出口汽車的17%、集成電路的15%,以及波音飛機的25%,中國對美“貿易戰”的反擊能力,主要體現在這些領域。集成電路這一塊不能打、不敢打,那麼大豆、汽車就是首當其衝的領域。尤其是大豆,有南美大豆可替代,中國打起來沒有顧慮。這一點,美國國內看的也很明白,打擊大豆、棉花、生豬、高粱等農產品,就等於精準打擊了特朗普的“票倉”。

對於做盤人來講,一眼看穿、看透的金融意識,或者透過紛繁蕪雜的經濟現象而直抵本質,是對做盤者素質的必然要求。所以,對於特朗普“貿易戰”,揭開現象看本質,其實就是大國未來科技領導權之爭。聯繫到中美兩國管理層對上市科技公司的爭奪,聯繫到早前證監會對“科技獨角獸”、對互聯網公司迴歸上市的鮮明態度,這個事情就一目瞭然。既然是“貿易戰”,既然有“奉陪到底”的決心,那麼,對於中國來講,首要的一條是穩定內部、穩住陣腳,內部不能亂、不敢亂,這樣以來,我個人以為,就股市來講,暫時承壓是一定的,但也不至於房倒屋塌、稀里嘩啦,畢竟有護盤的力量在,有維穩的意志在。設若資本市場一塌糊塗,“貿易戰”不用打,自己就敗下陣來了。

我們研判市場,看空或看多,不是為著證明我們自己有多麼強大的預測能力,實際上預測是很不靠譜的事。交易是對當下的快速反應,預測反倒是個拖累。但分析與預判仍是完全必要的,這與“預測”是兩碼事、不是一碼事。歸根結底,我們研判市場、剖析事件的真正目的,是為制定符合市場實際的操作策略而服務,顯然就不能以輕描淡寫的態度對待了。

所以,就當下來講,高波動率的工具,例如豆粕期權、股指期權以及期貨中的農產品,反倒是很好的交易性品種,前提是要有預案,要有保盈止損的執行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