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放鬆金融監管,有人嗅到了十年前危機的味道

美國放鬆金融監管,有人嗅到了十年前危機的味道

本週二(5月22日)美股盤後,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金融危機後最大的一次金融監管改革提議,以258-159票批准了改革2010年《多德-弗蘭克法案》的議案,並交由總統特朗普簽署入法。

《多德-弗蘭克法案》是2010年由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生效的金融改革法案。該法案被認為是1930年“大蕭條”以來最全面、最嚴厲的金融改革法案,開啟了美國金融強監管的新時代,而這一時代,在本月即將被終結。

有分析人士認為,本次改革《多德-弗蘭克法案》將為美國中小型銀行減輕監管壓力。美國在2010年頒佈該法案後,曾利用其在國際金融組織中的主導權及其在G8、G20等多邊機制中的領導力,極力敦促國際監管標準與其同步提高。而此次美國金融監管改革,也將不可避免地波及國際金融市場。

特朗普給華爾街送福利

很多人心中,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慘狀,至今歷歷在目。而就在十年後的5月22日,美國眾議院通過批准了改革《多德-弗蘭克法案》的議案。如果這份議案能最終獲得特朗普簽署,將標誌著對2010年通過的《多德-弗蘭克法案》的首次重大改寫。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在民主黨人的主導下,美國國會通過了長達2300多頁的《多德-弗蘭克法案》,這項號稱史上最全面的金融監管改革法案,旨在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有效控制系統性風險,保護納稅人和消費者權益,維護金融穩定,防止金融危機再次發生。

但自特朗普上臺以來,其團隊就多次承諾廢除《多德-弗蘭克法案》。特朗普廢除該法案的態度代表了共和黨的主流看法,認為其並沒有對美國產生預期的效果,並導致經濟增長停滯不前,大銀行規模不斷擴張,中小銀行經營困難,納稅人沒有擺脫“大而不倒”的困境。

據瞭解,新議案是由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邁克•克拉波提出,希望免除中小規模銀行所面臨的部分最嚴苛的監管要求,上調系統性重要性銀行認定的資金標準,並縮小“沃爾克規則”適用範圍。

新法案規定,資產在100億美元以下的小銀行與信用合作社,如果槓桿率為8%-10%可以放鬆監管,豁免於“沃爾克法則”,可以進行自營交易。此前需要參加美聯儲年度壓力測試並提交“生前遺囑”的銀行,資產規模門檻從500億美元的提升至2500億美元,這使需要加強監管的銀行數量減少到12個,也意味著將有更多的中型銀行“重獲自由”。

改革還放鬆了對大部分銀行上報抵押貸款數據的要求,會額外增加對學生貸款借貸者的安全保障,並要求信用評分公司提供免費的信用監測報告。但在《多德-弗蘭克法案》中,政府可以緊急接管瀕臨崩潰的金融機構,並限制衍生品和銀行交易等防止下一次金融危機產生的條款依舊有效。

打開“潘多拉魔盒”?

由於投資者寄望該議案本週內可能獲批,美國市場金融股在22日的美股交易中,逆市上揚,標普金融股指數漲幅達到0.59%。而美國富達投資集團的分項數據顯示,當天銀行板塊以1.04%和消費金融板塊的0.58%領漲。

“這也意味著,美股的盛宴或許尚未終結,”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牛播坤認為,特朗普啟動對金融危機後實施的監管體系進行刪減的程序,意味著美國將從“松貨幣、緊監管”的流動性緊平衡過度到“緊貨幣,松監管”流動性組合下,放鬆的金融監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沖加息的緊縮效應,流動性環境依舊有可能偏寬鬆。

財經金融評論家餘豐慧對時代財經表示,這次銀行業監管大幅度鬆綁最終目的很明確,對美國5000多家中小型社區銀行以及自營交易受限的大型銀行都將形成利好,進而激活中小企業的發展。

然而,相關批評人士表示,雖然美國金融市場短期將迎來大利好,但是這可能意味著魯莽行為的迴歸,又使美國回到10年前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的狀況。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的背景下,美國此時放鬆監管,更大的可能是給新興經濟體帶來更大的資金外流壓力,而美國面臨的是熱錢加速流入的前景。

美國股市被稱之為世界最大泡沫之一,從估值角度看,美股市盈率已超過2007年金融危機之前,為歷史第三高位,僅次於2000年互聯網泡沫和1929年大衰退之前。並且,美國近期的通脹壓力持續上升,失業率下降到4%以下以及房價連續73個月上漲,都是經濟過熱的明顯特徵。

“美國經濟過熱風險可能驅動美聯儲加息進程加速,或加大新興市場壓力,”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少君認為,若美聯儲加息進程進一步加速、美國國債收益率與美元維持強勢,新興市場與美國利差收窄、匯率貶值壓力可能加大,而市場避險情緒升溫也會加速美元迴流,新興市場將會進一步承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