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郭沫若等史學家困惑的“犬丘”之謎,準確描繪秦早期文明蹤跡

犬丘是先秦時期的地名稱謂,見諸史籍的犬丘至少有四個,分別是東方的宋國犬丘(今山東曹縣)、衛國犬丘(今河南永城)和西方的關隴地區的犬丘(今陝西興平市)、西犬丘(甘肅禮縣)。段連勤先生曾在《關於夷族的西遷和秦嬴的起源地、族屬問題》一文中作過精闢論述:“地名有丘字,是我國東方夷人居住區所特有的……關中的兩犬丘,顯然不是本地人的居址,而是畎夷遷入關中時從東方帶來的(歷史地理稱之為地名遷移)。由山東曹縣、河南永城的犬丘,到陝西興平、甘肅的犬丘,這正是畎夷從東方移至西方所走過的足跡。”

破解郭沫若等史學家困惑的“犬丘”之謎,準確描繪秦早期文明蹤跡

竊以為畎夷之丘,類似殷商之亳、楚國之郢。殷商之亳,有首都、大都之義。《尚書·立政》有“三亳”,晉人皇甫謐認為系三地:蒙為北亳,谷熟為南亳,偃師為西亳。據《括地誌》,亳即南亳,在 宋州(今河南商丘)谷熟縣(今 商丘市 虞城縣)西南三十五里,為商湯建立的商朝都城亳(今河南商丘);景亳(即北亳)在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今商丘市北部 梁園區一帶),為湯所盟地;西亳在河南偃師(今河南洛陽偃師西)。因此,學者多主張商湯先居南亳(今河南商丘一帶),後代遷西亳(今河南洛陽一帶),但也有專主北亳(今河南商丘一帶)說的。楚國之郢,亦是都城之義。戰國後期,楚國為避秦國攻擊,於頃襄王時由江陵遷都於陳,考烈王時又由陳遷都於壽春。地名都作“郢”,但已變了三個地方,以鄢郢、陳郢、郢都,以示區別。

《史記·秦本紀》中五次提及犬丘,一次提及西犬丘。犬丘與西犬丘是否是同一地點,王國維、郭沫若、錢穆等史學大家聚訟紛紜。弄清犬丘與西犬丘的關係,對於正確瞭解嬴秦族早期文明蹤跡大有裨益。根據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深入分析與此相關的歷史資料、出土文物,可以確定犬丘與西犬丘並非為同一地點。犬丘是在陝西關中豐水流域,為今陝西興平市,而西犬丘則是在甘肅隴東南西漢水流域,為今甘肅禮縣。

嬴秦早期在西域有三處重要的居址:犬丘(陝西興平)、西犬丘(甘肅禮縣)、秦邑(甘肅張家川),以線條勾勒,三者構成一個三角形,西犬丘距秦邑約150公里,犬丘距秦邑約400公里。

破解郭沫若等史學家困惑的“犬丘”之謎,準確描繪秦早期文明蹤跡

嬴秦族大規模西遷主要有兩次:一次是夏末商初,伴隨著商夷聯軍西征主動進發到晉陝一帶;一次是商末周初,在周公旦東征後被動遷徙到關隴一帶。秦夷與商夷同屬東夷集團,皆以玄鳥為圖騰,且陵墓形制、墓葬殉人、殉狗、使用腰坑等都有東夷文化色彩,應原為同一部落或為同一部落聯盟,由於政治和文化上的同源,兩者為近族,關係比較親密,故在夏末(公元前17世紀),秦人去夏歸商,發揮自己善駕馭的特長,助殷滅夏立有戰功。夏以後,秦人的祖先始終為殷奴隸主忠心效勞,因“遂世有功,以佐殷國”,《史記》記載“嬴姓多顯,遂為諸侯”,秦不少首領被殷商奴隸主提拔重用,成為殷商的大臣。

《史記●秦本紀》記載:大業娶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大費以“姚姓之玉女”為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二曰若木,實費氏。其玄孫曰費昌。大廉玄孫曰孟戲、中衍。其玄孫曰中潏……生蜚廉。蜚廉生惡來。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中潏之子蜚廉、蜚廉之子惡來都是效忠殷王朝的有名人物,古籍記載了他們助紂為虐的事,如《荀子●成相》:“世之災,妒賢能,蜚廉之政任惡來。”《呂氏春秋●當染》:“殷紂染於崇侯、惡來。”

公元前11世紀,周崛起於西方,一舉滅殷,秦人成為周人的奴隸。當殷商被周人滅亡之際,嬴秦的首領也同殷紂王一起被殺。《史記●秦本紀》曰:“周武王之伐紂,並殺惡來。”惡來之父也為殷人殉葬,史記說:“是時蜚廉為紂石北方,還,無所報,為壇霍太山而報,得石棺,銘曰:帝令處父不與殷亂,賜爾石棺以華氏。死,遂葬於霍太山。”

周初,武王死後,成王即位,商紂的兒子武庚發動大規模叛亂,被周公旦平定,參與叛亂的秦人先祖被遷往各地。一部分遷往黃淮流域,這些嬴姓氏族後來在那裡建立了一些小國,到春秋時有的還存在。一部分則被遷往西方,原來在殷商西陲的一部分秦人祖先,因西周佔據了殷人統治區,已被趕向更遠的西周邊陲。這時又有被從東方遷來的部分嬴姓氏族,兩部分加起來,就成為最大一支嬴姓氏族。他們被西周統治者趕向遙遠荒涼的黃土高原。

破解郭沫若等史學家困惑的“犬丘”之謎,準確描繪秦早期文明蹤跡

西向秦人先祖與戎狄雜居,受周王室和中原諸侯的歧視甚至敵視,政治地位極低,直到周穆王時期才有所改善。《史記·秦本紀》中便有“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繆王以趙城封造父”的記載。

根據《史記》記載,至少從秦人先祖大駱開始,犬丘便成為大駱一支的根據地,非子作為大駱的庶子,起初也生活在犬丘,後來周孝王聽說非子“好馬及畜,善養息之”,便召非子在汧渭之間主持馬政,因為成效顯著,受到周孝王賞識,遂被周孝王封於秦邑為附庸,並獲賜嬴姓,“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此時秦族成員至少已經在西方戎狄區域生活了二百多年。從此,非子一支秦人居於秦,而作為大駱嫡系子孫的成一支則長期居於犬丘。

非子在汧渭之間養馬,有其生活居址,即汧渭之會,即渭水與汧水匯合的銳角處且與渭水、汧水都不太遠。非子及其後嗣獲封秦邑後當有三事值得注意:一是繼續主持馬政,在汧渭之間養馬。二是選擇西犬丘作為與秦邑並用的生活居址。據考古發現與研究,西犬丘即甘肅禮縣及其附近地區在地質時代一度屬於熱帶或亞熱帶氣候類型,這裡地處西漢水流域,山間谷地開闊,自然條件優越,並且有較為豐富的鹽業資源,非常適於人類生活與大規模的馬匹養殖。這一定是秦人卜居的重要原因。三是為周王室抗擊戎狄。

《史記·秦本紀》載:“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秦仲立三年,周厲王無道,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滅犬丘大駱之族。”犬丘大駱之族被西戎滅掉,秦人力量只剩下非子一支。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為大夫(在位23年),秦為捍衛周王室同西戎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公元前825年,秦仲奉周宣王之命討伐西戎,但出師不利,最後自己也在公元前822年的伐戎中喪命。秦仲死後,周宣王又召秦仲的兒子莊公昆弟五人領兵七千同西戎作戰。這一次取得很大勝利,奪回了被西戎佔領的犬丘。犬丘曾是周孝王時秦人的居住地。周宣王封秦莊公為西垂大夫,地位略高於附庸,並將原大駱地犬丘一併封給莊公,秦在周王室衰落中開始強大。

破解郭沫若等史學家困惑的“犬丘”之謎,準確描繪秦早期文明蹤跡

由於周天子的恩惠,以及秦人與西戎的刀兵之仇越來越深,秦人首領討伐西戎的意志更加堅定。莊公的大兒子世父發誓賭咒要殺戎王,並將繼位的機會讓給他的弟弟襄公,自己率人去與戎作戰。公元前777年秦襄公即位。這時戎狄勢力更加猖獗,竟圍攻犬丘,並擄走世父,一年多才將其放回。當時秦人核心居住區在西犬丘,如果犬丘與西犬丘為同一地點,世父被擄走,就意味著秦人力量受到沉重甚至毀滅性打擊,這與史記不符。秦在戎狄進攻面前採取兩個措施:一方面秦襄公將自己的妹妹嫁給西戎中的豐王為妻,以便分化戎人;另一方面遷都汧邑,節節向東逼近。秦襄公率秦兵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侯領國後,秦國已由大夫上升為與齊、晉等大國地位平等的諸侯,歷史進入了春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