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村就業扶貧之路上的兩個小故事

如今,每逢週末,約上親朋好友來到臨渭區向陽辦赤水村,摘櫻桃,賞美景,遠離城市喧囂,很是愜意。可與這好景格格不入的是8戶21名貧困群眾的生活問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多年來,向陽辦赤水村黨支部依託600餘畝櫻桃園,鋪就了一條就業扶貧之路,這一路上出現的一張張面孔真實可愛,這一路上發生的每段故事都打動人心。

櫻桃園搭起就業路

每天早上,先送孫女去幼兒園,再到櫻桃園上班。這是貧困群眾楊天長最近的新生活。

今年56歲的楊天長身體狀況一直不好,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3畝獼猴桃,多年前,他被查出患有骨髓瘤和腎衰竭。高昂的醫療費壓垮了這個關中大漢,家中一度斷了經濟來源,靠著東拼西湊過日子。

對於楊天長的窘況,村幹部牽掛在心。在村支書袁紅軍的多方協調下,他們安排楊天長在櫻桃園停車場指揮車輛,妻子在不遠處的渭南市軍事博覽園做保潔。兩人就業後,家中的日子終於有了盼頭。

“新手”微商賺錢忙

距離楊天長家不遠處,最近,村民李榮軍正忙著用自己的微店接櫻桃單子。

“下一步,我們準備為李榮軍配個電腦,讓他擴大微商平臺,儘快地走上富裕的道路。”袁紅軍說道。

就業扶貧有妙招

這是赤水村就業扶貧之路上的兩個小故事,折射出村黨支部的擔當與奮鬥。

在向陽辦脫貧攻堅指揮部的領導下,村四支力量在落實各項扶貧政策的同時,依託大櫻桃,積極發展與櫻桃產業相關的運輸、電商、農家樂、鄉村遊等產業,拓寬創業就業渠道,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這個思路,是袁紅軍與村民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產生的。“櫻桃採摘季,我們鼓勵果農優先使用貧困戶進行採摘,按一小時10元進行付費,如今,共有6名貧困群眾在櫻桃園採摘櫻桃,5人在渭南市軍事博覽園當保潔員。”袁紅軍的話語簡單卻落地有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